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1月8日早间消息,知情人士表示,由于研发工作仍处于早期阶段,苹果至少还有5年才会推出无人驾驶电动汽车。
一直以来,苹果拥有一个小型硬件工程师团队,负责开发驾驶系统、汽车内饰和车体设计,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推出一辆整车。与前几年单纯开发底层无人驾驶系统系统相比,这一目标变得更加充满野心。苹果还为该项目挖来了更多前特斯拉高管。
不过,从事该项目的部分苹果工程师相信,如果该公司继续推进现有计划,可以在5至7年时间内推出一款产品。知情人士表示,这款汽车还远未进入生产阶段,但他们也警告称,具体计划可能发生变化。在现阶段,现有团队多数都在居家办公,只有很少时间前往办公室,因而拖慢了开发进程。
苹果拒绝对此置评。
如果苹果推出整车,就将与特斯拉和Lucid Motors等新兴企业以及奔驰和雪佛兰等老牌厂商展开竞争。苹果的一大优势在于该公司可以将其自动驾驶系统整合进来,这个成本高昂的项目已经促使该公司开发自己的软件、传感器硬件和芯片技术。知情人士表示,其目标是让用户输入目的地之后,几乎不需要参与驾驶过程,即可到达目的地。
苹果并不自主生产产品,他们也有可能在汽车项目中采取类似的模式。但目前还不清楚将由哪家公司负责为苹果组装汽车。在5年前的首次尝试中,该公司与汽车行业大型代工企业麦格纳展开合作。最近有报道称,该公司计划最早于2024年开始生产汽车。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仍在继续为第三方汽车合作伙伴开发汽车系统,最终也仍有可能再次放弃自主造车计划。
该公司曾在2014年首次尝试自主造车计划,当时聘用了数百位硬件工程师,但在2016年左右收缩计划,集中精力开发无人驾驶系统。从2016至2019年,该公司的这个团队裁员数百人。但他们也在汽车项目或其他项目中保留了一些具备汽车专业知识的硬件工程师。
该公司最近几个月将一位曾经从事汽车内饰和外观设计的高管调往汽车团队,表明他们开始重启整车开发业务。苹果在2019年招募了前特斯拉工程副总裁史蒂夫·麦克马努斯(Steve MacManus),但他最初从事的项目与汽车无关。知情人士表示,麦克马努斯现在领导的开发团队拥有几名专注于汽车内饰、布料、汽车测试和生产的员工。他向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汇报工作,菲尔德曾经是特斯拉的首席汽车工程师,目前负责苹果汽车项目的日常运营。
苹果最近还从挖来了乔纳森·赛弗(Jonathan Sive)担任汽车项目高级经理,他曾经在宝马、特斯拉和Alphabet旗下的Waymo任职。2019年,苹果还挖来了曾经负责驾驶系统的特斯拉前副总裁迈克尔·施维库奇(Michael Schwekutsch),令苹果汽车项目中的前特斯拉员工再添一人。
据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末,苹果还招募了特斯拉前副总裁斯图尔特·鲍沃斯(Stuart Bowers)。他在2019年中之前领导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团队,后于7月前担任风险投资公司Greylock Partners的驻企高管。
苹果汽车团队还有数十名曾经任职于特斯拉的硬件和无人驾驶汽车工程师。总计来看,苹果有数百名工程师从事该项目,其中多数人都从事无人驾驶系统开发,而非整车开发。
去年末,苹果将该项目交给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约翰·基纳德里(John Giannandrea)负责,表明多数开发工作仍着眼于底层无人驾驶软件。
苹果汽车硬件团队规模较小,目前的研究重点是汽车动力学、传动系统、安全机械和电池技术。他们还在试图针对未来的无人驾驶趋势重构汽车内饰。
苹果最近几个月发布的招聘启事表明,他们正在加大汽车业务研发力度。该公司在招募一名首席工程师,负责把“音频驱动器、调谐器、扬声器、麦克风、有线总线、电源、无线通信和天线”整合成自动驾驶系统。
另外一则招聘启事则希望招募拥有LED照明经验的工程师,以推出“一款经过完全验证且做好量产准备的系统”,表明该公司的自动化项目最终将会量产。苹果还在招募从事“高压”电池系统工程师,这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情人士表示,乔尼·斯洛吉(Johny Srouji)领导的苹果的芯片部门,也在汽车开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自2018年以来,斯洛吉的团队一直在开发定制ARM芯片,重点以机器学习处理能力为无人驾驶汽车系统提供底层支持。
苹果从2017年就开始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技术。2019年,苹果的测试车平均可以自动驾驶约190公里,才需要人类驾驶员介入。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却只有1.6公里。根据加州机动车管理局的数据,该公司的车队目前拥有66辆获批测试车,2018年中仅为55辆。
今日彭博社最新消息表示,苹果正与现代汽车展开谈判,希望与之共同开发无人驾驶电动汽车。据悉,此次合作谈判由苹果发起,现代方面已经完成内部讨论,正在等待董事长批准。苹果和现代可能在苹果汽车的生产以及电池开发方面展开合作。电池开发或将在现代或起亚的美国工厂中进行,并有可能于2027年发布整车。
而针对此报道,现代汽车表示,苹果正与多家跨国汽车厂商展开谈判,其中也包括现代。现代还透露,目前的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并未达成任何协议。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从“婚宴”到“诊所”,石家庄疫情有何特别之处?
