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奶茶悄悄涨价了?喜茶多款产品涨2元,头部品牌迈入“30元时代”)

  记者|方京玉 编辑|魏官红 何小桃 肖勇 王嘉琦

  疫情逐渐平息,各座城市开始苏醒,陆续进入全面复工状态。宅在家里多日的消费者们终于可以走上街头,吃上美味的火锅、小龙虾、烧烤……再来一杯盼望已久的奶茶。

  但是,不少“奶茶女孩”、“奶茶男孩”发现,复工后的第一杯奶茶比年前贵了一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知名奶茶品牌“喜茶”的数款产品与之前相比上涨了2元。而另一知名奶茶品牌“奈雪的茶”的涨价幅度及规模虽不如喜茶明显,但也有个别产品的价格上调了1元。目前,记者暂未发现“COCO”、“一点点”等品牌出现涨价情况。

  喜茶、奈雪的茶等高价位奶茶品价格上涨,或许对于不少老顾客来说,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但随着上述品牌推出的新品价位不断升高,头部奶茶品牌距离全面迈入“30元时代”似乎不再遥远。

  喜茶上调大批产品单价

  近期,有不少网友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高呼“喜茶涨价了”。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走访广州市喜茶门店以及通过喜茶点单小程序发现,该品牌确实有不少单品在2019年价位的基础上涨了2元。

  例如,喜茶于2019年第四季度推出的新品“豆豆波波茶”,价位从25元涨至27元。而几款常规产品,例如“奶茶波波”、“芝芝莓莓”、“多肉葡萄”等产品的价位,亦分别在原来25元、30元、28元的基础上涨了2元。

  另一奶茶品牌“奈雪的茶”目前虽未出现产品大规模涨价的情况,但仍有个别单品上调了价位。例如产品“霸气草莓”的价格已由2019年的28元涨至29元,而此前卖28元的“霸气芝士黑提”目前已无售卖,类似的产品“霸气芝士草莓”、“霸气芝士葡萄”的售卖价格仍是28元。

  与喜茶、奈雪的茶等高价位奶茶产品不同的是,总体售价水平在15元以下的连锁品牌“COCO”与“一点点”目前没有出现涨价的情况。

  一位喜茶门店店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从今年开始,部分产品进行了价格上调,调整幅度为2元。面对这样的涨价幅度,消费者又是否能够接受呢?

  “我觉得影响不大,两块钱对于喜茶的单价来说只是皮毛,而且平时喝的频率也不多。”一位每月喝奶茶频率在2次至3次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但亦有网友表示,喜茶涨价了就“不喝了”,“反正待在家这么久也学会了自己做奶茶的方法”。

  头部品牌饮品迈入“30元时代”

  复工以来,除了部分奶茶品牌涨价,一些大型餐饮连锁品牌也出现了涨价的情况。近期,不少消费者发现,海底捞、西贝等价格上涨。而此前,瑞幸咖啡已全线涨价1元,对于涨价,瑞幸咖啡方面回应称,为“正常的运营政策调整”。

  相较于价格本来就不低的喜茶与奈雪的茶而言,单品价格上调1元或者2元也许影响不了老顾客再次消费的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整体上涨的引擎更多地来自于一款又一款定价直逼30元或已经超过30元的新品。

  以喜茶为例,其最新推出的两款咖啡产品的定价均为29元,此外,其在去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新品价格也大多集中在28元~32元,加上此次提价的产品,目前已有多款产品售价超出了30元。而20元以下的产品则多是雪糕筒、雪糕杯等。奈雪的茶2019年以来推出的新品也多在28元及以上。

  “后疫情时代就是整个行业品牌大分化阶段的开启,我们可以看到,餐饮行业海底捞、西贝在涨价。而新中式奶茶这一块,行业头部品牌都在涨价。第一个是有涨价的刚需,另外,更关键的是,消费端对于新中式奶茶的青睐和追捧。如果没有消费端的需求,供给方是不敢涨价的。所以整个供需杠杆在疫情之后发生了变化,疫情让很多中小型奶茶倒闭了,这对于头部企业是利好,所以他们这是借势而为、趁势而为。”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记者。

 

