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近段时间,一项四肢着地、模仿不同动物行进方式的“爬行运动”在年轻群体中流行起来。在家爬,在马路爬,甚至在操场围成圈爬……一时间,这种“亲近大地”的姿势在年轻人中充满了魅力。
澎湃新闻发现,此前就有不少健身博主在社交平台上推荐“爬行健身”,包括介绍“鳄鱼爬”、“熊爬”等健身动作,并表示这类动作是锻炼身体协调性的核心训练。不少人尝试过这项运动的人认为,爬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心情舒畅,甚至能“包治百病”。
对此,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康复治疗师林琪琪对澎湃新闻表示,正确的爬行训练可以起到稳定躯干、强化核心力量的作用,但这一动作对身体功能有一定要求,不可盲目跟风,需要专人指导。
年轻人开始尝试“爬行健身”
近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爬行实录”。社交平台上,有人晒出自己在公园爬行的视频,有人发布半夜在家爬的心得体会,甚至有网友在网络上呼吁举办“爬行大赛”。
今年读大二的邓欣雨刚入学时就接触了“爬行健身”。大一时,她选修的体育课是散打。每次上课,体育老师都会让同学围着散打馆爬行三圈当作热身活动。
“当时我觉得好奇怪,而且我的身体素质并不算好,每次爬完都很喘很累。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就会感到身体都舒展了。”一个学期后,邓欣雨也慢慢感受到爬行的乐趣。甚至放假回家后,她还会在家爬行。
邓欣雨的爸爸曾对女儿的爬行锻炼表示不解。“我向爸爸解释了这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不同姿势会有不同的锻炼效果。他听后虽然还是充满疑惑,但也表示,‘年轻人能找到一种合适的解压方式挺好的’。”
回到学校后,由于宿舍空间太小,邓欣雨并不能在宿舍“爬行健身”。“以前没有人提出要去操场,我也不好意思一个人到公共场合去爬。”现在,爬行甚至成了一件流行的事。邓欣雨也期待能和同学们一起在草地“健身”。
“爬行健身”是情绪的发泄口?
对于“爬行健身”的兴起,许多人表示不解。今年44岁的徐惠不明白这项从小就掌握的动作为何会流行;00后的大学生陈传志也有同样的困惑:“锻炼身体有更好的方式,为何选择这一种?”不少尝试过的年轻人表示,爬行可以让精神放松。
19岁的黄雅在网上看到同学晒出的照片后打算尝试爬行。11月11日晚,黄雅拉上三两好友到学校的草地上进行了一小时的“爬行健身”。虽然感觉“膝盖有点疼”,但她说爬行给自己带来了精神上的舒适。“和朋友们一起爬不像在运动,更像是一种娱乐活动、一种发泄方式。”
除此之外,黄雅对澎湃新闻表示,她曾有入睡障碍,“以前总是躺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那天晚上意外的睡得很好。”
00后大学生路璐在网上看到一位博主发布的“误入小巷由于害怕在地上爬行,吓到无辜路人”的帖子觉得十分有趣,就突发奇想在宿舍里开始爬了起来。
一开始,路璐觉得有点尴尬,但在宿舍爬了两圈之后就已经适应。在路璐看来,爬行是一个很原始的动作,带有“返璞归真”的纯粹,让她不再去想其他事情。“当我在爬的时候,我只考虑这一件事,其他烦恼都不想了。”当天晚上,路璐立即给她的朋友们发了消息:“建议大家一起爬行,很解压!”