石家庄市所有车辆和人员禁止出城,这一步来得有点快。
从报告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开始,五天之内,石家庄的感染人数就突破了200。考虑到疫情聚集地主要是农村地区,这个数字有点惊人。
除了数字增长比较快,石家庄疫情还有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住在开发区的一位69岁男性,因为腿脚不便,从去年11月中旬就开始居家,但是在筛查中却出现阳性。刘家佐村一位65岁男性同样长期居家,也在筛查中呈现阳性。没有接触史,或者说接触史暂时成谜,反映出这一波疫情的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隐蔽性。在没有触动预警系统的情况下,新冠病毒可能在局部地区已经传播了一段时间。后果不难想象。
从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到禁止车辆人员出市,只用了两天多时间。人们印象中有点“慢条斯理”的那个石家庄,明显加快了应对的节奏。
浏览有关石家庄疫情的新闻,让人印象最深的有两个词:“诊所”和“婚宴”。去年12月中下旬,多个村庄已经有多人出现发烧等症状,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去乡村诊所看病,有人甚至打了四天点滴也不见好转。目前已知的感染者中,至少超过10人参加过婚宴、满月宴和其它酒席,还有人连续参加了三次婚宴。这两个场景,都是新冠病毒最“中意”的。婚宴具备人群聚集的特点,在喜气洋洋且普遍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病毒很容易传播。而缺乏防疫意识的诊所,很可能成为疫情传播的“热点”。此外,多个确诊病例每周都会“参加活动”,这也给新冠病毒提供了大范围传播的机会。
流调所反映出的村民生活,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岁月静好,没有什么值得苛责的。但是此次疫情的隐蔽传播和蔓延,仍有值得警醒和反思的地方。最大的教训是,我们疫情防控的“底”并没有筑牢。
从武汉开始,新冠疫情的每一波爆发,都是在城市里。城市人群的高流动性,最适合病毒传播。正是因为这样的“经验”使然,人们很忽略农村、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疫情防控。之所以说农村处于疫情防控的“底部”,除了资源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末梢神经不够灵敏。当一个村庄出现多人发烧等症状时,诊所、卫生所显然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和新冠病毒打交道,更没有将情况上报,或许他们根本也没有上报的通道。这种底部预警失灵的漏洞很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石家庄恰好被“洞穿”了。
同样因为资源禀赋的差异,农村地区一旦出现疫情,后果其实更严重。城市里出现发热病人,一般在首诊时就会接受核酸检测。如果呈现阳性,马上就会触动一整套防控体系,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很快就被“圈”了起来,传播链条就此被切断。但石家庄的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石家庄的发热病人只有到石家庄市里的医院看病,才会被纳入防控体系,于是就出现了一段真空期,病毒得以肆无忌惮地传播。农村老人很少使用智能手机,这也会让流调遇到困难。石家庄没有在最快时间里给出确诊者的行动轨迹,说不定正是遇到了这样的技术难题。从农村病例散发,到千万人口的大城被封,也不过半月光景。野火烧不尽,农村的疫情防控真是半点大意不得。
虽然早就有专家指出,冬季来临之后,我们可能面临疫情的反扑,但是不难注意到,整个社会包括政府部门和民众,并没有及时获得一个普适性、权威性的行动指南。戴口罩和勤洗手,这个我们已经知道了。不要前往高中风险地区,这个也懂。但是,音乐节能不能举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能不能召开大型会议,个人能不能参加千人以上规模的婚宴,春节还能不能大范围人员流动,入境者隔离期满还有哪些注意事项,乡村发热病人是否需要上报,都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如果疫情威胁是切实存在的,“说法”就很有必要。筑牢疫情防控的底部,确保藁城区的情况不在其它农村地区重演,是这个冬季最紧迫的功课。
究竟是谁感染了那个石家庄人?可能是人传人,也可能是物传人。找到这个漏洞当然很重要,但当务之急是切断传播链条。从最近两天的新闻看,石家庄已经开始了教科书式的防控操作,武汉的很多成功做法正在被复刻。疫情可能比想象的更严峻,但还是要相信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抗疫经验。热干面赢了,烤冷面赢了,烤鸭赢了,大盘鸡赢了,豆瓣酱也赢了,石家庄……当然也不会输。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协会(SMMT)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英国新车销量下降近30%,至163万辆,创下自1992年以来新低,并创下自1943年以来最大年度降幅,因疫情封锁措施对汽车业造成严重冲击。
在疫情爆发后的4月份,也就是英国实施全国性封锁的首个整月,新车销量一度暴跌了97%。
英国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协会首席执行官麦克-豪斯(Mike Hawes)表示:“我们在三到四个月的时间里损失了近75万辆的销量,再也没有挽回。”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本田汽车(28.24, 0.64, 2.32%)周三发布数据称,2020年在中国的新车销量比2019年增长4.7%,达到162万6972辆。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销售一度陷入低迷,但下半年复苏,全年销量连续两年创出新高。
