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16年相对火热的态势后,杭州楼市在2017年首月就迎来一波“寒潮”。除了成交量大幅降低外,一些楼盘价格也出现了大面积的回调现象。据当地媒体《钱江晚报》报道,2017年1月,杭州市区(包含富阳、大江东)264个新盘中,出现环比降价的楼盘达到105个,占比39.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由于杭州主城区库存的急降,本次出现降价现象的楼盘主要来自于杭州萧山、余杭、之江等周边区域板块,此外,主城区高价楼盘价格调整现象持续,部分尾盘低价现象也有显现。

  杭州双赢机构总经理章惠芳2月5日表示,随着房地产市场又一轮调控,杭州市区板块与周边板块之间的差别正在拉开,近期杭州多个地块土地成交依然火热,也部分推高了周边楼盘的价格,但同时离市区较远的楼盘,特别是在去年9、10月份涨价过猛的区域,可能会出现价格回调。

  章惠芳认为,从整体趋势看来,杭州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趋势将会是量减价平的态势。

  房价涨跌互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媒体统计出现价格回调的众多楼盘中,有近半数出自萧山区和余杭区两个库存较大的区域,而主城区出现下调的多出自高价楼盘和尾盘销售。

  章惠芳对记者表示,目前来讲,短期内的统计数据,不一定能完全说明市场态势,产品类型、成交房源面积、楼层等不同都可能是导致成交均价下降的原因,从实际情况看,整体均价并没有明显降低。

  不过,章惠芳认为,可以预见的是,不同区域依然会呈现不同的趋势,相对去库存难度大的区域,价格走低的可能性会较大,而像主城区这样库存少的区域价格浮动可能性小。

  2月5日,在杭州萧山区某知名楼盘售楼部现场,记者看到,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楼盘接待量也明显有了提升,售楼部停车场外早已没有空位,一名销售经理也表示,由于地铁交通等因素,楼盘开盘以后的销售一直不错,至于媒体统计的环比有所降低,可能与销售的结构性有关,精装与毛坯、楼层等因素都会有些影响。

  据杭州房管局旗下透明售房研究院统计,2017年1月,杭州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17109元/平方米,环比增长4%,其中,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6853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7%,其中,市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9403元/平方米,环比增长2%。

  从近几个月杭州新建住宅月度成交均价走势来看,自2016年11月出现较大幅度的环比下降之后,已连续两个月环比回升。不过,据统计,这一走势存在较强的结构性因素,2017年1月,杭州单价3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房源成交套数占比13.2%,较2016年12月增加了约1个百分点,较2016年11月增长了5.2个百分点。

  相关评论指出,虽然当下大部分楼盘降价的幅度不大,但调控过后,逐渐冷却的市场使得成交量出现下滑。市场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逐渐出现涨跌互现的局面。预计今年二季度,房企为了回笼资金,库存大的板块降价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成交量下滑明显

  1月份杭州新房的成交量也有明显的下降,当然,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其中不排除受春节的影响。

  根据透明售房研究院统计数据,2017年1月,杭州全市共成交新建商品房1.04万套,环比下降31.3%,同比下降15.2%;成交总面积106.8万平方米,成交总金额182.7亿元,环比分别下降31.3%、28.6%,同比分别下降16%、7%。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剔除春节因素外,此前杭州在全国楼市中有过暴涨暴跌的态势,市场波动比较大,投资投机需求比较多,因而后续受杭州限购限贷等政策限制影响,成交量有所下滑,从政策导向来看,也是为了去泡沫和抑制房价,保证杭州当地人刚需购房。

  值得关注的是,成交萎缩并不仅仅是杭州,2016年房价涨幅过大的热点城市1月份成交量都纷纷下跌。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今年1月份,北京楼市成交量呈现“双降”态势,新建纯商品住宅仅签约2477套,二手住宅的签约量也下滑到了12860套,环比分别下滑了23.8%和28.9%;深圳一手住宅共成交1652套,环比下降23.6%;广州住宅网签6823套,同比下降12.63%,环比下跌42.32%;厦门一手住宅成交413套,环比下跌45.23%;合肥九区一手住宅成交1384套,环比下降近五成,同比下降超过80%;南京新房成交4926套,环比小幅回升,但同比下滑六成多。

  2月3日,央行在一天内两次“加息”,不仅上调了逆回购利率,幅度是10个基点,并且于同一天上调了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幅度是35个基点。

