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9日早间消息,据报道,Uber考虑分拆Uber Freight货运物流部门,分拆之后可能会出售,也可能上市,因为Uber想精简业务,集中精力运营好打车、送餐业务。

  知情者称,Uber正在与潜在顾问讨论分拆问题。对于Freight部门的去向Uber并不急于下决定,公司的计划存在变化的可能性。一位知情者称,Freight部门上市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另一位知情者称,如果Uber推动Freight上市,可能也要等到明年,而且是否上市还要看市场条件。

  在周三的常规交易中Uber股价下0.38%,收于34.01美元,市值约为684亿美元。

  Uber打车业务和送餐业务仍在增长,但货运业务处境艰难,主要是因为整个卡车运输行业都不景气。去年四季度Uber营收86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打车、送餐业务在高通胀之下表现依然出色。今年1月Freight部门曾宣布裁减3%的员工。

  在四季度财报会议上Uber首席财务官尼尔森·柴(Nelson Chai)承认Freight未来将会面临挑战,因为整个行业遭遇周期性下滑。

  2017年Uber成立Freight,它将卡车公司与想将运输业务外包的用户匹配,模式与网约车有点相似。2020年Uber曾以5亿美元将部分Freight股份出售给投资者。2021年Freight收购物流公司Transplace,作价22.5亿美元。Freight营收约占Uber整体营收18%,去年四季度达到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

  

 

  3月3日午盘收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燃油涨超3%,沥青(3936, 107.00, 2.79%)、SC原油涨超2%,豆油、花生、棉纱、菜油涨近2%。跌幅方面,沪锡(199500, -7260.00, -3.51%)跌超3%,沪镍(187090, -4090.00, -2.14%)跌超2%,纸浆跌近2%。

  快递“老二”韵达派件异常?

  针对这一情况,2月12日晚,韵达回应称,春节后出现了短期人手不足,造成了个别网点所在区域派件延迟的情况,“最近已采取积极的措施,目前这些网点积压的快件绝大多数已得到及时清理,近日将全部清理完毕。”

  用户反映韵达派件异常

  近期,大量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2023年1月起韵达即出现了派件异常,春节后这一情况非但未缓解,反而持续加剧。

  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消息称,韵达快件已经到达一个月,迟迟不派件,电话也打不通,投诉无果;还有用户发消息称,韵达最近的快件不是丢件,就是没物流信息,还有不发件的。

  上海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两单韵达快递从金华发出,物流信息显示在上海处理中心已长达8天,但迟迟没有进展,投诉电话都打不通。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韵达客户发帖IP地址不完全统计,韵达派件异常涉及的区域包括浙江、江苏、广东、陕西、山东、河北、安徽、甘肃和上海等多个省份。

  由于多地出现派件异常,“韵达要垮”“韵达倒闭”等各类消息满天飞。

  回应:积压的快件近日将清理完毕

  针对派件异常等情况,韵达2月12日晚发布《关于近期网络传言的澄清公告》称,春节后,网点的快件与去年同期比有所增长,个别网点的快递小哥因疫情连续几年没有回去探亲,节后返工不及时,出现了短期的人手不足,造成了个别网点所在区域派件延迟的情况。

  “最近我们已采取积极的措施,截至目前,这些网点积压的快件绝大多数已得到及时清理,近日将全部清理完毕。”韵达表示。

  “至于‘客服不受理’、‘营收不盈利’、‘公司要倒闭’等等,皆为不实之词。”韵达在公告中称。

  韵达同时表示,网传2000多个网点关闭为不实内容。据最新统计,韵达一级网点比去年同期新增了100多个,揽派末端新增了1万多个,韵达网络快递服务从县级全面覆盖向乡镇地区不断延伸。

 

