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渠割裂土地,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废弃盐田泄漏明显,超规模生产、超采盗采水资源、侵占草地问题频出……

  记者近期随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青海省盐湖产业重点区域、以“富钾天下”而出名的柴达木盆地督察发现,当地存在私挖乱采、违规取水、违法占地等情况,不仅带来生态问题和隐患,也让钾盐后续保障形势日趋严峻。

  超规模生产 私挖乱采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主要在海西州,分布有33个盐湖,钾盐资源丰富,是我国钾肥供应的重要保障地区。

  记者了解到,当地一些企业没有规划好盐湖资源开发的时序、规模和品种,没能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以海西州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为例,该区域氯化钾生产企业长期超规模生产。采矿许可证批复每年总量为397万吨,但2019年至2022年实际年产量分别超出采矿许可的78.8%、70.7%、57.9%、84.1%。其中,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实际建成产能500万吨,是采矿许可证批复生产规模的3.8倍,其所属的三元钾肥公司在矿区范围外违规建设1.28万亩晒盐池。

  督察发现,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没有严格落实德令哈市政府整改整治中限产50%的要求,还以虚假产能台账应付现场检查。

  柴达木盆地还存在私挖乱采情况。例如,格尔木市5家企业和2个个体经营户私挖18个盐田、占地525亩,大部分没有办理采矿许可、用地等手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卤水沟渠支离破碎。

  格尔木市5家小企业和2个个体经营户私挖18个盐田,弃渣弃土随意堆放,卤水沟渠支离破碎。新华社记者李占轶 摄

  违规取水 侵占草地

  柴达木盆地属于极端干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83毫米。水资源是盐湖产业发展的命脉所在,但记者随组督察了解到,当地一些企业未按照“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原则合理配置盐湖湖区水资源。

  记者在格尔木市南霍布逊湖岸边看到,湖堤有个100余米的豁口。岸边的格尔木藏格钾肥公司利用这一豁口,私自取用南霍布逊湖卤水用于溶矿。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累计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

  无独有偶,2004年至2020年,格尔木市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资源分公司累计私自建设16处地表水泵站,抽取格尔木河尾闾水。近两年每年取水量达2100万立方米,至今未办理取用水手续。

  在海西州马海湿地周边,青海锦泰钾肥公司马海矿区和青海中航资源公司通过拦坝、挖渠等方式,长期从马海湿地违规取水,近两年每年取水量达700余万立方米。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超规模或违规开采地下水。2022年,位于格尔木市的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所属蓝科锂业公司、钾肥分公司分别超量取用地下水134万立方米、402万立方米。青海黄河实业集团建安公司私自在海西州都兰县沙漠地区打井抽取地下水,截至2023年9月违规取水27万立方米。

  格尔木盐化(集团)公司委托青海黄河实业集团建安公司经营氯化钾项目,后者私自在都兰县沙漠地区打井抽取地下水。

  记者随组督察了解到,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违法占地约2.5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4086亩。2019年以来,中盐青海昆仑碱业的蒸氨废液排放场西侧坝体出现明显渗漏,给相邻的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青海中航资源公司违法占用1.7万多亩草地修建盐田;青海盐湖镁业公司蒸发塘、晾晒池等违法占地3.3万亩;青海五彩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违法占用裸地9599亩;青海晶鑫钾肥公司违法占地1.5万亩……

  打破“有盐湖就能开发”心态 监管需形成合力

  为何会出现上述问题?一些问题为何久拖不决?

  ——一些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当地一些企业还存在“有盐湖就能开发”的心态,日常生产中存在较多问题,被督促整改后通过紧急补办手续、调整矿权范围等手段,维持现有开发力度和规模。

  ——个别地方部门对问题视而不见、互相推诿。督察组认为,海西州盐湖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林草等相关部门对盐湖资源高水平开发利用重视不够、监管不力。

  ——监管尚未形成合力,机制仍待完善。多名部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坦言,当地盐湖产业规划管理仍存部门壁垒,如在规划产量这一问题上,不同部门有时目标不一。

  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是青海盐湖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针对上述乱象,当地一些受访干部表示,当务之急是排查盐湖资源开发领域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避免低效、短期发展路径,可持续开发柴达木盐湖这一珍贵的矿产资源。“未来应逐渐完善盐湖产业统一规划与监管体系,有效控制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不断优化开发利用结构。”一名干部说。

 

  此外,还有企业人士建议,可在钾盐高效利用、深层卤水开采、完善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生产工艺等方面加强攻坚,持续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1月22日,北京市规自委挂牌3宗预申请住宅用地,石景山一宗,丰台大瓦窑两宗,总土地面积约15.15万平方米,总建设控制规模约49.6万平方米,总起始价123亿元。