  针对上述事项,严跃进告诉记者,央行“加息”意味着2017年货币政策会略有从紧,而从紧政策会从银行和央行的借贷利率开始,最后反映到商业银行的商贷尤其是房贷,所以加息政策虽然不直接针对购房市场,但预期作用会使得后期购房资金成本提高,这会对购房者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购房者会认为后续办理贷款会比较困难,会加速购房;一种是购房者会认为政策会有利空效益,后续房价还会下跌,继续存观望心态。

 

  海通证券姜超分析,2016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本来就没有人口结构的支撑,全靠天量的房贷支撑,如果未来房贷利率持续上行,叠加政府对部分一二线城市投机购房限购限贷的铺开,地产销量或将持续下行。

  01月16日讯,重庆房价会跌吗?重庆七天两度收紧楼市政策。继7日收紧房地产预售,对于定价不合理以及调整预售价格,如果理由不充分不予以办理变更备案后,13日,重庆再度加码房地产税收缴,将对重庆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三无”个人新购的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需要缴纳房产税。

  1月13日,重庆市政府宣布,修订2011年施行的《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将“征收对象”中的“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调整为“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新政从2017年1月14日起施行。

  重庆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期重庆市内主城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现象,个别区域和少量楼盘成交量和价格出现异动,引起市外少数企图炒房者跟风。“炒房”牟利增加了自住购房成本,扰乱了市撤境,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居住购房的权益。出台上述政策是针对近期主城房地产市场出现的异常现象,遏制“炒房”牟利行为,引导 合理市场预期,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重庆最新出台政策主要是起威慑作用。因为外地人想在重庆找个工作并不难,找到工作就不是“三无”人员了。不过,在这一系列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作用下,重庆的房价应该不会大涨。

  台媒称,香港首富李嘉诚正在淡出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根据统计,长和系旗下的长地2015年年报显示,该公司目前持有约150万平方米的投资物业。其中,在香港持有约130万平方米,而在内地仅剩20万平方米,最近又卖掉5万平方米的上海世纪汇广场后,只剩15万平方米,大约是21个足球场大。

  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11月23日报道称,此次出售的世纪汇广场项目交易价格为200亿元人民币,根据长地董事会预计,此次交易,集团将获得未经审核得益约62.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4.3亿元)。

  根据长地2015年年报,目前,长地拥有约1360万平方米的可开发土地储备(不包括农地及已完成物业,但包括发展商于合作发展专案的权益),其中约70万平方米、1250万平方米及40万平方米分别位于香港、内地及海外。

  报道称,长地上述储备土地有91%在内地,且大部分在2005年以前获得。但自2013年以后,长和系在内地再没拿过地了。李嘉诚曾在2014年的公司业绩记者会上说,内地的地价已经被抢得很高。

  从2013年8月起,李嘉诚就陆续抛售内地投资性物业套现,这2年更是陆续大举抛出。对于李嘉诚的动作,有人说,这是他看空内地房地产的表现,也有人说,这仅仅是他做出的短暂性选择。经济学家刘福垣的观点属于后者,他该为“李嘉诚还会回来的。他现在是看哪里好就往哪里走,但这仅是短暂性的。”

  美国Forbes杂志曾报道称,自2013年8月以来,李嘉诚及其家族就一直在出售其内地资产。李嘉诚并非浪得虚名。一名观察人士写道,他“一直能预见内地房地产市场”。

 

  李嘉诚曾表示,出售内地物业不过是“高卖低买”行动,“说我们撤资是个大笑话”。然而,李嘉诚正在内地只卖不买。行业内部人士说,这位超人“总是在危机发生的前两到三年出售资产”。英国《欧洲货币》杂志称:“当李嘉诚出售资产时,为何还要买入呢?”

  近日,住建部再度通报30家违法违规房地产中介机构名单,并继续“重拳”整治房地产中介市场秩序,对房地产中介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查高压态势。住建部还要求,各地一律严禁中介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这是一条红线,不得突破。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房地产中介机构,也不得违规开展业务。但是,今年来,随着“众筹买房”、“首付贷”等性质业务已经被陆续叫停,“赎楼贷”业务已上升为中介公司新宠。

  据了解,此前开展赎楼业务的基本流程大致分为五步:首先,卖方在专业的赎楼业务机构递交借款申请;第二步,专业的赎楼业务机构审查并确认交易真实性后,将项目推荐给相关平台进行募资;第三步,借款人通过P2P平台募得资金后,借款人向银行还款并取回房产证;第四步,进行房产证过户,房产交易达成;最后,借款人收到款后优先偿还借款。

