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2月2日,据微信公众号“洛阳发布”,近日《洛阳市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正式下发,明确3方面20条举措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旨在正确引导住房消费,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强化金融支持确保市场稳定方面,措施提及,实行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长效机制,推动房贷利率进一步下降,个人首套房首付比例按照20%执行,并鼓励银行逐步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
同时,落实个人最高贷款金额55万元,夫妻双方、青年人才最高贷款金额65万元政策,优化首套房贷款条件,提升服务效率。支持开展公积金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款业务。
鼓励项目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融资商业银行或其牵头组建的银团,为列入国家专项借款台账支持的项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资,对承贷主体按照合格借款主体管理。
此外,降低商业贷款担保保证金。各商业银行贷款阶段性连带责任保证金原则不高于3%,积极向上级银行争取逐步取消保证金;已经缴纳的保证金,根据项目实际,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后给予退还。
科学施策调控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措施提到,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购买洛阳市区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新建普通商品住宅,交纳契税和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后,按商品住房合同价款的0.5%进行补贴,最高不超过1万元。
在洛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师)、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技师)、全日制专科毕业生(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在洛缴纳社保,在城市区首次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可分别享受10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的购房补贴。已按照《洛阳市人才住房补贴实施细则(试行)》享受过购房补贴的不重复享受。
按照规定,个人转让自用达五年以上,并且是唯一家庭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暂免征个人所得税。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纳税人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同一城市重新购买住房的,可按规定申请退还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同时,支持引导各类企事业等单位集中团购商品住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探索试行政府平台公司、用人单位回购困难开发企业存量商品房,用作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和群众安置房。
对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区域,合理增加住宅用地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房地产市场去化周期较长、去库存任务重的区域,减少住宅用地供应。
通过回购、改建、改造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房,用于人才公寓或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推进“租购同权”,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同时,在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模式、产权划分、使用管理、产权转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着力满足城镇户籍无房家庭及符合条件新市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加强服务保障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措施提到,2023年12月31日前,房地产企业可申请分批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最长不超过6个月,且在当年缴齐。逾期未足额缴纳的,除依法追缴外,对房地产企业予以综合评级降级处理,并由相关部门依法实施惩戒。
同时,2023年12月31日前,房地产用地及产业用地竞买保证金按20%确定。允许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在首期缴纳比例不低于出让价款50%的前提下(三个月内,不计利息),剩余价款可在一年内缴清。
此外,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落实房屋交易网签备案制度,全面推行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即备案模式,利用电子签名、人脸识别等技术实行商品房买卖电子合同。
