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我国信息消费高达5.8万亿 上海发力打造在线新经济
作者: 金叶子
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上海,持续加强在线新经济的发展。
5月17日,2021上海信息消费节开幕式暨2021上海在线新经济峰会在上海召开。此次上海信息消费节以“数字交响·城市焕新”为主题,重点聚焦信息消费领域,推广和培育数字产品和服务,活动为期一个月,以百场活动、千种佳品,赋能万家企业,拉动百亿消费。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在开幕式上指出,近年来,全球新一轮数字浪潮蓬勃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带动信息消费加速突破,供给侧质量和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人民群众感受度最强烈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吴清表示,面对信息消费的新趋势,下一步,上海将从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推动商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信息消费新范式三方面重点推进信息消费发展。
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江明涛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消费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日益显现。信息消费是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消费领域之一,对扩内需、保就业、惠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5.8万亿元,在最终消费中占比超过10%。17日会上,中国信息消费推进联盟理事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发布了信息消费发展态势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攀升,正处于由“1.0信息的消费”到“2.0信息+消费”单向融合渗透,逐步迈向以“线上与线下、信息与消费”双向融合渗透的3.0的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呈现出信息消费主体的消费能力意愿增强,市场空间下沉深挖;信息消费方式场景创新不断、线上线下(60.100, 1.99, 3.42%)融合发展等特点。
率先提出在线新经济的上海,在去年4月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了4个“100+”行动目标,并聚焦12大发展重点,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好做法加以固化和推广,打造经济新场景新动能。
盒马创始人兼CEO侯毅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线新经济改变了很多实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因为信息打通了会带来很多生产流程的重组,所以实际上在线新经济是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这里面会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叮咚买菜CEO梁昌霖告诉记者,当前,不少机会在于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比如他们在做生鲜时,上游的农业其实也需要数字化,“当整个供应链都在做数字化的时候效率就会提升”。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数、企业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1家和20.9%,分别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和第三位;截至2020年10月,上海拥有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约8.4万家,占全国的14.8%,居全国第二位。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7.27, 0.32, 4.60%)精密集团与Fisker正式签署框架协议,双方合作的首款Fisker美国制造电动车,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
鸿海表示,双方透过合作“PEAR”(Personal Electric Automotive Revolution)专案。在此框架协议中,鸿海与Fisker将共同投资PEAR专案,并且分享成果。基于MIH平台架构上,Fisker和鸿海共同开发FP28轻量化平台,结合双方的技术专长投入PEAR专案以及未来其他潜在车款。
鸿海表示,双方携手共同开发全新级距车款,以Fisker品牌销售,目标市场范围包括北美洲,欧洲,中国大陆和印度。未来并将以美国为首个制造据点,目前也针对数个地点进行评估;同时,也启动对其他海外生产据点的调查,以达到总年产量25万辆的目标。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文远知行周四宣布,已完成了一轮数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达到33亿美元,但没有透露具体的融资金额。
本轮投资机构包括IDG资本、和创投资、基石资本、Cypress Star、云九资本、K3 Ventures等,文远知行前期投资人CMC资本、启明创投、瓴峰资本等继续参投。
