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的密集回购仍在持续。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15日记者发稿,年内A股公司已合计发布1731份回购预案相关公告,拟回购上限合计达909.52亿元。仅11月份以来,就有102家公司发布回购预案相关公告,预计回购金额上限为75.03亿元,为10月份同期的3.8倍。

  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来筑起市场“信心墙”。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王耕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回购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同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从实施角度来看,A股公司的回购规模持续增长。截至11月15日,年内已有约1205家公司实施回购,期间回购数量达72.29亿股,合计回购金额已超过731.38亿元。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份以来,已有326家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约72.79亿元。

  有163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其中,牧原股份(37.230, -0.23, -0.61%)、荣盛石化(11.210, -0.02, -0.18%)、盐湖股份(16.780, -0.27, -1.58%)等10家公司回购金额已超10亿元。从行业来看,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和农林牧渔行业回购金额较高,分别为57.93亿元、57.36亿元和36.93亿元。

  从回购目的来看,A股公司发起回购多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者股票回购注销以及市值管理等。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注销。股票回购注销后,有利于改善公司股本结构、提升公司资金现金流管理。

  “经过股票回购注销后,公司的股本减少,而净资产和盈利总额保持不变,这将引起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盈利增加,能够维护公司的股价稳定,有助于提高投资者信心。”王耕野认为,注销将提升剩余股东在公司总股本中的占比,有望提高每股收益和股东权益。此外,公司无需将现金用于支付股息,为公司管理现金流和资本结构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对于如何更好地引导上市公司股票回购行为,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建议,把回购作为重要的考核企业运营质量的指标,让回购成为回馈股东的常态行为,对于资金严重超募、股票价格大跌的公司,大量资金用于理财及非主业投资的公司,现金分红过低、盈利沉淀过多的公司,应要求企业实施股份回购。同时,坚决反对回购中的套利行为,对股东减持行为设置一定的门槛。

 

  王耕野亦持有类似观点,他建议,“要确保回购政策真正造福中小投资者,需要进一步引导更多上市公司采用回购股票进行注销,以激发公司对注销式回购的积极性。”

  澳大利亚央行预计,到2025年底通胀率只会回到2%-3%目标的顶部,而且更强劲的经济将继续支持劳动力市场,这支持了其本周恢复加息的决定。

  据周五发布的季度“货币政策声明”,澳大利亚央行预计到2024年中总体通胀率将达到4%,三个月前的预测为3.5%;经济增长率1.75%,之前预期为1.5%。预计失业率在2024年底达到4.25%的峰值,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保持在该水平。

  “事实证明国内经济比之前预期的更具韧性,劳动力市场因此料将更加逐步地舒缓,”央行在谈到其预测时表示。央行的预测是基于现金利率在4.5%左右见顶,然后到2025年底降至3.5%。“未来一年通胀上升的前景,增加了在定价决策中嵌入更高通(120.1, 0.04, 0.03%)胀预期的风险。”

  在央行发布货币政策声明后,澳元扩大盘中跌幅至0.2%,报0.6353美元,连续第五日走低。三年期国债反弹缩窄跌幅,收益率上涨7个基点至4.23%,声明发布前在4.25%。

  澳大利亚央行周二结束了连续四次会议暂停加息的态势,把利率提高到12年高点4.35%,以控制价格涨势。

  包括澳洲联邦银行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现在预测央行已经结束加息,不过来自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和加拿大皇家银行(84.17, 0.09, 0.11%)等机构的少数经济学家预计至少会再次加息至4.6%。货币市场押注暗示未来一年利率将保持在4%以上。

  “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让通胀率回到目标水平,”澳大利亚央行表示。“是否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胀率在合理的时间内回到目标水平,将取决于数据和不断变化的风险评估。”这重申了周二的货币政策声明。

  澳大利亚央行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国内需求趋势,以及通胀和劳动力市场前景。

  “从表面上看,鉴于短期数字修正的幅度,新的预测偏向鹰派,并暗示央行距离目标的距离比之前预期要远,”摩根大通(144.29, -0.43, -0.30%)的Tom Kennedy说道。

  “但在预估发布前人们普遍预期会上调,而领导层已选择通过本周指引的调整,略微提高进一步收紧政策的门槛,”他说。

  澳大利亚央行指出,年终通胀率仍将高于5%,远高于目标。报告称,在劳动力市场紧张和能源成本上升的推动下,服务价格强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随着最近几个季度人口激增,加剧了需求,租金涨幅也势将居高不下。

  另一个推高通胀的因素是薪资增速,料将在今年见顶达到4%(8月预测为4.1%),并在2024年上半年保持在该水平,之后回落。澳大利亚央行强调生产率增长持续低迷,是通胀面临的上行风险之一。另一方面全球成本压力下降以及中国通胀低下,可能会拉低整体消费价格。

