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楼市过冬调查:多地“首付贷”死灰复燃)

  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18日电(薛宇飞 闫淑鑫)在楼市调控政策趋严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上的“首付贷”或“首付分期”已经较之前有所减少,但随着市场交易逐渐冷淡,一些开发商私下推出“首付贷”或“首付分期”吸引购房者,其中不乏绿地、阳光城等大型房企。专家认为,“首付贷”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不仅增加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也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紊乱。它也突破了住房政策限制,容易给炒房客带来一定机会,增加市场风险。

  绿地、阳光城等房企提供首付分期

 

 

 

  早在今年6月底,住建部等七部委就联合印发通知,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其中明确提出,要打击操纵房价房租、违规提供“首付贷”等投机炒房团伙。

  之后,天津、福建、云南、贵州、河南、成都、苏州、深圳、西安等多个省份或城市均提出,重点整治通过提供“首付贷”或者采取“首付分期”等形式,违规为炒房人垫付或者变相垫付首付款。

  环京地区历来都是炒房客关注的重点。为迎合炒房客的投资需求,当地一些楼盘推出了“首付分期”等措施,一些置业顾问在推销时也以首付款可以分期为卖点,吸引购房者看房。10月底,河北涿州的一位刘姓置业顾问便在向客户推销楼盘时称,涿州的鸿坤理想尔湾、隆基泰和铂悦山、悦澜湾、天保馨悦湾、九里京城等楼盘,都可以做首付分期。

  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11月16日致电位于涿州的悦澜湾售楼部,一位置业顾问称,该楼盘可以帮助资金不足的客户做首付分期,最低可以先交5%的首付款,剩余部分与开发商旗下的第三方公司签署首付款分期合同,2年内还清,不收取利息。该置业顾问还强调,做首付分期不会影响房屋网签、银行抵押贷款等手续,可以一边还银行贷款,一边还首付款。

  但根据涿州市2017年3月出台的规定,对非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二手房)且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对户籍居民家庭购买第2套住房时,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

  在山东济南,也有一些开发商可以为客户办理首付分期。济南绿地国际城的置业顾问称,首付款不够的客户可以先交20%的首付,剩下10%通过开发商员工内部借款方式帮客户垫资,之后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借款部分没有利息,但需要三个月内还清,如果逾期,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违约金。

  绿地国际城的置业顾问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相比起提供借款,他们还是希望客户能按时交齐首付。河南郑州的绿地公园城则明确表示,目前没有首付分期,但如果短期内资金流转困难的话,可以“帮忙想办法”。

  “客户付完10%的首付就可以去银行办贷款了,剩下20%的首付分2年4次还清,没有利息,但不能享受楼盘其他方面的优惠。”由郑州绿都地产开发的绿都澜湾置业顾问透露,他们也是赶在春节前推广这一“福利”,不少购房者付首付比较困难,这也是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微信公众号“阳光城广西区域”今年9月发布的文章

  认证信息为“阳光城集团广西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阳光城广西区域”今年9月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南宁大唐印象、南宁阳光城·时代中心、玉林阳光城·丽景公馆等楼盘都推出了首付分期活动。11月17日,由阳光城等房企合作开发的南宁大唐印象的一位置业顾问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首付分期活动现在还有,客户可以先交一半的首付,剩余部分在12个月内还清,这期间不影响客户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家住北京的张先生近期正打算购置第二套房产,据其反映,房产中介称虽然二套房最低的首付比例为60%,但他们可以做首付分期,客户先付30%,剩余30%首付分2年4次还清即可。

  “首付贷”曾被认定违法违规

 

 

