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萌

      据商务部网站3月18日消息,3月17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空客集团首席执行官傅里。王文涛表示,中国将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以自身的稳定发展对冲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傅里表示,空客看好中国市场,积极在华布局,未来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深耕中国,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事实上,今年以来,商务部官员频繁会见外企高管。仅在3月份,王文涛还会见了英国太古集团行政总裁施铭伦、百时美施贵宝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博科思、德国海乐集团首席执行官福格特等多位外企高管。

      这些外资企业都表达了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观点。比如,福格特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消费市场潜力充满信心,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扩大在华投资规模;博科思表示,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规模;施铭伦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将继续在商业地产、民用航空、医疗等领域加大对华投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企高管密集来华的原因在于看好中国市场,期待继续扩大在华业务。而我国也希望以邀请外企高管访华为契机,向外界释放出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信号。

      跨国公司纷纷表态加大对华投资是看重了什么?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是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我国在医疗、教育、航空等领域内需市场持续升级,多家外企积极布局,瞄准这一结构性红利;二是产业链生态的不可替代性,中国完善的供应链网络、人才红利和产业集群效应,构成外资“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支点;三是近期召开的全国两会继续释放“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这种政策连续性对外资决策至关重要。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574家,同比增长5.8%。

      在陈建伟看来,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增长具有一定的风向标作用,表明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可能预示未来更多资本流入。

      宋思源认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是重要的观测窗口,能够反映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程度。从今年前两个月数据来看,外资企业在华布局意愿未减,“看多”“看涨”中国仍是众多外企的共识。此外,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占比上升,体现出外资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

      2月份,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在“外资24条”等政策的基础上,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四方面,进一步提出了20项政策举措。

 

      陈建伟表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市场准入,这将为外企来华发展提供更大的确定性,让外企有信心长期深耕中国,中国将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土。

  号称“国货之光”的百雀羚陷入巨大的舆论漩涡。

  本月20日上午,一张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举报答复书图片在网上流传。其中内容称,百雀羚化妆品涉嫌添加禁用原料基本属实,药监局决定立案调查。网上一片哗然。百雀羚官方微博几小时后发布了针对该事件的情况说明,称主要涉及的“禁用原料”在政策调整后已经不再使用。

  正在迷雾重重之际,上海市药监局于当日晚间发布消息称,调查后认定百雀羚不存在违规行为。

  有业内人士称,此前就有多家媒体收到爆料并拿到了答复书图片。他们认为,百雀羚实际上是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了。

  

 

  (行业自媒体“化妆品观察”发布的截图)

  三年后的“背刺”?

  行业自媒体“化妆品观察”发布消息称,19日晚上就接到了爆料,爆料人网名为“有证的神经病”。该人爆料称,百雀羚生产的化妆品添加禁用原料,被上海药品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了,同时附上了一张举报答复书。几小时后,百雀羚事件登顶热搜,激起千层浪。

  “化妆品观察”表示,“百雀羚这一次实际上是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了,该‘打假人’试图通过‘打假’获益,但没能成功,因此发动了这一次大规模媒体举报,有混淆视听泄愤的嫌疑。”

  根据药监局答复书和百雀羚回应的内容,可以发现一条值得注意的时间线。

  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答复书称,于2024年9月27日收到关于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妆品涉嫌添加禁用原料的举报,经核查,因举报内容基本属实。

  百雀羚官方微博发布的情况说明中称,主要涉及的“禁用原料”是百雀羚曾在2021年生产的“水嫩净透精华洁面乳”产品成分中添加“圆叶牵牛提取物”。说明表示,在2021年5月26日前,“圆叶牵牛提取物”属于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可使用的原料。2021年4月25日,百雀羚已经对该产品配方进行了调整,2021年5月26日之后,百羚没有再生产过任何添加有该原料的产品,不存在违法添加禁用原料的行为。

  按照百雀羚的说法,可以理解为,2021年5月26日以前生产的“水嫩净透精华洁面乳”含有“圆叶牵牛提取物”,之后的产品没有该成分,但举报者是今年9月27日在上海举报的,中间有3年多的时间差,难道是购买了3年前的产品?这个时间差到底是怎么回事?

