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Tesla Jumps as Good-News Rush Puts Cynics Into Hibernation)

  网易科技讯 12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下,当地时间周一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股价上涨6.45%至381.5美元,创下201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悉,特斯拉股价今年共上涨15%,而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 index)上涨近28%。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分析师丹·列维(Dan Levy)周一早些时候说,特斯拉在软件和电气化等定义未来汽车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位分析师表示,通过上周参观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强化了特斯拉在电池方面可能领先于其他公司的印象。”

  这位分析师在给客户的报告中写道,相比之下,2018年特斯拉的电池和电池组总容量为44千兆瓦小时,而全球所有其他汽车制造商的总容量为46千兆瓦小时。但列维维持对特斯拉相当于卖出的评级以及200美元的目标价。

  此外,首批预定中国制造Model 3的用户已经收到特斯拉的订单确认通知,这意味着特斯拉可能很快就会发货。

  韦德布什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鉴于目前的情况,空头很难保持消极情绪。”他补充称,多位分析师和市场观察人士进行的渠道调查显示,需求和生产趋势走强,都令空头进入’冬眠模式’”。

  S3 Partners的数据显示,特斯拉约有19.5%的流通股被做空,低于5月底37.3%的高点。

  Oppenheimer分析师科林·鲁施(Colin Rusch)在一份报告中称,“对特斯拉中国工厂稳步增长的预期正在升温。”

  鲁施表示:“短期内,特斯拉似乎正在朝着实现交付36万辆汽车的目标迈进。”

 

  美国国会也正在考虑改革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或将利好特斯拉和通用。(辰辰)

  PingWest品玩12月16日讯,据engadget消息,大众汽车与卡塔尔达成一项协议,将于2022年年底之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推出自动驾驶电动公共汽车服务。

  届时,将有两种车型在多哈西湾地区提供自动驾驶公共乘车服务。一种是自动驾驶Buzz面包车出现,共35辆,每辆最多可搭载4人,路线都是半固定的。另一种是大众旗下另一品牌汽车斯堪尼亚(Scania)巴士,可乘坐更多人。这两种车的自动驾驶系统都由大众的MOIA和奥迪的AID提供。封闭测试预计在2020年开始,路测可能在2021年开始。

 

  选择卡塔尔合作无人驾驶公共交通是大众展示其无人驾驶公共交通可行性的一次尝试。卡塔尔也是一个理想的试验场,道路维护良好,没有冬天,不会有积雪。

号称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病原体——幽门螺杆菌,因其耐药性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2种急需新型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之一,该校基础医学院毕洪凯教授课题组合成了一种亚麻酸锌小分子化合物,该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极佳的抗菌效果。而且它非常“聪明”,作用专一,不易产生耐药,安全性高。该成果日前在期刊《抗菌制剂与化疗》上发表。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胃癌100万例,其中50万例新发在中国,近20万人被胃癌夺去生命。作为引起胃癌的“元凶”之一,世界上约50%以上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在中国人群感染率更是高达60%。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广泛性、致病的严重性、耐药的严峻性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性问题。

幽门螺杆菌的生命力非常强大。人类的胃是幽门螺杆菌唯一的自然宿主,强大的胃酸也不能将其杀灭。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含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但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菌株产生耐药,影响治疗效果,根治率降低,甚至出现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扰乱新陈代谢和免疫力等副作用,增加其他疾病发生风险。

为克服耐药挑战,必须研发“专属克星”根除耐药性幽门螺杆菌。该课题组经过前期化学合成,筛选出效果最好的亚麻酸锌。该化合物经过体内体外抑菌效果、胃黏膜组织病理修复、炎症因子调控及对细胞和脏器的损伤评价等,发现其可以安全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且具有“专一性”,长期使用也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具有非常好的开发潜力。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国家专利。

  (原标题:车企全球裁员转型电动化 特斯拉笑了)

  全球汽车产业冰火两重天,一面是传统汽车巨头为电气化转型批量裁员;一面是特斯拉大开杀戒,Model 3不断攀升销量巅峰。曾经被传统车企蔑视的汽车界“叛逆”,逐渐成长为传统车企的心灵阴影。