  楼市。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首付贷”“首付分期”降低了资金不足的购房者进入房地产市场的门槛,但购房杠杆却被放大,一旦规模扩大,容易对市场产生助推作用。在楼市最为火爆的2016年,“首付贷”便被业内视作房地产市场波动的推波助澜者。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银行必须了解客户,客户的首付不能是借的。客户找另外一方借了一部分钱说这是首付,剩下再去借,整个借款和自有资本的比例就发生了变化,偿还能力也变了,以后月供不光要还银行的钱,还要还首付贷。对银行而言,也承担了过大的风险,从银行内部管理来讲,操作是有错误的。

  也是在2016年,相关部委就认定,“首付贷”是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2016年8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央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由开发商或第三方金融平台提供“首付贷”或“首付分期”,在房地地产市场一直都存在,而判断其行为是否违规,关键看向银行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时的首付交付情况。

  “如果办抵押贷款时,部分首付款仍由开发商或第三方金融平台垫付,贷款批准后,购房者一边还银行贷款,一边还首付款,这就是违规的。”张大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在新房交易中,从交首付到银行审批贷款,一般会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窗口,如果只是在这段时间内向购房者了提供首付分期或延长首付时间,严格意义上不能算违规。

  但显然,上述开发商提供的“首付贷”或“首付分期”的还款时间都较长,且在银行抵押贷款办理完成后仍在还款,已经有违相关规定。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称,这类首付政策严格上说是违规的,但各地监管对它的态度不太一样,部分地区明文禁止,一些地方则只是在市场秩序整顿的时候去管控。

  此外,业内人士也指出,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办的金融业务很可能并没有取得相应资质,也涉嫌违法从事金融业务。

  严跃进说:“‘首付贷’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不仅增加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也可能导致金融系统的紊乱。所以,商业银行在审核购房者资格时,应该对其银行流水、还款能力加大审查力度。”

 

  张大伟称,在许多大城市,首付的最低比例都在30%及以上,这就起到安全垫的作用,证明购房者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而‘首付贷’突破了住房政策限制,容易给炒房客带来一定的机会,增加市场风险。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地区多个楼盘发现,面临库存压力的北京楼市,进入10月后明显加快了促销力度:限时特价房、总价折扣、减配精装修改毛坯、甚至买房赠送豪车等促销手段层出不穷。此外,二手房市场降温明显,10 月以来成交均价出现实质性下跌。

  二手房量价齐跌 西城核心区:10月只卖出三套

  北京二手房市场降温明显。

  11月9日,在西城月坛区域某链家门店,店里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客户。房产经纪人李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目前月坛区域二手房均价在11.5万-12万元/平米,今年3-5月均价曾上涨到13万元/平米左右,目前下降了约10%。

  “公积金新政后,买房者观望情绪比较严重。就像这边刚成交的一套57平的两居,7月挂牌价是750万,720万时房主没卖,现在的成交价是670万。”李强说,“我最近一个月的带看量只有六七个,很多同事熬不住回老家了。”

  李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6月开始,月坛商圈成交量逐月下降,9月成交了4套,而10月只成交了3套。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走访了位于天通苑、回龙观等五环外的房屋中介。发现近期降价力度较大,且待出售二手房源十分充足。位于天通苑附近的某我爱我家店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天通苑房源很多,基本都在5万元/平以内,二居室在4万元/平米左右。单价3万元以下的大户型源很多,面积都在150平米以上,只要能接受得了塔楼结构。”

  “回龙观、天通苑很多是经济适用房性质,只有部分转成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要多交三十几万的税,除了报价,还要看房屋性质。”店面人员坦言,“最近卖的多,买的少。去年3.17调控前,二居室报价在6万元以上,今年6月也得4.5万元以上,现在算下来也就4.2万元。”店面人员指着一套报价360万元、86平米的两居室极力推荐道。

  

 

  受新房市场限竞房大量上市冲击,10月以来北京二手房成交均价出现了实质性下跌。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二手房销量环比跌幅达四成,创今年2月以来近8个月销量新低。10月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均价为61103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2%,连续两个月环比下跌,在城四区占比回升的基础上,北京均价的下跌是实质性松动。