  业内人士美妆博主“FBeauty未来迹”透露,发布举报答复书的博主早在去年就开始向上海市药监局、北京市药监局频繁进行举报,2024年北京行政终审判决书最终认定百雀羚不存在该问题后,举报人近期又开始在上海对该问题重复举报。

  “FBeauty未来迹”认为,举报人的行为是“拿着新法规举报老产品”,百雀羚这次很可能碰上了“职业打假人”。

  

 

  (疑似举报人的微博)

  违禁成分是中药?

  这次风波的罪魁祸首“圆叶牵牛提取物”到底是什么?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介绍,圆叶牵牛提取物通常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护肤效果,比如抗氧化、抗炎、保湿等。

  杨怀玉表示,圆叶牵牛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但在2014年有关部门公布第三批外来入侵物种,将其列为入侵物种,原因是扩散广泛,对本土植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他称,百雀羚使用圆叶牵牛提取物可能是基于早期的研究,认为它具有良好的护肤效果,且当时并未被禁止使用。

  知情人士表示,这个提取物并不是激素类的化学成分,是植物提取物,2021年前是不禁止的,后来禁止也不是因为它有害,因为是中药,被管制了,不允许放在化妆品里了。

  查询有关论文可知,中药牵牛子就是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古人常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及蛔虫、绦虫病等。

  关于百雀羚被立案调查的逻辑,杨怀玉表示,一般确认事实既要通过过往历史的文件材料来追溯调查,也要采用化验检测的手段,同时还要走访相关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综合评估。“基本属实的话,应该是虽有部分环节的出入,但总体属实的逻辑是闭环的。”

  “百雀羚和良品铺子(12.270, -0.07, -0.57%)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企业引用的标准和打假人引用的标准,不是一个标准。”杨怀玉强调。

  在此次事件之前,百雀羚还经历了一次相对小一些的舆论危机,其官方旗舰店因在宣传产品时打出“1小时即速淡纹37%”的广告语,被网友质疑是否夸大其词。

  业内人士表示,产品宣称1小时淡纹效果,需在备案时出具1小时产品功效测试报告,否则将视作违规宣传。而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中,并未看到该款产品有1小时功效测试报告。后来,百雀羚删除了该款产品宣传中关于1小时淡纹的相关话术。

 

  上述人士认为,在化妆品产业内,监督和规范不可少,支持对业内企业的监督和打假,但恶意打假也是对行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中伤。

  2024年8月30日,中国北京——当下,多元化和包容性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关键因素。作为全球领先的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一直积极致力于推进建立多元和包容的科研生态系统,并将其深深植根于公司的文化和日常运营中。近日,爱思唯尔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具有突破意义的多元与包容倡议活动“Diversity at Elsevier”。这场由爱思唯尔全球员工引领的倡议活动旨在进一步将包容深度融入公司的方方面面,包括团队建设和产品创新中,体现了爱思唯尔对多元与包容的坚定承诺。“Diversity at Elsevier”官方网站日前也已同步正式上线。

  建立多元化团队,打造企业创新基石

  知识和创新源于多元化——多元化的人群、思想、文化和观点。正如爱思唯尔首席执行官白可珊(Kumsal Bayazit)所坚信的,“多元化的团队推动更好的进步。” 爱思唯尔通过多样化的培训项目、全球职业发展机会和支持系统,帮助员工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成长。在“Diversity at Elsevier”倡议中,三位员工分享了爱思唯尔工作的亲身经历,讲述爱思唯尔如何通过多元包容的力量,助力他们在全球化的职场中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Katie Chan:跨越文化障碍,绽放职业光彩

