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的《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从今日起开始实施。外卖打包要使用“开启后无法复原”的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这一新规,成为备受消费者和商家关注的焦点。

  新规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平台、配送单位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过程中餐饮安全的管理。此外,食品销售经营者通过网络提供餐饮服务,也参照本规定执行。

  配送

  餐食防止被人“动手脚”

  为了防止外卖餐食在配送过程中被人“动手脚”,新规要求,打包好的食品容器应封盖或封口;应使用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封签、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应无法复原。在配送过程中,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

  “《规范》要求封签或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无法复原,是要确保食品从离开餐厅到顾客手中这段时间,没有被开启,避免在配送过程中产生人为恶意开启的风险,或者在配送过程中发生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包装异样。消费者也可通过封签状态及时发现问题。”作为新规范的起草单位之一,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傅龙成表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外卖包装封签或一次性封口外包装袋的使用,无疑会让人吃得更放心。通过网络餐饮服务供应的食品质量安全应与堂食保持一致。此外,生食水产品等对配送温度要求严苛的食品不宜外送。

  标识

  随餐提供食品制作时间

  外卖不仅要标清食用时限等信息,配送还要“尽快”。新规提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随餐提供食品制作时间、建议食用时限等与食用相关的信息。

  按网络订单制作食品时,同一订单的食品宜同时出品,不能同时出品时,应合理安排出餐顺序,先出品易于保存的食品。食品制作后应立即打包配送,需暂存的易腐食品暂存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暂存温度热藏宜为60℃以上,冷藏宜为8℃以下。

  背景

  把住食品安全“最后一关”

  傅龙成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餐饮的网上外卖业务迅速增长。来自全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网上外卖收入达到6561.5亿元;2021年,大型连锁企业的网络外卖业务增长了约60%,网络餐饮对于拉动餐饮企业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也出现了部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核把关不严,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

  疑惑

  餐饮业是否额外增加成本

  增加外卖封签后,会不会因此增加餐饮企业的成本,进而转嫁给消费者?对此,部分餐饮企业表示,新规实施后,不会额外收取所谓的“封签费”。

  记者注意到,一些餐饮企业的“封签”其实只是简单的两个订书钉。有的餐馆将食物装进打包纸袋后,会用订书钉将纸袋的袋口“钉死”,外卖小票也同时用订书钉固定在纸袋上。

  在网购平台上,记者询问一家专门定制外卖封口贴的商家,得知定制封口贴价格为1000张50元,10000张200元,也就是说,每一张封口贴单价在0.02元至0.05元之间。通用封口贴价格则更低廉,12厘米长3厘米宽的封条折合每张价格约为0.015元,8厘米长2厘米宽的封条每张单价约为0.008元左右。此外,普通餐馆外卖餐盒依据不同尺寸和材质,成本价格大约在0.5元至4元不等。

  对此,傅龙成解释,目前北京餐饮使用外卖“封签”是普遍做法,也是餐饮企业确保配送食品安全的方法之一。这一做法并不是新增要求,只是北京版的《规范》中将现有的操作纳入了标准文本。从规范管理来看,绝大部分餐饮企业已自觉进行外卖餐饮食品的封口或封签,以避免配送过程中发生恶意开启风险,最大程度降低了企业和消费者涉及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北京版的《规范》对于外卖封口的关注点在于封口一经拆开就无法复原,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封口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从行业发展来看不会增加企业成本。”傅龙成说。

  记者体验

  包装袋被打上三个订书钉

  “我们早就开始封签了,从开店那天开始,一年多了吧。”早晨,亦庄一家早餐店的老板忙着给源源不断的订单外卖打上封签。

  今天上午,记者走访了十多家早餐店,他们对封签的执行,绝大多数做得不错。

  早餐店

  “顾客放心,我们也放心”

  早晨7点,记者来到亦庄一处餐饮聚集地,这里有五六家早餐店已经开始营业,包子、油条、粥、中式早餐、西式品牌连锁……品类丰富。在这个时间,早起堂食的顾客还不多,但是鱼贯而来的外卖骑手,在这几家早餐店门前集聚起来。

  一家油条店开在下沉广场内,需要乘扶梯下楼。虽然对门就是西式品牌连锁,但油条店的生意很好。不断有外卖骑手跑下电梯,到油条店取餐。店员不停地处理着手里的订单,他把油条和粥分别包装好,再一起装进纸袋里,最后用订书机摁死。因为订单太多,他甚至无暇照顾堂食顾客,只能不时抬头问几句:“您好,油条、粥都有,您吃什么?”