  全球汽车产业冰火两重天,一面是传统汽车巨头为电气化转型批量裁员;一面是特斯拉大开杀戒,Model 3不断攀升销量巅峰。曾经被传统车企蔑视的汽车界“叛逆”,逐渐成长为传统车企的心灵阴影。

  近日,继上半年特斯拉销量超过保时捷引发业内热议后,特斯拉市场再迎里程碑。据国外数据专家Kevin Rooke统计数据显示,特斯拉的累计销量目前已经超过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车企。

  截至2019年10月,特斯拉累计已交付807954辆电动汽车,而比亚迪迄今为止则累计交付787150辆电动汽车。

  几乎同一时间,在工信部发布的第1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牌TSL7000BEVAR0纯电动轿车赫然在列。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生产的汽车将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市场竞争里进一步提升,按照工信部信息计算,其单车补贴金额约为2.25万元。

  全球销量登顶的同时,中国市场再获突破,特斯拉似乎已经苦尽甘来。近日,马斯克在致员工的一封公开信中还表示,12月将确保所有的电动车在年底交付给消费者。

  随着智能电动时代逼近,特斯拉已渐渐勘破产业变革的迷雾,反观传统车企,却还在裁员求生的困境中不得而出。

  特斯拉超比亚迪销量全球第一

  今年7月,特斯拉发布二季度财报,净利亏损4.08亿美元;同一时间,特斯拉联合创始人兼CTO杰弗里·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离职,一夜之间特斯拉股价暴跌460亿元。受挫后,特斯拉并没有陷入低迷,反倒是触底反弹,迎来高光时刻。

  9月,就在保时捷首款纯电动超跑Taycan量产发布之际,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网站EVSales发布2019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特斯拉销量15.8万辆,首次超过保时捷的13.4万辆,迎来里程碑式的跨越,让行业重新正视特斯拉这个新晋竞争对手。

  超越保时捷后,特斯拉的脚步并没有停歇。近日,特斯拉销量再迎里程碑,以807954辆的全球交付量超过比亚迪(787150辆),位列全球第一。

  比亚迪和特斯拉在新能源产品上的“至下而上”与“至上而下”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自2016年起,比亚迪凭借中国新能源市场爆发,以及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卡车和电动大巴的多元产品线布局,在全球销量上始终压着特斯拉一头。

  如今,特斯拉依靠Model 3终于完成逆袭。

  除终端市场的不断攀升,特斯拉还摆脱了无法盈利的困局。今年10月特斯拉发布三季度财报,交付量为97000辆,刷新了历史记录;净利润1.43亿美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并直接推动特斯拉股价盘后大涨约20%。在全球汽车萧条之际,特斯拉的蒸蒸日上,无疑给转型升级的传统车企带来的迫切的压力。

  中国市场获补贴2.25万元

  在打开全球市场的同时,特斯拉在中国的布局也到了即将收网的时候。

  国产特斯拉一直牵动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心弦。自2018年7月特斯拉选址上海后,其建厂进度就频频被各大媒体报道。今年11月上旬,首批国产特斯拉试制车正式下线,并入住特斯拉全国各地体验店。

  在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上,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首次亮相使得特斯拉展台备受关注。目前,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特斯拉中国)已经正式开启预定,起售价为35.58万元,预计在2020年春节之前开启交付。12月9日,时代财经就正式发布、交付计划询问特斯拉方面,截止发稿前未获明确回复。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一直对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持欢迎态度。今年8月底,特斯拉全系车型登上工信部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购置税全额免缴后,最高可节省9.9万元。

  如今,在工信部发布的第1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牌TSL7000BEVAR0纯电动轿车赫然在列。

  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生产的汽车将获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按当前标准核算,其补贴金额约为2.25万元。相比35.58万元的售价,2.25万元的补贴固然是一个小数目,但对特斯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正面意义。

  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国的营业收入为21.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45亿美元相比增长了48%。其中,第三季度在华营收达6.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09亿美元增长了64%。

