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财联社11月26日电,今日一则“支付宝、微信支付个人收款码将于明年3月1日起被禁止商用”的消息刷屏。但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央行新规并非对收款码的商用完全禁止。通知明确强调了收款码分为个人和经营用收款码,经营用收款码不在通知限制之列。其中,将受到约束的主要是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按照规定,个人静态收款码原则上禁止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各机构应审慎确定个人收款静态码白名单;并将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收款条码用户参照特约商户管理。个人可以将收款码申请变更为经营性用途,但变更的标准相关部门还在研究中。(财联社记者 姜樊)
回顾:
明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消息近日刷屏网络。记者获悉,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
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扫码支付等支付方式已不鲜见,这样的行为将被纳入监管。2021年10月13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从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三个方面入手,对收单机构和清算结构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与此同时,条码支付也被纳入监管,对个人收款条码的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解释称,近年来,个人收款条码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资金收付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额收益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为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收款条码的普惠性、便利性,《通知》提出一些针对性要求。
其中,《通知》对收款条码管理进行了说明,对于个人或特约商户等收款人生成的,用于付款人识读并发起支付指令的收款条码,应有效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使用收款条码的场景和用途,防范收款条码被出租、出借、出售或用于违法违规活动。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通知》还对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进行了说明。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规定。“将条码支付纳入监管,弥补了之前可能被洗钱利用比较多的条码支付通道漏洞。”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特别是对个人收款码的管理,《通知》的要求会有效避免个人收款码通道被交易平台利用。
《通知》对消费者和小微商户有哪些影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总体上有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防范不法分子通过改造支付受理终端、申请虚假商户等手段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盗用账户资金,有利于提升银行、支付机构的对账单、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质量,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减少相关纠纷和投诉;长远来看,《通知》关于规范个人收款码的相关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对个人经营者和小微商户的收单服务质量。
相关消息
央行行长易纲:将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间的交互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芬兰央行新兴经济体研究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演讲时表示,截至今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
易纲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一是参考现金和银行账户管理思路,建立适合数字人民币的管理模式;二是继续提升结算效率、隐私保护、防伪等功能;三是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间的交互,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差异大,这些因素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决定了在可预见的将来,现金仍将长期存在。只要存在对现金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现金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易纲说。
此外,易纲表示,跨境及国际使用相对复杂,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上也正在深入探讨。鉴于跨境使用的复杂性,数字人民币当前以满足国内零售需求为主。
以下为易纲行长在芬兰央行新兴经济体研究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视频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衷心祝贺芬兰央行新兴经济体研究院成立30周年,感谢Rehn行长邀请我出席本次纪念活动,与其他央行行长共同讨论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一重要话题。我想简要介绍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进展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我们在保护隐私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开展的工作。
一、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迅速发展。去年,中国移动支付金额同比增长近25%,目前普及率已达86%,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时有力支持了抗疫工作。但当前,电子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CBDC使得央行可以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维护支付体系稳定。
目前,110多个国家不同程度上开展了CBDC相关工作。对中国而言,研发数字人民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要,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和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人民银行从2014年起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在2016年搭建了中国第一代央行数字货币原型,同时提出M0定位、双层运营体系、可控匿名等基本特征。2017年起,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公司等合作,共同进行数字人民币研发。2019年末,数字人民币开始试点,目前包括十个城市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部分城市还推出了数字人民币绿色出行、低碳红包等使用场景。今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数字人民币白皮书。截至今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一是参考现金和银行账户管理思路,建立适合数字人民币的管理模式;二是继续提升结算效率、隐私保护、防伪等功能;三是推动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间的交互,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
二、有效应对CBDC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严格保护隐私
CBDC对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CBDC的设计。如果CBDC更类似现金,则影响相对有限。但若具有存款等金融资产的属性,则可能引发存款替代,导致金融中介规模收缩并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鉴此,人民银行妥善研发设计方案,有效降低负面影响。首先,我们坚持数字人民币的M0定位,不计付利息,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其次,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实施中心化管理,保证对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作为中介,为公众进行数字人民币兑换并提供支付服务。再次,设置了钱包余额上限、交易金额上限等制度摩擦,尽可能降低挤兑风险。同时,在试点过程中,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也是重要测试内容。
CBDC需处理好隐私保护和预防犯罪之间的关系。目前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CBDC不可能完全匿名,否则会加剧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交易的风险,损害公众利益。但也有人质疑,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导致央行掌控了太多的信息?
