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我国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记者李红梅)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的《2020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亿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98万人,增幅4.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17亿人,比上年减少806万人,降幅0.8%。全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35亿人,比上年底增加2129万人,增幅9.9%。
全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2.46万亿元、2.09万亿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3.14万亿元。
为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复工复产,阶段性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2—7月份为975万家参保单位累计减征1649亿元,其中为企业减征超1500亿元。各地医保部门向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机构预拨专项资金194亿元,全年累计结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28.4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16.3亿元。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存在感不强! 汽车界代表委员很操“芯”汽车芯片涉及我国汽车产业链自主可控问题,亟须通过产业融合方式联合破解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2020年底,汽车芯片的供需矛盾集中爆发,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集体聚焦汽车“芯”问题,迫切希望通过相关建议推动汽车产业破解这一“卡脖子”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11.140, 0.15, 1.36%)董事长曾庆洪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键零部件不强,则整车不强,汽车产业更不强。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存在感”不强。
由此可见,汽车芯片的供应问题并非是孤立的,其背后还牵涉着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问题。如何助力国产芯片突围,如何保障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安全可控,成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芯”问题为何成为新问题
因汽车芯片短缺引发的蝴蝶效应仍在持续。
日前,大众、福特、通用、奔驰、日产、本田等车企纷纷表示自身正在面临芯片短缺问题。部分车企已宣布短期减产计划。
2月,日本东北海岸发生的地震和美国得克萨斯州暴雪天气,再度让全球汽车芯片的供应情况雪上加霜。据悉,三星、恩智浦、英飞凌等半导体公司均因此陷入短期停工,再度加剧全球汽车芯片的供需失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汽车界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汽车芯片的供应问题上。曾庆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出现的芯片紧缺,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大部分汽车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工不足。同时,2020年中国汽车的发展速度超出国际预期,也让部分供应商准备不足。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个和6.3个百分点,回暖速度明显。
“2020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火速升温是超出外界预期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行业发展部部长李邵华表示,近年来,全球芯片行业产能投资相对保守,供需不平衡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就已有表现。疫情的突袭则让芯片厂商变得更加谨慎,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也偏保守。
除了客观因素引发的汽车芯片供需失衡外,更多业内人士判断,这背后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有密切关系。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20.360, -0.10, -0.49%)董事长陈虹表示,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推动汽车芯片需求量大幅增长。
“除了需求量暴涨外,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对于车规级芯片的技术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一位汽车芯片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网联汽车的算力有明显提升,甚至在成百倍增长。算力越高,对汽车芯片的要求也越高。
相关研究指出,目前,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等对汽车芯片的需求和要求均在不断升级,汽车芯片已成为支撑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
“卡脖子”难题待破解
权威机构预计,今年一季度,全球汽车产能将缩减120万辆左右,并有可能成为常态。具体到中国汽车市场,因汽车芯片短缺带来的减产已有所显现。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2月,广义乘用车产量达114.3万辆,较之于1月的188.0万辆环比下滑39.2%。有分析显示,生产量的环比降幅侧面反映了汽车芯片供应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节奏。
业内人士判断,这场全球汽车芯片短缺,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还存在着更大的危机。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15.360, 0.06, 0.39%)董事长朱华荣分析,目前我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地位较低,同时国产芯片产品较为匮乏。虽然已有部分国产汽车芯片公司加强投入,并获得了主机厂的认可,但总体市场份额仍然低于5%。
陈虹表示,除了自供率不足外,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然存在整车应用规模小、车规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汽车芯片已逐渐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主要‘卡脖子’环节。”针对汽车芯片短缺的现象,朱华荣做出了上述判断。在他看来,目前,汽车芯片存在随时断供风险,且将成为阶段性和结构性问题长期存在。
曾庆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汽车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关键零部件则是汽车之本。关键零部件不强,则整车不强,汽车更不强。他呼吁,汽车强国要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分别解决长期和短期问题。