  8点,记者来到亦庄另一处餐饮聚集地,随着时间变化,早餐店的堂食客流开始多起来。一家中式早餐店里,老板亲自参与外卖订单打包。他麻利地给外卖包装打上三个订书钉。“我听说规定了,不过我们早就开始执行,从开店那天开始。”老板说,曾经有客户反映过外卖有问题,“我第一时间就问顾客,收到外卖的时候,封签是好的吗。封签好的,是我们店的责任;封签坏了,那是运送环节的责任,这样很明确。有封签顾客放心,我们也放心。”

  另一家早餐店的店员则完全不知道新规今天落地,但他正在给手里的外卖包装封签,“老板一直要求用订书机摁死”。

  记者探访的十多家早餐店,知道今天新规落地的很少,但已经执行外卖封签的很多。只有一家店老板模棱两可,说没接到通知,有塑料袋系的,也有封死的。

  配送员

  “希望所有外卖都进行封签”

  记者采访了几个在一起等着取餐的外卖小哥,他们虽然不太清楚今天是新规落地的日子。但是,他们说现在封签的饭店非常多,“现在都这样。”

  有一个在角落里一边休息、一边吃包子的小哥则透露,有时候订单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会看到外卖没封签,“说实在的,咱管不了这个,咱是个跑腿的,封签不封签,是商家的事。要是顾客拒收,也是跟商家的事。而且,顾客就是为了吃饭嘛,还没遇到过对封签特别较真的。”

  “很多连锁餐饮品牌都做好了封签。”骑手小张告诉记者,商家自己开始封口的时间至少比规定出台早两三个月,其中以西式餐厅、粥等需要保温的餐品以及客单价高的餐厅封签的情况比较好。“封签更安全,而且万一餐厅确实给少了,如果封签完好我们也不会被投诉。我们希望所有外卖都进行封签。”

  平台

  督促商户 使用外卖封贴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多数中小商户会使用保鲜膜、订书钉等方式对餐食进行密封,大型连锁餐企则普遍有专用外卖封贴。

  近日,外卖平台也向部分餐馆率先发放了一批专用封贴。粮薪筵双榆树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天前刚收到了一批美团外卖平台的封贴。这种长条形封贴的一端有几条缝隙,将封贴贴在系好的外卖塑料袋口处后,如果撕开封贴,有缝隙的一端很容易断裂。

  美团外卖北京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平台正积极引导外卖经营者尽快使用外卖封签,并在线下宣传活动中为部分餐饮商户免费发放。平台将于近期通过系统后台向所有商家推送关于使用外卖封签的要求。

  饿了么已于4月1日前通过线上线下(39.210, -0.60, -1.51%)多种形式,倡导督促北京本地外卖餐饮商户按《规范》要求使用食安封签,并于近期定制了首批“食安封签”,面向丰台、海淀部分商家免费发放,截至目前共发放60万份。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还联合饿了么平台和餐饮企业共同发起“商家安心联盟”公益活动,倡导餐饮商家使用“食安封签”,强化外送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在特殊时期下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商家

  应对新规 早有提前准备

  记者在位于国瑞购物中心商场的老乡鸡的取餐口注意到,店里工作人员对外卖餐食进行打包时,首先用保鲜膜将每一份餐盒盖口缠住,再将餐盒放在包装袋中,连同小票一起用订书机进行装订,最后在袋口贴上一张密封条。绿色的密封条上写有“出餐后已密封,标签破损请拒收”的字样。

  刚到饭点,商场内黄的、蓝的,穿着各种颜色外套的外卖骑手,穿梭在商场各楼层之间。在一家门店的外送窗口,一位店员先将餐品放在纸袋里,再将袋口对折,最后将折好的地方贴上具有品牌标识的封条后才交予骑手。拿到餐品的骑手等不及扶梯的速

