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ETF市场持续升温,投资者跑步入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深市ETF持有账户数量达314万人,较2022年年底增幅达614%。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ETF市场规模再创新高,达1.9万亿元,较前一季度增长11.49%,较年初增25%。
越来越多的券商希望通过ETF业务抢占竞争“新高地”,实现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破局”。
实际上,券商发力ETF业务已经初见成效,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基金代销业务借ETF实现“弯道超车”。以今年第三季度公募基金代销市场规模数据为例,代销百强榜单中券商占据半数席位,且渠道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稳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券商借ETF扩大“股票+混合型基金”保有规模。
在大财富管理市场,相比其他资管机构,券商的市场份额优势并不明显,ETF可以帮助券商抢占市场份额。财富管理机构从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转型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投资顾问在客户的投资组合中加入ETF。券商也可以通过ETF开展专业化投资咨询业务,后续还可以探索基于ETF开展全权委托投顾管理服务、以ETF作为底层资产开发智能投顾业务等。
对券商来说,ETF不仅仅是金融代销和财富管理业务的抓手,还可以形成一个业务生态,已经成为券商抢滩布局的重要方向。ETF关联着券商多个业务部门,将其作为抓手与其他业务展开协同,对券结、PB(主经纪商业务)托管、融资融券、做市、衍生品等业务发展都有助益。
财通证券(8.370, 0.19, 2.32%)预计,2032年,中国股票ETF规模可达7.54万亿元,2022年至2032年复合增长率达21.44%。巨大市场机遇下,各家券商也在摸索ETF业务发展的特色模式,尤其是一些中小券商已经将ETF业务作为差异化发展的途径。不过,虽然ETF产品丰富,发展迅速,但目前能给券商带来的直接业务收入贡献并不明显,依旧需要券商在战略上重视、业务上协同,在这片业务蓝海中获得先发优势。
当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借道ETF入市。ETF具有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风格稳定等多项优势,成为普惠型金融投资工具,也是券商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券商在大力布局ETF业务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投资者教育,不断提升财富顾问团队专业性,让投资者真正了解、熟悉并运用好ETF投资工具。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A股上市公司的密集回购仍在持续。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记者发稿,年内A股公司已合计发布1731份回购预案相关公告,拟回购上限合计达909.52亿元。仅11月份以来,就有102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相关公告,预计回购金额上限为75.03亿元,为10月份同期的3.8倍。
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来筑起市场“信心墙”。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王耕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回购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从实施角度来看,A股公司的回购规模持续增长。截至11月15日,年内已有约1205家公司实施回购,期间回购数量达72.29亿股,合计回购金额已超过731.38亿元。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份以来,已有326家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约72.79亿元。
有163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牧原股份(37.230, -0.23, -0.61%)、荣盛石化(11.210, -0.02, -0.18%)、盐湖股份(16.780, -0.27, -1.58%)等10家公司回购金额已超10亿元。从行业来看,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和农林牧渔行业回购金额较高,分别为57.93亿元、57.36亿元和36.93亿元。
从回购目的来看,A股公司发起回购多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者股票回购注销以及市值管理等。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注销。股票回购注销后,有利于改善公司股本结构、提升公司资金现金流管理。
“经过股票回购注销后,公司的股本减少,而净资产和盈利总额保持不变,这将引起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盈利增加,能够维护公司的股价稳定,有助于提高投资者信心。”王耕野认为,注销将提升剩余股东在公司总股本中的占比,有望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此外,公司无需将现金用于支付股息,为公司管理现金流和资本结构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行为,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建议,把回购作为重要的考核企业运营质量的指标,让回购成为回馈股东的常态行为,对于资金严重超募、股票价格大跌的公司,大量资金用于理财及非主业投资的公司,现金分红过低、盈利沉淀过多的公司,应要求企业实施股份回购。同时,坚决反对回购中的套利行为,对股东减持行为设置一定的门槛。
