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抗疫情稳发展 免减缓系列新政助企业纾困 社保费医保费预计减负6500亿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日下午,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来自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五部门的负责人对企业减负新政进行详解,回应热点问题。此次在抗疫情稳经济背景下出台的阶段性减负政策,采取免、减、缓三种方式相结合,分类施策,力度也超过预期,社保费、医保费减负预计将超过6500亿元。
2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项迫切任务是稳就业。稳就业就必须稳企业。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
如何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纾解企业的困难,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指出,在研究过程中比较了多种方案,综合分析,认为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效果更直接,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更强。
游钧介绍,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免、减、缓三项措施。
其中,“免”,就是从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实行免征,免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湖北省可将免征范围扩大到各类参保企业。“减”,是湖北以外的全国其他省份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的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可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3个月。“缓”,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据测算,此次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保费用预计总额在5000亿以上。“这次减免是在去年实施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企业社保缴费的压力,减负的力度、减负的效果将超过去年。”游钧说。
可以阶段性减征的还有职工医疗保险费。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为了降低企业负担,促进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发展平衡,决定由地方政府决策,统筹地区承担基金平衡的责任,在确保待遇发放和基金平衡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可以从2月份开始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最长不超过5个月。
陈金甫表示,此次政策实施是差别化、分类施策。在保证地方基金平衡和待遇发放前提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在6个月以上的,可以采取减半征收单位缴费。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在6个月以下的,则可采取缓缴形式。前期已经实施的缓缴政策可继续执行,期间免征滞纳金。
陈金甫说,从统筹地区看,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在6个月以上的地区占到全国的86%。“如果各地经过研究并全面实施,可以降低企业负担或者减少企业负担1500亿元。”
在住房公积金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企业可按规定申请在2020年6月30日前缓缴住房公积金。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公积金贷款。
倪虹说,对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人员,因疫情需要隔离或者暂时受疫情影响的职工,在2020年6月30日前,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能正常还款的,不作逾期处理。同时,考虑对于支付房租有压力的缴存职工,可合理提高租房提取额度,并灵活安排提取时间。
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企业在与职工充分协商的前提下,可在6月30日前自愿缴存。如继续缴存,可自主商定缴存比例,缴存时间不受影响。
此次出台的一揽子阶段性减负政策,力度超过预期,仅社保费和医保费两项就有望减负超过6500亿元。
“这次阶段性的减免社保缴费是我们应对疫情这一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历史上的第一次。”游钧指出。
在社保减负的同时,相关社保基金也受到减收影响,如何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职工个人权益不受影响?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对此,游钧说,这次阶段性减免企业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充分考虑到三项社保制度的运行和基金的结余情况,总体上基金支撑能力比较强,减免政策实施以后能够保证制度运行正常,能够确保养老金等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
上述《通知》也提出,各省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同时对推进社会保险省级统筹,继续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提出了要求,明确2020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
此次企业社保费的减免中,养老保险费的减免力度是最大的。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指出,从近几年实际执行的情况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19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经超过了5万亿元。这次出台的阶段性的减费政策,预计养老金减收4714亿元,虽然基金收入有所减少,但是影响总体可控,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保障的。
对于部分地区出现了基金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余蔚平表示,财政部和人力社会保障部进行了详细的测算,做了充分的预案,计划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帮助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工作。包括加大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力度;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的力度;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改革的力度。
他表示,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担。不折不扣地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维护广大退休人员的养老权益。
“目前,全国有18个省份和3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社保费、医保费是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同有关部门一起狠抓落实,确保企业在第一时间实打实地享受到政策好处。”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陆进表示,国家税务总局将和相关部门一起抓紧按程序制发政策文件,明确操作办法,并指导省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这个文件很快就会出台。”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经济大省工业复工率超50%更多城市加入“抢工人”大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疫情防控压力不大的地方,开始积极推动生产活动的恢复。
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序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岗就业工作情况。
