-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日前,三星电子宣布关闭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这家位于惠州市的工厂于1993年正式投产,是三星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基地。此前,三星曾于2018年先后关停了位于深圳和天津的工厂。
有分析认为,此举是三星集团战略转型的第一步,三星关闭手机制造工或开始放弃手机业务,主打屏幕以及芯片业务。
三星手机中国市场份额还不足1%,工厂已无存在必要
根据相关报道,三星惠州工厂曾最多拥有5000名员工,平均每年生产7200万部手机。但近年来,随着国产手机不断崛起,加上在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成本逐渐水涨船高,三星在中国的手机工厂开始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三星曾声明称,关停所有在中国手机工厂后,三星将以ODM的方式在中国生产智能手机,主要生产入门级产品。ODM即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是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受委托方拥有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基于授权合同生产产品。有业内人士预测,三星在中国的手机生产或将全部交由闻泰科技来进行。
三星方面强调称,这并不是要退出中国市场,而是为了优化产业链。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蓝鲸TMT记者表示,总的来说,三星接连关闭手机工厂,减少成本倒是其次,更重要是为了距离用户更近,中国市场的三星手机粉丝已经不多了。
众所周知,自2016年三星Note7“爆炸门”事件后,三星因为涉嫌歧视中国用户,导致用户被华为OV等国产手机抢走,三星的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便日渐衰退。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不足1%,距离其巅峰时期的20%相去甚远。
三星在中国也曾有过市场份额高达近20%的高光时刻,其高端手机的定位,一度被消费者视作身份的象征。但2016年三星Note7电池爆炸事件,以及三星在“召回风波”中对中国用户的区别对待遭到了各方批评。事件发生后的失败公关,也被认为缺乏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导致其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根据数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报告,自从上述事件发生之后,三星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直线下滑,市场占有率从2016年的7%下降到了现在的1%。
为了扭转颓势,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针对性地做了很多努力,但成效甚微。如今,曾经被大肆吹捧的“安卓机皇”在中国只剩往日风光。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对蓝鲸TMT记者表示,三星能否找到好的代工厂来替代中国,目前还有待观望,因为在中国的产业链比较成熟,中国有一定相关技术的工人比较多。若是代工厂不如中国工厂,或将对三星手机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三星手机全球下滑明显,转型迫在眉睫
根据IDC发布的2019Q3数据显示,三星在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超过56%。由此看来,三星在全球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却呈现悬崖式下跌。
中国市场也行是三星手机的缩影。IDC报告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已没有三星的身影。国产品牌已在高、中、低端市场占据主力位置,其中华为的市场份额达到37%,华米OV总的市场份额比例高达86.2%。
“中国市场竞争十分残酷。国外手机厂商在中国除了苹果、三星,其他包括LG、索尼、诺基亚等都只有极小的份额,而现在的情况是,华米OV等企业的发展情况非常好。”项立刚对记者说道。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各大手机品牌的崛起,三星在中国市场正逐渐丧失优势。
付亮对蓝鲸TMT记者表示:“与苹果不同,三星手机与中国手机厂商生产的产品差异不大,都是安卓系,这就导致三星要面临中国品牌快速崛起的挑战。”
整体而言,安卓系手机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三星产品的差异化并不明显,营销手段也没有更灵活,价格却比大多国产手机高。在中国,三星本土化的能力显然不够。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三星是面向全球的,但三星手机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界面设计等方面不够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问题,这大大影响了中国用户的使用体验。
付亮认为,从三星、苹果这两大国外手机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来看,苹果推出了许多瞄准中国市场的产品,包括“中国红”颜色手机、双卡手机,以及价格政策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iPhone11这次在中国售价就比较低。而相对来说,三星的相关动作要少得多,并且有些举措不是特别适合中国市场,这也与韩籍管理层有一定关联。
项立刚表示,在全球市场,三星在品牌形象、认知度、渠道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但也面临困境,包括在全球市场受到华为的冲击。拿三星目前着力发展的5G来说,华为的5G要比三星强大的多,华为的5G设备能力、技术是三星不能比的。
