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系车企掀起裁员潮,本田、日产将在美减员数万人,欧洲也受波及)

  截至4月14日09:58,全球新冠肺炎确诊1790176例,死亡115758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产被迫按下“暂停键”的跨国车企开始刮起“裁员”风。继通用汽车、福特汽车、特斯拉等车企宣布裁员之后,更多的跨国车企加入到裁员行列。

  据外媒报道,近日,本田、日产、丰田、斯巴鲁、三菱、马自达等日系车企均发布了不同程度的裁员或停薪计划,涉及区域包括北美、欧洲、日本等多市场。此外,大众汽车也表示自4月11日起在美国田纳西州的组装厂暂时解雇1500名工人,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大众汽车方面表示,疫情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此举主要目的是保护大众的财务健康,以造福整个团队。据了解,大众汽车田纳西州组装厂自3月21日来一直处于关闭停产状态,在停产期间工厂员工和生产承包商仍获得全额工资和福利。

  1

  日系车企掀裁员潮

  事实上,日本作为全球三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日系车企在疫情发生以来受波及尤为明显。截至目前,由于海外零部件供应量下滑,加上消费需求在全球范围内下降,包括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铃木、斯巴鲁、三菱和大发在内的日本八家车企已经全部发出将暂停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计划。

  不仅如此,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车企在北美、欧洲、非洲等多地的工厂已关停超过20座。数据显示,今年2月,日本八家车企全球生产总量约为187万辆,比2019年同期减少约15%,预计3月份产量会进一步下降。

  生产端停滞、销售端需求降低,双重的压力让车企不得不降本增效谋求生路,裁员成为意料之中的举措。

  据外媒报道,在日本八大车企陆续暂停日本国内工厂后,日产、马自达、三菱计划让其日本国内共约2万名员工暂时下岗。报道称,由于零部件采购出现混乱和全球销量减少愈发严重,对雇用和工资的负面影响或将进一步扩大。而长期停工导致车企难以通过调休等方法应对,进而不得不进行裁员。

  据了解,日产正与工会协调,考虑让其栃木工厂数千名员工以及日产汽车九州公司近4000名员工暂时下岗。马自达做出决定,其总社工厂和防府工厂生产部门员工自3月28日起暂时下岗,下岗人数尚未公布。据悉,马自达总社工厂和府中町的整个总社共有约1.7万员工,防府工厂约有4000人在岗。

  而三菱汽车则将使其日本国内3家工厂最多约6500人暂时下岗,涉及范围包括已停工的水岛制作所、冈崎制作所及其全资子公司帕杰罗制造株式会社的员工和临时工。上述员工和临时工的一部分工资将获补偿,预计停工最长持续至本月30日。

  2

  北美、欧洲受波及

  值得关注的是,日系车企的停工裁员计划不仅发生在日本国内,北美、欧洲等市场也涵盖其中。据外媒报道,本田、日产、丰田、斯巴鲁等车企在北美和欧洲均发布了裁员或停薪计划。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晓庆 摄

  其中,本田将在5月1日前对其美国近1.44万名员工采取暂时休假措施。据悉,自3月23日起,本田在美国的工厂开始暂停生产,初始计划于3月31日复工。但眼下美国疫情仍十分严峻,本田美国工厂停工计划将延期至5月1日。

  目前,本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印第安纳州和俄亥俄州共雇佣了约1.84万名工人。本田一位发言人表示,在其工厂第一轮关闭期间(即3月23日至4月12日),本田已全额支付工人工资。但从4月13日到5月1日,本田将停止支付休假员工的工资,这些员工将有资格领取失业救济金。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受影响的工厂将于5月4日恢复生产。

  相比本田,日产的裁员计划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外媒报道称,为了节约成本,日产将在欧洲和美国临时裁减2万名员工,这也是日产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裁员。具体来看,日产将在美国的三家工厂裁员约1万人,在英国的工厂裁员约6000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工厂裁员约3000人。

