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AI)是否会影响音乐产业的争论已经结束。毕竟,AI已经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现在是考虑它将如何影响我们创造和倾听音乐的时候了!

就像在其他行业一样,在音乐领域,AI也在帮助服务自动化,在庞大的数据集中发现模式和洞见,并帮助提高创作效率。音乐行业的公司需要接受并为AI如何改变其业务做好准备,那些不愿意的公司将会被淘汰出局。

AI推动音乐产业发展

科技正在重塑企业,音乐行业也不例外。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McKinsey)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70%的企业将至少采用一种AI技术。AI的前景是,它将补充和增强我们人类的能力。由于AI提供的洞见和支持,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推动增长和创新。由于AI的影响,创意过程可能会发生转变。

斯科特·科恩(Scott Cohen)是音乐行业的思想领袖,他看到了科技对音乐行业未来的潜在影响趋势。他对数字音乐时代发行公司的想法最终变成了流行音乐曲库The Orchard,后者2015年被索尼斥资2亿美元收购。在在欧洲音速协会努德斯拉格会议上的主题演讲中,他说:“每隔十年,就会有些东西意图颠覆音乐产业。如果你想了解它们,可以仔细审视科技行业。”

科恩解释说,每天有2万首新歌曲上传到Spotify上,而AI对于帮助用户对选项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过去听过的歌曲向他们提供建议至关重要。科恩认为,AI和大数据让“音乐类型”过时了,因为AI生成的播放列表不是基于音乐类型,而是取决于“好音乐”的标准。

此外,他还指出,我们目前的无限选择范式已经被打破,并推荐了一种新的可信推荐模型。像区块链这样的技术可以消除乐队作为连接人们与音乐管道的需求。现场音乐表演行业也应该考虑如何将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结合到音乐会体验中。

AI创作音乐

早在1951年,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就曾使用机器录制计算机生成的音乐,当时的计算机几乎占满整个实验室。自那以来,由AI或使用AI创作的音乐延续到今天。最近几年,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在这段音乐被创作65年后重新恢复了它。

AI从分析不同乐曲创作时的数据开始。通过强化学习,相关算法可以学习哪些特征和模式能够创造出令人愉快的音乐,或者模仿某种类型的音乐。AI模型还可以通过以独特的方式组合元素来创作新的数字音乐。

科技公司正在投资于AI创造或协助音乐人创作音乐的未来。谷歌的Magenta项目就是这样的开源平台,它制作由AI编写并演奏的歌曲。此外,索尼也开发了Flow Machines,这个AI系统已经发布了由AI创作的歌曲《爸爸的车》(Daddy’s Car)。

音乐人和音乐行业的专业人士将需要掌握这些新的技术技能,以便利用AI工具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其他的AI服务,如Jukedeck和Amper Music,则可以帮助业余音乐家在AI的帮助下开发自己的音乐作品。

AI音频母带

在被称为音频母带(Audio Mastering)的过程中,聆听体验针对任何设备进行了优化。基于AI的音频母带服务,如Landr,为音乐家提供了比基于人类控制更实惠的选择。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万名音乐家使用它掌握了超过1000万首歌曲。

虽然在音频母带中仍有创造性的部分,有些人更喜欢依靠人类来完成这项工作,但AI让那些无法掌握自己歌曲的艺术家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AI、音乐营销和寻找未来明星 

听众如何发现新的艺术家,消费者如何知道该听谁的歌?AI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根据BuzzAngle Music 2018年的年终报告,仅在2018年,美国的点播音乐流量就达到了5346亿次。如果不借助有效的方式,帮助新艺术家出人头地的代价更为高昂。

AI技术可以帮助确定哪些粉丝会喜欢某位艺术家的音乐。类似地,由AI支持的功能,比如Spotify的《发现周刊》(Discovery Weekly),可以为每位听众精心编排音乐列表,可以帮助粉丝在音乐流中进行分类,找到对他们有吸引力的新音乐。

AI也在帮助这个行业发现艺术家和曲目。梳理音乐并找到那些尚未签约的有前途的艺术家始终是巨大的挑战,但随着如今流媒体音乐的泛滥,这一挑战变得更加艰巨。

华纳音乐集团(Warner Music Group)去年收购了一家科技初创企业,该公司使用算法来审查社交、流媒体和巡演数据,以发现有前途的人才。苹果也收购了一家专门从事音乐分析的初创公司,以支持其发现艺术家和曲目的流程。

综上所述,AI实际上已经在幕后以许多方式影响着我们创作和倾听音乐的方式。

  7月16日消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市场总体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年用户规模达到了1.5亿人次,并渗透至商场、餐厅、机场及休闲娱乐等主流消费场景。

  而从用户的使用习惯来看,高频用户年均使用共享充电宝50次以上,平均每周都会借用一次。通过支付宝和微信启用共享充电宝占比分别是66.8%和33.2%,用户更偏好支付宝免押金租赁充电宝。

