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作为为世界各地的个人、公司和政府提供负担得起的优质教育的全球领导者,Emeritus宣布与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旗下品牌——彭博媒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也是彭博社首次进军教育行业。
在现代商业的动态格局中,彭博媒体和Emeritus将推出一套课程,旨在提供行业专家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金融和技术等前沿主题上的真实见解。这些课程将为彭博媒体提供新的收入来源以及瞄准新读者和订阅者的不同方式。
彭博媒体首席合作官Nick Sallon表示:
"全世界的专业人士相信彭博社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背景信息以及适用的工具和信息。所以毫无疑问,通过彭博学习这个频道,用户将能够通过我们的品牌建立自己的资历。凭借Emeritus在课程设计和开发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我们很高兴能够提供带有实践学习的小班化在线课程,并与新消费者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这些课程的目标客户是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职场专业人士,而不是学生或大学,彭博媒体将向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本身推销这些课程。"
当今80%的全球专业人士认为,提升技能是职业成功的关键。超过一半 (53%) 的人担心技术技能落后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未来被技术取代。此次这套课程面向全球受众,将为学习者提供发展急需的劳动力技能(例如新兴技术领域的技能)的机会。
彭博学习将以精选主题的领域专家和从业者的内容为特色,并结合彭博媒体的新闻和分析,为课程提供主题课程。课程平均耗费时长为每周 4-6 小时,持续六周。学员在注册时还将收到 Bloomberg.com 的订阅。第一批人工智能战略主题课程将于2024年夏季推出。
Emeritu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shwin Damera表示:
"彭博媒体是一家强大的公司,为现代领导者提供洞察力、专家分析以及来自 2,700 多名商业和金融新闻界最优秀人才的灵感。我们很高兴与彭博社合作,在世界各地推出这一引人注目的专业教育课程频道,并加深商界领袖通过学习蓬勃发展所需的联系。"
Emeritus成立于2015年,隶属于Eruditus集团,截至2023年6月的财年收入接近4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75%,总估值已达到32亿美元。
投资Emeritus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贝塔斯曼投资基金,Naspers和Leeds Illuminate Global Fund ,扎克伯格基金会、Ved Capital,Accel以及Softbank 软银 Vision Fund 2。
Emeritus通过提供SPOC(小班化在线课程)、以直播和录播相结合的小组课程、高质量的同伴学员支持和与世界知名大学教授以及行业专家的实时互动和交流,在高管教育这个赛道飞速扩张发展。
Emeritus已准备好在广阔的新市场中乘风破浪,通过开拓企业家研学、青少年夏令营等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丰富自身产品线。并持续与全球优秀的大学建立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秉承初心,致力卓越、创新和影响,重新定义高管教育领域的格局。

· 关于Emeritus
Emeritus通过与中国、美国、欧洲、拉美、印度以及东南亚的顶尖大学合作,为学员提供短期培训、学位课程、职业证书以及高管课程等多维主题,帮助学员获得职场新能力,并进一步带动企业和组织的创新。
截至目前,Emeritus已经与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沃顿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80多所大学展开了合作,为学员提供短期培训、学位课程、职业证书以及高管课程服务。

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融合了先进的科技,课程创新,以及来自知名大学资深名师、学习督导的教授和辅导,为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0万名学员提供线上和线下优质教育服务。

· 关于彭博媒体(Bloomberg Media)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中文简称:彭博社)成立于1981年的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其前身是美国创新市场系统公司。Bloomberg Media是彭博社面向消费者的媒体组织,是全球领先的商业和金融多平台媒体公司,拥有全球 120 多个国家 2,700 多名编辑专业人士的编辑资源。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转自:千龙网
央视网消息:财政部5月13日发布通知,明确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5月17日将首发400亿元30年期特别国债。
根据安排,今年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12次和3次。发行时间分布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其中,30年期将最先在5月17日首发。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分析称:“在一季度的基础上,撬动社会的投资,对整个市场的资金安排、金融的稳定有积极的作用。”
从主要投向领域看,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李旭红介绍称:“比如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美丽中国建设,这些领域都是我们重点支持的。”
业内人士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以国家信用作担保,具备风险低、流通性强等优点,加之收益相对于中短期国债更高,因此更受市场关注,将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扩大总需求。
光大证券(16.700, -0.08, -0.48%)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分析称:“财政支出节奏将不断提速,进一步拉动总需求,对民生福祉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将更加强劲,从而有力支持经济总体形势的持续向好。”