  同样在美国进行裁员行动的还有斯巴鲁。斯巴鲁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斐特工厂已于3月23日停产,停工时间一再后延至4月20日。这也是斯巴鲁在北美唯一的工厂,拥有约6000名员工和近5300名小时工。

  斯巴鲁表示将于本周一开始在美国实施减员计划,而因工厂停产将导致其产量减少3.23万辆。按照原计划,其拉斐特工厂在2020年的产能将达到41万辆。在日本国内,斯巴鲁工厂将于5月11日复产。

  尽管北美是丰田的业务重心之一,但随着疫情蔓延,丰田已第三次延长了其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工厂停产期限。丰田方面表示,其目前的停工时间将再延长两周,计划在5月4日复工。同时,丰田计划暂时停止向由外部机构提供的5000名员工支付工资。

  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丰田、日产、三菱、本田、马自达和斯巴鲁等6家日系车企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共计约27万辆,同比下滑43%,4月预计下滑幅度将扩大至80%左右。

  3

  日产危机

  与其他日系车企相比,在疫情之下,日产面临的难题或许更加“剪不断、理还乱”。

  自卡洛斯·戈恩被捕事件之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似乎一直没有获得过真正的平静。日前,据外媒报道,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计划终止那些几乎没有盈利希望的产品和业务,日产将关闭其在西班牙的工厂,而雷诺则将考虑撤出中国市场。

  对此,雷诺中国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我们不对任何猜测进行评论,雷诺集团在中国具有长远发展战略。”

  对正在经历销售额下降和利润蒸发的联盟而言,疫情的冲击对其无异于降维打击。数据显示,2019财年(3-12月)前三个财季,日产汽车实现营收7.5万亿日元,同比下滑12.5%;营业利润543亿日元,同比下滑82.7%,营业利润率为0.7%,低于去年同期的3.7%;净利润为393亿日元,同比下跌87.6%。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日产自2009年4月至6月以来首次出现季度净亏损。

  不仅如此,日产将截至2020年3月的全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从此前预估的1500亿日元下调至850亿日元;净利润从此前预期的1100亿日元下调至650亿日元。此外,2019年,日产对雷诺业绩的贡献从2018年的15.1亿欧元暴跌至2.42亿欧元,锐减84%。这也使得雷诺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亏损1.41亿欧元,为其10年来出现的首次亏损。

  自今年年初以来,雷诺的股价下跌了58%,而日产的股价下跌了46%。3月26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日产的信用评级再度下调了两个等级,处于最低的投资级评级;在此之前,穆迪将雷诺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预计雷诺营运利润率将进一步下滑。

  眼下,雷诺已经关闭了其在法国的12家工厂以及位于西班牙、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智利等地的多处工厂,而日产在欧洲、北美等地的生产也处于暂停状态。为了积极自救,在疫情之下寻求机遇,雷诺和日产均表示将推进更长远的计划,以保证联盟未来的发展。

  据了解,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将于今年5月公布中期战略计划。今年2月初,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宣布达成全新框架协议,进一步强化商业模式与组织架构。作为振兴方案的一部分,联盟将共同创建一种领导-伙伴式的合作模式。在市场区域方面,三家成员公司确立了在特定区域的标杆公司:联盟在中国市场的标杆公司为日产,在欧洲市场的标杆公司为雷诺,在东南亚市场的标杆公司为三菱。

  联盟运营委员会还决定,从2020年开始将三家成员公司在欧洲的CAFE积分进行合并;在轻型商用车(LCV)方面,雷诺将在法国桑杜维尔工厂开发并生产基于雷诺Trafic平台的三菱厢式货车,然后销往大洋洲地区。

  “简单地说,我们需要关注我们的现金流管理。”日产汽车CEO内田诚表示。

 

