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菲克“资不抵债”销量骤降逾94% 日均产一台车产能利用率不足1%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刘方益

  作为世界十大车企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和中国十大车企广汽集团(11.510, -0.06, -0.52%)的产物,广汽菲克这个“儿子”却一点都不长脸。

  3月7日晚间,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发布2022年2月产销快报显示,广汽菲克2月份销量仅134辆,同比大降94.64%。

  值得关注的是,广汽菲克有2000名员工,2月份汽车产量仅35辆,几乎一天只生产一辆汽车,产能利用率连1%都不到。

  2021年半年报显示,广汽菲克资产总额为103.39亿元,负债总额为117.78亿元,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窘境。

  近两年,通过增资、换帅和新战略,广汽菲克施展了三大手段,但都没有给公司销量带来实际增长。

  近日,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提到,将把集团在合资公司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不过,广汽集团表示,广汽菲克股权调整正在磋商。

  汽车观察员肖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改变股权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销量问题,让外方主导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000名员工一天造一台车

  3月7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了2022年2月产销快报,公司整体汽车产量达15.19万辆,同比增长46.16%;销量达14.35万辆,同比增长36.47%。

  广汽集团销量大涨之下,旗下车企却有个“硬骨头”,显得特别扎眼。

  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2月份销量仅134辆,同比大降94.64%;前2月销量也仅1859辆,同比下滑62.84%。

  2008年,Jeep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凭借自由光和指南者超高性价比快速取得市场认可。

  为了降低成本,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集团)与广汽集团合作成立广汽菲克合资公司,从此Jeep就走上了国产化道路。

  广汽菲克成立于2010年3月9日,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汽集团”)与Stellantis集团以50:50的股比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70亿元。

  广汽菲克Jeep正式国产化落地是在2015年,随后广汽菲克Jeep引进了指南者、自由侠和自由光等车型。

  2016年,广汽菲克迅速推出自由光、自由侠和指南者三款全新合资SUV产品,价格覆盖13万元至30万元主流SUV细分市场,当年累计完成销量17.99万辆,同比增长260%。

  2017年,Jeep品牌全年没有新产品投入市场,广汽菲克依靠吃老本,依然完成了全年22.23万辆的销售成绩,同比增长57%,一跃成为中国车市主流车企。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中国车市整体出现“滑铁卢”,广汽菲克销量也开始大幅下降,全年销量仅为12.5万辆,同比下滑39%。也在同一年,广汽菲克旗下菲亚特品牌因销量惨淡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没过多久,Jeep也成为用时最短、下跌得最狠的品牌。仅三年,2020年,广汽菲克的销量就只有4.05万辆了。

  目前,广汽菲克在售品牌仅有5个,包括自由侠、新指南者、自由光、新大指挥官和新大指挥官e。

  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又遭腰斩,仅2.01万辆,同比下滑50.33%,成为广汽集团销量下滑最快的车企。

  广汽菲克官方网站介绍,公司整车产能16.4万辆,发动机产能48.8万台,在职员工近2000人。

  实际上,从2021年开始,广汽菲克已提前展开了“自救”,位于广州的工厂已经被决定关停,只保留一座在长沙的工厂。

  2021年,广汽菲克产量只有1.63万辆,产能利用率仅9.95%,有超过47万辆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2022年前2月,广汽菲克产量为820辆,同比下滑77.5%,产能利用率仅3%。而且,2月份,公司产量仅35辆,几乎一天只生产一辆汽车,产能利用率连1%都不到。

  2000人一天造一台车,广汽菲克销量只能用“凄惨”形容。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广汽菲克必须加快产品更新节奏,提升产品品质。他指出,广汽菲克需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要在中国市场长远竞争,关键在于加深本土化研究。

  正在磋商股权调整

  曾庆洪的一剂“良方”在手,广汽菲克也作出了改变。

  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菲克集团与广汽集团还曾合力对广汽菲克进行注资,前后加起来一共达40亿元。

  2021年半年报显示,广汽菲克资产总额为103.39亿元,负债总额为117.78亿元,已处于资不抵债的窘境,注资也是迫不得已。

  广汽菲克还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2021年5月10日,FCA集团发布消息称,广汽菲克任命朱恒利担任广汽菲克副总经理兼公司执委会成员。