  从竞拍规则文件来看,本次公告宗地预申请受理时间自2023年11月22日起至2023年12月21日下午17:00(办公时间:法定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7:30)。另外,上述3宗住宅用地仍设有土地合理上限及竞买规则。

  同日,丰台还挂牌两宗B4综合性商业金服用地,位于丽泽金融商务区,总起始价24.3亿元。

  具体来看,石景山北辛安地块土地面积96638.136㎡,建筑规模336305㎡,其中住宅用地规模约12.5万㎡,控高80米。

  地块位置比较分散,用地性质也较为复杂,涵盖R2二类居住用地、 S32公交场站设施用地、F3其他类多功能用地、A334托幼用地。本次挂牌出让宗地设定土地合理上限价格64.515亿元,当竞买报价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时,则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转为现场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参与现场摇号的竞买人须提交《高标准住宅建设承诺书》。

  丰台大瓦窑L42、L44地块相邻,其中L42地块用地性质R2二类居住用地,土地面积24857.297㎡,建筑规模69600㎡,容积率2.8、控高80米;L44地块用地性质为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土地面积30073.512㎡,建筑规模90221㎡,容积率3.0、控高80米。

  L42地块土地合理上限价格为38.525亿元,当竞买报价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时,则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转为现场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参与现场摇号的竞买人须提交《高标准住宅建设承诺书》。

  L44地块合理上限价格38.41亿元,当竞买报价达到土地合理上限价格时,则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转为现场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参与现场摇号的竞买人须提交《高标准住宅建设承诺书》。

 

  截至目前,北京第三轮拟供应商品住宅用地中,仅剩通州永顺镇临空新村土地一级开发项目FZX-0601-6019等地块、亦庄新城YZ00-0503街区B19、B25地块未挂出。

  砸了几十亿美元、耗时五年多,苹果(189.71, 1.70, 0.90%)给iPhone“换芯”的愿望还是落空。

  2018年来,苹果投入数以千计的人力,斥资数十亿美元,研发手机调制解调器芯片、国内又称基带芯片,致力于用自研芯片取代iPhone中的高通(128.7, -0.22, -0.17%)芯片。美东时间11月16日周四,媒体传出苹果研发仍滞后的坏消息。

  媒体获悉,苹果上述“换芯”计划设定的目标时间一推再推,之前从明年推迟到2025年春,以现在的研发情况来,可能连错过2025年推出自研芯片的目标也无法达到。这样一来,苹果的芯片可能至少要到2025年末或者2026年初才能发布。

  巧的是,2026年正是高通和苹果续签合同的最后一年。今年9月11日,高通宣布达成协议,为苹果在2024年至2026年推出的iPhone提供骁龙5G基带及射频系统。两天后,苹果发布的iPhone 15 Pro和15 Pro Max均搭载A17 Pro芯片,为业界首款商业落地的3nm制程芯片,但在5G基带芯片上并没有迎来新的进展。

  华尔街见闻此后提到,iPhone 15系列旗舰机的问世让市场感受到,在自研5G基带芯片的过程中,苹果仍面临被高通“卡脖子”的困境。高通的新合约意味着,苹果的基带自研之路并不顺利,未来三年仍无法摆脱对高通的依赖。

  9月有媒体获悉,苹果原计划将自研基带芯片用在最新iPhone机型中,但去年年底的测试发现,该芯片速度太慢且容易过热,电路板尺寸太大,占半个iPhone的面积,无法使用。苹果的自研芯片落后了高通三年,将导致iPhone的网速无法与对手匹敌,因此苹果打消了iPhone 15机型中用该芯片的念头,把推出时间推迟到2024年,但随后意识到,这个目标也无法实现。

  有媒体提到,知情人士认为,苹果“折戟”5G基带芯片是自己造成的,因技术挑战、沟通不畅以及负责人间对于5G基带芯片是否应该自研存在意见分歧,导致芯片研究进展缓慢。

  本周四媒体称,截至目前,苹果的基带芯片仍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研究人员认为初始版本可能落后竞品几年,其提到,正在开发的首款基带芯片至少有一个版本不支持毫米波mmWave标准。

  媒体还提到,开发面临的一大障碍是为调制解调器供电的软件,其中一些软件是从英特尔(43.35, 2.74, 6.75%)收购的。参与该项目的人士表示,英特尔代码无法胜任这项任务,其中大部分代码必须从头开始重写。苹果工程师试图添加新功能时,现有功能将被破坏,芯片将无法正常工作。

  而且测试调制解调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通通过几十年的实验研发才拥有了在这个领域的领军地位。从技术难点来说,9月华尔街见闻就提到,基带芯片要支持全球的网络制式,满足全球不同运营商的网络要求,并进行完善的现场测试。如今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基带芯片供应商,基本上都是从2G时代就开始进行技术和专利积累。

 