  此外,11月第1周,北京二手住宅链家成交均价5.97万元/平米,环比跌幅达2.8%,是2018年以来剔除受节日、政策等因素影响之外的周度跌幅最大值。

  直击现场:新房花式促销不断

  11月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肖庄附近的一处新楼盘,售楼处看房的人很少,样板间里的人也寥寥无几。这个定位高端楼盘的项目,单价为7.9万元/平米,户型从86-160平米不等。该楼盘8月开盘,至今仍在大力度宣传,并声称有9.9折—9.7折之间不等的折扣。

  售楼处销售人员表示,总价1000万以上、137平米以上的户型有折扣。一次性交全款有9.7折,15天内交齐。一次性交全款的40%,有9.9折优惠。“若不是楼市低迷,这种高端项目早就没有房子了”。

  

 

  而被认为低于市场价的限竞房,由于下半年大量入市,项目去化率不甚理想,也推出了9.9折等促销活动。

 

  甚至还有房产机构推出“双11光盘节”,包括万科、保利、中粮、远洋、招商在内的多家大型品牌房企的部分在京楼盘均有参与。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吸引到数百组意向客户,150余套优惠房源有部分已被认购。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新楼盘别墅项目降价力度较大。主要由于总价较高,对开发商回款而言,更有优势。

 

  据专营高端别墅业务的豪宅网CEO刘军介绍,双十一期间,北京的高端别墅也是折扣惊人,以大量新盘聚集的昌平奥北别墅区为例,目前的促销折扣力度从10%-37%不等。

  刘军认为,折扣力度主要与项目和开发商的需求有关,有的项目在顺销阶段,借助“双十一”促销,一般折扣在10%左右。而有的项目临近清盘或者年底回款任务较大,就会折扣力度巨大,给出20%以上的折扣。目前的新盘促销很多是年底回款、年底冲业绩的特殊需求导致。

  供求关系逆转

  随着今年大量限竞房入市,北京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逆转。

  供给方面,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日前,北京年内商品房住宅供应套数已经达到了32635套,这也是最近3年第一次超过3万套。而2017年同期住宅供应量只有20269套,年内供应量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61%。

  诸葛找房首席分析师陈雷表示,近期新房供应加速,但市场观望情绪较浓。9月公积金政策调整后,市场购买力尤其是首置刚需购买力被进一步削弱,市场遇冷较为明显。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随着后续供应量的继续上升,去化难度加大,区位属性不好的限竞房有可能开始价格战。

  一线城市房价全线下跌?

  除北京外,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从8月开始也都出现了转折。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月,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首次全面停涨,二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均明显回落。

  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北京、深圳等10个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为3.9万套,刨除春节异动月份,创下48个月以来的新低。其中,北京与深圳的二手房成交套数分别环比下滑42%和24%。

  “多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冲高回落,房价调整开始从点蔓延到区域,热点城市房价逐渐下行,购买力很难再支撑市场继续走高。 ”中原地产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热点城市进入“卖不完”的时代,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温州、宁波等城市,库存均出现环比上升,除少数热点刚需项目外,去化率快速下行。

 

  针对后续走势,陈雷预测,供求双方一直在变化,部分一线城市新增住房供应大于当月成交,是由于近期限竞房集中入市造成,部分需求萎缩是调控导致。未来趋势为政策稳定市场,市场若发生变化,会有相应幅度的政策进行稳定和调控。

  吴中宝 荣秋艳

  人口红利从长期、金融红利从中期、政策红利从短期,三大基本面因素不断趋同,终于在三大背离出现的时候叠加在一起,形成合力,主导房地产行业开始步入下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成熟期。这次房地产业拐点的来临,并不是行业生死存亡的转折点,只是行业从夏天步入了秋天,凛冬不会来临。房地产业将从土地竞争步入产品竞争时代,未来的房企将越来越像制造企业,真正开始回归正常企业所应该有的属性:雕琢产品、深耕市场、客户至上。