王耕野亦持有类似观点,他建议,“要确保回购政策真正造福中小投资者,需要进一步引导更多上市公司采用回购股票进行注销,以激发公司对注销式回购的积极性。”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11月9日上午消息,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8-10日举行,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
她表示,京东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新型实体企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创新提供了最佳场景和舞台。京东的技术发展史,是一部以供应链技术驱动产业降本增效的发展史,也是供应链技术推动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史。
她透露,京东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她还分享了京东的技术实践,将通用型供应链技术与各类细分行业需求适配,帮助实体产业降低数字化门槛。比如帮助某乳制品企业效率提高了40%、成本降低了25%。
另外,京东注重对前沿技术的探索。比如建设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日均调用次数达90亿次,已有超过200款集成创新应用;发布了京东“言犀”产业大模型,应用于消费导购、商家经营、客服售后、医疗问诊等多个场景。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澳大利亚央行预计,到2025年底通胀率只会回到2%-3%目标的顶部,而且更强劲的经济将继续支持劳动力市场,这支持了其本周恢复加息的决定。
据周五发布的季度“货币政策声明”,澳大利亚央行预计到2024年中总体通胀率将达到4%,三个月前的预测为3.5%;经济增长率1.75%,之前预期为1.5%。预计失业率在2024年底达到4.25%的峰值,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保持在该水平。
“事实证明国内经济比之前预期的更具韧性,劳动力市场因此料将更加逐步地舒缓,”央行在谈到其预测时表示。央行的预测是基于现金利率在4.5%左右见顶,然后到2025年底降至3.5%。“未来一年通胀上升的前景,增加了在定价决策中嵌入更高通(120.1, 0.04, 0.03%)胀预期的风险。”
在央行发布货币政策声明后,澳元扩大盘中跌幅至0.2%,报0.6353美元,连续第五日走低。三年期国债反弹缩窄跌幅,收益率上涨7个基点至4.23%,声明发布前在4.25%。
澳大利亚央行周二结束了连续四次会议暂停加息的态势,把利率提高到12年高点4.35%,以控制价格涨势。
包括澳洲联邦银行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现在预测央行已经结束加息,不过来自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加拿大皇家银行(84.17, 0.09, 0.11%)等机构的少数经济学家预计至少会再次加息至4.6%。货币市场押注暗示未来一年利率将保持在4%以上。
“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让通胀率回到目标水平,”澳大利亚央行表示。“是否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胀率在合理的时间内回到目标水平,将取决于数据和不断变化的风险评估。”这重申了周二的货币政策声明。
澳大利亚央行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国内需求趋势,以及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前景。
“从表面上看,鉴于短期数字修正的幅度,新的预测偏向鹰派,并暗示央行距离目标的距离比之前预期要远,”摩根大通(144.29, -0.43, -0.30%)的Tom Kennedy说道。
“但在预估发布前人们普遍预期会上调,而领导层已选择通过本周指引的调整,略微提高进一步收紧政策的门槛,”他说。
澳大利亚央行指出,年终通胀率仍将高于5%,远高于目标。报告称,在劳动力市场紧张和能源成本上升的推动下,服务价格强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最近几个季度人口激增,加剧了需求,租金涨幅也势将居高不下。
另一个推高通胀的因素是薪资增速,料将在今年见顶达到4%(8月预测为4.1%),并在2024年上半年保持在该水平,之后回落。澳大利亚央行强调生产率增长持续低迷,是通胀面临的上行风险之一。另一方面全球成本压力下降以及中国通胀低下,可能会拉低整体消费价格。
澳大利亚央行称,家庭消费是不确定性的一个“关键源头”,不过就业市场坚韧和房价上涨,可能支持信心。国际学生和旅客反弹,支持了消费。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11月8日消息,三大指数早间低开后拉升翻红。板块方面,短剧概念持续走强,天威视讯(10.590, 0.96, 9.97%)5连板,中文在线(26.760, 4.46, 20.00%)20cm涨停。“龙字辈”概念股早盘继续活跃,龙韵股份(27.420, 2.49, 9.99%)5连板,龙溪股份(14.360, 1.31, 10.04%)、锋龙股份(20.600, 1.87, 9.98%)4连板。医药股表现活跃,CRO概念领涨,太龙药业(7.870, 0.72, 10.07%)、双成药业(8.150, 0.74, 9.99%)涨停;油气开采、贵金属板块陷入调整。总体来看,个股涨跌互现。截至发稿,沪指涨0.02%,深成指涨0.05%,创指涨0.14%。
盘面上,短剧概念、传媒、CRO概念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开采、贵金属、一体化压铸板块跌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