  “例如COCO这样的品牌,它的主要城市在三四五线,不在一二线,所以其不具备区位优势,也不具备消费档次的优势,它是不敢随便动的。可以看到,头部企业有定价的话语权,未来中小型的奶茶店可能更多面临着倒闭或被收购的结果。现在新生代对于奶茶的选择,价格不再是第一考量标准,他们会看品牌的调性、品质还有粉丝粘性等方面。”朱丹蓬分析称。

  (原标题:汽车业"至暗时刻"!3月全球销量断崖式下跌,这家巨头最最抗跌了…)

  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国的不断升级,汽车业的寒冬终于蔓延至整个全球。

  工厂停产和销量暴跌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车企不得不以裁员或降薪的方式艰难渡劫,更有诸多国际知名车企转战生产呼吸机。可以说全球汽车产业都被迫按下“暂停键”,据《日本经济新闻》最新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产量或将同比下滑近40%。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也表示,新冠疫情将严重影响汽车产业今年的业绩,预计2020年世界汽车销量或将下滑29%,其中中国车市销量下降15%,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销量减少18%-36%,产量分别减少近500万辆。

  全球车企3月销量大降

  意大利最多跌85%

  中国2月的车企销售情况,在全球其他国家的3月重现了。

  此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和2月销售淡季双重影响,中国汽车行业受到巨大打击。2月汽车销量为31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79.1%,市场销量回落至2005年水平。

  同样,欧美各国3月汽车销量也经历了断崖式下滑。根据各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德国3月38%的销量下降率竟是主要欧美市场中表现最好的,其次为英国的44%,其他国家均为70%左右。其中,西班牙为69%、法国为72%;而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3月汽车销量相比去年同期暴跌了85%。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爆发前,意大利汽车总销量在1月和2月仅分别下降了5.9%和8.8%。意大利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预计,即便情况在4月底至5月初开始好转,意大利汽车市场今年仍面临32%的下滑。

  美国市场方面,虽然暂未公布官方数据,但各机构估算3月美国汽车销量缩水幅度超30%。J.D.Power估算的跌幅为32%,Edmunds的估算为35.5%,而考虑到“脆弱的美国经济”,Cox Automotive拒绝为3月销量做出估计。

  已公布一季度在美销量数据的企业中,福特汽车销量下滑了12.5%;通用汽车同比下降7.1%;宝马汽车下降了17.4%;菲亚特克莱斯勒下降了10.4%,降幅均高于预期。

  其他车企巨头3月在美国市场也受到了疫情重击,现代汽车3月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43%的销量使得其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下降了11%,而尽管大众汽车1月和2月在美国市场的累计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4%,但3月份暴跌42%。

  日系汽车所受冲击更大,本田、斯巴鲁、三菱、丰田及马自达等日本五大车企于4月1日公布的3月美国新车销量为27.06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42.6%。

  整个一季度,日本车企在美合计销量为128.60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17.0%。其中表现最差的是日产,下滑29.6%至25.76万辆,同时日产自今年起取消公布月销量。而本田下滑19.2%至29.88万辆,斯巴鲁下滑16.7%至13.06万辆,三菱汽车下滑15.5%至3.56万辆,丰田销量减少8.8%至49.57万辆,马自达下滑4.5%至6.77万辆。

  但3月,本田在华销量却有所回升。丰田3月当月的在华销量为10.18万辆,虽然同比下滑15.9%,但环比出现了300%以上的增长。由此可见,中国或将是汽车市场率先看到复苏迹象的国家。

  全球车企大规模停产

  汽车业被迫进入隆冬

  随着新冠疫情的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多家车企陆续关闭其在欧美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生产工厂,受此影响,数十万汽车业工人回家待业。

  迫于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压力,3月18日起,福特、通用和FCA宣布北美工厂开始停产。

  起初,三大车企对复工持乐观态度,并将复工时间节点暂定为3月30日,但由于欧美疫情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原计划4月6日部分复工的福特,宣布无限期推迟重启北美生产;通用干脆拒绝给出具体复工时间,表示会每周重新进行评估;FCA表示“正在持续监视局势”,暂定4月13日重启生产。

  日本三大车企丰田、日产和本田在3月18日晚间已经宣布暂停在美国或北美的生产。丰田将从23日起关闭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所有汽车和零部件工厂,目前停产时间将再延长两周至4月17日;日产将从本月20日至4月6日暂停在美国的生产;本田则要求北美12家工厂从23日起停工6天。