  随着国产特斯拉逼近,中国巨大的新能源市场或将使得特斯拉业绩更上一层楼。

  此外,特斯拉的德国工厂也在积极推进中。凭借旗舰车型的持续畅销,特斯拉或将成为宝马、奔驰、大众这一级别的新跨国汽车巨头。

  传统车企还在忙裁员

  与特斯拉茁壮成长状态迥异的是,面对汽车产业智能电动革命,传统汽车巨头不仅发力迟缓,始终无法摆脱滞后的局面,还陷入了更为尴尬的裁员风波里。

  今年以来,各大车企相继陷入裁员泥沼。在过去两周里,奥迪宣布2025年前将裁员9500人,戴姆勒宣布未来两年裁员至少1万人。

  此外,还有宝马计划到2022年在德国裁员6000人;通用汽车宣布计划在北美裁员近15000人;福特表示全球裁员7000人;日产计划在全球裁员12500人……

  12月9日,汽车分析师卢昊向时代财经表示,“全球车企频频裁员的原因很简单,大象转身不易,受迫于当下汽车市场的重重变革,必须对有限资源重新分配,尤其是电气化资源,员工结构性失业在所难免。”

  而特斯拉显然没有这样的负担,某自主品牌负责人向时代财经表示,“车企对特斯拉是既不屑又惧怕,还有些羡慕。”特斯拉越是得势,传统车企内心深处就越是不安。

  当然,传统车企并不会束手就擒。在过去两三年里,车企针对智能电动领军企业特斯拉展开里诸多围杀,捷豹I-PACE 、奥迪e-tron、奔驰EQC等等旗舰电动车型都以“Model 3杀手”自封。

  但遗憾的是,除在电动汽车领域销量一骑绝尘外,放眼整个豪华品牌,特斯拉Model 3在美国的销量已经以1.2万辆的优势超越2018年豪华车第二名的雷克萨斯RX,更是宝马3系、奥迪A4和奔驰C级的两倍。

 

  技术专利、售后运营、资本运作、成本控制、精益生产能力更为领先的传统车企非但没能一举消灭特斯拉,反倒是差距越来越大。随着特斯拉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其在传统车企心里投下的阴影将更加巨大。

  (原标题:全球车企大裁员: 向电动化转型)

  几大跨国车企用一份“裁员名单”为即将结束的2019年画上了句号。

  在过去的两周里,仅仅是德国两大汽车巨头戴姆勒和奥迪宣布的裁员总量就接近2万人。

  11月26日,奥迪发布声明,将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这将为奥迪在未来十年节省60亿欧元成本,以支持企业加快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

  三天后的11月29日,戴姆勒正式宣布,计划到2022年底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0000人,此次裁员规模至少占全球员工的3.3%,公司希望通过裁员以节省大约14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拉升以及市场销量疲软所带来的利润下滑。

  虽然没有具体的裁员计划,但宝马也在11月27日表示,争取在2022年之前节省120多亿欧元(约合132.3亿美元)的成本,以应对电气化转型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成本支出。根据协议,宝马将大幅削减奖金,并延长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长,这项计划将于2020年起生效。

  受车市下滑、贸易战、英国脱欧等不利因素影响,新一轮的全球裁员大潮已波及戴姆勒、福特、通用、本田、捷豹路虎、日产、大众等主流跨国车企。

  事实上,全球车企的裁员大潮早在2018年底就已拉开序幕。2018年11月27日,通用汽车表示,作为转型计划的一部分,将于2019年底前裁掉15%的受薪员工,包括25%的高管,裁员人数或达14700人,并暂时关停5家北美地区以及2家北美以外地区的共7家工厂,以提高产能利用效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目前公开数据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11月底,几大主流车企公开的裁员计划已波及全球近8万名汽车工人。

  削减成本、组织架构调整、提升效率、迎接电动化及数字化转型,在业内专家看来,车企裁员的背后,是全球汽车市场下行带来的利润下滑与面向未来巨大投入之间的矛盾。

  全球车企阵痛中转型

  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三大汽车市场持续低迷。

  12月4日,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主席Bernhard Mattes公开表示,汽车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阻力也会越来越大,他预测今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5%,这是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受此影响,2020年德国车企将进行更大幅度的裁员。

  而在众多跨国汽车企业最大单一市场和利润来源的中国,“寒冬”依然笼罩。“2020年汽车市场将继续下行探底,2020年年底有望回暖。”12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第十六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上给出了预测。

  在欧洲,受到实行排放新规的影响,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在利率上涨以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国际贸易关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美国汽车市场也愁云密布。

