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股份行中的华夏银行(6.400, 0.08, 1.27%)(600015.SH)再次出现营收负增长。

  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32.07亿元,同比减少0.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为263.63亿元,同比增长5.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为262.73亿元,同比增长4.53%。

  截至2023年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超过4.25万亿元,贷款总额2.3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0.06%,较上年末提高0.18个百分点。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受息差收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华夏银行已连续两年营收负增长。此前,华夏银行曾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12.31亿元,同比减少约9.16%;净息差1.8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而在息差收窄影响营收增速的情况下,以拨备反哺利润成为股份行2023年业绩的另一大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优化,但华夏银行在信贷投放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上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披露对华夏银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因存在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被处以警告并罚款合计461万元。

  今年以来,仅在两个月内,华夏银行行长、监事会主席、副行长等四名高管发生变动。

  2021年以来净息差接连下滑

  2023年,受息差收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多家全国性股份行出现减收增利的现象。

  业绩快报显示,2023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32.07亿元,同比减少0.64%;净利润为263.63亿元,同比增长5.3%;扣非净利润为262.73亿元,同比增长4.53%。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包括华夏银行在内,截至3月1日,A股市场共有10家上市银行披露业绩快报。其中,华夏银行、招商银行(32.180, 0.66, 2.09%)、中信银行(6.530, 0.17, 2.67%)等三家全国性股份行营收下滑但净利润增长。齐鲁银行(4.400, 0.14, 3.29%)、兰州银行(2.630, 0.01, 0.38%)、青岛银行(3.250, 0.04, 1.25%)、宁波银行(21.790, 0.26, 1.21%)、杭州银行(11.080, 0.23, 2.12%)等城商行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除了华夏银行之外,其他两家股份行中,招商银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391.23亿元,同比减少1.64%;净利润1466.02亿元,同比增长6.22%。中信银行则实现营业收入2058.96亿元,同比减少2.6%;净利润670.16亿元,同比增长7.91%。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经是华夏银行连续第二年营收下降。

  2021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58.7亿元,同比增长0.59%;净利润235.35亿元,同比增长10.62%,在2020年增收减利的情况下实现业绩止跌回升。但2022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38.08亿元,同比减少2.15%;净利润250.35亿元,同比增长6.37%。

  净息差收窄带动利息净收入下滑,成为华夏银行营收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年报显示,2022年,华夏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742.93亿元,同比减少6.6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9.2%。

  2020年至2022年,华夏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2.59%、2.35%、2.1%。其中,2021年和2022年该行净息差连续两年下滑。

  延续这一趋势,2023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512.31亿元,同比减少约9.16%;净息差1.87%,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

  除了利息净收入之外,2023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53.53亿元,同比减少约37%,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5%。

  不过,上述同期,华夏银行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别为63.35亿元、52.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2%、86.82%,使得该行整体营收降幅收窄至2.54%。

  信用减值损失降低扩大利润空间

  在息差收窄影响营收增速的情况下,以拨备反哺利润成为股份行2023年业绩的另一大特点。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18年不良贷款率增长至1.85%之后,2019年以来,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至2022年末,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3%、1.8%、1.77%、1.75%。

  业绩快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超过4.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09%;贷款总额2.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负债总额3.9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6%;存款总额2.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0%。

  截至2023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继续下降0.08个百分点,连续五年下降;拨备覆盖率则为160.06%,较上年末提高0.18个百分点。

  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九月,华夏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39亿元,同比减少约13.4%,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该行的利润空间。

  此外,2023年上半年,华夏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共计166.83亿元,同比减少11.6%。其中,该行计提发放贷款和贷款减值损失146.23亿元,同比增长24.08%。但债权投资减值损失11.24亿元,同比减少52.94亿元,降幅达到82.49%。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信贷资产质量有所优化,但华夏银行在信贷投放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上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披露对华夏银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因存在个人经营性贷款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采用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等七大违法违规行为,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被处以警告并罚款合计461万元。同时,华夏银行北京分行及相关支行多名责任人一同被罚。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华夏银行高管层变动频繁。今年1月,华夏银行执行董事、行长关文杰因工作原因辞职。2月,该行监事会主席到龄退休辞职。同月,华夏银行聘任韩建红、唐一鸣为该行副行长。

 

  二级市场上,今年以来A股银行板块呈回暖趋势。2月23日,华夏银行盘中最高冲至6.7元/股,达到近两年来最高。截至3月1日收盘,华夏银行报6.34元/股。

  同花顺(130.090, -0.53, -0.41%)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收盘,多家国有大行A股股价站上历史高点。其中,农业银行(4.140, -0.12, -2.82%)、中国银行(4.460, -0.14, -3.04%)A股股价创上市以来新高,建设银行(6.960, -0.23, -3.20%)A股股价创近六年以来新高,交通银行(6.290, -0.20, -3.08%)A股股价创2008年1月份以来新高。