  但在行业分析师看来,日产和雷诺目前均没有现金告罄的危险。据了解,法国政府为雷诺提供了援助,如,巴黎地区的雷诺员工可以由雷诺支付半天的工资,由政府支付另外半天的失业救济金;雷诺还可以在法国获得国家支持的贷款,以及35亿欧元的信用额度。而日产汽车尚未动用的信贷额度约为120亿美元。

  网易科技讯 4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世界食品供应链紧张方面的担忧,从政府到银行的众多组织机构都在寻求从天上的卫星得到帮助,以更好地监控供应情况。

  加州大数据公司Orbital Insight利用卫星、无人机、气球和手机地理定位数据来追踪地球上正在发生的事情。该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克劳福德(James Crawford)表示,过去两个月,客户有关监控食品供应的咨询增加了一倍。

  克劳福德在电话采访中说,“我们正在帮助供应链经理、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来解答他们从未想过他们会要问到的一些问题。”

  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催生了对非主流数据的新需求,各地组织机构想要借助这些数据来了解此次流行性疾病如何影响全球的工业和贸易运转。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从亚洲到欧洲和美洲的各个地区,政府的封锁以及对人员和货物流动的严格限制措施,颠覆了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体系。

  Orbital Insight的客户一直在询问诸如货船什么时候离开港口,工厂什么时候关闭以及机场有多少旅客方面的数据。克劳福德说,由于感染病例持续激增,客户最近几周开始专注于追踪食品杂货商、批发商和仓储中心,以监控从食品供应到特定工厂的医疗用品生产的一切情况。

  并非只有那些希望监控供应链的企业才会寻求获得这些数据。随着隔离令禁止召开面对面会议,寻求达成交易的企业也在逐渐采取不同寻常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拥有威娜(Wella)和OPI等品牌的美妆巨头科蒂以及其专业美容部门的潜在买家,正在考虑通过让无人机飞行巡查生产设施来进行尽职调查。

  提前发现状况

  联合利华公司也依靠Orbital Insight来改善其供应链原材料的可追溯性。它正利用网络爬虫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百万次交货和数千家供应商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以发现潜在的风险或供应短缺问题。

  这家消费品巨头的首席供应链官马克·恩格尔(Marc Engel)表示,公司正在通过分析交货模式来提前发现预警迹象,判断供应商是否难以跟上需求,并检查供应商的财务状况,以便迅速寻找替代方案。

 

  “最重要的是我能得到原材料吗?我有足够的人手来运转我的工厂吗? 卡车可以跨国运输货物吗?”恩格尔在伦敦接受电话采访时说道,“你可以坐着干等什么都不干,直到问题出现才去处理,但那时候通常都为时已晚了。”(乐邦)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9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斯坦福医学(Stanford Medicine)在苹果公司的帮助下,开发了一款新应用程序(App),可以连接加州的消防员、警察和护理人员等一线救助人员,对他们是否出现新型冠状病毒症状进行检测。

  这款App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用户首先要接受一项调查,主要通过一些问题来询问他们的症状。如果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该应用程序就会建议他们进行检测。

  接下来,急救人员可以将调查结果带给工作场所负责健康的联系人,他在应用程序中被称为“部门感染控制官员”(department infection control officer),然后会被安排在斯坦福医疗保健(Stanford Health Care)站点进行优先测试。

  这款App名为“The First Responder COVID-19 Guide”(一线响应人员新冠病毒指南),旨在将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与检测连接起来。在此之前,也有过几款类似的新技术产品。

  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表示,增加检测对于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在美国的传播情况,以及帮助理解群体免疫等概念如何应用于冠状病毒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斯坦福医学还表示,希望将该计划扩大到其他基本服务工作者,如杂货店店员和公共服务员工等。

  原标题:多地陆续确定开学时间 疫情过后在线教育面临盈利大考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陈 炜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向好,线下开学已正式提上日程。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青海、云南、四川等地已陆续分批次开学,辽宁、山东、浙江等地也明确了开学时间,大部分集中在4月中下旬。