  同年7月31日,经FCA集团提名并由广汽菲克董事会批准,穆安泽被任命为广汽菲克总裁,他将全面负责Jeep品牌在华的运营及管理。

  朱恒利也是汽车行业的老兵,其职场生涯于1994年始于福特中国,曾先后在福特中国、长安福特及林肯中国的采购、物流、销售、网络开发及客户体验等领域担任多个职位。

  穆安泽的职业生涯始于汽车行业的制造工程领域,曾担任通用汽车在印度及韩国市场的采购及供应链副总裁。

  广汽菲克2021年还公开宣布,将在中国展开One Jeep的新战略,将此前进口渠道的Jeep产品与国产渠道的Jeep产品合二为一,统一Jeep在中国市场的形象。

  显然,增资、换帅和新战略,广汽菲克的三大手段都没有给公司销量带来实际增长,现在又打起了调整股权结构的算盘。

  2022年3月1日,FCA集团公布了一项名为“Dare Forward2030”(勇往直前2030)的战略规划。

  在这项大战略中,有关中国业务的部分备受关注。FCA集团表示,将在中国市场规划轻资产商业模式以降低固定成本,到2030年净营收达200亿欧元。

  FCA集团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提到,将把集团在合资公司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

  不过,此前,广汽集团就曾发布公告表示,近年来由于广汽菲克在经营上存在较大困难,合资双方股东就其合资合作经营以及广汽菲克振兴计划进行了深入沟通与磋商,目前,双方尚未签署广汽菲克股权调整的正式协议。

  由此来看,尽管广汽集团表示广汽菲克股权调整正在磋商,但从FCA集团的态度上看,这一改变极有可能发生。

 

  “这实际上只是一场主导权之争。”汽车观察员肖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改变股权结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销量问题,对于广汽菲克而言,让外方主导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原标题:刚刚,拜登宣布大消息!

  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其任内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重点提到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和角色。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拜登首先宣布,将与盟友一道,禁止所有俄罗斯航班进入美国领空。与此同时,拜登还着重强调,美方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乌克兰境内与俄罗斯军队展开战斗。美方向欧洲派遣军队的目的是保护北约盟友,以防止俄军继续向西推进。

 

  此外,拜登还宣布将释放3000万桶石油储备,以缓解能源价格上涨。拜登表示,全世界约30个国家将释放共计6000万桶石油储备。如有必要,美国及盟友已经做好准备,将释放更多石油储备。

  记者 | 郭净净

  2月23日,洽洽食品(57.780, 1.28, 2.27%)(002557.SZ)股价涨5.21%至56.5元/股。

  此前一日(2月22日),该公司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59.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亿元,同比增长15.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15%。

  这已经是洽洽食品连续第二年业绩增速下滑。2018年、2019年、2020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分别是16.5%、15.25%、9.35%;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是35.58%、39.44%、30.73%。相对于2020年,这家以瓜子闻名的上市公司虽然营收增速加快,但其盈利增速大幅放缓。

  图片来源:Wind  2021年,该公司还对主要的瓜子类产品进行提价。去年10月22日,洽洽食品对其葵花子系列产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产品进行出厂价格调整,各品类提价幅度为8%-18%不等。

  这是洽洽食品2018年7月以来第二次较大规模的提价,彼时其调整香瓜子、原香瓜子、小而香西瓜子等八个品类的产品进行出厂价格,提价幅度为6%-14.5%不等。

  2021年,洽洽食品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是13.79亿元、10.02亿元、15.02亿元、21.03亿元,较上年同期变动幅度分别是20.22%、-12.7%、10.71%、28.3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98亿元、1.3亿元、2.67亿元、3.36亿元,同比变动分别是32.7%、-11.37%、13.81%、22.97%。

  可以看到,洽洽食品在2021年第二季度业绩收缩明显,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盈利额都明显弱于2020年同期;实际上,这是该公司2018年以来都未有的情况。在提价后,该公司在第四季度业绩回升,但这一增速仍弱于去年第一季度。

  就毛利率情况来看,到2021年9月30日,洽洽食品毛利率约为31.15%,是2018年以来最低的,但要好于2017年等年份。单季度来看,去年前三个季度,洽洽食品的毛利率分别是30.68%、30.32%、32.14%,低于2020年同期的32.12%、32.34%、35.78%。

  据1月14日披露的投资者交流情况,被问及提价效果时,洽洽食品高管回应称,在提价公告发布当天经销商的出厂价已经全部调整,目前终端和卖场价格均已基本调整完毕,进展较顺利。“由于经销商对分销、终端、批发,特别是卖场都需要谈判的过程,公司会给经销商一些原价补贴。公司对国葵系列进行提价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预判在新的采购季原料价格会有所上涨,包材、糖、油等价格目前都有所提升;此外,经典系列瓜子的品质提升同样也带来了成本端的提升。”

  洽洽食品高管还表示,2021年10月到春节前,葵花籽已经达到采购的高峰期。“公司新采购季葵花籽采购成本有所上涨,总体幅度不大,公司希望通过提价可以覆盖采购成本的上升。”