中国整体的新车需求自4月起复苏,本田的销量也在7月以后每月持续高于上年。从2020年全年来看,“雅阁”、“CR-V”和“思域”的3款主力车型的销量超过20万辆,拉动了整体增长。混合动力车(HV)也比2019年增长约7成,达到20万1499辆,势头强劲。
2020年12月,本田中国销量比上年同月增长46.2%,达到20万8848辆,创单月销量历史新高。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出租车、网约车禁出京至中高风险地区
出租汽车、网约车不得出京至中高风险地区运营。车企管理人员和驾驶员出现确诊病例,将从重处罚、公开曝光车企。乘客应全程佩戴口罩,对于拒佩戴口罩的乘客司机可拒载。新入职驾驶员须持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新京报讯 昨日,在北京第201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王兆荣介绍,出租汽车、网约车不得出京至中高风险地区运营。
王兆荣表示,出租汽车不得出京至中高风险地区运营,督促巡游车企业加强卫星定位系统监控,监测核查出京巡游车运营情况;网约车平台公司采取技术手段,禁止网约车出京至中高风险地区运营。对网约车平台公司、巡游出租车企业和道路客运企业、客运站经营者出现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确诊病例的,除立即约谈、从重处罚外,还要在全行业通报批评,并公开曝光。
北京市顺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支现伟介绍,顺义落实司乘全程佩戴口罩、不聊天、“一人一消毒”等措施。
为做好出租汽车行业疫情防控工作,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下发通知,要求乘客应全程佩戴口罩,对于拒不佩戴口罩的乘客司机可拒载。同时,对现金支付的乘客,司机应通过相关软件进行信息登记。
关注 1
门把手、车窗升降按钮每运次消毒1次
《通知》要求巡游出租汽车企业、网约车平台公司要切实落实“四方责任”中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巡游出租汽车企业、网约车平台公司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要落实到线上线下全体驾驶员,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健康监测,每日掌握并记录全部所属驾驶员体温状况和“北京健康宝”状态,监控并督促驾驶员落实口罩佩戴和车辆消毒通风等措施,督促从疫情发生地区回京人员落实隔离观察等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在车辆消毒方面,重点部位要每运次消毒1次,包括车门把手、车窗升降按钮、后备厢按钮等重点部位,驾驶员可随车携带使用醇类消毒湿巾对重点部位进行消毒。重点区域要每4小时消毒1次,包括司机方向盘、座套、安全带、座椅、脚垫、后备厢等。若出现人员发热等情况,应立即对接触区域及设施设备进行消毒。
在车辆通风方面,《通知》也进行了细化:其中,车辆通风时间间隔为每运次1次,优先开窗自然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和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同时,在室外温度和车速等条件适宜情况下,经乘客同意,可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应当选择外循环模式。
关注 2
发车前、收车后驾驶员需测体温各1次
为了做好防控,《通知》明确要求,驾驶员和乘客应全程佩戴口罩,对经劝阻后拒不佩戴口罩的乘客,驾驶员可以拒绝提供运输服务。
《通知》还要求驾驶员要加强健康监测,驾驶员应当于每日发车前、收车后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北京健康宝”状态自查。在信息登记方面,《通知》提出,要积极引导乘客使用非现金方式结算,后排入座,尽量减少直接或间接接触,对于使用现金支付的乘客,巡游出租驾驶员应使用“北京市出租车疫情防控乘客信息登记系统”手机程序进行信息登记。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王兆荣表示,按应急防疫措施要求,做好核酸检测,严格执行新入职驾驶员须持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网约车驾驶员每日上岗前要将体温检测情况和健康码上传平台,不符合要求的平台不得派单。
关注 3
部分网约车企业正组织司机做核酸检测
记者从部分平台企业了解到,针对北京市的一些中风险地区,目前,他们也已经设置了电子围栏,车辆无法驶入这些区域也不能接单。
据滴滴出行方面介绍,该平台的滴滴和花小猪已于2020年12月28日在北京全面升级防疫措施,全力协调社会资源和帮助,持续加速落实防疫,滴滴和花小猪每天组织9000名北京司机核酸检测。目前,北京司机核酸检测、司机出车前质检和严抓口罩佩戴率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已出核酸检测结果的全部为阴性,未发现阳性。
截至1月3日23点,45904名滴滴网约车司机已做完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并上传核酸检测证明27437名,全部呈阴性结果;截至昨日,27788名花小猪网约车司机已做完核酸检测,已出结果并上传核酸检测证明17066名,全部呈阴性结果。
据介绍,目前,滴滴在北京开设10个线下消杀站,为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免费做车辆消毒1.1万次。滴滴方面要求,司机出车前需上传佩戴口罩的照片、如实上报体温、车辆消毒照片,北京的司机还需核验健康宝,未通过检查将无法出车。同时,还将通过AI技术识别严抓司机口罩佩戴率,目前北京司机的口罩佩戴率为99.7%。平台发现司机未规范佩戴口罩,将依照规则进行封禁,也请乘客监督和反馈。
新京报记者 戴轩 裴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