  度,三步并作两步拎着外卖大跨步跑起来,记者看到,骑手手上的外卖被封签把包装袋密封地严严实实。在甲乙饼·粥店前,外卖取餐处的餐品则大多为铝箔保温袋,封口用两个订书钉封上,也有一个袋子因放的餐品较多并未封口。

  相比之下,大型连锁餐企的外卖密封方式更加到位。麦当劳全国门店自2018年起就使用专门的贴纸将外卖纸袋袋口进行密封;全聚德(9.340, 0.25,2.75%)即将上线一批新的外卖封贴,对外卖袋口进行密封;星巴克的外卖袋口内的一侧贴有双面胶,将饮品装入纸袋后再撕开胶上的贴纸,就可以将纸袋两面进行贴合。

 

  本报记者 张楠 孙毅 杨天悦 黄品超 实习记者 夏骅

  来自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师Jeff Pu的一份新的研报中表明,iPhone 14 已进入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此前一直盛传的潜望式摄像头或许并不会在iPhone 14上出现。

  此前关于今年9月份iPhone 14指出,由于目前众多厂商的旗舰机型都采用了潜望式变焦镜头,所以iPhone 14也采用这样的摄像头设计似乎是必然的,即使不在iPhone 14上使用,也会在iPhone 14的Pro版本中加入,甚至Pro版本的机型的主摄传感器也许会提升至48MP。潜望式镜头主要能够实现百倍的混合变焦,同时也能在广角、微距上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一直也是果粉们所期待的。

  但是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iPhone 14并不具备这样的配置,同样的关于“A16 Pro”芯片组、LPDDR5 内存、120Hz 高刷新率、以及 48MP 主摄 / 长焦镜头等等或许都不会出现在iPhone 14系列上。除此之外,之前的爆料还显示,iPhone 14或许会有两种不同的刘海设计,其中入门机型会沿用传统 Face ID 缺口,而高端 iPhone 14 Pro 机型可能用上从未见过的新方案。

 

  目前在售的iPhone 13 Pro 仅支持 3X 变焦 ,而 iPhone 12 Pro 则是 5X变焦,此前郭明錤曾在12月表示iPhone 14 系列将不会配备潜望式摄像头,所以或许我们要等到iPhone 15才能用上了。

  3月21日消息,据xiaomiui.net报道,小米已经在测试小米12 Lite新机,预计很快会在亚洲和欧洲推出。

  xiaomiui.net爆料,小米12 Lite出厂预装MIUI 13操作系统,系统版本号为V13.0.0.7.SLIMIXM,这款设备很快会在全球上市发售。

  和小米12对比,小米12 Lite同样是微曲OLED面板,不过小米12 Lite屏幕尺寸要大,达到了6.55英寸(小米12尺寸为6.28英寸),分辨率为2400×1080,后置三颗摄像头,主摄为6400万像素的三星GW3,同时有超广角和微距镜头。

  此外,小米12 Lite搭载高通骁龙778G+处理器。据悉,高通骁龙778G+是高通2021年下半年商用的中端芯片,这颗芯片是骁龙778G的升级版,采用台积电6nm工艺制程,拥有Cortex A78架构大核,最高频率可达2.5GHz。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12 Lite可能不会有国行版本,也可能会以Civi系列的身份登陆国内市场。

  

 

  蔚来汽车预期在2024年实现盈利。

  3月25日,据蔚来汽车财报,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99亿元,同比增长49.1%;净亏损为21.4亿元,同比增长54.4%。2021年全年营收361.4亿元,同比增长122.3%;净亏损40.2亿元,同比收窄24.3%。

  蔚来汽车CEO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尽管需求和用户订单增长强劲,但产能和交付仍受供应链影响。考虑到供应链和原材料上涨等问题,蔚来今年整车毛利目标定在18%-20%之间。

  蔚来方面在财报中表示,其2022年一季度交付指引为2.5万-2.6万辆,同比增长24.6%至29.6%。营收介乎96.3亿元至99.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20.6%至25.1%。