  疫情过后,火爆一时的在线教育平台,又该如何找准位置?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市场骤然扩大,线上教学被更多用户所了解并接纳,某种意义上其受众基础得以夯实。但与此同时,期间的流量很多是被“免费”所吸引,而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盈利情况都不容乐观,未来如何留存用户、实现付费,仍是一大难题。

  51Talk品牌市场高级副总裁任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前端的注册数来看,疫情期间的用户增长是比较明显的,增速在300%以上。“我认为这个红利在疫情结束之后不会消失,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在用户快速增加的同时,怎样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产品力,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线教育平台的推广大战

  在“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下,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包括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流利说等在内的多个在线教育平台,均推出了优惠及推广措施。如“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提供100万份春季班直播课程”“捐赠总价值超1200万元的在线英语课程”“推出全年级各学科免费直播课和自学课”等。

  此外,期间还有多家视频平台以“免费上课”的名号宣布入局。2月6日,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宣布将联合50家教育机构,邀请名校名师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免费上课服务;2月10日,优酷的“在家上课计划”吸引了全国约500万学生参与;爱奇艺知识联合40余家教育机构发起“停课不停学”计划,推出各年级、各学科近2000场共计80000分钟的免费直播课。

  有学生用户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己从2月中旬就开始上网课了,除了学校本身安排的直播课程外,还报名参与了一些平台推出的免费课程。

  “这些免费课程的出现,一方面是疫情防控的要求,另一方面,本质上还是平台的引流措施之一”,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平台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这部分被吸引来的免费用户能真正留存下来,转化为付费用户。但这样的推广营销背后,其实非常考验平台的现金流”。

  而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获客与营销成本高企,盈利情况不容乐观。《2018在线教育趋势报告》指出,2015年-2018年多数在线教育企业亏损,仅3%的企业实现盈利。

  就在2月中旬,在线教育平台明兮大语文创始人王嘉树发表公开信称“由于资金发生困难,目前公司已经停止运营”。

  疫情过后淘汰赛加速

  《2020中国K12在线英语发展蓝皮书》指出,受疫情影响,短期内,在线教育迎来了发展红利期,渗透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提升,但从长远来看,教育赛道的资本融投资将更加理性,同时消费市场端将更期待普惠型教育产品。

  任剑表示,受此次疫情影响,更多的潜在用户开始认识到在线教育这个赛道,需求快速上升。而经过过去几年的竞争,整个行业在2019年已经进入整顿期,头部效应凸显。

  其中,据蓝皮书显示,K12在线英语课程类品牌中,51Talk以46%的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一,哒哒英语和英语流利说以18%和16%的市场份额位列二、三位。

  “以51Talk在过去几年的发展来总结,要想保持健康、有序、有质量的增长,有一个基本的公式,即‘战略+红利+供应链+流量+产品力’”,在任剑看来,保证新增用户的留存,最好的方式仍要回到产品力上。

  事实上,前述学生也提到,除平台本身的使用体验外,课程的质量还是最重要的,“有的课虽说是免费的,但如果内容不好,也不会浪费时间去观看”。而若牵扯到付费,用户的审核标准或许又将提高一个层级。

  “未来如何去做用户留存,需要从几个维度看”,任剑向记者表示,包括启动更完善、系统的客户服务体系,打造更多的在线题库,加强与学员间的互动等,“实际上一个用户留存产生的效力,对于平台用户的指数级增长有很大的帮助。平台投入营销费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是要以产品力、运营、服务体验来带动用户口碑”。

 

  “线上线下结合将是大势所趋,一方面,线下教育机构必然需要提升线上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线上教育平台也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差异化服务”。前述分析人士表示,“教研能力、师资水平、运营管理等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疫情过后,行业淘汰赛或将进一步加速”。

  特斯拉上海工厂开足马力 年产15万辆目标不变

  作者: 钱童心

  [ 根据上海临港(19.550, -0.02, -0.10%)官方发布的消息,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介绍称,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将加速实现2020年产15万辆的目标。 ]