  然而,不止是美国,欧洲乃至全球其他国家地区的汽车制造也被叫停。

  大众集团宣布其在德国的乘用车工厂、商用车工厂以及零部件工厂将停产至4月9日,其在俄罗斯的一家整车厂和一家装配线也将关闭至4月10日;奔驰、宝马也明确表示,将关闭在欧洲和南非的所有生产工厂,预计停产持续4周,直到4月19日;奥迪位于德国、西班牙、匈牙利等多地的工厂暂停生产;法拉利在法国的两家工厂关闭时间将延长至4月14日;兰博基尼、劳斯莱斯、保时捷、宾利等车企在欧洲的工厂宣布停产。

  ACEA(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3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工厂停产,已经直接影响到欧洲汽车制造业111.01万人的工作岗位。目前,欧洲车企停产的平均周期为16个工作日,停产将造成至少123.1万辆的机动车产量损失。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的最新消息,受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需求低迷影响,丰田汽车公司与4月3日宣布将暂停日本国内5家工厂,共7条生产线的生产,停产计划最长将持续到4月15日。

  目前包括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铃木、斯巴鲁、三菱和大发在内的日本八家车企已经全部宣布将暂停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

  特斯拉表现不俗

  相对抗跌

  尽管疫情肆虐导致3月汽车行业销量暴跌,但较其他车企相比,特斯拉还是相对抗跌。

  在汽车销量跌幅最大的意大利,特斯拉是唯一一个在3月销量实现增长的汽车品牌。特斯拉3月份在意大利共交付424辆汽车,同比上升58%。

  而在汽车销量平均跌幅69%的西班牙,特斯拉是知名车企中表现最好的品牌,销量仅下降了37%。而其他知名车企,大众集团旗下大众和斯柯达出现68%的跌幅,西雅特的销量下降了46%,丰田的销量下降了48%。

  在销量跌幅最少的德国,特斯拉和雷克萨斯均表现得相对抗跌。其中,雷克萨斯的销量同比下降了2.8%,特斯拉的销量下降了4.4%。德国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大众品牌3月销量同比下降了35%;此外宝马同比下降了21%;梅赛德斯同比下跌28%;奥迪同比下降了37%;福特同比下降了50%。

  此外,由于国内疫情有所好转,特斯拉在上海工厂的正常复工助力其交出了史上最好的一季度成绩单。

  4月3日,特斯拉公布了其一季度生产和交付数据。今年前三个月,特斯拉Model 3/Y全球生产了10.27万辆,同比增长33.17%;交付8.84万辆新车,同比增长40.28%,产销数据均创下当季度有史以来的新高。

  同时,今年2月,中国制造的特斯拉Model 3国内的上牌量达2132辆,是唯一上牌量超过2000辆的品牌。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复工率已超过九成,是特斯拉目前全球唯一正在运行的汽车制造工厂,且产能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上海工厂依然持续创造新高。目前,特斯拉二期工程建设也在全力推进中。

 原标题:特斯拉(516.24, 36.23, 7.55%)展示采用汽车零件呼吸机 无生产时间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6日上午消息,据外媒报道,周日晚间,特斯拉的工程师在官方YouTube频道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展示了一款呼吸机的样机。而近期,美国各地的医院正面临着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带来的医疗设备短缺问题。

  其中一名工程师表示,呼吸机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特斯拉汽车的零部件,这使得该公司能够重新部署现有库存,并迅速生产这些设备。两周前,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特斯拉计划重新开放其在纽约的工厂,以生产呼吸机。

  官方发布的视频中没有给出确切的生产时间线。一位工程师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全球各国政府都呼吁汽车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帮助采购或制造呼吸机及其他医疗设备。

  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万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超过六万五千人死亡。其中,美国的病例数量最多,超过了30万。

  3月30日,福特汽车(4.53, 0.29, 6.84%)表示,将在未来的100天内,与通用电气(7.23, 0.50, 7.43%)旗下医疗保健部门开展合作,在密歇根州的一家工厂生产5万台呼吸机,每月可按需生产3万台。

  马斯克则在3月31日表示,特斯拉计划向其产品供应地区的医院免费提供符合FDA批准的呼吸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和标致雪铁龙(PSA)计划在合并之前找到增加现金储备的方法。