  此外,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预期蔚来在2024年实现盈利。

  全年净亏40亿,整车毛利率改善

  2021年全年,蔚来汽车实现营收361.4亿元,同比增长122.3%;净亏损40.2亿元,同比收窄24.3%。2021年第四季度营收99亿元,同比增长49.1%;净亏损为21.4亿元,同比增54.4%。

  就主营业务来看,2021年全年汽车销售收入为331.7亿元,同比增长118.5%。第四季度的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2.154亿元(14.461亿美元),同比增长49.3%。

  蔚来汽车在财报中表示,2021年第四季度汽车销售较2020年第四季度有所增加,主要由于交付量增长所致;较2021年第三季度有所增长,主要由于较高的平均售价、用户汽车金融方案补贴减少以及交付量增长所致。

  就毛利率来看,蔚来汽车全年整车销售毛利率为20.1%。具体来看,其2021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17.2%,与2020年第四季度为17.2%持平,但较2021年第三季度的20.3%有所下降。蔚来方面在财报中表示,毛利率较2021年第三季度有所下降,主要由于2021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积分的销售产生较高的毛利率所致。

  而就整车毛利率来看,2021年四季度蔚来整车毛利率达到20.9%,2020年第四季度则为17.2%;2021全年,蔚来整车毛利率达到20.1%,2020年则为12.7%。

  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整车毛利率的稳步提升,受益于单车销售收入的提升以及75度三元铁锂电池包带来的成本优化。

  蔚来在研发投入上增速明显,2021年其研发支出45.9亿元,同比增长84.6%;第四季度研发支出18.3亿元,同比增120.5%。

  李斌表示,未来几年,蔚来会持续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全栈自动驾驶技术、动力电池相关的关键领域。他认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不仅能够增强技术和产品的持续竞争力,长期来看也能提升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销量承压,新车型、新品牌将上市

  在交付数据方面,2021年蔚来的汽车交付量为9.1万辆,同比增长109.1%。2021年第四季度的汽车交付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44.3%,其中包括5683辆ES8、1.2万辆ES6和7171辆EC6。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以来,蔚来的月度交付量一直落于小鹏和理想之后。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蔚来需要更多不同价位区间的车型来扩大市场份额。

  李斌提到,2022年将看到蔚来在研发方面大力投入的成果。

  他介绍,接下来蔚来将陆续开启3款新车的交付工作。3月28日,蔚来第二代技术平台NT2的首款车型ET7将开启交付。同时他透露,目前ET7的订单量高于市场所预测的1.5万辆。

  此外,蔚来还将在近期发布基于蔚来第二代技术平台NT2的首款SUV车型ES7。这款新产品定位于中大型高端五座SUV市场,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发布并于三季度开启交付。李斌强调,改款车型定位不同于现有车型,对标宝马X5,瞄准的是增量市场。

  同时,蔚来位于合肥新桥智能汽车产业园区的第二生产基地的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调试工作进展顺利。据介绍,第二生产基地规划生产能力为60辆/小时,通过增加班次,年产量可达30万辆。

  该工厂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投产,生产的首款车型为ET5,首台ET5试制车已于3月16日在试制中心下线。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还透露了备受行业关注的新品牌的进展,“我们面向大众市场的新品牌的业务工作进展顺利,核心团队搭建完成,明确了战略方向和发展计划,首批产品已经进入到关键的研发阶段。”

  李斌表示,汽车行业的普遍规律是,一个品牌能够支撑的车型和价位是有限的,因此蔚来会选择用新的品牌来进入3-5万美元的市场。他认为,3-5万美元仍有很大的市场,蔚来的前提是不牺牲毛利,会设定合理的毛利区间来进入这一市场。

  此外,李斌介绍说,蔚来也在积极探索车和移动终端的互联,这两者在包括供应链、技术、软件等方面都有共通的方面,相信未来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电池供应已基本满足需求,基础芯片仍是瓶颈