  [ 特斯拉预计,2020年全年销量将突破50万辆,这相当于比去年的销量增长36%。 ]

  特斯拉日前首度自曝上海超级工厂内部生产线,展示了总装车间、涂装车间和焊装车间等工艺。根据上海临港官方发布的消息,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介绍称,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将加速实现2020年产15万辆的目标。

  上海工厂细节首次曝光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以来首次向外展示生产现状。在官方发布的一条一分半左右的视频中,机器人(14.030, -0.08, -0.57%)比员工更多,显示了特斯拉工厂超高的自动化水平。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质疑称,该视频无法全面反映特斯拉目前的复工状况。“你能看到一些画面上没有防疫措施,不是所有员工都戴了口罩,所以看到的这些无法反映复工的实际情况。”一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上海工厂是特斯拉全球唯一仍在运营的工厂。

  该工厂于今年2月10日复工,除了生产Model 3车型外,今年1月,该工厂还启动了Model Y的生产项目。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生产了超过10万辆电动车。

  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上海着力保障整车企业关键零部件、无库存零部件的企业优先复工复产。上个月,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经信委方面了解到,相关方协调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上下游产业链的8家供应商复工复产,以推动整车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但由于特斯拉仍有包括电动马达、电芯等在内的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业内更加关注特斯拉能否建立起配套的物流体系抵御疫情冲击。

  区块链技术加速跨境物流

  据了解,特斯拉已经使用了区块链技术来管理上海工厂进口产品的物流。货运管理技术公司CargoSmart近日宣布,与中远海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以及特斯拉完成了一个试点项目,以加速货物的放行流程。

  在上述试点中,特斯拉使用新的区块链应用程序进口汽车零部件,意味着从生产到海外销售的流程将更加顺畅。此外,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还能查看中远海运的货运单数据的单一可信来源,从而更快地为收货人及其船运代理人准备发货订单。

  “这种方法是把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固化在区块链上,尤其是在跨国贸易上,避免中间环节被修改替换。这对于海关商检部门意义很大。由于汽车零部件的商业价值比较高,可能更加值得试点。”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制造业务主席赵立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他表示,当前跨国物流面临的更大问题是港口装卸的工人不足。“国内可能已经逐步恢复了,但是国外的物流和港口码头人工紧张面临很大的挑战。”赵立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意味着一些零部件可能堆放在港口无法及时运出。

  特斯拉日前宣布了全员降薪计划,高管最多降薪30%。此外,特斯拉还预计美国工厂将关闭至5月4日。分析师担心疫情对全球消费信心的打击可能影响车市的需求。因此特斯拉即便能够维持年产15万辆的预估,但需求端是否能跟上目前仍有不确定性。

  针对目前汽车产业复工复产和市场销售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在4月9日的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受疫情影响,前一段时期居民消费意愿暂时受到了抑制,汽车产销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蔡荣华援引行业协会统计称,1到2月份,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同比都下降了40%多,2月份产销量同比更是下降了80%。但他表示:“有关方面和各地方政府都积极采取措施,重点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针对汽车企业面临的物流运输困难,包括零部件的供应等问题,蔡荣华表示:“绝大多数的零部件都可以在国内采购配套,极少部分的零部件可能还需要进口。尽管国外的一些供应商因为疫情影响已经停工了,但是目前国内企业进口零部件尚有库存,此前也增加了一部分的订单,这些订单正在运输中。”

  汽车咨询机构Automobility创始人CEO罗威(Bill Russo)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全球汽车的需求都比较疲弱。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很多人在当下都不把购车当作优先选项,即便有这个想法,在很多地方人们都已经出不了门了。这是全球性、全行业的问题,不仅仅是特斯拉。”

 

  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公布财报显示,2019年特斯拉交付总量约36.75万辆电动车,比上年增长50%,勉强完成了全年销售目标。不过特斯拉预计,2020年全年销量将突破50万辆,这相当于比去年的销量增长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