蓝鲸TMT记者从三星电子内部获悉,三星目前正在需求转型,尤其是OLED显示屏和芯片以及医药等方面投入加大。2012年以来,三星电子先后在西安投资超过170亿美元(折合1140元人民币)打造OLED显示屏和芯片业务,这将是5G时代三星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原标题:深圳楼市国庆探营:新房成交明显升温)
与前几年的国庆黄金周相比,今年深圳楼市的表现略有升温,但总体仍保持稳定,楼市众生相也各种各样:赞者有之,叹者有之。
新房成交 同比增长82%“这套卖掉了,这套也卖掉了。”在福田区八卦岭片区的一家房产中介店里,一位陈姓经理正在撕下橱窗中的房产广告。
“因为有新建荔园小学的消息,房价明显上涨。以城市主场45平方米的公寓为例,去年260万就能买到,现在挂牌价已在320万以上。”陈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其实,影响我们的还不只是价格,主要是业主不急于放卖,可售二手房源不多。”
在现场随机采访中,记者碰到一位趁着国庆假期前来看房的周小姐。在她看来,八卦岭片区的房价明显上涨属于个例,深圳多数片区二手房房价依旧保持稳定,偶尔还会出现“笋盘”,但无论如何也再次说明学位房在深圳市场的特殊地位。
深圳的优质学位房,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些楼房或许楼龄已经超过20年,但依旧可以卖到每平方米10万+的价格。不过,周小姐和陈经理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现在深圳二手房市场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少,住宅市场越来越趋向于“换房”需求主导,一些面积大、地段好的小区,或者学位较好的片区,二手房成交较旺。
国庆假期,记者在罗湖、福田和南山多个片区调查时发现,绝大多数房产中介店铺都照常营业,朋友圈、路边设点成为中介经理推销的“主场”。贝壳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的国庆假期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幅超过40%,价格稳中有升。
一手房市场方面,在先行示范区的光环下,房企似乎迈开了入市的步伐。据统计,9月深圳共有17个新项目入市。在龙岗宝荷片区和龙华区的一些新盘项目营销中心,记者看到不少前来咨询购房的置业者。在龙华片区一处新项目营销中心,有经理对记者表示,该项目在9月30日晚线上开盘,仅仅半小时就卖出了超过300套房,国庆假期又卖出近80套。据统计,今年国庆假期(10月1日至7日)共成交412套一手住宅,同比大幅上升82.3%。
克而瑞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30个典型城市新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16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微增3%,一线城市累计成交约12万平方米,好于去年同期。其中,北京、深圳同比上扬,上海、广州成交回落,一线城市间的分化在持续。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总的来看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深圳楼市低调沉稳,先行示范区的规划利好并未带来楼市的火爆,并未导致投资炒作泛滥,这是个好消息,弱势反弹是多方可以接受的。
此外,从10月8日起新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全面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进行定价。记者从深圳多家商业银行了解到,调整前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保持稳定,LPR执行落地工作平稳有序,首套房贷款利率不低于5.15%,二套房为5.45%。如果贷款100万元,按照30年等额本息的方式进行还款,那么整个贷款期限的利息比此前分别多出1108.85元(首套)、13497.03元(二套),利息支出变化不大。
港人北上置业升温在深圳市场,商务公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买卖转让产生的税费相对较高以外,深圳此前也升级了商务公寓市场的调控,其中就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新购买的商务公寓,自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之日起5年内禁止转让。
不过,最近市场常常传来一些新的商务公寓项目有一些外地客户大量“扫货”的消息,但都没有得到开发商的确定。在南山华侨城片区的一新公寓项目,开发商公布开盘当天实现去化七成的好成绩。在蛇口太子湾片区的一新公寓项目,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看房需要验资500万元,而且剩下的都是大面积的公寓单位。有房产中介告诉记者,公寓产品大多使用的是商业水电,且未通天燃气,但商务公寓不限购不限贷,的确有一些外地客户在深圳市场寻找类似的投资标的,特别是低总价的公寓单位。
无独有偶,近段时间以来实施“买公寓可落户”政策的城市正在扩容,宁波、长沙、佛山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购买公寓可落户,其出发点还是源于对人才导入的需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尽管目前多个城市已出台了这一政策,但并不能理解为购房政策的放松。
而在罗湖人民南、福田皇岗口岸片区调查时,记者也发现一些来自香港的购房者。居住在香港红磡的罗先生告诉记者,对于多数港人来说,临近口岸、高铁站附近的楼盘是首选。公开信息显示,8月港人经深圳中原成交的新房宗数为64宗,环比7月的43宗增长近五成,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升15.4%,而国庆黄金周和10月也是港人北上置业的旺季。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据外媒报道称,苹果在今年10月份还会有新品发布,不过届时可能直接以新闻稿的形式展现即可,而这款新品是什么呢?没错,就是16英寸版MacBook Pro。
从最新曝光的消息,苹果将在今年10月份发布这款16英寸版MacBook Pro,而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准备就绪,而届时它的推出后,现有的15英寸MacBook Pro系列就要被砍掉了。