  在电话会议上,就投资人关心的原材料供应问题,李斌回答说,目前,通过与宁德时代的共同努力,今年的电池供应已经可以基本满足蔚来的需求。

  但是他提到,芯片供应仍然是蔚来面临的巨大挑战。蔚来汽车每辆车大约要使用高达1000颗芯片,这其中大约10%的芯片不时会遇到供给问题。

  李斌透露,去年因芯片价格上涨,已经为蔚来造成了一定的毛利损失。在今年的毛利率预期中,已经考虑到了芯片的影响。

  此外,他表示,芯片价格的影响尚可接受,但是芯片的供应问题,尤其是一些较为基础的芯片的供应,仍旧制约着蔚来的产能。蔚来会通过替代或到市场中购买现货的方式,来解决芯片问题。

  对于近期的碳酸锂的大幅涨价,李斌表示,这并非简单的产能和供应问题,更多的是投机因素。他呼吁上游厂商从行业的长期利益出发,不要进行投机。

  在被问及现有产品是否会因原材料问题而涨价时,李斌表示,还有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原材料价格的走势情况,会在合适的时间对新款车型的价格作出评估。蔚来方面表示,蔚来将在推出搭载8155芯片和5G通讯模块的2022款ES8、ES6和EC6车型时,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同时也将为现有用户提供上述硬件的后装升级服务。

  对于今年第一季度预期,蔚来方面在财报中表示其2022年一季度交付指引为2.5-2.6万辆,同比增长24.6%至29.6%;预期营收介乎96.3亿元至99.9亿元之间,同比增长约20.6%至25.1%。

  李斌表示,考虑到供应链和原材料上涨等问题,蔚来2022年全年整车毛利目标定在18%-20%之间。他表示,蔚来去年的亏损部分基本都来自于研发投入,今年仍将努力保持这一状态。此外,今年蔚来会在车型研发、基础研发、出海车型适配等方面的研发上进一步加大投入,预计研发投入会较去年翻倍。同时他预期蔚来将在2024年实现盈利。

 

  截至3月24日美股收盘,蔚来汽车涨0.5%,报21.98美元/股。

  新浪科技 郑峻发自美国硅谷

  显而易见,油价居高不下的最大受益者是电动车。但现在想在美国买一辆电动车,也不是那么容易。

  油价回落依然高企

  送完孩子去幼儿园,回家路过加油站,发现油价开始降了。美国加油站通常开在十字路口,一个路口两三个加油站,油价直接挂在外面,价格对比一目了然。

  最普通的87号Regular汽油,壳牌(Shell)每加仑5.59美元(折合人民币9.4元/升),平价油站Arco是5.49美元,雪佛兰(Chevron)是5.89美元。会员制的好市多(Costco)则是5.26美元(折合人民币8.82元/升)。(每加仑约合3.785升,中美油品测定标准不同,美国87号汽油大致相当于中国的92号。)

  加州油价是美国本土之最。因为各种繁杂的环保税和更高的油品要求,加州的油价比全美平均油价要高出1.4美元以上。美国汽车协会(AAA)的数据显示,3月17日美国Regular汽油均价为每加仑4.289美元(约合每升人民币7.20元)。现在的美国油价比一个月前贵了约0.75美元,比一年之前贵了整整1.4美元。

  美国成品油属于市场定价,和国际油价波动密切相关。此次油价下跌也是因为国际原油市场显著回调。美国时间3月16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跌到了每桶95.33美元,而布伦特原油也跌到了每桶94.38美元,较3月初触及的十年高点每桶130美元大幅回落。

  如果对比欧洲,美国的油价已经算很便宜了,因为美国本就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和消费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而欧洲的石油严重依赖于进口,还有高昂的燃油税。现在法国的油价相当于每加仑已经超过7.5美元,远远超过美国油价最贵的加州。

  不过,即便是回落之后的油价,也已经处在美国过去十年未见高位。对于出行严重依赖汽车的美国人来说,汽油价格上涨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成本。如今美国通货膨胀率本就处在40年最高,此次油价飙升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国际原油价刚跌破100美元,总统拜登就迫不及待地催促石油公司赶紧降低汽油价格。

  穆迪在今年1月预计,美国家庭每个月会因为通货膨胀而比去年多支出276美元。当时的这个数据并没有包括2月底随着俄乌战火开始的油价飙升。如果按照现在的油价,现在美国家庭每月至少要多支出超过350美元。而大排量“油耗子”的车主还会更多失血。