专家表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仅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还有助于优化中国的债务结构。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截止到2024年4月底,国家超长期国债的占比大概在16.9%,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比重,所以也有必要做进一步提高。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IT之家 4 月 25 日消息,消息源 DigiTimes 近日发布报道,称苹果 Apple Watch 未来至少有 1 款机型会采用树脂涂布铜皮(RCC)。
IT之家注:RCC 的全称为 Resin Coated Copper,中文翻译叫作“附树脂铜皮”或“树脂涂布铜皮”,主要用于高密度电路(HDI Board-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ion Board)制造,生产时可以增加高密度小孔及细线路制作能力的材料。
苹果未来的 Apple Watch 采用 RCC 材料之后,可以提高耐用性和防水性,但最关键的一个优势是可以实现更薄的逻辑板,腾出更多的空间留给其它组件,意味着 Apple Watch 可以整合更多的传感器或者更大的电池。
随着 Apple 不断向设备添加健康功能,Apple Watch 中可以释放的任何额外空间都非常有价值。
有传言称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下一代 Apple Watch 型号将配备血压传感功能,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将无创血糖监测作为一个长期项目。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4月25日晚间,葵花药业(26.060, -1.44, -5.24%)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7.00亿元,同比增长11.89%;实现归母净利润11.19亿元,同比增长29.05%;实现扣非净利润10.03亿元,同比增长24.77%。结合往年业绩来看,葵花药业近年业绩表现持续向好,已连续三年实现营收及净利润的同比两位数增长。
经营成效显著:ROE创历史新高 剔除疫情扰动近十年营收保持两位数增长
除了营收及净利润保持强劲增长之外,葵花药业的营运能力也呈现出持续增强的态势。据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净营业周期均连续三年缩短,公司在产业链中的主导权日益提升。在此推动下,葵花药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不断走高,2023年摊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3.49%,创历史新高。
良好的经营成效同时也体现在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2023年,葵花药业资产负债率下降至27.28%,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6个百分点,达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公司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达到36.02亿元,创现能力强且资金充裕度高,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均显著增长。
事实上,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若剔除2019年、2020年外界扰动因素较强导致行业整体出现波动之外,葵花药业近十年间的营收均保持在两位数的同比增速。这一点在生物医药行业支付政策、竞争格局日新月异,“过冬”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之下显得尤为珍贵。
业绩“常青树”的背后:苦修内功
2023年是葵花药业成立25周年,也是“五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葵花药业用亮眼的业绩表现给投资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那么,葵花药业能够成为业绩“常青树”的秘诀是什么呢?
对葵花药业年报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公司的制胜法宝其实并不特殊,只是将药物生产、研发、品宣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研发方面,葵花药业以“买、改、联、研、代”为产品研发战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产品的研发和优化能力,并已组建北京儿童制剂技术研发平台、北京研究院、哈尔滨研究院、益生菌联合研发中心及各生产企业研发团队,形成四院一体、研产共进的态势。
研发落地情况同样喜人。2023年,公司聚乙二醇3350散、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及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4个品种提交CDE并获得受理通知书。同时,公司护肝片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完成香港注册申报,阿莫西林颗粒获得通过一致性评价,化药9个产品和中药3个产品完成中试批生产,1个化药产品和1个中药产品验证批生产,1个化药产品完成BE试验。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
目前,公司自主开展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2项;在研化药项目32个,主要聚焦在儿科、成人消化及妇科治疗领域;在研中药项目7个,主要集中于经典名方研发;在研保健品项目97个,主要集中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益生菌自有菌株研究等大健康领域;储备功能性食品项目36项。
不难看出,葵花药业丰富的在研产品梯队不仅符合公司以生产中成药为主导,以“化学药、生物药”和“健康养生品”为两翼的定位,能够充分发挥公司的既有优势,同时也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常青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产方面,葵花药业恪守“做老百姓(32.120, 0.22, 0.69%)的好药”宗旨,将“工匠精神”落到实处,2023年持续推进生产系统全链条岗位资格体系认证,推进标准化作业及传帮带机制,拉通12家生产企业之间产能协同和经验交流,持续推动生产质量管理提档升级。
品宣方面,葵花药业在拥有“葵花”和“小葵花”两大知名品牌的情况下,仍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媒介传播策略。例如强化护肝大讲堂、小葵花妈妈课堂等企业IP打造;构建自媒体矩阵,拉升终端客户的数量并提高粘性;进行学术科普,链接客户心智等。
凭借多年在“一小、一老、一妇”特色领域深耕所打造出的产品力以及契合公司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品牌、品质、组织、模式、网络”核心优势,葵花药业黄金单品集群持续放大,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葵花露、小儿氨酚烷胺颗粒、芪斛楂颗粒等品种在高区位持续增长,起家品种护肝片年度发货金额更是历史首次破10亿元大关,跻身行业黄金大单品第一梯队。
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不难看出,葵花药业能够成为业绩常青树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苦修内功,是对企业宗旨和理念的身体力行与持之以恒。