专家:“爬行训练”需专人指导,不要盲目跟风
“爬行养生”“爬行健身”等相关词条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尝试各式各样的爬行动作。
社交媒体上,不少健身博主都曾发布相关图文视频,讲述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进行“爬行训练”。有博主表示,“仿生爬行”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但运动前要注意活动好手腕。有博主总结出爬行有“四益”:益于气机通达、血液流畅、增气健脑、强身健骨。不少网友也认为,爬行对身体有诸多好处。
澎湃新闻发现,在2019年8月,一篇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科和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联合发表在北大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杂志》上的文章,曾探讨了推拿手法配合爬行器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文章认为,从中医学来看,爬行训练可以增强腰背部及膝关节等处的核心肌群力量,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起到预防作用。从西医学来看,爬行运动时腰部肌肉交替舒缩可增强腰部血液循环,极大改善脊神经根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有利于改善腰痛症状。
对此,林琪琪表示,在临床实践中,爬行训练也会用于治疗颈腰椎相关的疾患。正确的爬行训练确实可以起到稳定躯干、强化核心力量的作用,还能改善大脑平衡协调功能,增加灵活表现力。
她提到,爬行是生物演化进程中的一种动作形态,是生物适应自然环境的本能表现,随着进化,人类逐渐不需要再以这样的形态去完成生活功能。“这些年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不少人出现一些颈肩腰腿痛,确实有业界人士提出‘回归’到原始‘爬行状态’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论调。”但她强调,爬行训练是一种需要专人指导的训练,不能盲目跟风。
此外,林琪琪介绍,爬行也分为许多种模式,如熊爬、鳄鱼爬、虫爬等。但爬行是一种对身体功能有基础要求的训练动作,不是普遍适用的大众训练方法。“如缺乏指导,反而容易发力错误,最终导致颈椎、手腕关节,特别是腰椎产生疼痛。”
在林琪琪看来,年轻人居家健身可以自学成体系的健身操。“例如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很好锻炼到身体各部位。每天锻炼20分钟,能够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同时她提醒,在锻炼过程中,如遇到不适,应及时求诊,在寻求专业指导后再进行训练。
(文中邓欣雨、黄雅、路璐、徐惠、陈传志皆为化名)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立冬之日,“冰城”哈尔滨的温度已降到零度以下。过去一年来,这座城市的房价也跌入冰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哈尔滨新房价格逐月环比下滑,二手房同比降幅达9.5%。若以一套总价一百万的房源计算,近一年房源价格下滑了近十万。
由北至南,与哈尔滨处境类似的二线城市不在少数。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1个二线城市中,近一年新房价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17个,二手房价格同比下跌的城市达到28个,几乎呈现房价普降态势。
不同城市的分化继续加深。上述城市中,哈尔滨、武汉、兰州、西宁、太原、沈阳、石家庄、天津房价下跌较为明显;也有城市如杭州、成都、银川、长沙、西安等新房价格仍然微涨,还有海口、成都、昆明等少数城市二手房价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7月以来,受到行业停工事件的波及,市场信心低迷,购房者不敢买的情绪加剧,不过随后央行、银保监会等各部门积极助力保交付工作逐步推进,频繁释放重大利好信号,预计后续市场将会稳步恢复。
二线城市房价分化
2022年以来,楼市宽松政策接连释放,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逐步收窄。不过从房价表现看,9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二手房同环比跌幅仍在持续下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9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及二手房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2.3%、-3.5%,环比跌幅分别为-0.3%、-0.4%,同比跌幅再次探底,环比连续13个月为负。
在各大能级城市中,31个二线城市涉及的地理范围广、城市丰富程度高,能较好反应楼市发展的基本面。据记者统计发现,近一年以来,我国31个二线城市中房价下跌的居多,在二手房市场的表现尤为明显,仅3个城市同比上涨。
数据显示,自去年九月份以来,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南宁、重庆、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28个城市二手房价同比下滑。
其中,哈尔滨跌幅9.5%、沈阳跌幅5.9%、武汉跌幅5.6%、天津跌幅5.6%、南宁跌幅5.5%、太原跌幅5.5%、长春5.5%、呼和浩特跌幅5%、郑州跌幅5.3%、兰州跌幅5.1%、贵阳4.7%......南京、杭州、宁波等华东城市同样呈下滑态势。
直到今年九月份,仍有25个二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下降。其中,天津下跌0.9%、武汉下跌0.8%、大连下跌0.7%、海口下跌0.7%、哈尔滨下跌0.6%、杭州下跌0.6%、太原下跌0.5%、呼和浩特下跌0.5%、重庆下跌0.5%......