产业协调共克“芯”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汽车界代表、委员强调,汽车芯片涉及我国汽车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问题,亟须通过产业融合方式联合破解。
“单靠一股力量很难推动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需要政府牵头、整车企业联合对头部芯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陈虹建议,要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第一步由主机厂和系统供应商共同推动,扶持重点芯片企业;第二步主要由芯片供应商推动,形成芯片供应商内生动力机制,解决技术门槛高的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问题。
“要让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国产汽车芯片。”陈虹表示,除了加强产业协同外,建议政府出台聚焦车规级芯片的扶持政策,包括各级研发和产线投资补贴、首台套应用补贴等,以降低企业投入和产品价格等。
“目前国内的芯片产业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即整车需求迫切,但上游的投资略显不积极。”曾庆洪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从整个芯片产业链看,大家对于汽车芯片的投资过于保守,导致汽车芯片的产能被挤占。
曾庆洪建议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以促进汽车芯片产业的进一步活跃。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芯片产业是一个集技术、资本与人才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势必要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促进其发展。
尹同跃表示,他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此外,他建议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层面给予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与整车以支持。
业内人士判断,汽车芯片应用于整车内,牵涉着驾乘者的生命安全问题。因此,整个产业在推动汽车芯片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其安全性和标准化。
对此,朱华荣提出建议,要从国家和行业标准角度制定准入和技术门槛,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主要是测试验证标准,确保半导体产品达标,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整车企业搭载国产芯片,加强自主芯片的国产化率。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近期,从行业主管部门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均在积极推动汽车芯片的国产化发展。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组织了汽车芯片相关的企业座谈交流,并指导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编制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旨在加大汽车芯片产能调配力度,满足整车企业的生产需求。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30.300, 0.85, 2.89%)、上汽乘用车等多家整车企业也相继宣布与智能汽车芯片企业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在汽车芯片领域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哪吒汽车董事长方运舟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整车企业加强对汽车芯片行业的投资非常有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家企业都要过分投入。对于整车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向汽车芯片企业提需求,帮助这些企业完成试验认证。
在他看来,在产业各方积极的融合和协作下,国产汽车芯片的规模迟早会攀升,整个行业所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判断,在工信部和各个企业的全面协力下,中国汽车芯片企业会迎来相应的机遇,汽车芯片的断供风险也将逐步被化解,预计车市销量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不会太大。
此外,也有代表委员认为,推动汽车芯片的国产化,还需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不动摇,推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持续增长。曾庆洪建议,要从国家层面加大国际合作,探索合资合作或者深度战略合作的方式推动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包修升级 格力会再次搅动空调业吗
来源:北京商报
十年包修,董明珠和格力空调又主动出招了。“我们说的‘包修’是对消费者完全免费的。”3月7日,格力电器(58.020, -0.11, -0.19%)相关负责人这样对北京商报记者回应道。延长包修期无疑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但收效却还是个未知数。而随着市场格局变化,格力是否还能用之前的影响力来搅动整个空调行业呢?
包修覆盖使用期
据格力电器发布的公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家电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格力电器决定:对2021年3月1日起销售的家用空调提供十年免费包修服务,同时对老用户提供以旧换新服务。老用户登录格力董明珠店官网参加以旧换新活动,最高可享受380元/套的购机补贴。
北京商报记者在天猫商城格力电器官方旗舰店就“十年包修”一事咨询了客服,客服回复称,购买格力旗舰店家用空调,产品本身质量问题,整机确实已升级至十年免费包修,内容包括压缩机、各类风扇电机、主控板、接收头、温控器及遥控器等家用空调所有零部件。
之后,北京商报记者又在天猫商城就包修期一事分别咨询了美的和奥克斯官方旗舰店的客服,美的客服表示该品牌空调产品的保修期是六年,奥克斯表示该品牌空调产品的包修期是六年。
需要注意的是保修和包修这两个词的概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这两个词作出具体区分。业内广泛认为,“包修”是指在包修期内,购买回的商品在维修时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保修”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工厂或商店对售出的某些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免费修理。”由此可见“保修”的含义从字面上讲也是免费维修的。
对于提供十年包修的原因,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之前《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颁布明确了家用空调安全使用年限为十年,然后我们推出了‘十年包修政策’,相当于一台空调从购买到‘退役’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有了全面的售后服务保障。主要还是从方便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的,而且我们说的‘包修’是对消费者完全免费的。”
服务战会管用吗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空调企业目前通用执行的服务标准,是六年免费包修。也就是说,将六年的包修期直接增加至十年,势必会增加很多服务成本,格力电器为何愿意下这么大的本钱来进行改革呢?