  当前房地产行业正面临三大背离

  从行业数据表现来看,当前房地产行业正面临三大背离。

  (一)供求端的背离。

  地产投资增速高位与销量增速低位相背离,未来回款压力恐成为压垮骆驼特别是中小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看,今年房地产行业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8665亿元,同比增长9.9%,维持高位增长;而房地产销量增速则开始低位放缓,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119313万平方米,同比仅增长2.9%,增速在1~8月份4.0%的基础上大幅回落1.1个百分点。供给的高增长与销售的低增长呈现出显著背离,但展望未来,背离最终仍将走向趋同。

  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增长主要受土地购置费以及施工成本上升的推动,预计未来随着房企资金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增速会趋于回落。因此,未来供给和需求端增长同步放缓会是大概率走势。在需求倒逼供给放缓的走势下,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回款就成为周转的最关键环节。负债率过高或者融资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会更大。

  (二)资金端的背离。

  短期资金改善与长期资金趋紧相背离,融资成本未来不断升高,房企扩张能力会不断受限。

  这种背离的形成,一方面缘于当前金融环境总体处于“宽货币、紧信用”的局面,短期资金面总体较上半年宽松,但长期来看,美元加息周期下国际货币环境只会越来越紧。另一方面,得益于债券融资放行,以及这轮上涨周期销售强劲带来的定金及预付款大幅增加,房企自筹资金增加,短期资金面改善。

  今年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1882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比1~8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8041亿元,下降5.1%;利用外资43亿元,下降61.7%;自筹资金40596亿元,增长11.4%;定金及预收款40259亿元,增长16.3%;个人按揭贷款17522亿元,下降1.2%。但长期来看,房企不但与其他企业一样,面临融资成本不断抬升的问题,还将面临政策严控资金流入房地产的融资渠道定向收窄问题。个人按揭贷款的下降,也印证了销售增速放缓的隐忧。

  (三)企业行为出现背离。

  房企补库存需求强烈与土地溢价率下降相背离,反映在风险与机会面前房企决策将更加迷茫。

  这还算不上焦虑,而是困惑,体现在决策上就是企业决策的犹豫和分化。三季度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3191万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6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37万平方米。商品房待售面积创近4年来新低,住宅待售面积更是降至2013年以来新低。

  企业补库存需求极其强烈: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93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7%,增速比1~8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创年内新高。但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企业在参考过往经营逻辑积极补库存的过程中,拿地胆气却越来越弱:据中指300城土地市场数据,三季度流拍面积占总推出面积的9.3%,为近年来最高值;9月房企拿地溢价率持续走低至7.19%,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8.08%,创近年新低。可以看出,房企在担心踏空与不敢做多两种情绪中不断切换,决策难度更大,茫然更甚于焦虑。

  行业的三个背离,从供求端到资金端到经营端,从外到内、从宏观到微观逐层显现,体现了供需矛盾小周期拐点临近的特征。但这一次的周期拐点和之前我们所说的中国房地产3年一个周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次的周期拐点不只是反映了短期供需变化的小周期拐点,还叠加了行业生命周期的大拐点——因为从基本面来看,支撑房地产行业高速成长的三大红利正在消失。

  人口、政策、金融基本面三大红利正在消失

  决定房地产行业大生命周期的三个基本面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支撑行业成长期高速发展的三大红利正在消失,行业正从成长期迈入中低速发展的成熟期。

  (一)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我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更不利的是,生育率还在屡创新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从2011年的13.7%上升到2017年的17.3%,上升势头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延续。比老龄化更严重的是,生育率屡创新低,未来住房消费的新增数量在减少。

  生育率低本是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早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我国生育率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过早下降,比欧美国家更早迎来了这个难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2010年总和生育率仅为1.18,而同期发达国家为1.7。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孩生育率已经从1990年的40.7%,下降到2016年的19.87%。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市场容量(即潜在总需求)将缩水,企业难以享受到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带来的上车红利。