我们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数字人民币在匿名性方面采取“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在收集个人信息时遵循“最少、必要”原则,采集的信息量少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同时严格控制个人信息的储存与使用,除非有明确的法律要求,人民银行不得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方或政府机构。近期中国还出台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从立法层面加强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
三、下一步计划
我们始终强调,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和推广应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也就是说老百姓需要兑换多少,我们就发行多少。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区域发展差异大,这些因素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决定了在可预见的将来,现金仍将长期存在。只要存在对现金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现金供应或以行政命令对其进行替换。
数字人民币设计和用途主要是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跨境及国际使用相对复杂,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上也正在深入探讨。鉴于跨境使用的复杂性,数字人民币当前以满足国内零售需求为主。
人民银行愿与各国央行以及国际机构加强数字货币领域的合作。我们已与国际清算银行、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及香港金管局联合发起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CBDC bridge)项目,共同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和技术可行性。我们与欧央行也就CBDC的设计开展了技术层面的交流。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方式,与在座央行和国际组织探讨CBDC的标准和原则,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妥善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原标题:鸿星尔克成立新公司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郭秀娟 燕慧)11月9日,天眼查App显示,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吴荣照,注册资本1亿元。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鞋制造、服装制造、服饰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等。
对此,鸿星尔克在官方微博回应称,其实是鸿星尔克在河南建厂,为鸿星尔克河南商丘睢县鞋服产业园。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广东21市人口大数据:深圳净流入超千万 广州户籍人口近千万
作者:林小昭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流动人口超过5000万人,在全国遥遥领先。不过,广东省内各地市的情况不尽相同:珠三角地区人口大幅净流入的同时,粤东西北地区则面临人口净流出。
人口净流入是指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差值,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反之则为净流出。
广东省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1年广东统计年鉴,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该年鉴公布的各地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据发现,目前广东21市中,有7个户籍人口超过500万人,珠三角、粤东、粤西各有2个,粤北山区1个;有8市人口处于净流入状态,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其中深圳净流入人口最多,达到1178.8万人;同期,有13个城市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包括粤东西北的12市和珠三角的肇庆。
广州逼近千万大关
2020年广东户籍人口数为9808.66万人。分城市来看,广东21市中,有7市户籍人口超过500万人,分别是广州、湛江、茂名、揭阳、深圳、汕头和梅州。其中,珠三角仅有广州和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户籍人口超过了500万;粤西的湛江和茂名两市;粤东则有揭阳和汕头两市;粤北山区则有梅州。
粤东和粤西地区出生率较高,人口密集。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粤东粤西沿海地区历史上人口就比较多。这两地的农业、渔业发达,虽然也有山,但可耕地多,土地广阔。虽然有台风,但总体上风调雨顺。
从具体的城市来看,广州的户籍人口达到985.11万,位居第一。按照当前广州户籍人口增长的势头,预计在一两年内广州将成为广东首个户籍人口突破千万的城市。数据显示,广州去年净迁入的户籍人口数为226086人,其中省内净迁入和省外净迁入各占约一半。这也说明,广州不仅对省外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对省内地市吸引力也很大。
粤西的湛江和茂名户籍人口都超过了800万人,居第二、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稠密的珠三角地区,广州之外,仅有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深圳一个城市户籍人口超过800万。去年深圳的户籍人口为584.58万人,在21个城市中位列第五。近年来在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深圳的户籍人口也增长较快。去年,深圳户籍人口净迁入32万人,其中,省内净迁入10.77万人,省外净迁入为21.23万人。可见,深圳迁入的户籍人口,省外远多于省内。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智库研究与信息部部长郑宇劼分析称,在大量人口流入之后,深圳目前的承载力也趋于饱和,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的短板较为明显,公共设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当前,深圳落户逐渐收紧。今年5月25日,深圳市司法局官网发布了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大专学历不再直接核准落户。