下一个五年:内外兼修 剑指百亿
展望未来,2024年,是葵花药业“六五规划”开局元年。过去一年间,公司以出色的经营及业绩表现为其“五五规划”收官献礼,下一个五年,葵花药业又将走向何方?2023年年报中,葵花药业表示,力争六五期末,公司销售规模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国内家庭常用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
5年达到百亿营收意味着葵花药业年度营收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11.89%。从历史数据看,剔除疫情扰动年份后,公司2014年至今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11.15%,且近三年间的营收增速均高于这一数值,因此这一目标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
从品牌来看,葵花药业经过20余年的深耕,品牌知名度、市场渗透率、用户忠诚度、复购首选率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公司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脉搏,提出精准品牌传播路径,继续提升“葵花”、“小葵花”双品牌流量,持续保持品牌热度、主品认知,或将进一步扩大客群并提升用户粘性。
从市场规模来看,根据IQVIA测算,2022年全国OTC市场规模预计2592亿元。若从儿童药物市场的维度上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全国儿童药物市场规模为1079亿,2015—2021年全国儿童药物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6%。市场的内生扩容,以及葵花药业自身品牌力的进一步提升,产品矩阵的不断丰富,为公司未来增长夯实了基础。
此外,葵花药业还在年报中指出,将继续实施“实业+资本”双轮驱动,从全球视野、行业前沿、适度超前的维度,以结果为导向,灵活地运用资本手段,提升新产品、新领域拓展与获取能力,有效提升传统并购后整合能力,实现外延式增长。因此,综合来看,葵花药业五年百亿的目标或许并非好高骛远。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欧美大型博物馆正在面临一个严重问题:藏品囤积量过大。 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欧洲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当前藏品多达8000万件,只有4万件面向公众展出。也就是说,该博物馆只能展出其0.05%的藏品,大多数都被存放在阴暗拥挤的储藏室里。该博物馆的科学藏品负责人克莱尔·瓦伦丁向媒体表示,目前博物馆的储藏室已经容纳不下这些库存藏品了。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并不是唯一遇到囤积问题的博物馆。据了解,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只能展出1%的藏品,而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国家历史博物馆只能展出0.007%的展品。美媒《联邦人报》称,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欧美博物馆的管理者们都认为,藏品数量比博物馆展出藏品的能力更重要。结果就是现在的博物馆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他们甚至无法将藏品中的一小部分展示给公众。
英国英格兰伦敦,大英博物馆。
博物馆囤积藏品过量会带来不少问题,比如藏品的统计与管理效率降低。很多名声在外的博物馆,其藏品目录都已经严重过时和缺失。以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为例,其藏品保护和研究人员正在减少,以现有的员工数量,需要172年的时间才能将该博物馆的全部藏品编入目录。在英国另一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有一半时间都花在检查藏品是否被蛀虫损坏。
博物馆的藏品如果长期无人清点,很容易被盗,因为没人能发现藏品丢失。去年就有报道称,大英博物馆的一位馆长偷了该博物馆将近2000件藏品,还在网上出售了一些。其他博物馆也有多次展品丢失事件,比如威尔士国家博物馆共丢失了2000多件藏品,而伦敦的战争博物馆丢失了500多件藏品。
造成欧美博物馆藏品囤积的原因有很多,欧洲和美国情况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欧洲博物馆的藏品来自于几百年前的封建王朝统治者,被后来的政府收集并向公众展出。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私人捐赠。富豪很喜欢向博物馆捐赠私人藏品,有些人是为了提升威望,也有些人是为了避税。欧洲多国还制定了一些鼓励私人向博物馆捐赠的法律法规,博物馆自身也会收购很多藏品。美国的博物馆则主要通过公共和私人捐赠获取藏品。美国在工业革命后积累了大量财富,因此快速获取了大量藏品。例如,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1872年只有140件藏品,如今已达到200万件。
如何应对藏品囤积问题?目前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解决方案是“搬家”。据报道,该博物馆正在开展“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藏品搬迁”,他们会运送2800万件藏品到英国雷丁镇,该镇距离伦敦约60公里。这些展品会被运至泰晤士河谷科学园,它位于雷丁镇的雷丁大学校园内。据透露,搬运完这些展品预计需要7年时间。大英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和麻省理工学院博物馆等也在通过搬迁部分藏品来缓解囤积问题。
搬迁藏品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光是运送陶器瓦罐或者老照片就已经非常费事,更别提运送一些动物标本了。以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为例,运送熊、长颈鹿和狮子等动物标本,需要用玻璃纤维做的模具罩住它们以保护皮毛,另外还需要定制的木制箱子运输。在到达新展馆后,这些标本还需被冷冻3天,然后再转送至全新的消毒后的房间。
出于成本问题和研究考虑,此前有不少自然史专家强烈反对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藏品搬迁计划。有专家写信给《泰晤士报》称,虽然任何大学都能开展生物学研究,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能够在该领域遥遥领先,得益于其完整统一的展品收藏和专家团队,因此不能将其一分为二。专家也质疑称,为什么不能在伦敦找一处地方搬迁,而非要搬到首都以外的地区?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员工弗雷德·纳格斯称,“我的看法是,博物馆认为这些展品和研究人员占据了伦敦的黄金位置,应该被搬走。”
博物馆搬家是个头疼事,但是也可能让被“雪藏已久”的藏品得以“重见天日”。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承认,他们的伊斯兰艺术分馆馆长竟然从未见过该博物馆的波斯地毯,因为这些毯子常年被丢在一个储藏室的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