发布会释放消息显示,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还面临着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行局二级巡视员唐社民在发布会后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复工复产有一个过程,政府不可能包打天下,政府只能做一些最重要的工作,比如推动煤电油运、铁路公路银行等基础行业的复工复产,更多的市场化行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尤值一提的是,包括杭州、宁波、深圳、西安、厦门等城市调整政策,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围绕“用工需求”推出了系列积极政策,包括包车、包专列、包飞机接员工返岗,对扩大工人招聘的企业给予补贴,对相关人力资源机构给予补贴等。
多措并举推动复工复产
唐社民在上述发布会现场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复工复产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上海等一些经济大省(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从企业看,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更快。
从行业看,涉及疫情防控相关物资的复工复产成效比较明显,比如口罩近几日的产能一直在100%以上,2月17日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10%。37家重点监测的粮油加工企业已经复工36家,有色金属行业重点企业复工率达到80%,炼油行业复工率超过60%。
据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夏庆丰介绍,目前,96家中央企业所属2万余户主要生产型子企业的开工率超过80%。
各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在积极推动复工复产。但各省进度不一,对于紧密联系的产业链而言,若有一环卡住,整个产业链均会受影响。区别于大企业的资源动员能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中还面临不少问题。
唐社民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各省要实事求是、分区分级、科学合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工复产有一个过程,政府在推动煤电油运、铁路公路银行等基础行业复工复产,更多市场化行业还需要发挥市场作用。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进行分级分类防控。其中,低风险地区,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杭州余杭区一家电力系统配套设备生产企业的企业主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杭州在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他们企业已经复工,但目前主要是管理人员在处理订单等工作,由于生产工人要到2月底才能到岗,生产线尚未启动。
“我们的客户开工状况不可控,是我们上半年经营的主要风险”,该企业主表示。
企业积极招工人
针对企业缺员工的状况,更多政策有望不断落地。
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有针对性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通过跨区域点对点劳务协作等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除疫情严重和扩散风险高的地区外,对限制劳动者返岗的不合理规定要坚决纠正。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在发布会上表示,他们成立了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协调小组,与有关部门和各地密切配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帮助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对成规模、集中性返岗的劳动者,会同相关部门开通专车专列等,努力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部分地方已经率先行动起来。比如,四川和浙江建立了联动机制,采取点对点方式开通长途客运和火车专列,2月17日一千名返岗工人已经抵达杭州。云南、贵州等劳务输出省份和东部的浙江、广东也建立了会商机制,开通了专列专车。
上述杭州的中小企业主表示,他们的生产线现在需要80个工人,目前有40多个工人已经返回杭州,由于这些工人多数来自浙江其他地市,需要在杭州居家隔离14天,再回归一线生产。未来还会陆续有工人返回,但受疫情影响,预计有四分之一工人难以回归。
该企业主直言,对于一线工人,每年都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受疫情影响,部分工人难以回归,会造成企业损失,因为培训新工人需要付出成本。
为了应对类似这样“招工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抢工人”大战。像2月19日,西安市人社局出台10条措施为企业用工需求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其中包括对新招用员工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保的企业,按新招员工数量不同,分别给予2000元/人、2500元/人、3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
2月18日,厦门人社局明确,对于搭乘动车、长途客运、航班等公交返回厦门的务工人员,将全额报销大巴、动车、高铁车票。
2月16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疫情解除后当月企业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较上年同期每新增1人,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企业,每家企业补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人力资源机构输送员工50人及以上并就业超过3个月的,按每人500元标准补助,每家机构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类似这样的政策,既是此前城市“抢人大战”的延续,又是更积极就业政策的体现,也能更好地配合当前复工复产的需要。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北京时间20日消息,据韩联社报道,现代汽车集团首席副会长郑义宣将接任会长郑梦九的董事长职位,进一步巩固集团掌门的地位。
现代汽车集团周三表示,将提名首席财务官金尚贤(Kim Sang Hyun)接替郑梦九在董事会的席位。公司股东将在3月19日的会议上对该提议进行投票表决。届时,郑梦九将卸任董事长职位,只保留现代汽车非登记高管和现代摩比斯登记董事职位。
据预测,郑义宣将在下月19日的股东大会后接任董事长职位。他于2018年9月升任首席副会长,去年还担任现代汽车和现代摩比斯代表董事。
另外,现代汽车将于下月19日召开的董事会上修改公司章程,将移动出行、电动化等项目纳入公司事业目的,加快向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步伐。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1、红枣泡茶,可补气护嗓
很多人喜欢喝茶,但是如果经常喝同一种味道,往往容易感到腻。这个时候可以挑战传统的喝法,在茶中加入红枣,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方式能够缓解胃寒、胃痛,也能补血补气。
2、红枣熬汤,可以止咳润肺
首先准备好红枣、银耳和冰糖,然后再放入水中,熬制成汤,盛凉之后即可服用,可止咳润肺。不过凡事不能过犹不及,不要喝太多,因为红枣,银耳,冰糖都具有补血的效果,喝太多容易流鼻血。
3、红枣熬粥,帮助人体安神养息
现在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往往无法排解,经常睡眠失调,可以通过饮食的方式适当调整。比如利用红枣和粥结合,有助于安神养息,更有助于睡眠,让人们重新恢复活力。为了能够提高营养价值,达到更好的安神效果,可配合适量百合、莲子搭配,既能丰富口感,又能提升营养。
4、红枣泡酒,促进血管的通畅
红枣在浸泡过程中,内含的营养成分溶在酒里面,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润滑肠胃,疏通血管的作用。但不同大小的同枣,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别,红枣泡酒的时候,可以选一些颗粒硕大,口感鲜甜的红枣,有助于增添新鲜的口感,营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