  扩大到银行板块来看,1月1日至2月23日,42家A股上市银行的股价悉数实现上涨,其中,26家涨幅均超10%。涨幅排名前五位的银行分别为中信银行(6.450, -0.17, -2.57%)、成都银行(13.300, -0.40, -2.92%)、招商银行(32.250, -0.70, -2.12%)、南京银行(8.560, -0.16, -1.83%)、北京银行(5.170, -0.16, -3.00%)。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对于具备高股息率、估值偏低特征的银行等板块青睐有加。就基本面而言,银行股的业绩增长较为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这构成吸引投资者的有力支撑。此外,中央汇金公司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扩大增持规模。权重较大的银行股获益明显等多重因素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

  截至目前,已经披露2023年度业绩快报的10家上市银行整体表现稳健。报告期内,6家银行的营收实现同比增长;10家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齐鲁银行(4.330, -0.09, -2.04%)、青岛银行(3.250, -0.06, -1.81%)、杭州银行(11.160, -0.28, -2.45%)、宁波银行(22.450, -0.39, -1.71%)增幅在10%以上。除了青岛银行,其余3家城商行的净利润近三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时,9家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较去年三季度末稳中有增。资产质量方面,除兰州银行(2.640, -0.04, -1.49%)和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微增0.01个百分点外,其余8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滑。而延伸到整个银行业,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披露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银行股估值核心是经济趋势和资产质量。”广发证券(14.050, -0.13, -0.92%)银行分析师倪军等业内人士认为,5年期以上LPR调降有利于增强经济复苏动力,是政策着力改善宏观经济和银行长期基本面预期的信号,有助于银行股估值修复。此外,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超预期降准也向银行业释放积极的政策信号。

  对于市场关心的银行净息差问题,多家券商机构认为,5年期以上LPR大幅度调降预计对银行净息差影响较为有限。

  中信建投(23.030, -0.25, -1.07%)银行研究团队分析称,预计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幅度仍有望优于2023年。资产端来看,由于大部分存量贷款在1月份重新定价,2月份LPR下调对2024年息差的影响已经不大;供给端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新发贷款利率已下降至历史低位,在LPR基础上平均加点幅度已经很小,而监管部门也在平滑信贷增量,限制贷款投放的盲目价格战。因此,今年贷款利率在LPR降幅基础上继续大幅下降的空间有限。

  此外,LPR下调有助于改善当前市场信心不足、信贷需求偏弱的情况,从需求侧缓解贷款利率下行压力。“今年大部分银行已预期到LPR下调并将相关情况测算在内,会通过资产端结构优化等方式缓解息差降幅。”中信建投银行研究团队称。

 

  实际上,上市银行股东及董监高也在以实际行动表明对自家银行基本面及未来发展的信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近10家银行公告大股东及董监高相关增持信息。如西安银行(3.480, -0.06, -1.69%)于2月23日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成长价值的认可,公司部分董监高人员于2月22日至2月23日以自有资金买入公司A股股票。其中,董事王欣增持股份数超过23万。

  自2024年年初,白酒板块经历阶段性回调,板块累计跌逾7%。浙商证券(9.510, -0.21, -2.16%)称当前估值及股息率性价比突出。

  1月22日,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1642.000, 7.00, 0.43%)的联名新品“龙年酱香巧克力”正式开卖。官方小程序显示定价38元一杯,结合各种优惠实际到手价为18元。去年9月份,茅台和瑞幸咖啡首次跨界推出“酱香拿铁”,单品上线首日销量就突破了542万杯、销售额突破1亿元。

  A股市场方面,截至午盘,白酒板块跌0.22%,板块获主力资金加仓超10亿元,其中贵州茅台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0.70亿元,五粮液(127.000, -1.89, -1.47%)获主力加仓近亿元。

  自2024年年初,白酒板块经历阶段性回调。据Wind数据,截至1月22日,板块累计跌逾7%。从估值表现看,洋河股份(94.790, -1.83, -1.89%)、口子窖(40.220, -1.61, -3.85%)、舍得酒业(86.900, -3.41, -3.78%)、五粮液、今世缘(42.890, -0.77, -1.76%)、泸州老窖(154.210, -3.59, -2.28%)6只个股滚动市盈率不足20倍。

  浙商证券最新研报指出,2024年春节时点偏晚,酒企消化库存时间更加充裕,预计2024年春节前库存有望消化至合理水平,对于白酒行业的短期及中期表现更乐观,看好产品周期向上&区域红利释放的白酒头部企业的表现,当前估值及股息率性价比突出,紧握白酒春节动销催化下的底部区间配置良机。

 

  中信建投(21.080, -0.22, -1.03%)证券指出,近期白酒板块回调明显,酒企估值进一步回落,部分投资者对消费竞争环境有所担忧。2024年春节动销场景及消费诉求等市场环境或较为有利,即使消费升级有所放缓,酒企通过渠道扩张提高市占率仍能实现较好增长,坚定龙头酒企投资机会。