  (二)金融红利正在消失。

  商品房时代,房地产与金融是双生子。一方面,金融杠杆调节潜在需求向有效需求转化;另一方面,融资成本决定了房企的供给规模和速度。全球货币大放水时代,房地产一直是容纳货币大水的主战场,在各种杠杆手段的加持下,买得起房的有效需求不断增多,支撑房价一路上涨。

  随着美国开启加息周期和国内金融去杠杆的推进,货币宽松周期正式结束。近年来,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不断走低,今年7、8、9月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分别为8.5%、8.3%、8.5%,处于历史低值,其中8月增速创近40年来新低;而居民贷款却在不断走高,反映出实际购买能力在衰减,居民杠杆率过高将对楼市的销售端带来冲击,过去投资客“有钱任性”、消费者“人傻钱多”的宽松金融局面已经远去,有效需求(非潜在需求)不断萎缩。

  而地产企业端面临的融资环境,从国际到国内,全面从宽松转为紧张。单B区间评级的地产企业美元债发行利率已经从去年的6%飙升到当前的10%以上,且认购并不积极。国内更是严控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地产公司融资成本也在攀升:2016年,国内上市公司私募债平均发行利率在4%~5%,2018年下半年已经升至7%以上;信托融资综合成本已经升至13%以上。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房企民间融资成本更高。长期货币宽松的金融红利已逐步远去。

  (三)政策红利正在消失。

  十九大以来,中央对地产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指导表明,房地产行业多年来享受的政策红利正在消失。近十年来,房屋价格的脉冲式上涨,迅速推高了房价、透支了行业发展潜力。房产需求占用了大量的贷款份额、消耗了居民大量的存款,而且投资、投机需求过盛,加剧了存贷结构恶化问题,已经对其他类型消费和实业投资产生较大的挤出效应。

  中央提出的“房住不炒”定位和“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定调,进一步削弱了房屋的金融属性,房地产税、共有产权房、租赁住房等一系列长效机制的推进,将从政策层面不断重塑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逻辑,让行业发展由快变慢、从野蛮生长到成熟理性。

  综上所述,人口红利从长期、金融红利从中期、政策红利从短期,三大基本面因素不断趋同,终于在三大背离出现的时候叠加在一起,形成合力,主导房地产行业开始步入下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成熟期。

  拐点并非转折点,凛冬不会来临

  一提到房地产行业拐点,业界和学术界往往会爆发较为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城镇化长期利好下,房价涨势未尽;另一方则认为房价非理性上涨,消耗民众财富,挤压其他产业生存空间。

  上述争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忽略了一个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在高速成长期,“野蛮生长”正常不过,只不过房地产行业和民生关联更大,加之金融属性太甚,加剧了财富分配两极化,所以政府对其调控比对其他行业调控更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需的,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协调,但是协调的度确实考验管理者智慧。

  房地产行业步入成熟期后,快速成长期面临的一些“野蛮”问题将逐渐消失,但并不会像一些悲观者所认为的“冬天来了”。“活下去”更多的是对资金链的考验,是对前几年野蛮扩张模式的矫正。这次房地产拐点的来临,并不是行业生死存亡的转折点,只是行业从夏天步入了秋天,凛冬不会来临。

  房地产行业将从土地竞争步入产品竞争时代

  成熟期的到来虽然不是冬天,但是对房企来说,拍地后“躺在土地上挣钱”的舒服日子结束了,而对于高负债和低效率企业来说,则更痛苦。如何应对?