  Katie Chan来自中国香港。大学毕业后,她在英国的求职初期屡屡碰壁,甚至一度因为担心背景受到歧视而在简历中去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幸运的是,当她决定应聘爱思唯尔时,她的职业生涯迎来了转机。Katie在爱思唯尔得到了丰富的发展机会,并感受到了同事们的友好与专业精神。在爱思唯尔的支持下,她不仅展现了专业才能,还在多样化培训和灵活工作制度的帮助下,成功平衡了工作与生活,职业生涯快速发展。

  Toshihide Saito:从东京到伦敦的跨文化蜕变

  Toshihide Saito是一位在日本销售界深耕多年的专业人士,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决定跳出舒适区,加入爱思唯尔,并在2022年远赴伦敦开启新的职业篇章。面对全新的环境和挑战,他既兴奋又不安,而爱思唯尔伦敦办公室的热情接纳迅速打消了他的顾虑。在多元包容的环境中,Toshihide不仅掌握了新技能,还拓宽了国际视野。他学会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审视问题,这一经历不仅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也让他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Melissa Fulkerson:拓展全球视野,成就领导之路

  Melissa Fulkerson的职业故事同样令人鼓舞。加入爱思唯尔之前,她的职业生涯局限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甚至未曾踏出国门。然而,爱思唯尔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从最初的市场营销岗位起步,到参与国际会议、拓展全球视野,如今,Melissa已成为爱思唯尔解决方案副总裁[GZ0],领导着跨越六个国家的国际化团队。爱思唯尔不仅为Melissa提供了职业发展的机会,还通过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企业环境,让她学会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迎接挑战,成为一名更加全面和自信的领导者。作为一名女性高管,Melissa特别重视在工作中支持和指导其他女性同事,帮助她们在爱思唯尔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探索更多爱思唯尔多元包容文化和员工故事,欢迎访问Diversity at Elsevier

  新浪科技讯 9月13日下午消息,AI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分子之心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额达数亿元人,由谢诺投资、深创投联合领投,商汤国香资本、久奕投资跟投。

  分子之心创始人许锦波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扩大顶级复合型人才团队,完善AI蛋白质基础大模型、AI蛋白质优化设计平台MoleculeOS等生物经济共性技术平台,加速AI蛋白质技术产业落地和商业化。

 

  截至目前,分子之心共完成3轮融资,过往投资方包括合成生物企业凯赛生物红杉中国、百度BV、联想创投等。(文猛)

  多家医疗公司高管被留置立案。

  作者丨葛凡梅

  思维财经&投资者网 出品丨ID:touzizhebao

  近年来,A股市场时常爆出上市公司高管被留置、立案的事件。

  而自2023年中期以来,医疗反腐风暴席卷整个行业,A股医疗板块也已掀起了“留置风”,多家医疗公司高管相继被留置、立案。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的这段时间内,就有包括卫宁健康(5.210, 0.06, 1.17%)董事长周炜、赛轮生物董事长范志和、沃华医药(3.670, -0.07, -1.87%)(维权)董事长赵丙贤、大参林(12.810, 0.17, 1.34%)(维权)实控人之一的柯金龙、华厦眼科(17.360, -0.06, -0.34%)董事长苏庆灿、阳普医疗(3.840, -0.07, -1.79%)董事长邓冠华、老百姓董事长谢子龙在内的多家医疗上市公司实控人或高管被留置,涉及连锁药房、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

  医疗板块刮起的这场“留置立案风”,也牵动着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心弦,引发广泛关注。

  多家医疗公司高管被留置立案

  7月30日,老百姓大药房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谢子龙先生的家属于2024年7月28日收到由湖南省监察委员会签发的谢子龙先生被留置、立案调查的通知书。

  7月23日,“肿瘤检测龙头”睿昂基因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熊慧,实际控制人、董事兼副总经理熊钧,副总经理薛愉玮,因涉嫌非法经营被公安机关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副总经理何俊彦涉嫌非法经营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相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调查。

  7月22日,与片仔癀(205.550, 2.45, 1.21%)、云南白药(53.900, 0.65, 1.22%)并称“中药快消三剑客”的白云山(29.070, 0.01, 0.03%)发布公告,收到公司董事长李楚源先生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李楚源先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委员会主任的职务。辞职后,李楚源先生不再担任公司的任何职务。据报道,李楚源近期被广东省有关部门带走接受调查。