措施提及,积极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确保交易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结清房产抵押贷款,实现已抵押房屋的“带押过户”,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
积极推行保函替代监管资金方式,住建部门与商业银行等机构建立信息共享联动机制,支持商业银行等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开展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业务,明确工作流程和保函期限,确保与项目建设周期一致,释放房地产企业资金流动性。
对于2022年12月1日前开工的项目,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导致部分房地产项目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按时交房的可以顺延,顺延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记者 | 李如嘉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携程平台上,春节期间国内外旅行订单皆迎来三年巅峰,旅游订单整体较虎年春节增长4倍。同程报告显示,春节假期机票、火车票、汽车票订单量反超2019年同期。
长线旅游在这个春节强势复苏。去哪儿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平台上每位出行的旅客相较去年多走了400公里,出境机票更是同比2022年增长达6.7倍。飞猪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境内长线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0%。携程平台上跨省酒店预订占比近7成,预订量反超2019年春节。
过年期间,熙熙攘攘的人潮涌进了各大景区。国内多个热门景区再现游客“爆满”的景象。大年初二开始,西安城墙、大唐不夜城、灵隐寺等景区开始发布限流通知。携程数据显示,兔年春节国内外的景区门票订单皆迎来三年新高。其中,国内各大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暴涨3.2倍;海外景区门票同比增长超六成。
旅游人数激增也催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拉低了游客在春节期间的游玩体验。例如在长沙,网红餐厅排到4538桌,有网友只能在菜品售空的海底捞吃40元一顿的“锅底煮面”。庞大的人流量也给各旅游城市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各大景区和酒店出台了种种措施来限制人流量、保证游客安全。
下山排队6小时,吃饭等座4千桌
今年春节,国内压抑已久的旅游热情迎来爆发,各大景区都人满为患。
1月24日,黄山风景区游客达34385人,创2018年以来春节假期单日接待量新高。24日至25日,多名在安徽黄山游玩的游客反映,景区人流量大,下山时发生拥堵,在零下15度的环境中滞留了较长时间,甚至有游客下山排了6个小时才到索道口。
1月25日,黄山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春节加下雪导致拥堵,但都安全将游客送下山了,买到票的游客可以正常游玩。与此同时,25日景区门票预约数已满,停止预约。
海鸥栖息的昆明海埂大坝人山人海,游客比海鸥还多。网友称,平均50人喂一只海鸥。对比吃撑了的西伯利亚海鸥,长沙游客晒出自己在网红小龙虾店超级文和友已经排到了4538桌的截图,不到半夜估计吃不到这顿饭。
网友“圆圆的脑戴”向界面新闻分享了自己在长沙过春节的经历:“在长沙前两天每次吃饭都要排队2小时,本来以为不会更惨了,结果第三天根本抢不到饭。”
该网友表示,大年初四她和朋友游览湖南省博物馆,结束时已经是下午2点,当时想找一家餐厅吃饭,却发现沿路开门的餐厅全部爆满不接客,商场里挨家挨户问遍了也全都停止叫号。她们寄希望于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海底捞,但被员工告知菜品已经全卖空了。
“我们当时实在是体力透支,摈弃了面子‘哀求’服务员,说我们只要锅底和小料,就喝汤下个面条,让我们进去吧。”该网友说,最后她们成功在海底捞吃到了“高汤煮面”,在等锅底期间喝了稀饭和银耳羹,吃了一些小菜,最后花了41块钱。
从海底捞出来的时候接近4点,该网友却发现其他店门口已经有人在排队吃5点的晚餐了,因为“饿怕了”,她们果断加入等位队伍,第一批进店吃到了晚餐。但是没想到点菜也需要“拼手速”,因为食材有限,菜品全部限量,她们点了四个菜,有一道就因为售罄没有吃到。
据西双版纳假日办不完全统计,1月21日至25日,西双版纳全州接待游客超过130万人次,同比增长452.91%,旅游接待各项数据均比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有较大的增长。
春节期间告庄第五届傣泐文化节现场,告庄西双景供图 版纳本地人吕女士对记者表示,版纳今年比往年的任何一年游客都多,导致交通拥堵,景区更是人山人海,本地人春节期间都不敢出门。
四川的刘女士接受采访表示,在版纳开车出门还不如走路快。网约车排号几乎都在100号左右,除夕夜告庄打车排队已超200人,加价到2公里70元才有人接单。市区出行全靠小电驴,但也很难找,第一天晚上她找空闲的小电驴就花了一个小时。
“在告庄吃饭等位半个小时算幸运,超过一个小时都是正常,所有餐饮店涨幅基本都在30%左右。”西双版纳一位酒店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
机关大院免费停车,武警景区执勤
游客激增对于当地旅游承载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西双版纳铂尔曼酒店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从元旦开始酒店就迎来了预定热潮,春节期间达到了3年来最高出租率,有3天都是满房。节后虽然预订量有所下降,但到2月5号依然保持在85%以上的出租率。据他了解,西双版纳其他高星级酒店入住率也都在这个水平。
高出租率对酒店经营者来说其实是一种压力,负责人表示,酒店因为疫情三年间客人较少,员工熟练度降低,导致服务水平下降,人流突然涌入非常考验酒店的服务能力。