  一个产业在成长期的显著行为,就是企业疯狂占有上游资源,因为在卖方市场态势下,谁拥有的资源越多,谁生产的产品就越多,谁的规模和利润就越大。在成熟期初期,土地竞争还是会有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成熟期的不断深化,土地竞争将转为产品竞争。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率速度放缓,成熟期的房企要主动转向高质量发展。房地产企业要学会像一个制造企业、一个其他行业的普通企业一样,以产品为核心打造企业生态,通过提升产品吸引力来获得市场份额。所有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必须及时转变,因为这次行业拐点和以前不一样——这次是行业生命周期的大拐点,不再是如以前仅关乎政策是否放开、房价是否涨跌的小拐点。差异化竞争、品牌战略等一些消费品企业常用的名词将不断出现,周转率、产品定位等浅度应用的词汇将被深度研究和使用。

  未来的房地产企业将越来越像一个制造企业,真正开始回归正常企业所应该有的属性:雕琢产品、深耕市场、客户至上。

  在产品竞争时代,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但经营重心都将逐渐后移,效率和利润远比速度和规模更重要,因为做强比做大更难,而活下去也比冲规模更关键!

 

  (吴中宝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荣秋艳系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中指院数据显示,10月北京库存涨幅超过12%,一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9%,截至30日,二手房成交套数环比下降105.24%。

  上述链家中介表示,目前北京市场二手房成交多数以换房改善为主,所以连环单较多,“有的是为了孩子上学,换到市里,有的是小换大,纯刚需首套的也有,但占比不是很高。”

  这名中介发现,从9月开始明显的变化是,业主出货的意愿变得强烈起来,新挂出的房源价格开始走低。

  9月,北京一手房成交量为5574套,为全年最高点,10月截至30日,成交量为4198套,下滑较为明显。从成交面积上看,10月北京一手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了29%。

  上海一手房成交量在9月也出现了骤降,官方网签数据显示,9月网签量为2590套,而8月这一数据是14448套;二手房方面,9月链家和我爱我家(5.620, 0.04, 0.72%)合计成交3220套,稍高于8月,10月前两周为899套。

  9月,广州中心城区多个项目放开限签政策,导致成交量创全年新高,也导致10月的成交量环比出现50.81%的降幅。

  深圳一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点均出现在8月,分别为3694套和7208套,9月两个数字分别降至2169套和4492套,10月仍在持续下滑,截至30日,分别为1617套和3570套。

  一家香港上市房企的营销总监表示,成交量变化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短期下降并不意味着市场冷却,“原来房地产市场有投资属性的,加杠杆容易,现在把杠杆抽离了。300万的房子,原来手里有80万就能买,现在起码得200万。”

  出货意愿变强

  上述中介表示,北京二手房市场供应增加并不明显,但由于成交走低,无论是投资客还是改善型换房客,出货意愿变得强烈。

  判断一套房源属于自住还是投资并不难,一般情况下,房屋是简装甚至保持毛坯,业主从未居住过,绝大多数为投资。“当时这边房子比较便宜,单价只有1万元左右,很多人作为投资买的。”该中介表示。

  投资客,往往也是打破市场价格底线的领头羊。环京地区燕郊楼市就是典型,燕郊房价在高杠杆投资客割肉甩货过程中,从接近4万元/平方米一路下滑到当前得不足2万元。

  由于北京购房门槛较高,市场容量较大,投资客的变化对整体楼市的影响还不明显,“这个小区,买的时候基本都是1万元出头,现在4万出头,无论怎么降,业主都能赚钱。”

  另外,改善型换房为主的市场下,一些连环单中的业主,也会选择小幅降价出售,“我刚做一个连环单,业主为了小孩上学换房,一卖一买,用了5个多月,还好她家小孩是明年上学,如果距离登记入学很近,就只能降价卖了。”

  链家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增房源平均报价开始高于在售房源平均报价,但从9月开始,新增房源平均报价又低于在售房源平均报价,10月最后一周,这一差距是500元/平方米。

  不仅是二手房市场,经济观察报记者发现,北京一手房市场中,限竞房作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目前多数项目实际去化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相对薄弱的远郊项目。