  此外,苹果还必须小心不能侵犯高通的专利。目前,苹果为每部采用高通技术的iPhone向高通支付约9美元。如果发现新的调制解调器侵犯高通的专利,苹果可能得支付更高的费用。

  2023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国央企境内债发债规模占比高达91%,民营房企仍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局。

  “50家房企融资白名单”的消息仍在发酵。受消息影响,11月22日,房地产开发板块再度拉升,大龙地产(4.810, 0.44, 10.07%)三连板,深振业A(5.220, -0.24, -4.40%)、三湘印象(4.830, -0.27, -5.29%)涨停,华夏幸福(2.050, 0.00, 0.00%)、卧龙地产(5.570, 0.11, 2.01%)、大悦城(3.470, 0.07, 2.06%)等跟涨。

  综合多方消息,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房地产企业“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规模房企,国有房企和民营房企都会列入其中,并获得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支持。

  第一财经记者经多方采访获悉,该名单的具体情况仍未公布,受访的房企以及银行方面都表示尚未接获名单。

  目前,面临融资困境的主要是一众民营房企。多家民营房地产公司对记者表示,虽然此前“三支箭”等政策全方位支持房企融资,但真正被惠及企业较少,金融机构对民营地产企业放款仍较为严苛,呼吁后续有切实助力企业经营的政策。

  有房企表示,现在“不敢抱有太高预期”,融资之外,销售回暖对化解困境更加重要。

  民营房企融资现状仍堪忧

  本轮金融机构纾困房地产以来,“白名单”制度并非新鲜事物。

  近两年,已出现多个版本的房企融资“白名单”——

  2022年5月,监管部门指示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对房企发行的中期票据开展“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出现了“示范性发债、优质民营房企”名单,美的、碧桂园、龙湖等在列。

  2022年11月,金融支持地产融资“三支箭”连发,从“第一支箭”银行信贷融资打开,到“第二支箭”债券融资支持,再到“第三支箭”股权融资重启,房企似乎看到融资破冰的曙光。彼时,国有六大行便联合建立了区域优质房企“白名单”,划定18家优质房企进行重点支持,包括央国企、民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今年1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中提到,有关部门正起草《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龙湖、金地、碧桂园、新城、美的、远洋、滨江等榜上有名。

  不过,一系列政策及会议之后,金融机构的观望情绪依然严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此前调研发现,在政策落地上,商业银行相互观望,效果很不理想。有民营房企尚未出险,但融资依然艰难,现金流很紧张;地方政府协调银行提供的专项借款,也不能充分利用。

  华泰证券(15.470, -0.24, -1.53%)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境内债发行规模同比降低8%,总量下降的同时,国央企发债规模占比高达91%,较2020年同期上升33个百分点。

  在中指研究院昨天召开的一场闭门研讨会上,有房企表示,当下民营房企融资仍然较为困难,境内融资方面,金融机构对资产质量要求较为苛刻,开发贷的过程监管比以前更加严格;海外债方面,融资窗口基本已经关闭。

  谁将进入“白名单”引猜测

  “50家房企融资白名单”消息流出,让房地产业界对政策加码多了一份期待。哪些房企有望进入?业内众说纷纭,多参考房企的销售规模、资产规模、有无债务出险等因素。

  易居研究院表示,按照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进入本轮白名单的房企,首先其资金状况和财务状况得稳健,若企业本身已出现重大资金问题,或会纳入到“一企一策”名单中。爆雷房企并不会完全被排斥,若债务风险化解积极、有成效,企业治理结构优质,也可给予积极支持。

  亿翰智库认为,评判房企是否进入白名单,或有两项要素,第一是企业的销售规模,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来说也就更重要;第二是投资者的认可程度,并不是出了险就一定不能上白名单,在债务重组或偿还方面有明确进展的,还值得“救一救”的企业同样也有进白名单的机会。

  也有声音认为,本轮受益的仍将是央国企及少数优质民企。浙商证券(10.730, -0.14, -1.29%)就认为,此次政策会以支持央国企及未出险民企融资为主。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监管部门制定的白名单中房企或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系统重要性,销售额、资产规模靠前。二是淡化企业性质,央国企、民营房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均会在列。三是资产优质、专注经营、有较大行业影响力的出险房企,也可能列入。

  记者查询中指研究院销售榜单发现,此前获得“第一支箭”信贷支持的房企,包括万科、龙湖、美的置业、绿城、碧桂园、中海、滨江、招商、华润、金地、建发、保利、华侨城等房企,大多在今年前十月销售总额前50行列中;获得“第二支箭”支持的房企,与前述房企有重合,两项整体涉及房企大约20家。除了这些房企,销售前50榜单中,余下的多是一众央国企,和少数已出险民企。

  民营房企渴望“甘霖”