据悉,16英寸MacBook Pro将采用英特尔第9代Coffee Lake Refresh处理器,与5月发布的15英寸MacBook Pro一致。这也意味着,前者最高可以搭载8核Core i9处理器,主频2.4GHz,最大Turbo Boost频率为5.0GHz。
除了价格昂贵的i9型号外,16英寸MacBook Pro阵容很大可能还包括6核Core i7处理器,上述所有芯片TDP均为45W,集成Intel UHD Graphics 630。
在产品外形和售价上,16英寸版的MacBook Pro采用窄边框设计,模具大小和15寸的现款一致,其采用的是LG提供的液晶屏,分辨率为3072×1920像素,整机价格可能高达3200美元(约合2.2万元)。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原标题:房贷利率正式“换锚”(锐财经)
自10月8日起,房贷利率“换锚”正式实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分析人士指出,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目的在于进一步顺应市场规律。“换锚”过程中,房贷利率保持基本平稳,既有利于为实体经济解渴,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刚需房贷利率保持稳定
根据最新规定,定价基准转换后,全国范围内新发放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
那么,“换锚”是否会对房贷利率产生较大影响呢?例如,在房贷利率“换锚”前,上海首套房房贷利率多为基准利率打95折,即4.65%左右;二套房房贷利率为基准上浮10%,即5.39%左右。“换锚”后,上海首套房房贷利率依然为4.65%左右,而二套房则为5.45%左右,整体变化并不明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LPR房贷利率报告》显示,今年10月,一二线城市首套房、二套房的LPR房贷利率略有上升,部分三四线城市首套房、二套房的LPR房贷利率则略有下降。与此同时,报告选取14个城市房贷利率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后发现:如果以“100万贷款本金、30年即360期、等额本息偿还方式”的贷款案例进行成本测算,房贷利率“换锚”后,首套房的月供额比过去大约增加6元,而二套房的月供额比过去大约增加15元。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目前,各地房贷利率基本平稳,大部分银行依然正常放款,利率微调很少。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赵秀池对本报记者表示,“换锚”只是利率定价标准发生了改变,房贷利率与原来定价标准下的利率基本保持一致。“房贷政策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调控工具。这次变化是利率形成机制调整,并不涉及首付款比例调整,况且调整利率标准后的房贷利率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变化。因此,‘换锚’对刚需购房者几乎没有影响。”赵秀池说。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利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出发点,金融主管部门的态度十分明确。
“房贷利率由参考基准利率变为参考LPR,但最后出来的贷款利率水平要保持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强调,这一过程中,“房住不炒”的目标定位不能偏离,“不把房地产当做刺激经济手段”的政策要求不能违背。
中国银行(3.620, 0.02, 0.56%)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指出,LPR新政的实行有利于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长。周亮说,银保监会用了很多监管的考核,在防止资金脱实向虚方面加大了力度,倒逼着资金更多投入实体经济。特别是疏通了货币传导机制以后,将更加有利于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金融主管部门在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行的过程中,专门针对房贷利率做了部署和安排,推出了“下限管理”措施,为的就是避免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目前,房贷利率没有实质性下降或上升,没有误伤刚需,体现了住房政策的连贯性、平稳性和差别化特征,政策导向十分清晰。”
“房住不炒”支撑健康发展
事实上,房贷利率保持平稳也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社会共识的体现。
“一方面,房贷利率保持基本平稳,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房贷利率‘换锚’过程中的一系列配套制度安排,包括加强资金流向监管等,则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减少经济发展对于房地产业的依赖。”董希淼说。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最新一期LPR利率的调整,并不会对按揭贷款的成本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更多的影响还是体现为贷款定价方式的调整,即后续利率自我调整的空间会更大。严跃进认为,房企可以更好地明确贷款机制,完善产品营销和客户房贷业务办理,对于购房者来说,则可以更好地估算具体房产项目的月供压力,从而科学决策、理性购房。
董希淼进一步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有效地稳定和引导了市场预期,较好地支持了经济增长。这一过程中,房贷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不仅是对“房住不炒”的坚守,更有助于避免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总体上看,政策的初衷就是在保护合理自住需求的基础上,不让房地产挤占过多金融资源,而是让更多资金流向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小微企业,从而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董希淼说。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原标题:楼市调控紧 “金九银十”难 )