  中指院的报告显示,截至10月20日,北京25个限竞房项目平均备案签约率只有15%,尤其是位于房山、平谷等区域的部分项目,从蓄客至今已经过去半年多时间,但备案签约率还不到10%。

  上述营销总监表示,在一个投资为主的市场中,配套并不重要,但在刚需和改善型为主的市场中,“有没有地铁、有没有好学校等配套,往往是购房者做决定的关键。”

  价格回到2016年底

  上述中介介绍,他负责销售的小区由一家美国上市的房企开发,2015年交付,2016年初,二手房价格2万元出头,到2016年底,房价已经突破4万元大关,到2017年3月,成交价格超过5万元/平方米,“限购升级后,价格开始下跌,到现在中间有涨有跌,整体算下来跌了1万元左右。”

  来自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中国房价行情显示,10月北京一手房均价为6.4万元/平方米,环比持平。二手房均价为6.21万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上升 0.96%,同比下滑了4.07%,价格已经回归到2016年底。

  与北京相比,上海一二手房价格均出现下滑,其中10月一手房均价为6.09万元/平方米,环比下滑0.2%,二手房均价为5.14万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31%,同比下降了2.03%。

  10月,广州一手房均价为3.5万元/平方米,环比上升1.05%,二手房均价为3.3万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04%,同比上涨7.8%。广州也是一线城市中一二手房环比同比均上涨的城市。

  深圳10月一手房均价为6.34万元/平方米,环比上升0.54%,二手房均价为5.57%,环比下降4.35%,同比上升了4.77%。

  值得关注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个一线城市中,10月二手房价格均低于一手房价格。此前,四个城市一二手房价格曾长时间倒挂。这意味着“买到即赚到”时代的终结。

  上述房企营销总监表示,从市场层面而言,未来比拼的是项目自身硬件品质和服务,以及区位、交通、园林、教育、医疗、商业等综合资源禀赋。

 

  就在业界普遍认为楼市即将进入拐点的时候,房企的业绩再创纪录。中指院发布的榜单显示,前10个月,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房企数量达到24家,远洋、融信、蓝光也有望在年底进入千亿俱乐部。2017年中国千亿房企为17家,2016年是12家,2015年是7家

  杨冰柯

  谈起杭州楼市现在的状态,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用“倾巢之下”做了回复。在全国整体房地产市场下行中,上半年因亚运会概念而一枝独秀的杭州市场现在也不能避免下行的到来。

  房地产市场中一年的金九银十之际,楼市并不平静。但与以往热卖、排队摇号、房价上涨等相反,退房、流摇和降价事件一桩接着一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15个热点城市中,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只有广州上涨了0.4%,北京房价持平,上海和深圳分别下降了0.1%和0.2%。二手房方面,广州环比上涨了0.2%,深圳持平,北京和上海都降了0.2%。

  在北京2016年“930”政策和2017年“317”政策后,四个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偃旗息鼓。而一线城市作为全国楼市的风向标,传导到热点城市,热点城市南京、苏州、郑州等房价也在去年开始降温。但这不包括同样是热点城市的杭州。

  但在限价政策导致的一二手房价倒挂严重、亚运会概念等交织下,今年5月份上万人排队银行办资金冻结的事件将杭州楼市推至癫狂。现在,这癫狂散去,杭州楼市也随大市场行情进入到下行通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杭州新房价格环比上涨了0.2%,二手房价格持平。真实的市场情况比这数据更能显现出市场的凉意。

  丁建刚对界面新闻表示,“杭州市场降温,预期改变。二手房的降温速度更快,量比价降得更快。商品房的热度也在下降,但余温尚存。”

  从最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二手房看,根据透明售房网数据,9月,杭州市区二手房成交了3330套房子,9月黄金月的成交量是除了2月份外的最低点(2月成交受过年假期影响)。其在8月成交了4829套房子,7月成交了6809套房子,截至当前今年的最高点5月成交了10952套房子。