目前,文远知行正在中美两地开展自动驾驶测试。今年1月,该公司获准在广州市海珠区正式开启自动驾驶测试,上个月获美国加州机动车管理局批准在该州道路上进行测试。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八折出让恒大汽车 中国恒大欲筹资106亿港元还债
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
中国恒大(3333.HK)将通过配售恒大汽车股份筹资,缓解后者持股集中的状态。
5月13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40.92港元配售2.6亿股恒大汽车(0708.HK)股份,配售价相较12日收盘价51.15港元/股折让20%,配售股份占恒大汽车总股本的2.66%,配股金额约106亿港元。
恒大汽车曾多次配股
中国恒大称,此次配售2.6亿股,实现了恒大汽车前20大股东持股比例降至90%以下,满足恒大汽车下一步进入港股通的必要条件。受此消息影响,恒大汽车昨日盘中股价最高时下跌超15%,后跌幅收窄,最终报收47.3港元,跌7.53%,全天成交量扩大至2.71亿港元,总市值为4621亿港元。
自去年8月份,恒大健康更名后,恒大汽车共进行了两次配股或者引入战投。1月24日,恒大汽车曾公布定增方案,以27.3港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9.52亿股,共筹集资金260亿港元。彼时,参与定增的投资者多来自中国恒大的“朋友圈”,包括成宇控股有限公司、上宇有限公司、和益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翠林全球投资有限公司,以及陈凯韵和刘明辉两名自然人。此外,恒大汽车曾于去年9月以每股22.65港元向腾讯、阿里、红杉资本、滴滴等战略投资者配售1.77亿股股份,募资40亿港元。以此计算,仅仅8个月内,恒大汽车便已融资406亿港元。
引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巨额耗资。据恒大汽车2020年年报,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累计投入474亿元,其中大约249亿元用于技术研发、设计和收购。不过,恒大汽车目前尚无车型正式量产销售,拖累业绩表现。根据公司财报,2020年恒大汽车营收154.87亿元,净亏损76.65亿元,相比2019年亏损扩大53%。其中,新能源汽车板块营收仅占集团总营收的1.2%,但年内亏损达到52亿元。今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恒大汽车一次性发布恒驰1至9共九款车型,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称,恒驰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全面进入试生产,明年大规模交付。
中国恒大欲偿还债务
二级市场上,恒大汽车融资动作伴随着股价的一路上涨。
去年6月开始,恒大汽车陆续释放一系列利好,7月27日宣布更改公司名称,8月3日公布旗下恒驰品牌六款新能源汽车。在此期间,公司股价从6月10日收盘价6.34港元,涨至8月初最高价37.7港元,涨幅达518%。
去年9月15日,恒大汽车发起第一次配股。9月18日,恒大汽车宣布启动A股科创板上市,并很快斥资超28亿港元进行增持。今年1月份,恒大汽车第二轮配股后,股价在单日内从34.35港元上涨至45.35港元,涨幅达到51.67%。2月17日,公司股价达到阶段最高峰72.45港元后,下调维持在50-60港元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配售意味着中国恒大及其“盟友”对恒大汽车的持股将被稀释。配售完成后,中国恒大在恒大汽车的持股比例将降至67.64%。在去年底完成增持时,中国恒大对恒大汽车的持股达到74.95%。
据悉,更名前的恒大健康曾因股权高度集中而引发关注。去年8月,香港证监会宣布,对恒大健康股权集中于极少数股东一事进行查询,恒大健康回应公告显示,2020年8月5日,18名股东合计持有该公司17.13亿股股份,相当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9.83%。加上中国恒大集团持有的74.99%的股权,恒大健康仅有5.18%的股权由其他股东持有,股权高度集中在极少数股东手中。彼时,恒大健康在公告中称,以8月5日为时点,由公众持有的已发行股票不少于25%,公司已遵守相关规定。但恒大健康亦称,鉴于股权高度集中于数目不多的股东,即使少量股份成交,股票价格也有可能出现大幅波动。
在融资收紧的大环境下,中国恒大曾提出“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路线。去年,中国恒大旗下多个板块密集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公司补充了大量现金。中国恒大总裁夏海钧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2020年,通过分拆物业板块上市、恒大汽车配股、中国恒大配股、恒腾网络配股、房车宝引入战投等,公司从资本市场增加了888亿港元的权益,这些境外募集的资金大部分用来还债。夏海钧还称,公司计划在2021年用自有资金偿还年内到期的所有境外债务。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5G用户争夺乱象:购物券变信用购 多用户投诉称“被贷款”
本报记者李乔宇李亚男 5G用户争夺战如火如荼。
日前,江苏消费者小孙在某家电商城购买家电产品时,被工作人员告知目前商城与中国移动有合作,用户进行5G话费套餐升级即可收到1440元的现金抵扣券。这样的活动让人难免有些心动,但在该业务办理完成后,小孙却收到了支付宝的提示信息,称“1699.2元的花呗额度已被冻结”,此后又收到短信称,小孙申请的全网信用购已生成取货码,分期金额1440元,可登录和包支付App“和包贷”查看。
为何工作人员原本承诺的升级话费套餐返还优惠券,却最终变成了分期贷?