 

  在报告分析还指出,共享充电行业的经营模式已实现了从押金租赁到信用免押的变迁,其中以支付宝芝麻信用为代表的商业信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支付宝端承接免押租赁的小程序扮演了这其中的重要角色。过去一年,共享充电免押订单占比达到了95.4%,逾期率低于0.5%。

  作者:赵晋杰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暨景气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列出了最新的全球上市互联网30强榜单,截至2018年底,中国上榜企业达到10家,较2017年增加1家。

  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景气指数首次出现下降,上市互联网企业营收增速放缓,总市值大幅波动,投融资活跃度快速下降,行业进入转型调整、动能转换的新时期。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迎来2014年以来新一轮上市浪潮。2018年新上市互联网企业共25家,包括美团点评、腾讯音乐、拼多多、爱奇艺等垂直领域的龙头企业。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上市互联网企业前30强市值总额为3.5万亿美元,较2017年下降3.8%。其中,新上市的美团点评、拼多多跻身全球互联网市值前30强,中国共有10家企业进入该榜单,较2017年增加1家。它们分别是腾讯、阿里、百度、网易、美团点评、京东、拼多多、三六零、携程、微博。(完)

  缪琦

  暑期是各大K12(基础教育)在线教育机构的“必争之地”。为了抢夺今年暑期的招生市场,业内人士透露,在线教育“三大金刚”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每一天的广告投放平均达到10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业内对于诞生千亿美元市值巨头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

  但在行业快速扩张的背后,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政策监管的压力都是巨头能否崛起的不确定因素。

  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立全国统一、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监管体系。

  其中,对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时长安排、教师资格、信息安全等多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排查及日常监管要求。

  政策持续升级

  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就已经开始密集展开对教育企业的调研,并与若干大型教育机构进行了研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登记、收费、广告、反垄断等监管工作。

  针对该《意见》,国新办7月9日召开了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表示,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下一步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特别是对违规行为和做法,要加大处罚力度,严格按照国务院的文件要求来执行,要规范。

  随之而来的就是上述《实施意见》的发布。《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聘用外籍人员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公示外籍培训人员的学习、工作和教学经历;面向境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培训内容和培训数据信息须留存1年以上,其中直播教学的影像须留存至少6个月等。

  此外,教育培训行业是目前市面上少数“先交钱后享受服务”的行业,且收费时长多以年计,监管政策的不断规范和细化无疑将对这类预收费项目产生影响。

  对此,《实施意见》要求,收取的预付资金总规模应当与服务能力相匹配,预付资金只能用于教育培训业务,不得用于其他投资,保障资金安全。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姜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线教育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政策监管层的持续压力。比如“主推一对一在线课程的企业,比较倚赖用户贡献的现金流。比如以往1万元的用户年付费,需要3000~4000元的投放成本,一旦规定只能一次性收取用户一个季度的钱,自然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姜敏认为,规定之余还要看执行力度。假设有企业“钻空子”,隔一天再收一季度的费用,以此规避“一次性”的限制,是否算违规尚不明确。

  相较而言,参与暑期招生大战的多是在线大班课,这类项目由于用户规模较大,对于现金流的依赖、受到课时购买时长的监管的影响不如一对一课程那么明显。

  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教育行业年度策略》显示,监管持续升级,后续政策风向研判需重视监管层的定位和态度。从近期几次关键性政策的出台来看,本质上符合监管层对于各个教育细分领域的定位,而市场往往预期不足。

  千亿美元市值巨头诞生还要5年

  虽然监管趋严,但据姜敏观察,国内在线教育资源向头部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确实可能成长出1~2家市值接近千亿美元的巨头公司。但他也表示,时间不会太快,至少还需要5年。

  以学而思(好未来)为例,其于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按照目前200亿美元左右的市值来计算,要在5年内翻5倍突破1000亿美元,必须每年增长40%左右才能实现。

  前瞻产业研究院在《2019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分析报告》中提出,2019年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以及企业市场推广等原因,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的规模将保持15%左右的速率持续增长,到2024年预计突破4亿人,总体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

  姜敏表示,整体来说,目前大部分在线教育企业尚未实现盈利,但在市场需求和资本的青睐下,现金流的表现基本为正。

  光大证券(11.580, -0.05, -0.43%)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教育行业跨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在线教育企业的收入增长迅速,远高于其他几类教育企业。截至2018年5月,在A股、港股、美股的教育行业公司中,在线教育的营收增速高达67.13%,领先线下培训(36.21%)、学校(34.86%)和教育信息化(28.08%)。但从净利润的增速来看,在线教育则垫底,-1.31%。