“平日6、700元的房间春节期间价格在3000元以上,年后也维持在1500元的水平。在这种高价下,服务水平跟不上就会带来大量客诉。”铂尔曼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酒店预订量达到80%我们就会开始控制预订量,关闭一部分房型。然后通过价格调节来减少剩下房型的预定,但是春节期间价格调整到5000元都还有人要下单。”
酒店通过增加员工人数来补充服务能力,春节期间招人困难,于是铂尔曼招了大量寒假实习生。除此之外,酒店还举办了各种活动,比如篝火晚会和水灯祈福活动,来提高客人的好感和满意度,也为景区分流压力。
春节过后,西双版纳4月又将迎来泼水节,这是疫情三年来西双版纳首次恢复泼水节活动。按往年数据来看,泼水节将是版纳仅次于春节的客流高峰期。铂尔曼酒店希望在这两个月期间进行沟通复盘,迅速调整服务流程和水平,以更好地应对客流高峰,避免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西双版纳政府和景区也积极采取了措施来应对游客激增带来的种种问题。
据西双版纳发布,为满足自驾游客的停车需求,有效缓解节日期间城区停车难问题,景洪市区所有党政机关的大院、甚至部分小区的大门都全部打开,让游客进入免费停车。不仅机关单位的大院可以免费停车,春节期间游客的车辆停在街道和城区道路上只要不影响交通,交警部门也不贴罚单。
告庄西双景景区倡议游客提前一天预约,避开高峰期入园,引导游客从人流量少的入口入园。
1月25日,景区发布通知,根据接待数据统计,告庄西双景景区核心区域湄公河·星光夜市预约入园人数高峰值已达6.3万人次。当核心区域客流量达到最大瞬时承载量2.2万人或景区内过于拥挤时,景区将实行暂缓入园,缓解园内游客量的压力,待客流量下降至安全范围再恢复入园。
除西双版纳外,其他景区也在为了保障游客的体验和安全而行动。春节期间,武警河南总队焦作支队官兵协助云台山景区加强出入口管理,采取固定执勤与徒步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在人流量大的景点周边进行不间断巡逻执勤,确保游客安全游玩。同时,开设便民服务点,做好应急保障。
云台山景区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表示,截止27日,春节7天假期云台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同比增长17%。春节假期云台山全体职工与武警、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近3000人坚守岗位、联合作战,保障假日高峰。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1月20日消息,港股迎来虎年最后交易日,港股在虎年(2022年2月1日至2023年1月21日)全年跌7.4%,从牛年年收盘位的23802.26点涨至虎年初最高25050.59点,随后一路下跌,最低跌至10月底的14597.31点。自11月以来,港股迎来绝地反弹,一路涨到超22000点。
截至今日收盘,港股涨1.82%,报22044.65点。港股恒指虎年全年跌7.4%,恒生科技指数(4566.96, 117.05, 2.63%)虎年全年跌15.6%,蓝筹股中中国神华(25, 0.50, 2.04%)涨逾45%领涨蓝筹,此外,海底捞(22.6, 0.60, 2.73%)、金沙中国、中海油(11.42, 0.62, 5.74%)等涨幅也超30%。
虎年全年来看,(本文以下数据范围:从虎年除夕收盘价至2023年1月19日收盘价,未计入今日数据),全球主要股指具体表现如下:恒生指数(22022.951, 371.97, 1.72%)全年跌9%,恒生科技指数跌17.8%,俄罗斯在主要股指中跌幅居前,年跌幅高达30%,越南股市大跌年跌逾25%,纳指大跌23.8%,沪指全年跌3.6%,在全球股市中表现居前。
截至1月19日数据,虎年全年来看,港股表现最好的蓝筹是中国神华,虎年涨幅高达45.8%,中国联通(5.54, 0.21, 3.94%)涨超40%,海底捞、周大福(17.08, 0.02, 0.12%)、百威亚太(25, 0.15, 0.60%)等消费股也涨幅居前;跌幅居前的则包括美团、龙湖、碧桂园(2.86, 0.08, 2.88%)在内的科技互联网和内房股。
恒生科技指数成份来看,小鹏汽车大跌逾70%领跌,商汤跌69%,蔚来跌46%,小米跌29%,美团跌27%,腾讯跌14%,阿里巴巴仅跌1.5%,而携程集团大涨45%领涨,阿里健康(7.36, 0.27, 3.81%)、京东健康(68.5, 1.75, 2.62%)也实现上涨。
截至1月19日收盘,港股通个股来看,虎年涨幅最猛的就是俞敏洪旗下的新东方在线(73.5, 6.80, 10.20%),且公司打算改名东方甄选,公司在虎年暴涨15倍,成为绝对大牛股。弘业期货(2.51, 0.22, 9.61%)大涨158%,阜丰集团(5.5, 0.25, 4.76%)、美高梅中国(10.7, 0.30, 2.88%)等涨幅超100%,呷哺呷哺(8.43, 0.37, 4.59%)、中国中免(253.4, 2.20, 0.88%)、新华制药(6.86, 0.13, 1.93%)等涨幅超50%。
在跌幅榜单前20名中,小型内房股闪崩潮,多只小型地产股纷纷跌超80%至90%,天誉置业(0.06, 0.00, 0.00%)、佳源国际控股(0.241, 0.00, 1.69%)、正荣地产(0.42, 0.02, 5.00%)、港龙中国地产(0.77, 0.09, 13.23%)、弘阳地产(0.485, 0.01, 2.10%)、德信中国(0.75, 0.04, 5.63%)、融信中国(1.15, 0.02, 1.77%)等跌幅居前,此外跌幅居前的还有次新股商汤科技,年跌69%,新股快狗打车(3.66, 0.07, 1.95%)暴跌79%,造车新势力 小鹏也跌超80%。
春节期间股市安排:港股初五初六开市
1月20日消息,根据沪港深三地交易安排,1月20日A港股市正常开市,北向交易正常交易,南向交易关闭,1月26日至27日,港股开市;A股自1月21日休市七天,1月30日恢复交易。
此外,南向港股通于1月19日(星期四)至1月27日(星期五)暂停交易;北向沪股通和深股通则于1月23日(星期一)至1月27日(星期五)暂停交易。1月30日(星期一),沪深港通将如常开通。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据@合肥发布 消息,安徽省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组织开发建设的合肥市存量房交易服务监管平台经前期试点运行,将于2023年3月1日全面启用。自存量房平台全面启用之日起,原网签系统不再开放购房资格查询、网签合同新增功能。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记者|刘晨光