  二级市场方面,韵达股份(14.340, -0.15, -1.04%)最新股价为14.49元/股,市值超400亿元。

  内险股午后全线上涨,中国平安(57.05, 3.75, 7.04%)(02318)上涨6.57%,报56.80港元;众安在线(24.2, 1.65, 7.32%)(06060)上涨5.99%,报23.90港元;中国太平(9.68, 0.41, 4.42%)(00966)上涨4.32%,报9.67港元;新华保险(20, 1.00, 5.26%)(01336)上涨4.21%,报19.80港元。

 

  交银国际(0.63, 0.02, 3.28%)表示,目前保险行业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预计2023年经济呈回升态势,寿险行业资产端和负债端均具改善动力,新业务价值在低基数上恢复正增长;财险承保利润增速放缓;投资收益和盈利随着股票市场回暖而同比回升。

  2月8日,嘉实京东仓储物流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次发行募集资金17.57亿元人民币,网下投资者询价获得超126.04倍认购。

  第一财经了解到,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募集项目均由京东(京东世纪贸易)100%持有,嘉实基金为公募基金管理人,委托京东产发(京东东鸿)为运营管理机构。此次京东入池的资产包括位于廊坊、武汉和重庆的三处物流园区,合计建筑面积约35.1万平方米,总估值15.65亿元。京东披露的资料显示,上述三个项目运营高效稳定,出租率均达到100%即满租状态,租约期限均在5-6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年。

  京东产发是京东集团旗下唯一仓储物流设施开发运营管理子集团,持有京东集团旗下自建的全部仓储物流设施项目。京东产发发行基金早有端倪。根据天眼查,近期重庆新东迈物流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退出,新增重庆东裕达物流有限公司为股东并全资持股,后者系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此外,京东已转让廊坊骏迪物流有限公司100%股权,由嘉实资本全资子公司廊坊东先达物流有限公司接盘。根据天眼查,嘉实资本为成立于2012年,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成员,注册资本为5.4亿元。第一财经了解到,上述转让都是为发行京东仓储REIT做准备。

  截至目前,京东产发旗下现代仓储网络已布局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管理园区总面积超2000万平方米,并在东南亚等海外地区拥有24个基础设施项目。在京东财报中,京东产发与京喜、海外业务、技术创新等被归类为新业务,京东产发位列第一。京东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新业务三季度收入为50亿元,同比下滑12.8%。随着京喜拼拼业务的收缩,京东产发屡次在财报中被提及。京东2022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京东产发于2022年7月签订协定准备成立第三支物流地产核心基金,核心投资者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机构投资者。此前,京东产发已成功完成两支物流地产核心基金、一支物流地产开发基金和一支物流并购基金的募集。完成交割后,核心基金、开发基金及并购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将会超过273亿元。

  京东集团首席财务官许冉在致辞中表示:“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作为首只民企仓储物流REIT成功发行上市,将极大地激发和增强民间投资参与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活力和信心,也有助于推进仓储物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

  海通证券(9.150, -0.04, -0.44%)有关公募 REITs四季报的研报显示,仓储物流类、保租房类资产 2022年四季度营收表现稳健。由于物流、电商等仓储需求支撑租赁需求,仓储物流类 REITs 受疫情影响最小,出租率较好,季度表现稳健。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京东产发在京东集团中的主要业务是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当前京东产发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升京东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同时加大前置仓投入。

  从风险看,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仓储类REITs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结合的一个投资案例,通过融资持续带动仓储物流的发展,而标的较好的仓储物流有投资价值。同时京东的仓储物流也能通过募资解决短期内的资金需求,而且资金回报率比较高,是几全齐美的投资。从标的看,京东产发本次发行的仓储REITs标的确定性较高,风险较小。

 

  从未来发展看,盘和林表示,无论是京东产发还是仓储REIT,都是面向京东的线下物流设施。这些物流设施的问题在于成本较高高,重资产往往会成为企业快速扩张的绊脚石。京东产发是重资产运行,如何提高资产复用率,让资产值回买价,是京东产发需要关注的问题。王蓬博认为,京东产发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扩展京东系以外的业务,外部合作需要成熟模式的积累,也需要京东产发逐步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