  在整体汽车市场持续下行的趋势下,销量下滑、利润锐减也成为多数汽车企业的“主旋律”。

  今年第二季度,戴姆勒集团10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戴姆勒集团表示今年运营利润跌幅或超过10%。

  今年三季度,戴姆勒息税前利润为24.9亿欧元(约合28.5亿美元),较前一年(34.1亿欧元)相比跌幅高达27%。同期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息税前利润13.7亿欧元,跌幅达到35%。

  戴姆勒向投资者警告称,其预计今年全年的息税前利润或将大幅低于去年水平。戴姆勒盈利的主要贡献者——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全年盈利或也将大幅落后于前一年。

  同样需要面对利润下滑的企业还有日产。“戈恩事件”爆发一年多来,这家企业在“风口浪尖”飘摇:高管出走,大幅裁员,联盟关系恶化,使得日产汽车利润暴跌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

  11月16日,日产汽车发布二季度(7月1日—9月30日)财报。其中营收为2.63万亿日元(约合241.24亿美元),同比下滑6.6%;营业利润为300亿日元(约合2.75亿美元),同比大跌70.4%。

  “全球车市持续下滑,在不断蚕食车企的毛利和利润,同时对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投资又加剧了利润压力。”在分析师看来,“许多车企都在尽力控制成本,以避免利润不断下滑。”

  同时,面对全球各国愈加严苛的排放标准,向电动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从2021年开始,欧盟将推行更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21年的基础上,到2030年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7.5%。新政策会从2020年开始逐步实施。达不到欧盟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允许售卖。否则,就要接受欧盟的巨额罚款。

  但在面向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动辄需投入几百亿美元的领域,高昂的研发费用和投资也是车企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巨大的挑战。

  为避免欧盟的巨额罚款,11月18日,大众集团宣布,未来五年内将在混合动力、电气化和数字化领域投入6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97亿元),并预计未来10年将推出135款新能源车。

  汽车巨头抱团取暖

  从此前戴姆勒整车板块拆分到PSA与FCA合并,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全球车企的合并与重组展现的是车企在行业巨变下的焦虑和改革的决心。

  11月1日,戴姆勒宣布为应对新挑战,加强其客户中心度和提高集团的灵活性,从而由单纯的汽车制造商转型为移动出行服务公司,公司启动新的公司架构,将原先五大业务板块分配为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戴姆勒卡车股份公司和戴姆勒金融服务公司三大独立子公司。这是继2007年出售克莱斯勒后,戴姆勒近十年来最大的组织机构调整。

  戴姆勒方面表示,重组初步举措投资1亿欧元(约合7.8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为了在未来的“新四化”竞争中保持领先,戴姆勒预计到2022年奔驰将推出超过10款纯电动汽车,涵盖每一款车型。预计到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电动化车型总销量将达到1270万辆,占整体销量的50%以上。因此,戴姆勒将在电动汽车上投资高达1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0.6亿元)。

  此外,为了共同应对转型过程中带来的巨大挑战,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合作和结盟是一个更佳的战略选择。通过结盟,一起分摊高昂的开发费用、分摊风险。

  以FCA和PSA合并为例,仅仅是单纯的合并,不考虑任何工厂方面的关闭,就可以每年节省37亿欧元的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在电气化的动力总成、自动化驾驶和数字互联等方面持续发力,迎接未来可持续的移动出行时代。

  有消息指出,为了缓和联盟之间的关系,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将组建一个新的合资公司,专注于研发先进的汽车技术,这也将成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未来的主要任务之一。

  更早些时候,宝马和奔驰,大众和福特,先后宣布双双联手,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等方面展开合作:今年2月底,宝马和奔驰联合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成立5家出行公司,推出整合后的打车、停车和电动汽车充电业务,以此对抗Uber等竞争对手的蚕食;今年7月,大众与福特深度合作,福特共享大众模块化纯电平台MEB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大众向福特自动驾驶公司子公司Argo.AI投资26亿美元。

  “无论是车企裁员还是抱团取暖,这仅仅是面向未来转型的开始。”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内,车企一系列的举措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尽快走出市场寒冬的阴霾,但解决不了盈利问题。

 

  “从长远来看,尽管转型依然是车企的唯一出路,但如何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是未来几年内车企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上述人士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