  K12在线大班课被看好

  巨头的诞生虽然还需要时间,但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的信心一直都在。

  “四五六月做投放,七八月做服务,九月转化”是教育行业的常态。今年暑期的K12在线教育招生战更是如火如荼。

  从线下的机场、高铁、公交站、楼宇,到线上的微信朋友圈、抖音、今日头条,据媒体报道,学而思网校截至今年暑期结束的广告费用,预计会飙到10亿元。头号劲敌猿辅导截至今年暑期结束的招生投入,累计也将达到4亿~5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的这场暑期招生战中,十家在线教育公司的投放总额达到30亿~40亿元。

  对于这看似疯狂的广告投放行为,姜敏认为,还是源自企业各自的战略选择。虽然近期部分企业的广告投放日均达到1000万元,但这样的量级只是在暑期核心的20~30天里。企业的投放和转化率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参数和商业模式来计算。

  一家K12在线教育企业的创业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以往各大企业也会从4月份就开始为暑期做准备,但广告投放的费用一般不会超过年营收的三分之一。企业在做广告投放时,会定期监测和收集投放平台的数据,还是比较理性的。除了转化为主的投放,还有以品牌为主的投放,后者则不会只关注一时的转化率,而是要阶段性地打知名度。

  不过日均1000万元的广告投放仍然是让业内人士也吃惊的数据。该创业者表示,除了营收,也基于这些企业目前的融资数目,“比较有市场经验的操盘手会选择激进的做法,因为这对存量有很大的益处,即使目的是为了品牌宣传,获客效果也很好。”

  以猿辅导和作业帮的融资情况为例,已获得5轮融资的猿辅导总计融资超过5.5亿美元,最近一轮的3亿美元由腾讯领投;如果算上未获明确证实的最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在百度内部孵化的作业帮总计融资则超过10亿美元。

  《2019年教育行业年度策略》也提到,监管成为新常态,教育投资趋于理性。其中,K12在线教育最为成熟,高额融资占比不断提高,同时在线教育标的逐步走向成熟,高额投资占比和复投率均逐年上升。

  在K12在线教育中,姜敏等投资业内人士最看好拥有较好盈利模式和财务模型的大班课。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个K12年龄段的学生有近2亿,按在线教育10%的参培率计算,潜在的学员用户数至少有2000万人。如果按照大班课每年3000元的客单价、平均每人报1.5门课来计算,每人每年的消费即4500元,网校班课的市场规模总体近1000亿元。另据公开数据,学而思网校、猿辅导、作业帮等不少企业的暑期招生突破100万人次,学而思网校1~5年级春续暑的续报率超过90%,猿辅导超过80%。

  姜敏认为,在线教育很难有绝对的一家独大,但是形成寡头垄断的可能性较大,“在线流量资源是有限的,也容易集中,这和线下市场容易分散不同。”

 

  在他看来,留给中小企业的创新和超车机会越来越少了。但业内对此的声音并非只有一种。从一二线市场到下沉市场,从巨头的争夺到创业企业的突围,竞争还在继续。

  一到夏天各种各样的水果都开始争相上市,大家对这些的时令水果自然是不会放过,毕竟是吃了这一阵子之后可能还要等上一年这么久时间,所以大家,在夏天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吃西瓜还有各种瓜类水果,像是苹果或者梨子这类一年四季都有或者是在冬天水果种类比较少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恍然想起这几种水果对他们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不是有大量的时令水果上市咱们都是要将苹果这种水果放在前位的,即使不是它的味道,也要看它的健康的面子上,好好利用起来,苹果和“它”很配,没事当零食吃,身体排毒,可能使子宫保持年轻。

  1、 苹果泥配蓝莓酱

  苹果泥和蓝莓酱我觉得是弄双层土司的超配的搭档,因为蓝莓酱主要是能够帮助我们女性来优质抗氧化的,而光吃蓝莓酱,会很腻,而且甜度也会有些太高了,所以比较建议在弄双层土司的时候,可以一半放上甜腻的蓝莓酱,另一边则可以放上自然甜度的苹果酱,不仅是味道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中和,而且味道的变化也更加多样。

  2、 苹果泥馅饼

  咱们弄榨汁机将苹果弄成苹果泥之后除了和全麦土司这类的食物相搭配之外,其实咱们还可以制作一种苹果泥馅饼,味道也是一样好,关键是馅饼的品质我们能够很好的控制,并且保证卫生和干净。

  3、 苹果干

  苹果干其实也是可以自己在家制作的,我们可以在新鲜苹果不是特别多的季节,将一些品相3稍微次一点的苹果制成苹果干,只要将苹果切成薄片然后再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自然晒干,就可以完成了,每次追剧的时候要是不想让自己的嘴巴闲着,那就当零食吃呗,不仅解馋多吃对女人也好。

 

  苹果是咱们的老牌健康水果了,说多吃点苹果对身体好,应该没有人会提 出异议吧,但是只是咬苹果,那实在是有些单调,不如做些苹果单品,苹果和“它”很配,没事当零食吃,身体排毒,可能使子宫保持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