  “白名单”消息流出后,各方人士态度不一。

  央国企人士普遍更关注销售问题,一家华北央企内部人士表示,之前“三支箭”实际落地效果比较一般,销售端目前也很艰难,“卖房的人比买房的多”,当下市场有点恶性循环,改善销售端状况更关键。

  民营房企则态度分化。华北一家未出险民企人士表示,公司本来也一直在发债,政策不算特别大的利好,对爆雷房企可能更有意义,如果名单公布,其所在公司应该会被列入。

  华南一家混合所有制房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太好了!对我们公司来说,肯定能缓解资金之渴,而且按照规模看,怎么算我们都应该在名单中了。”

  另一家出险房企人士较为悲观,称实际作用或许不大。在他看来,如何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房企的“风险厌恶”问题更重要,而且销售端回暖实际上意义更大。

  一位在国有大行从事风控工作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民营房企究竟能否受益于此项新政,主要还得看企业自身实力和房地产市场回暖情况。”

  他进一步解释道:“两年多来民企在土地市场拿地表现低迷,有些民企几年没拿地,实质上已近乎退出地产行业,还有一些民企在销售端十分疲软,这样的民企毫无可能获得新增融资,而依然活跃在土地市场且其销售端现金流正常的民企,数来数去也就那么几家了。”

  另一位券商分析师则对记者表示,从消息面看,受到金融支持的房企将扩容,但房企即便出现在名单上,也未必就能获得更多融资支持,能不能熬下去,主要还是看其经营情况。

  “金融系统要做风控,谁都不能承受房地产坏账,提供一定的融资支持确实在短期内可以缓解债务压力,但这一举措不能改善市场状况和房企自身经营现状。”他说道。

  西政资本认为,银行放不放水决定了大部分民营房企的生死存亡,要想真正为民营房企提供支持,就要实现金融机构的“尽职免责”,减少其在资金投放时的后顾之忧。

 

  中房协建议,为防止各个金融机构相互观望、相互推诿,应尽快建立主办银行制度,由对开发企业贷款最多的商业银行为主办银行,协调其他相关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展期、新发贷款、处理资产偿还借款等途径,缓解房企流动性风险。对违约情况不太严重、积极保交楼、注重信用、业务布局和资产状况较好的开发企业,通过主办银行制度有效控制风险。

  11月13日,2023第六届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在中国成都开幕。会议期间,红星资本局对话了泸州老窖(208.800, -0.41, -0.20%)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淼。他表示,泸州老窖要以回到行业前三为目标,不是一味求规模,而是追求真实数据。泸州老窖向行业优秀者学习的同时,也要做好“拼抢夺”。

  今年前三季度,泸州老窖归母净利润105.66亿元,排名白酒行业第三;营收219.43亿元,排名白酒行业第五。

  对此,刘淼向红星资本局强调,泸州老窖去年全年的净利润103.6亿元,已经是继贵州茅台(1769.000, 5.00, 0.28%)、五粮液(155.900, 1.02, 0.66%)之后,第三家净利润超百亿的白酒企业。虽然说老窖要向洋河、汾酒学习,他们的销售收入大,但是净利润没有(我们高)。

  泸州老窖要以回到前三为目标,有战略,有目标,还要有举措。对此,刘淼解释,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是一味去求规模,而要真实数据。白酒企业带来销售收入的方法有很多,但老窖希望真实地展现在消费者、投资者和股东面前,要有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刘淼说,在当下还在恢复的市场背景下,白酒行业向头部集中,泸州老窖向行业优秀者学习的同时,也要做好“拼抢夺”。充分利用老窖的品牌、品质和文化历史的优势,创新拓展,提高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同时把市场的覆盖率和占有率做得更好。动销方面,下一步的销售动作被称为“秋收行动”。从目前的反馈来看,相对比较理想,符合预期。

  2023年,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刘淼表示,这几年中国白酒头部企业呈现发展态势,实际上是向品牌集中、向头部企业集中。近几年的(白酒)产能稳中有降,但整体销售收入保持10%以上的增长,利润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白酒企业发展强劲的本质,在刘淼看来,是规模以上企业越来越少,“站在投资者和市场面前的是活得光鲜的,走了的已经看不到了。”

  在这样行业愈发集中的情况下,刘淼说:“泸州老窖一直向头部企业学习,包括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古井等等。”他还谈及近期茅台提高飞天出厂价以后,提振了整个白酒行业的消费信心。他相信,明年白酒行业会给消费者带来好消息,包括已经出台的纯粮固态白酒新标准。

  刘淼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中国白酒出海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在中国白酒的度数、香型和微量元素如何传播海外市场,包装的繁简差异方面,以及餐饮文化的交流上都做更多沟通。

 

  谈及泸州老窖和光伏集团通威的长期合作,刘淼解释说,中国白酒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走向国际化,都需要跨界营销合作。中国光伏代表新兴产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速度。传统的中国白酒代表人文历史,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