值得注意的是,统计局数据中还有一项以2020年定基计算。记者统计发现,二线城市中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长春、哈尔滨等16个城市房价较2020年下跌,其中哈尔滨跌幅达到11.1%、太原跌幅达9.3%、贵阳跌幅6.7%、石家庄跌幅6.6%、长春跌幅6.3%。
与此同时,有15个城市房价较2020年上涨,包括杭州、宁波、合肥、长沙、海口、重庆、成都、西安、南京、大连等地。其中,成都二手房价较2020年涨幅达到15.2%,海口涨幅9.5%,杭州涨幅8.6%,宁波涨幅6.8%,长沙涨幅6.1%。
除了二手房市场,各大二线城市新房市场价格同样普降。去年九月以来,共有哈尔滨、武汉、兰州、沈阳、太原、石家庄、天津、郑州、南宁、昆明等17个城市新房价格下跌;杭州、成都、西安、银川等14个城市新房价格上涨。
如果与2020年作为定基比较,新房价格下跌的有:哈尔滨跌8.0%、太原跌6.5%、石家庄跌1.6%、郑州跌0.7%、呼和浩特跌0.3%、长春跌0.2%,共6个城市。还有银川、西安、长沙、成都等25个城市房价上涨,银川涨幅达16.7%、成都与西安涨12.4%。
九月份以来,新房价格下跌的城市增多,当月有20个二线城市销售价格环比下降,武汉和兰州的跌幅达0.9%;同期,10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包括呼和浩特、杭州、宁波、合肥、南昌、济南、长沙、海口、重庆、成都,贵阳则持平。
年内仍有下行压力
在房价有下行压力的二线城市中,哈尔滨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都降幅明显。
作为黑龙江的省会城市,9月份哈尔滨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7.5%,环比和同比降幅均扩大0.3个百分点。二手房环比下跌0.6%,同比下跌9.5%。从2021年8月至今,哈尔滨新房价格已连续14个月下降。
据记者采访了解,早在去年时,降价促销在哈尔滨已不是个别楼盘的行为,而是市场上的普遍现象,龙头房企争相打响“价格战”。降价幅度同样较为惊人,一些年初均价上万的楼盘,年末时最多可直降数千元,几乎“腰斩”。
到今年,哈尔滨楼市仍在大力促销。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哈尔滨多个楼盘推出购房优惠,有项目11.11元选房可抵1.1万元购房款,有项目购房即得5万元金条,还有购房送5年物业费、购房参与抽奖最高可享清空万元购物车等。
中指研究院表示,9月哈尔滨先后经历了两轮疫情,加之前期房展会透支部分市场需求,多重因素使得哈尔滨“金九”楼市失色,多数项目到访量成交量均下降,楼市成交均价持续下探,宅地市场无土地成交,人口外流、产业转型乏力等因素拉长了市场调整周期。
武汉同样是房企降价厮杀的主战场。譬如,有楼盘近期申领预售证,备案价较前期备案价下调千元有余。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由于前期去化较慢,市场库存较大,截至2022年9月末,武汉去化周期始终在12个月警戒线之上。
在甘肃省会兰州,该地新建商品房已连续14个月环比下降,同比连续7个月下降。今年“金九银十”期间,兰州各大开发商降价、推出优惠,使得总体房价继续下降,九月从90㎡到144㎡以上房型均降价,小户型环比下降1.4%。
信达证券认为,今年以来各地调控手段频发,但对于销售的恢复作用有限,市场的根本性扭转须依靠全国性政策支撑、以及收入和地产市场预期的恢复,当前行业可能仍会继续保持边际下行的趋势。
为提振楼市,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均频出举措,多地积极出台楼市宽松新政,内容涉及优化限贷、调整公积金贷款、发放购房补贴、开展特价房团购优惠、减免契税等。
中指研究院认为,短期来看,需求端政策面将持续宽松,热点城市或将渐进式放松区域限购,优化“认房认贷”政策,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等。在楼市环境渐趋宽松之下,四季度部分热点一二线城市市场或呈缓慢恢复态势。
招商银行(29.220, 0.06, 0.21%)研究院认为,目前政策多指向降低刚需、改善需求的购房成本。此前宽松周期中,地产景气度大幅反弹,是多项强刺激政策的合力效果,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放松房企融资等政策,更离不开“四万亿”、“棚改”等强刺激政策的助力。
上述研究院表示,在“房住不炒”政策定力下,强刺激政策出台的概率较小,未来政策大概率坚持“托而不举”的原则。加上疫情反复、房企违约等影响,四季度也难看到市场显著回暖,年内房价或持续有下行压力。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越通社11月1日消息,越南工贸部消费者保护与竞争局就电动汽车企业VinFast召回VFe34汽车以更换侧面碰撞传感器发布通知。
按照该通知,VinFast召回730辆VFe34汽车,以替换2022年5月至2022年7月期间生产车辆的碰撞传感器。其中已销售车辆709辆,经销商库存车辆21辆。