  快科技2月19日消息,卢伟冰最新发文宣布,小米平板6S Pro将于2月22日晚正式发布。

  卢伟冰强调,这是一个超级新成员,在性能、屏幕、续航、网速、系统等各方面进行了跨越式升级。

  该机整体延续了小米平板6系列的设计,但爆料称其升级了12.4英寸的LCD屏幕,支持144Hz高刷,而小米平板6/6 Pro则是11英寸。

  官方预热还透露,新机屏幕达到3K超清分辨率,并且采用3:2比例,更适合作为生产力工具。

  性能搭载第二代骁龙8处理器,对于游戏和轻度办公的支持会更加轻松。

  小米平板6S Pro还是小米首款支持120W秒充、Wi-Fi 7的平板产品,尤其是快充对于这种大容量设备极为实用,能大大缩短充电时间。

 

  另外,小米平板6S Pro还将首次出厂预装澎湃OS,会带来多项系统改进,比如全新的多任务系统,交互与PC窗口模式相似,官方称之为“自由工作台”,可以让平板电脑也有PC级生产力。

  2024年年初以来,在大盘指数整体走低的背景下,以煤炭为代表的高股息红利板块市场表现亮眼。与此同时,研究机构对红利板块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年初至1月15日,已有百余份研报涉及高股息红利板块,囊括了煤炭、交通运输、非银金融、轻工制造等多个行业。

  高股息红利板块上涨的背后逻辑是什么?行情是否可持续?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近期高股息红利板块表现占优,主要源于市场对其稳定现金流收入以及抗风险能力的认可。预计到2024年春节前后,高股息策略躁动概率仍然较大。不过,若红利板块大幅上涨,对应股息率随之下滑,其“性价比”也会逐步减弱。

  红利板块近期表现亮眼

  近期,红利指数远远跑赢大盘。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收盘,上证红利指数(2898.5284, 12.95, 0.45%)2024年年初以来已涨超3%,国证红利加权100指数(3250.681, 11.58, 0.36%)今年以来已涨逾2.4%,而同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均呈下跌态势,跌幅分别为2.98%、5.89%、7.71%。与此同时,资金同时借道红利类ETF加快布局,招商中证红利ETF已连续三周放量成交,成交额均在10亿元以上。

  “高股息红利板块近期整体表现优于市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表示,一是其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高股息红利板块中的公司大多属于发展成熟、盈利稳定的上市公司,具备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在海内外局势复杂加剧的情况下,其“安全边际”对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二是其具有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同时投资回报率优于银行存款,当前国内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存款利率处于相对低位,而高股息红利上市公司往往能够长期维持4%以上的股息率。

  “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是股息收入的价值投资和基于财务状况的发展预期。在投资者的眼中,这些公司通常更为稳健,风险相对较低。鉴于成长股板块公司未来增长不确定性,在市场震荡或市场低谷阶段,高股息公司往往现金流稳定,确定性较高,股价表现较好。”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记者。

   百余份研报涉及相关领域

  市场行情逐步显现的同时,研究机构也高度关注高股息红利板块。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年初至1月15日,内容涉及“红利”的研报数量已达到了50余份,其中1月8日单日研报数量多达21份;内容涉及“高股息”的研报共80余份,其中1月8日多达34篇,1月7日有16篇。合计来看,相关领域的研报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份。

  从行业来看,与“高股息”结合的研报涉及的行业超过16个,包括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食品饮料、交通运输、家电、轻工制造、金融、建材、纺织服装、建筑、化石能源、交运设备、建筑、公用事业、文化传媒、钢铁等。

  此外,还有多篇研报直接在标题中提及了“红利”“高股息”等字眼。如银河证券1月9日研报标题为“美联储激进降息预期减弱引发金价回调,建议关注高股息有色个股”;国泰君安(14.750, 0.23, 1.58%)1月9日食品饮料研报标题为“优选高股息,拥抱确定性”等。

  银河证券策略组组长杨超认为,结合海内外投资环境、市场情绪及政策驱动分析,预计一季度,尤其是2024年春节前后,高股息策略躁动概率仍然较大。

  警惕部分主题过度炒作

  不过,对于红利板块行情的可持续性,业内人士表示,从中长期角度而言,若股价持续上涨,股息率也会逐步下滑,投资性价比或有所减弱。

  田利辉表示,短期角度来看,红利主题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市场情绪、经济环境、公司状况等多种因素。如果市场情绪更为低迷,那么红利板块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影响。当前宏观经济数据、新披露的企业财务数据也直接影响着红利板块的走势。中长期角度来看,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会更为关注股息收入,这为红利板块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另外,在政策引导下,我国优质公司有望不断加入高股息红利板块。

  陈雳表示,红利主题是否可持续关键在于其红利能否维持高位,若红利板块大幅上涨,其对应股息率就会逐步下滑,其性价比就会逐步减弱,因此该题材若大幅上行的话,存在一定风险。

 

  但同时,田利辉也提醒称,可持续的主题也不能过度炒作。理性的投资者需要根据红利的规模和可持续性来判断当前股价是否合理。倘若股价高出红利折现定价,则应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