12月27日,“第14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在深圳举办的“2022年中国地方金融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以下简称CFCI)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团队编制,旨在构建适应我国金融中心特点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持续跟踪研究国内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状况,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观察国内地方金融发展的窗口。首期CFCI于2009年发布,其后每年发布一次,本期是第十四次发布。
报告指出,头部金融中心竞争格局趋稳,区域“分层效应”突显。第14期CFCI综合竞争力十强榜单成员已经连续三期维持一致。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分列全国金融中心前三甲,优势更加凸显;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武汉作为本期国内金融中心十强,排名维持不变。
其他区域金融中心排名依次为苏州、郑州、西安、大连、长沙、青岛、济南、福州、合肥、宁波、厦门、无锡、太原、石家庄、南昌、南宁、海口、沈阳、昆明、哈尔滨、长春、贵阳、乌鲁木齐、兰州、温州和呼和浩特。本期新增海口、太原、呼和浩特、贵阳和兰州5个样本城市。
后疫情时代中国金融主动作为,多数金融中心的金融产业绩效恢复增长势头。过去一年,国内各大金融中心城市持续加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助力市场主体纾困,服务稳增长、保民生,经受住了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冲击考验。
2021年36个金融中心的金融业增加值总和达到了5.69万亿元,占当年全国总量的62.4%,比重较五年前提高了5.6个百分点,保持在历史高位水平。本期36个金融中心城市中,21个城市的金融产业绩效得分恢复正增长。本期金融产业绩效TOP10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成都、天津和苏州。
报告指出,国内主要金融中心持续发力法人金融机构集聚,头部中心“马太效应”更加突出。金融中心进一步在金融机构资源集聚方面发力,金融机构实力得分增长明显。截至2021年底,36个金融中心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四分之三。
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约占全国总量的7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占全国的94%,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占全国的97%,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的85%。本期金融机构实力TOP10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和南京。其中,北京、上海较国内其他城市的分差优势扩大明显,显示国内金融机构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金融中心加速集聚。
报告指出,多数金融中心城市金融市场规模得分恢复增长,资本市场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得益于注册制提速、退市新规施行、北交所设立等资本市场系列改革深化推进,本期多数城市资本市场利用水平得分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其中,25个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场规模得分实现增长,仅6个城市得分出现小幅减少。本期金融市场规模TOP10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大连、郑州、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和武汉。
2021年,36个金融中心合计拥有A股市场上市公司3089家,占全国总量的66%,全年新增A股市场首发上市公司350家,约占当年全国总量的73%,全年股票市场融资总和达到11465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68%。其中,苏州、杭州在资本市场利用方面表现亮眼,杭州和苏州全年新增IPO上市公司数分别达到38家和32家,年末A股上市公司数分别达到199家和175家,各项指标分别排名全国第4和第5,仅次于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
报告指出,金融生态环境作为金融中心建设的“长尾因素”正发挥更大支持作用。本期36个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得分增长的止跌回升,显示出新冠肺炎疫情等对金融人才环境、商业环境的影响趋于减弱,特别是因此前宏观经济相关指标总量减少、增速放缓引致的评分下降因素均实现了逆转。
本期36个金融中心2021年GDP平均增速达到了7.6%,较上年同期平均高出4.5个百分点,其中35个城市GDP增速指标大幅高于上年同期。本期金融生态环境排行榜TOP 10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杭州、重庆、南京和苏州。因生活环境、商业环境、国际联通等长尾慢变量变化对金融中心长远发展所带来长期作用,未来需要引起更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