  知情人士表示,这两家公司已经向银行寻求急需的现金。本周一,标致雪铁龙集团宣布,将再获得30亿欧元贷款,以强化集团整体财务状况。

  同日,意大利政府宣布,将以国家担保贷款的形式向意大利企业提供4千亿欧元流动资金。而菲亚特-克莱斯勒正在考虑意大利政府周一批准的债务担保。

  2019年10月,标致雪铁龙与菲亚特克莱斯勒首次宣布了合并事宜。据外媒报道,这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将于2021年初最终确定。然而,3月底的时候,外媒曾报道称,目前大肆蔓延的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导致这两家公司合并失败。

  现在,这两家公司的合并事宜正面临大肆蔓延的疫情的威胁。分析师卡尔·布劳尔(Karl Brauer)表示,现在双方需要重新考虑合并的财务条款。此外,对两家公司的估值、收入预测、2020年及以后的销售额的假设,现在也都必须重新评估。

  目前,许多汽车厂商开始向“电动化”转型。菲亚特克莱斯勒并没有完善的电动汽车计划,因此该公司与标致雪铁龙的合并在理论上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在自动驾驶方面,菲亚特克莱斯勒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部门Waymo展开了合作,前者为后者提供数千辆Pacifica自动驾驶小型货车。

 

  今年1月初,自动驾驶汽车初创企业AutoX宣布与菲亚特克莱斯勒(FCA)达成合作,共同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PacificaX。

  原标题:全国多地限购松绑“加油”汽车消费 政策着力点将“由堵到疏”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刘萌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4月2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要促进新车销售,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不断完善用车环境,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4月3日,广州市迅速响应。广州市工信局印发《广州市促进汽车生产消费若干措施》提出,今年12月31日前,每月配置不少于1万个中小客车竞价指标,放宽非本市籍居民参与中小客车指标竞价的条件,放宽大额投资企业的申请增量指标条件。此外,广州曾提出,加快推进落实2019年6月份明确的新增10万个中小客车指标额度工作(即2019年6月份至2020年12月份,增加10万个中小客车增量指标额度,增加的额度原则上按1:1比例分别配置普通车竞价指标和节能车摇号指标),并视情况研究推出新增指标。

  据了解,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北京作为全国首个发布汽车限购令的城市,2011年开始实行小客车摇号。随后广州、天津、杭州、上海等城市也都陆续跟进了限购。

  不过,近期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的声音频频传出。2月28日,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文,提出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3月18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3月19日,商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提出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3月30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将对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政策做出调整。4月2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将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进一步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

  在多部门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推动下,多个城市限购政策出现松动。

  深圳市2月底印发《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新增汽车指标放号,优先保障家庭首购需求。

  “上海发布”公众号近日发布消息显示,今年3月份拍牌个人额度为11970辆。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和2月份的拍牌个人额度分别为8612辆和7966辆。《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上海市去年的数据发现,除2019年1月份拍牌个人额度为12832辆外,去年2月份-12月份的拍牌个人额度均在10000辆以下。这也被外界看作是上海汽车限购将适度松绑的信号。此外,上海3月底公布了关于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操作流程方法,主要针对上海市民反映的新能源汽车上牌难,以及企业此前关注的登记流程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了调整。

  杭州市3月底发布《关于2020年一次性增加小客车指标的配置公告》,决定2020年一次性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汽车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现阶段限购城市汽车消费需求普遍较高,消费者消费能力也普遍较强,限购松绑能有效促进客流量及订车客户回升。随着限购政策的逐步放开,目前需求正在转暖、销量也在回升,这将缓解汽车行业的困境,给车市带来反弹空间。

  在近期全国多地密集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下,3月24日上午,一则“北京正在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措施”的消息引发热议。不过第二天上午,北京市商务局在微博上发布致歉声明,称该措施尚未研究论证。

  对此,盘和林表示,实施限购政策是出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空气污染等多方面的考量,目前北京市汽车保有量本就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目前可能还不是大规模汽车松绑的最佳时机,突然松绑可能会使目前在治堵、治污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消退。但是考虑适当增加指标还是可行的,限购本就是权宜之计,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还应该寻求交通治理的长效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的促消费政策文件和官方表态多次提出“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盘和林表示,影响城市交通的关键是“汽车使用”而非“汽车拥有”,未来要从引导使用上以更多途径释放汽车消费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