越南工贸部消费者保护与竞争局称:“VFe34车型所配备安全气囊系统的侧面碰撞传感器可能遇到与安全气囊控制器不兼容的情况。因此可能向控制器发送错误信号。”该召回计划实施期限从2022年10月17日至2023年10月17日,检查和更换全免费。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星报讯 日前,记者从安徽省医保局获悉,《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病种及门诊用药目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印发,扩大门诊慢特病病种保障范围,进一步减轻参保患者家庭医疗费用负担。自12月1日起,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法布雷病、亨廷顿舞蹈症、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肯尼迪病)、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7种疾病统一纳入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
据悉,《通知》明确门诊慢特病病种内容,要求全省各医保统筹地区统一执行新增病种目录、认定标准、用药目录及年费用限额,不得自行调整;同时,《通知》要求做好系统维护,加强服务管理,确保政策如期平稳落地施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可及。
省医保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此次调整门诊慢特病病种目录体现三点创新之处:统一病种范围。遴选确定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法布雷病、亨廷顿舞蹈症、视神经脊髓炎、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肯尼迪病)、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7种疾病统一纳入基本医保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并明确了病种认定标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同步执行,有助于病种的规范管理、统一尺度。统一用药范围。统一制定了7种慢特病病种的门诊用药目录,满足参保患者门诊用药需求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医保基金支出。统一报销限额。在全省统一门诊病种、用药、认定标准基础上,区分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分病种确定年度报销限额,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障待遇均衡性,促进基本医保政策的公平统一。
至此,安徽省门诊慢特病病种数目达到70个。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10月24日消息,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发布公告,宣布正式收购平安智慧城市旗下业务板块平安智慧医疗。
公告称,平安健康与Scientia Technologies Limited(以下简称赛安迪科技)、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智慧城)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本次交易对价为9686.46万美元。交易完成后,平安健康将持有Scientia Smart Health Technologies Limited及平安颖像 (嘉兴)软件有限公司(合称,平安智慧医疗)100%的股权。
平安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收购平安智慧医疗,将全面提升平安健康的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能力,在“慢病服务补充”、“医生能力提升”、“基层医疗网络覆盖”三大方面全方位发挥战略协同效应。未来,平安健康有望为个人用户及企业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全面、高品质、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实现更稳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据悉,平安健康是平安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20年7月获准纳入恒生科技指数。截至2022年6月30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达4.4亿,累计咨询量超13亿次,已积累超4.9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及营养师、健身教练、心理咨询师,合作超1500名外部名医。
平安智慧医疗是原隶属平安智慧城市的重要板块,业务现已覆盖180多个城市,服务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0多万名医生。平安智慧医疗主要面向政府、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患者四大群体,提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AskBob医生站、区域慢病智能管理、诊所监管与服务等多类应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