家电观察人士许意强认为,去年以来,空调原材料成本上涨,终端零售价上涨,格力此举更多还是在价格战、新品战、促销战缺乏竞争性的背景下,希望可以重新打响服务战,保持企业在终端市场的竞争性;同时,对于空调企业来说,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有很多,在产品、技术、营销等缺乏明显差异化优势的背景下,一般会选择服务作为突破口。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也指出,格力突然宣布延长包修期,其实还是一种产品促销的举措,原因就是现在空调的销售情况不太如意,其他空调品牌也对格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十年包修对于空调产业来说并不陌生,10年前、20年前都已经有不少企业抛出类似的服务承诺,对于市场销售的直接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对于空调产业的影响还是会有的,这无疑会变相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特别是在空调使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的时候,维修概率明显要高,那么到时候成本的增长会增加。”许意强说。
其他企业跟不跟
近两年,格力电器经常出其不意地在市场中发动“进攻”,有时甚至会引发整个行业跟风。
2019年“双11”前夕,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在“双11”期间让利30亿元打击低质伪劣产品,活动结束后立即回归原价,当时的降价力度之大对于格力来说实属罕见,具体到每台空调,少则让利几百元,多则达到2000元。
有意思的是,格力公布降价的消息后,美的、海尔、奥克斯等品牌也跟进了降价措施,纷纷大幅让利,打起了价格战。
那么这次格力电器在服务方面的改革会不会再次引发行业的跟风呢?奥克斯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跟进的打算。
“降价与服务延长,还是两个维度的竞争。降价是直接降低企业现有的利润空间,而服务延长是透支企业未来的利润空间。但这很难快速吸引用户需求,而且会给企业后来的接班运营团队增加不可预料的成本和压力。”在许意强看来,空调企业目前通用执行的服务标准,是六年免费包修,这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再从六年提升至十年,直接效果并不明显。
洪仕斌也指出,包修期延长和产品降价还是不一样的,其他竞争对手不一定会跟进,“现在格力的市场地位没有早几年那么稳固了,受其他品牌的冲击也比较大,所以在行业带动上的影响力也不一定还是那么大”。
目前看来,消费者对于格力电器延长包修期的看法并不相同。一些消费者对于这个举措还是乐见其成的:“希望各个行业向格力学习,延长包修年限证明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也有消费者质疑:“格力是谁销售谁做售后,售后都是经销商贴钱做,现在实体经销商面临多方压力,利润江河日下,希望不是压死专卖店经销商的最后稻草。”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特斯拉(563, -34.95, -5.84%)股价周一收盘大跌5.8%,报563美元,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在科技股抛售风暴中,该公司市值过去一个月损失了逾2770亿美元。
一贯看空特斯拉的Roth Capital Partners分析师克雷格-欧文(Craig Irwin)表示:“人们疯狂地买入这只股票,将它从40美元一路推升到900美元,这意味着它通常也会以同样快的速度下跌。”
他说,特斯拉股价“在200美元都明显偏高了,我认为900美元更是高得太离谱了。散户卖出的速度往往不如机构,因此它的回调可能比其他科技股持续的时间更长。”
与此同时,方舟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有“牛市女皇”之称的凯茜-伍德在周一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她仍然看好特斯拉的上涨潜力,并说她的公司将很快公布特斯拉的一个新目标价。
伍德说:“有关特斯拉新的投资研究报告将在一到两周内公布,我们认为特斯拉赢得美国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最大份额的可能性上升了,所以你可以想象目标价大幅上升了。”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医美广告乱象该治理
苑广阔
近年来,“颜值经济”逐渐升温,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各种整形美容机构遍地开花。然而,由于一些地方监管相对滞后,医美机构的发展陷入了野蛮生长状态,行业乱象频出。其中,医美广告乱象尤其突出。
医美广告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出现在地铁、公交、电梯等公共场所的硬广告,它们往往以精美的照片,配上煽情的文字,向公众推介背后的医美机构、整容医生等。另一类则出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各种APP、公众号以及网站专门的板块上,以软文的方式,极力宣扬整形整容的好处。
企业商家打广告没有问题,问题是很多医美广告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其词,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容貌焦虑”,好像不去他们那里整容整形,人们就要被职场淘汰,被爱情抛弃。而且,多数医美广告对整形整容背后所隐藏的风险避而不谈。好像只要交了钱,去手术台上躺一躺,马上就可以实现相貌大变样。在某些医美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别说一些不谙世事、不明风险的青少年,就是一些成年人也难以抵制诱惑而跃跃欲试。
对于医美行业存在的乱象,有必要及时予以“整形”,特别是要从野蛮生长的医美虚假广告“下刀”整治。网信部门要依法处置互联网医疗美容相关的不良信息,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监管,开展常态化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医疗美容广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