  7月8日,国内真空采血系统行业龙头阳普医疗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珠海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邓冠华先生被立案调查、实施留置。在此之前,今年4月,因涉嫌违纪违法,邓冠华被广东省监委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5月,广东省监委对其解除留置措施,回到公司正常履职。5月21日下午,阳普医疗召开年度股东大会,邓冠华出席并主持会议。

  5月26日晚,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陈发树、路红东、陈焱辉辞去董事职务。此前原董事长王明(金麒麟分析师)辉在内的多位高管,已相继辞职。据媒体报道称,云南白药爆发“窝案”,公司原董事长王明辉、原首席销售官、高级副总裁王锦、原首席运营官、高级副总裁、财务总监尹品耀、原首席人力资源官余娟和原副总裁杨昌红等五人正在接受调查。

  3月1日晚间,连锁药房上市公司大参林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茂名大参林于2023年11月23日收到《起诉书》,原告为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检察院,而被告单位为茂名大参林,被告人则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柯金龙。根据《起诉书》、茂名大参林的立案通知书和柯金龙的拘留通知书,茂名大参林及柯金龙涉嫌单位行贿罪。其中,柯金龙作为茂名大参林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具体实施单位行贿行为。一审判决结果显示,茂名大参林犯单位行贿罪,判处罚金400万元;柯金龙犯单位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50万元。

  解除留置的医疗企业高管们

  6 月 6 日,华夏眼科发布公告,公司收到苏庆灿先生家属的通知,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已解除对苏庆灿先生的留置措施;同时,苏庆灿先生被公安机关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所涉及事项与公司无关。而在去年12月底,华夏眼科上市不足一年,苏庆灿突遭留置,彼时公告透露的理由为“个人原因”。

  2023年7月30日,赛伦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范志和家属的通知,范志和家属于7月29日收到上海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范志和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在此之后,被调查留置长达3个月后解除,同年10月29日发布公告称,范志和已于当日解除了留置措施。

  去年7月5日,卫宁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炜因涉嫌行贿罪被立案调查及实施留置。涉嫌行贿罪被留置逾一个月后,在2023年8月14日披露公告称,周炜周炜已能正常履行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责。

  去年11月6日,沃华医药发布公告,近期获悉,公司董事长、实际控制人赵丙贤被采取留置措施,配合监委机关协助调查。公告中提到,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随后在11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赵丙贤已被相关纪检监察机关解除留置措施。而据媒体报道,从多个渠道交叉印证,赵丙贤疑于7月上旬就被有关方面留置。

  “留置立案风”起兮

  在医疗行业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医疗板块上市公司留置立案事件中,赛伦生物、卫宁健康、华厦眼科、大参林等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或高管都曾被立案留置,而这些医疗企业均是以广东省为大本营。

  巧合的是,广东省卫健系统已经连续落马了三任“一把手”。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0月,原广东省卫计委党组副书记、主任陈元胜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同年11月,时任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的朱宏主动投案;2024年4月26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原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除了上市公司高管被留置立案,还有非上市医疗公司身涉其中。据“廉洁珠海”4月28日消息,慧心医疗(广东)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梁小兵涉嫌行贿犯罪,目前正接受珠海市监委监察调查。而在疫情期间,梁小兵担任法人的珠海慧心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曾是珠海最大的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

  近年来,不止医疗板块,上市公司均面临严监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7个月,有34家上市公司的38名董监高曾被实施留置,数量已碾压去年全年。

  资本市场监管持续从严,据企查查信息,今年以来,截至8月14日,已有73家上市公司或相关方被立案调查,同比增长近六成。其中,超过八成的案件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IFind数据显示,2023年156家A股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中七成事涉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留置立案风”起兮,这反映了我国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坚定决心和高效行动,也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资本市场的公平、正义。(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