  “不过,由于手续比较复杂,商业银行和客户对此业务的兴致都不高,但目前一些线上、线下的中介平台对于‘赎楼贷’热情高涨。与银行业务规则不同,通过这些中介平台申请‘赎楼贷’往往不需要客户提供担保,提交申请材料后1至3天便能完成审核,整个“赎楼”周期也会大幅缩短。”网利宝CEO赵润龙介绍称。

  对于中介公司对“赎楼贷”的收费比例,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这一比例并无全面的统计,此前有的中介平台打出了“零手续费”的旗号揽客,不过其实际月利率为1.5%左右,年化利率在18%左右。

  据记者了解,尽管“赎楼贷”号称比较安全,但是其资金实际用途已经发生变异。部分赎楼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方便房产交易,而是为了提高估值重新抵押。

  “从操作流程来看,如果先解除转按揭抵押,再重新申请房屋抵押贷款,这样似乎并不违规,但是贷款客户一方面申请了年化利率高达18%的赎楼贷,另一方面又申请金额和比例较高的房屋抵押贷款,其流动性风险明显增大。并且,在此过程中借款人很可能擅自更改抵押贷款的资金用途,一旦资金用途的改变被银行查实,客户会面临提前清偿银行贷款的风险。” 赵润龙说道。

  值得警惕的是,“赎楼贷”大有取代“首付贷”向购房者提供首付贷款的趋势。业内人士称,“部分购房客户通过首套房‘赎楼贷’,解决了资金缺乏问题,突破了住房信贷政策,绕过了风险监测,让统计资料失真,放大了金融杠杆。”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由于信贷的强劲支持,加之去库存政策的大力刺激,引发了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市场的火爆行情,而过度的加杠杆事实上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房地产风险。

 

  赵润龙称,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去除楼市其投资投机功能。

  前不久,天津蓟县五百户镇某村的马某来到派出所的户籍室办理夫妻投靠户口,可当他们把证明资料拿出来时,民警发现了异样。从其结婚证照片看,二人长相非常相似。随后民警又发现,二人身份证号的前六位是一样的,证明二人来自同一个地方,又都将户口落到了五百户镇。“一对亲姐弟假冒夫妻办户口,只为多拿拆迁补偿”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一片哗然。于是,“领证结婚的并不一定因为爱情”成为人们的谈资,颇具讽刺意味。柠檬工坊想要提醒一些投机取巧之人,还是别拿自己的婚姻为筹码,做这种荒唐之事。

  

 

  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等民生项目的推进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征地用地不可或缺,相应地给予一定补偿也是保障民生的应有之义。 不难理解,“补偿”是相对的,理应相互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一户有几口人或被占用了多少“地”,对方就按价换算补多少“款”,互惠共赢、合情合理。

  然而,从网络上搜索梳理就会发现,为了多获取点拆迁补偿,而“绞尽脑汁”想出奇葩主意的还真有不少,比如“给老妈速配老伴还网购假结婚证”、“与男友闪电结婚再离婚”、“与自己的丈母娘结婚”……为获“补偿”而伤“伦理”的闹剧何时能休?

  古人讲,“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这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礼”即指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

  由此看,那些“奇葩”点子无不有悖道德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更是触犯了法律。试问,面对如此有伤风化的行为,家庭成员间还能理直气壮地相处、堂堂正正地做人吗?试问,即使拿到了“补偿款”,那些钱真能用得安心吗?

  人们常说:“无理之事莫为,不义之财莫取,明有国法相系,暗有鬼神相随。”且先不论“鬼神”的虚无,这一民间俗语足以教导人们要遵守道德,坦率做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身体力行,类似“亲姐弟假冒夫妻办户口,只为多拿拆迁款”,为获“补偿”而伤“伦理”的闹剧才能不再上演。我们的生活还是要回归正统,在如此一个建设法治社会的时代,谁也不应该钻法律的空子,在法律面前,我们的生活其实可以变得井然有序,不能为一时的利益而去违反人伦,甚至违法乱纪。我们应该能看到,如果还不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在法律政策面前,还是有的人可以钻空子,那么就在现实中,每一个不接地气的政策出台,背后都有不同人群利益博弈。知道内情的朋友可以说一下,那些“混蛋政策”出台,是不是政策制定者或者其亲属是最大受益者,或者背后有利益输出?所以没有健全的法制,这种事永远可能重演。

  

 

  柠檬工坊在这样的新闻事件中也深刻的体会到现在为什么这么高调的提倡法治社会,它是一切公平的基础,如果有些政策只是惠及少数人,那么这样的法规只会受到民众的反抗,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呼吁更健全的法制,或许才是良策。

 

  柠檬工坊,与美味的饮品同在,与生活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