  太平洋(3.180, -0.04, -1.24%)证券研报认为,去年四季度,洽洽食品的瓜子产品预计增长20%,坚果产品增长50%,全年来看,瓜子增长10%左右,坚果增长40%左右。“我们认为Q4(四季度)增速较高主要是:1)春节错位导致2021年基数较低,2022年春节备货部分在Q4完成;2)2021年10月份公司进行提价,按照历史经验,公司宣布提价到渠道价格调整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且本次提价之前渠道库存出清彻底,提价传导效果较好。预计2022年一季度洽洽食品的收入增速有双位数左右的增长,同时提价效应继续显现,利润增速预计高于收入增速。”

  另有2021年7月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洽洽食品未来三年战略目标为2023年含税销售收入100亿元,其中瓜子含税收入60亿元、坚果含税收入30亿元、休闲食品含税收入10亿元。分析认为,在提价刺激下,洽洽食品或能在明年实现百亿销售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洽洽食品的股价也随业绩波动而震荡。该公司股价曾于2021年2月冲至68.75元/股高位,随后大幅下滑,于去年7月底跌至35.8元/股低位,跌幅约47.93%。不过,在该公司控股股东增持及回购股份后,其股价随后回升,到年底回升至61.36元/股,较年初增长15.85%。2022年以来,洽洽食品整体股价微升6.67%。

  在股价大跌之际,洽洽食品控股股东合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中旬公布增持计划,并最终以5998.72万元增持145.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29%。

 

  随后于去年9月初启动回购公司股份动作。截至2022年1月31日,洽洽食品已经回购公司股份54.78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108%,最高成交价为59.5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52.0775元/股,成交总金额为3000.8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按计划,该公司最高将回购99.73万股,回购资金额最高不超6000万元,此次回购股份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来源。

  新浪科技讯 2月28日上午消息,蔚来宣布已通过香港交易所聆讯,获得在港交所主板二次上市的原则上批准,并已发布相关上市文件。本次上市采用介绍上市的方式,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

  介绍上市可以理解为不进行融资的挂牌上市行为。本次蔚来通过介绍上市登陆港股,目的是为公司投资者提供备选的交易地点,缓释地缘政治风险,扩大投资者群体,在这些上市的目的仍然可以达到的同时,不稀释现有股东的利益。

  公开资料显示,李斌目前实际持股总数为117,467,776股,占比为10.6%,占总投票权比重为39.0%。

  两地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地点选择和更灵活的交易时间,每日交易时长从6.5个小时扩展到了12个小时。同时,两地上市将有助于引入更多的投资者,且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利。

  自2018年登录美股以来,蔚来持续发展。截至目前,蔚来在全球布局384家门店,售后服务中心超200家。蔚来换电站布局超800座,充电桩建设超7400根。

  2021年蔚来交付新车91,429台,同比增长109.1%,连续两年翻番。截至2022年1月31日,蔚来累计交付智能电动汽车176,722台2022年,蔚来还将交付三款基于NT2.0技术平台的新车型。

 

  根据蔚来的规划,明年除了在产品上将推出三款新车之外,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会有计划推进。对此,蔚来董事长李斌曾公开表示:“长期来看,中国以外的市场占比50%是一个合理的计划。”

  财联社(上海,编辑 牛占林)讯,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原因是在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各公司提高了产量以满足需求。SIA预计,随着芯片行业产能扩大,2022年将增长8.8%。

  SIA周一表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半导体行业去年的出货量达到创纪录的1.15万亿件。

  S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表示:“2021年,在全球芯片持续短缺的情况下,半导体公司大幅提高了产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以应对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了创纪录的芯片销售额和出货量。”

  “随着芯片更加深入地嵌入到现在和未来的基本技术中,预计未来几年对半导体生产的需求将显著增长。”

  全球芯片危机冲击了从消费电子产品到汽车制造商的各个行业,企业无法应对产品的高需求和芯片的短缺。

  这也导致世界各地的政府和国会议员争相确保芯片供应,并进行相关投资,使半导体制造业离本国更近。

  去年,美国总统拜登在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为半导体制造和研究拨出了500亿美元。《美国芯片法案》也正在通过立法程序,这项法案旨在提供激励措施,推进先进的研究和开发,并确保供应链的安全。

  本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新的《欧盟芯片法案》,该法案将允许在2030年前增加15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芯片法案有望改变欧盟全球竞争力。短期内,法案可帮助欧盟预测问题、避免供应链中断,从而提高危机抵御能力;从中长期来看,则有助于帮助欧盟成为芯片市场领军者。

  SIA表示,2021年中国的半导体销售总额为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仍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

 

  2021年,美洲市场的销售额增长最大,达到27.4%。欧洲、亚太/其他地区和日本的全年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同样有所增长,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7.3%、25.9%和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