 

  澳大利亚央行称,家庭消费是不确定性的一个“关键源头”,不过就业市场坚韧和房价上涨,可能支持信心。国际学生和旅客反弹,支持了消费。

  11月8日消息,三大指数早间低开后拉升翻红。板块方面,短剧概念持续走强,天威视讯(10.590, 0.96, 9.97%)5连板,中文在线(26.760, 4.46, 20.00%)20cm涨停。“龙字辈”概念股早盘继续活跃,龙韵股份(27.420, 2.49, 9.99%)5连板,龙溪股份(14.360, 1.31, 10.04%)、锋龙股份(20.600, 1.87, 9.98%)4连板。医药股表现活跃,CRO概念领涨,太龙药业(7.870, 0.72, 10.07%)、双成药业(8.150, 0.74, 9.99%)涨停;油气开采、贵金属板块陷入调整。总体来看,个股涨跌互现。截至发稿,沪指涨0.02%,深成指涨0.05%,创指涨0.14%。

 

  盘面上,短剧概念、传媒、CRO概念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开采、贵金属、一体化压铸板块跌幅居前。

  11月9日上午消息,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8-10日举行,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在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

  她表示,京东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新型实体企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创新提供了最佳场景和舞台。京东的技术发展史,是一部以供应链技术驱动产业降本增效的发展史,也是供应链技术推动数实融合、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发展史。

  她透露,京东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她还分享了京东的技术实践,将通用型供应链技术与各类细分行业需求适配,帮助实体产业降低数字化门槛。比如帮助某乳制品企业效率提高了40%、成本降低了25%。

 

  另外,京东注重对前沿技术的探索。比如建设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日均调用次数达90亿次,已有超过200款集成创新应用;发布了京东“言犀”产业大模型,应用于消费导购、商家经营、客服售后、医疗问诊等多个场景。

  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持续扩容。11月6日,华夏基金(香港)宣布,旗下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产品正式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港股通ETF。这意味着,港股通ETF名单扩容至8只。

  多位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互联互通是境内外资金双向投资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加强了两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对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港股通ETF名单的扩容,为内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性。

  港股通ETF扩容

  交易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被纳入ETF互联互通-港股通ETF,并于11月6日正式生效。据悉,这是华夏基金(香港)旗下首只被纳入互联互通-港股通的ETF。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通是连接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交易渠道,允许投资者在两个资本市场之间投资。港股通包括沪港通和深港通,分别连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

  他进一步表示,互联互通机制拓宽了境内外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一方面为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参与国内证券市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内地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性。

  据沪深交易所最新名单显示,目前共有8只香港地区上市的ETF被纳入互联互通-港股通ETF标的范围,其中有5只ETF为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产品,发行商分别为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贝莱德资产管理北亚有限公司、恒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来资产全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

  记者翻阅港交所数据了解到,截至2023年11月3日,南方恒生科技指数ETF、安硕恒生科技ETF、GX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指数ETF、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5只ETF最新规模分别达到278.3亿港元、102.5亿港元、32.8亿港元、22.5亿港元、17.0亿港元。

  华夏基金(香港)表示,恒生科技指数是香港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指数由30家最大的香港上市科技企业组成,涵盖中国各细分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龙头科技公司。在当前市场情况下,该基金纳入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有助于投资者参与中国新经济成长机遇,长期配置中国科技行业龙头资产。

  截至11月5日,恒生科技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阿里巴巴-SW、理想汽车-W、美团-W、快手-W、京东集团-SW、网易-S、中芯国际(56.650, -0.65, -1.13%)、小鹏汽车-W,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9.86%。

  计价方式、交易费用等

  具有差异性

  实际上,我国内地公募基金市场已有不少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全市场至少有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天弘基金、汇添富基金等旗下10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另有广发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等旗下9只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是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

  “上述内地已发行的跟踪恒生科技指数ETF是面向境内投资者。而被纳入ETF互联互通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则是华夏基金全资子公司华夏基金(香港)发行的产品,此前面向境外投资者,此次被纳入港股通后,投资者在投资恒生科技指数ETF产品中多了一个选择。”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人士向记者补充道。

  与内地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相比,借道港股通购买境外恒生科技指数ETF主要在计价方式、交易费用、跟踪能力等方面有不同。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表示:“港股通购买的ETF通常以港元计价,而内地的ETF则以人民币计价。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都是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但由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和投资策略,其跟踪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具体跟踪能力还需要根据各产品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港股通购买境外ETF可能会增加一些额外的费用,主要与货币兑换和汇率波动有关。通过港股通购买的境外ETF通常以港币计价,这意味着借道港股通购买的ETF可能会受到港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通过港股通购买境外ETF也会涉及额外的交易成本,包括外汇兑换费和港股通的相关费用。”陈雳进一步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