楼市调控坚持“房住不炒”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全国47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1765万平方米,较8月份同期有所反弹。具体来看,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169万平方米,环比8月份同期小幅上涨3%;1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1080万平方米,环比上涨14%;32个三四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516万平方米,环比上涨9%。
“虽然9月份新房销量受开发商加大推盘力度等因素影响,较8月份成交量有小幅反弹,但整体上看,反弹动力依然不足。”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严跃进认为,9月份上述47城的成交量之所以出现反弹,还有一个原因在于8月份的新房成交基数偏低。从原因上分析,在2019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表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后,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心理预期已发生改变;此外,目前居民加杠杆空间有限。虽然房企受融资难度加大影响,在今年下半年加大了推盘节奏和力度,然而在楼市调控整体偏严的背景下,预计今年楼市“金九银十”成交量难以出现大幅增长。
回看今年以来的楼市调控脉络,《证券日报》记者发现,针对房企融资方面的收紧可以说是重要内容。
先有5月17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规范房地产信托业务,强调不得向“四证”不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资质不达标、资本金未足额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直接提供融资;随后,银保监会又于7月6日针对部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开展了约谈警示。此后,国家发改委于7月12日对外发布《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房企海外发债。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着重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央行也在同一周内“点名”房地产业,包括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座谈会上明确,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较多,各类银行要转变传统信贷路径依赖,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在央行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持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资金管控。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以来监管层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和导向上看,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坚定不移地向“房住不炒”轨道上前行,并在保持楼市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遏制了楼市中的非理性行为。对于房企而言,资金无疑是其发展的源头活水,但随着融资难度的逐步上升,已成为其首要面对的挑战,而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也显得势在必行。
直接影响房企规模化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按照申万一级行业进行统计,截至9月29日,A股已有14家上市房企发布第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增或略增的仅有3家,预减或略减的有2家,续亏、首亏及扭亏的共7家。此外,还有2家房企的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不确定。
“可以看出,目前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房企的规模化影响非常直接。”张波分析称,在融资环境收紧的情况下,高度依赖资金的房企不得不选择暂缓或更为理性的拿地方式,而为了加快资金回笼,不少房企更是推出多种促销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房企销售情况不达预期,其资金回笼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在影响规模化的同时,也会对利润产生压缩作用。
张波认为,从长远来看,房企转型或成趋势。
在弘阳集团总裁蒋达强看来,目前房地产中小企业冲规模的窗口期已经关闭,弯道超车的机会很小。所以,对于未来房企投资项目的评判标准,应以流动性为首位,其次是安全性,最后才是收益性。
除了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外,仁恒集团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浦阳认为,未来实体经济将会获得更多的流动性支持,从房企角度来说,依赖土地红利“躺着赚钱”的机会已经过去,只有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才是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