购物券变信用购
多用户投诉称“被贷款”
“洗衣机柜台的销售人员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移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可以进行话费提档,然后返还千元购物劵,抵扣我们购置洗衣机的价款,算是一个比较大的优惠。”对于当时的情况,小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述工作人员在查询了他每月的话费消费情况后,表示小孙可以将5G话费套餐从现有的169元档升级至199元档,即可享受1440元的购物券返还。
在上述家电商城里,一位在中国移动柜台工作的营业员为小孙办理了话费套餐升级,该营业员表示,为了让小孙顺利领取到1440元的抵扣券,公司方面将冻结小孙支付宝花呗中1699.2元的额度,冻结期限为2年,并承诺小孙不需自行操作,冻结金额将会每月自动释放71元,在两年内全部释放。
但随后收到的几条短信通知,却让小孙感到非常疑惑。中国移动发来的短信称,小孙申请的全网信用购已生成取货码,分期金额1440元,可登录和包支付App“和包贷”查看。
“我从未听说过全网信用购,看到‘分期’‘和包贷’等字眼的时候,感觉自己是‘被贷款’了,但在办理过程中对方从未提及信用购、贷款等信息。”小孙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中的短信记录,据他回忆,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营业员曾拿出告知书让他签字,但仅让他核对确认金额,并未让他仔细阅读告知书中的信息,对于告知书中的其他内容也并未做出解释。
“这个不是贷款。”对于购物券返还变身为分期贷款,中国移动方面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用户每个月71元的还款数额,会在月初从当月话费账户中扣除,用户只需要在月初足额缴纳199元的话费,或至少保证月初时话费账户中留有71元的余额,那么冻结花呗金额的相关业务就对用户没有影响。
但小孙并不能接受这种说法。在他看来,一旦用户在月初忘记预缴话费,造成花呗无法顺利扣款,则用户就可能会出现欠款逾期风险,影响个人芝麻信用分、大数据的评估,未来还有可能被上报央行征信系统,留下个人征信污点。
小孙的遭遇似乎并非孤例。《证券日报》记者查阅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有多项涉及中国移动的相关投诉,多位用户表示,中国移动方面以赠送手机、智能音箱等吸引用户升级5G套餐,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贷款”。
对于“被贷款”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邮件的形式向中国移动进行询问,但截至发稿,中国移动方面尚未做出答复。
部分营业员未尽告知义务
律师称损害知情权
“这就是贷款。”某接近运营商的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强调,公司在对营业员进行培训的时候,会要求营业员告知风险。
据该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展示的告知书显示,相关产品属于“分期产品”,如果用户没能按时足额缴纳话费,则可能出现逾期风险。
该人士表示,告知书中的口径就是公司培训时要求营业员告知用户的口径。“但最近投诉确实比较多,部分营业员可能为了成功办理业务,弱化了风险提示”。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用户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用户在消费过程中,在不知情或者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金融相关的业务”。
芦云表示,运营商营业员在推荐业务时,有义务向消费者充分告知业务性质以及业务风险,运营商方面也有义务向消费者进一步核实其是否被告知风险。如果仅以赠送礼品或返还购物券作为诱饵,在用户办理业务过程中隐瞒一些事情、误导消费者,诱导消费者做出一些有违真实意愿的判断,那么至少是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知情权受损的情况下,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也会受到影响。
争夺5G用户引发乱象
运营商接入征信大势所趋
“出现这种情况,本质上是运营商为了争夺5G用户导致的。”上述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投诉多发的原因主要在于营业员急于拉动业绩,导致部分营业员在风险告知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该业内人士指出,其实从贷款返还的形式来看,无论是每月分期贷款的金额还是利息都是由运营商支付的,用户如果能够做到按时缴纳套餐资费,就不会出现逾期的问题。因此运营商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办理信用购业务的用户的,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不会获取任何收益。
运营商补贴的背后,是对高资费5G套餐用户的争夺。该业内人士对记者介绍,短期来看,运营商难以通过这项业务获益,但长期来看,在两年的约定期中,运营商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提高并锁定这部分5G用户的套餐资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携号转网流失用户,同时还能够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付亮同样表示,运营商推出此类业务的初衷,还是为了发放补贴推广5G业务,运营商锁定花呗额度的原因在于避免用户违约。“其实此类业务在国际上已有先例。我国运营商之所以需要接入花呗,是因为运营商还没能更完善的接入征信系统,不能独立建立用户的信用保障体系。”
上述接近运营商的业内人士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运营商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接入征信系统,但由于运营商业务种类较多,接入征信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长期来看,运营商接入征信一定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