  按照美国能源部的数据,2017年美国家庭平均汽油支出是1977美元,平均每月花费164美元加油,相当于家庭收入的2.4%。美国人加油花费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当时全美平均油价处于4美元上方,美国家庭平均油费支出是2715美元,相当于家庭收入的4%。

  油价对比软件GasDaddy的分析师德哈恩(De Haan)认为,美国油价或许会缓慢回落,但短期不太可能回到去年水平。不过,未来也不太可能飙到每加仑6-7美元的高位,除非是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影响石油生产,例如飓风摧毁了墨西哥湾的油气开采。而且油价飙升会直接遏制消费者的出行需求。

  油价上涨刺激电车销量

  既然油价如此昂贵,那么换辆电动车是否能省钱呢?或许很多人都抱有同样的想法。显然,高油价的直接受益者是电动车行业。

  行业研究机构AutoPacific 201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当时仅有3%的美国车主表示有意向换车时购买电动车。三年之后的今年1月,这个比例增加到了10%。而且有近四分之一的车主表示,如果油价继续上涨,他们会考虑换电动车。没想到两个月后,油价不仅上涨了,还在飙升。

  前任总统特朗普执政期间,大力开发美国页岩油,美国平均油价一直处在每加仑2.5美元左右的低位。但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之后,油价开始稳步上涨,直接促使了更多消费者转向购买电动车。

  2021年美国纯电动车销量达到了48.75万辆,较2020年增长了超过89%。其中特斯拉占比高达72%,占据着无可撼动的主导优势,单是Model Y和Model 3两款车型的销量就超过了30万辆。而排名第三和第四的福特Mach-E与雪佛兰Bolt销量还不到3万辆。

  不过,即便是去年销量猛增之后,电动车占美国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依然只有3%。而在整体汽车保有量中,电动车所占比例还不到1%。这意味着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AutoPacific预计,今年美国电动车销量或将从去年的49万辆,增加到70万辆。

  AutoPacific的调查,83%的受访者都将充电便宜列为选择电动车的头号原因。这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行业机构KBB统计,美国80%的电动车主都是在自家充电。那么按美国能源部的数据,目前美国平均电价是每度13.75美分,以此估算充满一辆75千瓦时电池的特斯拉Model Y需要消耗10.3美元(大致能开450公里)。

  而按照现在的美国平均油价来计算,加满一缸油的价格超过了50美元,在加州甚至接近了70美元。这意味着,如果油价持续高企,换一辆电车,每个月光是油钱都能省下超过100美元。油价越贵的地区,消费者更换电车的动力也就越强。这也是加州电动车销量引领全美的主要原因。

  推广电车已是美国国策

  美国最重视环保的加州政府早在2020年就宣布,要在2030年实现零排放车辆保有量750万辆,更要在2035年禁止销售内燃机新车。加州原本就是美国最大的电车市场,去年电车销量超过18万辆。去年年底,加州率先实现了电动与混动车辆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

  略带讽刺的是,特斯拉的发展离不开加州政府的政策扶持,加州也占据了特斯拉美国的四成销量。但马斯克成为全球首富之后,因为对加州政府的企业监管政策不满,以及不想缴纳加州的高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在2021年卖光了加州房产,搬到了免个人所得税的德州。而德州现在都不允许特斯拉门店直接售车。

  随着注重传统化石能源,否认气候变化的特朗普政府下台,拜登政府从一开始就将气候变化与新能源定为头等政策,将发展电动车与新能源视为推动经济转型的关键。去年年底,拜登来到底特律颁布行政命令,采取措施淘汰汽油和柴油车,在2030年实现新车销量一半都是电动车。

  拜登无比看重与底特律的关系。一方面,他的电动车普及计划必须得到传统汽车巨头的支持才能实现,他们才是美国汽车销量的绝对主力。另一方面,他的未来选情也离不开五大湖区蓝领工人的选票,这里是美国政治最为关键的摇摆州,甚至直接关系到大选结果。

  或许这就是拜登对马斯克不太感冒的主要原因。在拜登宣布电车新政策的发布会上,诸多传统车企纷纷出席,却没有邀请马斯克。拜登甚至都不愿意提到特斯拉与马斯克的名字。显然,特斯拉并不是他的电车新政重点。