深圳净流入人口最多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广东21个城市的人口净流入情况发现,当前广东有8个城市处于人口净流入状态,且全部位于珠三角,其中深圳净流入人口超过1100万人。
通常来说,一个地方的户籍人口总有一部分流出,即便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发达大城市,也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在外地。因此对于人口流入多的城市来说,户籍常住人口的数据会小于户籍人口数据,而外来常住人口数据会大于人口净流入的数值。深圳的净流入人口达到1178.8万人,居全国第一。此外,深圳原有的“土著”占比很低,很多户籍人口也是这二十多年来才落户的。
广州的人口净流入达到了888.92万人。广州近十年也增加了597.58万人,增量位居全国第二。东莞净流入人口达到了784.48万人,在21市中位居第三。佛山以478万的净流入人口位居第四。深圳、广州、东莞和佛山四大城市人口净流入合计达到了3330万人。
从净流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来看,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四个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均超过了户籍人口,呈现出典型的倒挂现象。比如,深圳净流入人口是户籍人口的两倍,东莞的净流入人口更是达到了户籍人口的三倍。
对这些人口净流入高的珠三角城市来说,加快补足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的短板,加快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是未来城镇化的要务。
13市净流出
珠三角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外省大量人口流入,也吸引了粤东西北大量人口流入。21个市中,有13个城市人口净流出,分别位于粤东西北的12个地市和珠三角的肇庆。
13个人口净流出城市中,有4个城市净流出超过100万人,分别是茂名、湛江、梅州和揭阳,其中粤西的茂名净流出人口达205.3万人,湛江净流出也达161.51万人。此外,粤东的揭阳和粤北的梅州净流出人口都超过150万人,粤东的汕尾人口净流出也接近100万人。
汕尾市发展和改革局近日发布的《汕尾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到,由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珠三角地区对汕尾市人口的“虹吸”效应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还将继续存在,对汕尾市的人口城镇化发展产生结构性影响,对汕尾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全省整体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都是现实的挑战。
彭澎分析,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珠三角的极化明显,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都往珠三角集中。
不过,对于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口外流,也应理性看待。应该让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口合理地流动起来,除了流向珠三角发达地区外,周边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集聚也是应当鼓励的方向。尤其对一些以农业、林业、旅游业、区域特色产业等产业为主的区域来说,人口合理外流,人均拥有的资源多了,人地资源禀赋也会更加合理。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11月1日消息,今日零点天猫双11开始支付第一波尾款。有消费者发现,在使用支付宝付款时,除了通过余额宝、银行卡快捷支付等,不少淘宝订单已支持银联云闪付进行支付。这也是支付宝向银联云闪付开放淘系支付场景后,银联云闪付首次参与到天猫双11之中。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8月,支付宝完成接入银联云闪付的技术研发,并逐步开放线上支付场景。第一步开放的交易场景是淘宝平台,目前淘宝85%商铺已经支持消费者通过云闪付付款。安装云闪付APP的用户,在淘宝购物提交订单后,即可在支付宝收银台直接选择“云闪付”支付。
此外,今年的双11,除了国内支付领域在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之外,外卡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此前媒体报道称,美国运通发起的国内首个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连通,作为清算机构首次参与双11。这也意味着,今年网联、银联、连通三大清算机构将首次齐聚。
作为首家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的外卡组织,美国运通卡也在双11期间通过支付宝,推出面向人民卡卡用户的优惠活动,绑定了支付宝的运通人民币卡用户,11月1日在支付订单时可享满额立减的优惠。
与此同时,平台也不忘提示用户理性消费,花呗账单助手在用户消费接近自主设置额度时,会通过支付宝收银台发布避免冲动消费的提醒。
- 详细资料
- 分类:商业地产
原标题:日媒:台积电将在日本建新厂,计划明年动工2024年投产
全球半导体巨头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TSMC,下称台积电)10月14日宣布,计划2022年在日本动工建设新工厂,2024年投产。
据日本共同社10月15日报道,台积电的新厂拟建在熊本县,正就此与日方展开协调。报道称台积电将与索尼集团共同建设,拟生产车用半导体等。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电装公司也考虑参与其中。这将是台积电首次在日本设立生产基地。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14日的记者会上称,“将把对台积电总额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7亿元)的大型民间投资支持写进经济对策。”共同社报道称,其中建设费预计最多约达8000亿日元,政府考虑提供一半左右的支援,希望将其写入众议院选举后编制的2021年度补充预算案。
日经报道称,在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日本政府越来越关注维持供应链稳定,将以补贴的方式支持该项目。早在2010年代,日本芯片制造商已经退出了大规模芯片开发的竞争,日本希望通过接受台积电的直接投资,重振日本先进产品的生产。
今年7月份,台积电CEO魏哲家表示,台积电准备在日本建立首座芯片制造工厂,正在进行尽职调查。
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台积电正在推进在美国、日本等地开设新工厂。台积电也是索尼和其他日本芯片制造商的主要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