  把时间拉长到一个季度,透明网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截止28号)杭州全市(含富阳、大江东)二手房市场总成交量为14678套,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下降52%左右,市场成交腰斩,整体进入休眠期。

  对此,我爱我家(5.420, -0.08, -1.45%)研究院称,从前三季度每月成交走势来看,市场成交呈现拱桥状结构,特别是自5月份开始二手房交易达到10952套的峰值并由此滑坡,日平均交易量不到以往的一半。三季度1.46万套的交易量,已经与去年三季度3.06万套的高位水平相去甚远。

  我爱我家一位市场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最近二手房太差了,现在一个月的交易量只有5月份的1/3还不到。“都在观望,房子几乎卖不掉。二手房有人看还算好了,好多人来跟我说没人来看房,能不能帮忙多推荐推荐。”

  量上不去,降价也成为必然。透明网数据显示,9月成交均价在2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区一共78个,其中35个是下跌状态,15个楼盘是涨的。其中,有6个位于相对偏远的楼盘跌幅超过30%。203个价格在2万-3万/平方米的楼盘,有92个楼盘下跌,其中还包括不少次新房。236个价格3-4万/平方米的楼盘中,84个呈现下跌态势。88个5万/平方米的楼盘中,30个上涨,20个下跌。

  二手房量价齐跌,新房市场也光荣不再。9月、10月杭州领出了约70张预售证,超过7000套房源入市,开发商们集中跑量。但市场情况并不那么如开发商的心意。

  除了临安、富阳等郊区,主城区也开始出现流摇现象。仁恒和传化合作的楼盘前湾国际社区是仁恒入杭州的第一个楼盘,精心的设计市场和服务市场并不买账。一位杭州市场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开盘均价为28000元/平方米,但市场预期可能在2.5万/平方米以下,开盘登记人数不足而流摇,去化可能不足50%。去化不理想,市场流传出针对传化工作人员内部的优惠折扣。

  不仅是前湾国际,中粮梦栖祥云、新城璟隽公馆和市中心的金隅中铁诺德都会森林也都流摇,尤其都会森林的流摇是除了千万甚至上亿滨江·华家池排屋后第一个流摇的市中心高层公寓项目,这更是显示了市场的疲软。

  弃号、摇号了也卖不完甚至流摇上演,新房的价格也开始松动。9月,杭州滨江新希望(5.860, -0.04, -0.68%)新城·未来海岸二期入市,部分一期业主认为个别低楼层大户型房源,与一期同房号有较大价差,最多达35万元从而要求退房。大江东宝龙广场第一次摇号推出的价格是16200元/平方米,含精装修3000元/平方米。10月8日第二次摇号去掉了精装,价格为14000/平方米。萧山、闲林、未来科技城等都有楼盘新开的价格低于之前的价格。

  上述我爱我家市场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新房本来受价格管控,最明显的变化是不少高价拿地的企业,估计要亏。

  以绿城建发沁园为例,其楼面地价高达40765元/平方米,但领出的首张高层房源预售证均价只有49500元/平方米。丁建刚对此表示,沁园每平方米估计亏1万,但开发商的预期改变了,不赚钱也要推货。

  土地市场上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开发商预期的改变。我爱我家研究院数据显示,三季度起,杭州土地市场有明显盘整、回调的迹象,全部涉宅地块都没有封顶70%的最高溢价率,低溢价率、低楼面价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市区仅4宗土地地块楼面价超过30000元/㎡,且所有出让的宅地无需开发商自持。

  仅仅几个月时间,杭州的楼市面貌发生了逆转,二手房、新房和土地市场全部凉凉。对此,丁建刚对界面新闻表示,最大的维度是市场趋势,预期决定了市场走势。第二个维度才是城市和区域的价值。第三个维度才是所购楼盘的开发商、品质。现在是第一个维度变了,这是最大的权重。

 

  一二手房的价差还在,亚运会的概念还在,然而倾巢之下,大家的命运并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