  底特律传统车企也在积极转型电动车。福特汽车计划投资300亿美元,计划2030年全球销量四成是电动车;Stellantis(原先的菲亚特克莱斯特与法国标致合并而成)更计划投资350亿美元,未来两年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及混合动车车。通用汽车计划在2025年之前推出30款电动车,销量超过特斯拉,2035年不再在美国销售轻型汽油车。

  当然,底特律几大车企也希望拜登政府能为他们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补助以及政策扶持。去年年底,拜登签署的万亿美元基建法案中,包括了投资50亿美元在全美建设电动车充电网络。此外,拜登还计划将目前购置电动车的7500美元联邦退税补助提高到1.25万美元,其中包括面向有工会组织车企的4500美元,这是为底特律车企量身打造的补助,特斯拉没有工会组织。

  马斯克公开反对美国政府继续提供7500美元的电动车联邦退税补助,主要原因也是这一补助只适用于每家车企销售的前20万辆电动车。特斯拉早在2019年就无法继续享受联邦退税补助,而其他竞争对手因为销量较小,可以享受更多的价格优惠。联邦补助越多,特斯拉竞争对手就有更多的价格优势。

  价格无疑是制约电动车普及的最大因素。汽车行业分析机构KBB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电动车的平均售价是5.6万美元,比所有乘用车销售均价4.64万美元高出了1万美元,比同等档次的燃油车贵出4000美元。但如果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可以提供超过1万美元的退税补助,那么就可以抵消电动车的溢价,促使更多的民众选择新能源。

  电车涨价与漫长等待

  那么,现在马上去买辆电动车,是否是明智选择?在美国《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分析师哈尔托(Chris Harto)看来,如果你因为油价上涨才去买电动车,那么就已经晚了,因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

  哈尔托解释说,现在太多人想换电动车,所以需要等待很久的时间才能提车。而且购置电车需要数万美元前期投入,需要开上数年之后才能获得告别汽油的成本回报。《消费者报告》在2020年的调查认为,如果考虑到所有支出,买电动车要开五年才能回本。

  美国媒体Eletrek援引特斯拉内部人士的话报道,过去一个星期特斯拉美国的订单比前一周翻了一倍,油价飙升是最直接的刺激因素。或许4月底特斯拉公布第一财季业绩的时候,或许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高油价对特斯拉销量带来的提振。

  而订单飙升就意味着供不应求和交付周期延长。现在在美国订购特斯拉Model 3需要等待两到三个月时间,而最热销的Model Y甚至要等待半年时间。今年晚些时候特斯拉德州超级工厂投产,新车的交付压力会明显缓解,但至少现在订车还需要等待数月时间。

  由于供应链危机影响到车企产能,福特、雪佛兰、大众和现代等其他品牌的电动车,目前市场上的现车同样不多。Cox Antomotive在2月21日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新车库存比一年之前减少了60%,只有110万辆,而电动车和混动车库存一共只有2.5万辆。“现在想买一辆新的电动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美国汽车资讯网站Edmuds的分析师加德维尔(Jessica Caldwell)这么评价。

  供不应求的状况更给电动车企提供了涨价的底气。过去一周时间,电动车领头羊特斯拉已经两次上调了旗下全线车型价格。现在最便宜的Model 3起售价格达到了4.699万美元。马斯克发推解释,这是因为造车所需的原材料和物流成本都在上涨。

  好消息是,继法国政府给民众提供每升0.15欧元的燃油补助之后,现在加州政府也打算给居民发补助了。今天加州民主党议员提出,要给每个纳税人提供400美元现金的燃油补贴,应对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去年加州政府发放了每人600美元的疫情补助金。(当然,羊毛都出自羊身上,这些钱都来自纳税人缴纳的高额税金。)

  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油价超过4美元,汽车产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SUV车型销量直线下滑了30%,而省油的日系车企销量则分别增长20%-30%。14年之后,这一幕似乎又要重演,而受益者则变成了电动车。

 

  这一次,不管发不发补助,高昂油价降不降,换下一辆车必然要选电动了,至少也是混动。但现在硅谷的车市,丰田塞纳(Sienna)提车也要多加5000美元,而且很少有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