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专访蔚来总裁秦力洪:中国总部为何花落合肥,疫情影响有多大)
澎湃新闻记者 包雨朦
蔚来中国的大项目接近尘埃落定。
2月25日上午,国产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宣布,与安徽省合肥市签署了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合肥的合作框架协议。
签约仪式现场
根据初步协议,蔚来将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该项目计划融资百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
受此消息的影响,蔚来股价在美股盘前上涨超过33%。
当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通过电话专访了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采访中,秦力洪透露这次合作背后更多的细节,以及蔚来接下来的发展计划。
合肥政府至少100亿元人民币注资蔚来
秦力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日签署的框架协议包括两大主要内容:一是蔚来中国选择落户合肥,未来和中国业务相关的经营、管理、研发、制造、销售都会以合肥为中心展开。二是合肥市会牵头组织对蔚来战略投资,投资金额约定的是不少于100亿元人民币。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预计还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签订正式的协议。等到正式签署才能披露更多的细节,双方还在磋商和讨论之中。”秦力洪说道。
所谓的蔚来中国总部?秦力洪称,蔚来会把中国的业务整体打包注入蔚来中国实体,这个实体属于蔚来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它与上市公司的治理和注册地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会涉及到公司和人员的搬迁。”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带领相关人员参观江淮蔚来制造基地
这不是蔚来第一次寻求蔚来中国的实体落地。
2019年5月,蔚来汽车与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亦庄国投”)曾签订过框架协议。根据此协议,蔚来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的实体“蔚来中国”,并向“蔚来中国”注入特定的业务和资产,亦庄国投将通过其指定的投资公司或联合其他投资方,对蔚来中国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100亿元,以获取持有“蔚来中国“的非控股股东权益。
当时,蔚来正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链压力,这一合作被外界视作是亦庄国投对蔚来的紧急驰援。不过,上述合作最终未能实际落地,不了了之。
秦力洪表示,“蔚来中国落地合肥”,对于合肥当地的发展和蔚来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安徽省汽车产业链本身就比较完整,在汽车产业上有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成为国际竞争力品牌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方面,蔚来的创新和实践对他们是很好的补充,我们落户当地对他们是很好的补充。”
蔚来中国总部的设立,将帮助蔚来进一步区分明确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业务。中国总部在合肥,同时上海依然是蔚来的全球总部所在地,“我们一直有进军海外市场的计划。但目前蔚来在海外还没有卖车,大家会觉得蔚来全球总部和蔚来中国总部很难区分,事实上蔚来一直就是全球布局。区分方面有大量的工作去做,这些问题也要取决于我们与合肥正式的协议签订,细节落实之后,再来进行公司内部的规划。”
秦力洪向澎湃新闻记者强调,中国总部的设立,不会影响到蔚来与上海的进一步合作和投资。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运营优化之外,也不会进行“运动式”的人员优化。
“事实上,经过去年的一轮人员优化之后,我们的目标已经完成,人员的体量非常精简,管理效率也十分高效。”秦力洪说。
参与江淮混改?
合肥对于蔚来来说也不陌生。蔚来成立以后,通过与合肥本土另一家汽车企业——江淮汽车的合作,将生产基地建立在合肥。进一步的合作也基于过去四年来建立的了解与深度互信。
当天的签约仪式上,蔚来还宣布了合肥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蔚来智能电动轿跑SUV EC6量产项目启动。EC6是蔚来在合肥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进行量产的第三款车型,于2019年年底首次亮相,预计于2020年7月公布价格和配置,9月开启交付。此前江淮蔚来生产基地已经为蔚来生产了ES8与ES6两款车型。
2014年7月,江淮汽车通过吸收合并的方式将江汽集团整体上市,建投投资与实勤分别投资入股10.83%和2%,江汽集团持股比例由35.43%下降为30.47%,从而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然而由于民营资金的比例较低,并未完全激活江淮汽车的活力。伴随近年来的销量市场表现的接连下滑,出现利润下滑、股东连续减持、股价持续低迷等现象。
外界对于江淮的“二次混改”一直抱有预期,而2016年就与江淮开启合作的蔚来,也是近年来被提及最多的潜在参与对象。
“混改这件事蔚来和江淮的管理层之间从来没有正式谈过,今天我们宣布合肥对蔚来的战略投资,以及蔚来中国落户合肥的事情,与蔚来与江淮之间的进一步合作本身是没有关系的。”秦力洪向澎湃新闻记者否认了这一市场传闻。
“但我相信由于地缘规划的原因,汽车产业的投入都很重,蔚来中国落户合肥、合肥投资蔚来这件事背后,肯定会促进未来与江淮进一步更深入更好地合作。”他又补充道。
2016年4月6日,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初步确认产销量计划为5万辆/年。2018年5月,江淮发布公告称,收到了蔚来关于第二款车型ES6合作的确认函。2019年3月,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公开表示,第三款车型(EC6)也将江淮进行生产,蔚来、江淮会继续合作,年产能或达到15万辆,基本满足未来两到三年内2-3款车型的生产能力。
秦力洪透露,目前蔚来与江淮的合作主要在制造层面,江淮蔚来工厂由江淮牵头投资,蔚来参与运营,是目前蔚来汽车主要的生产基地。
“制造基地在那儿,就不可避免地我们在供应链管理上有很深入的合作。我们和江淮的合作历时四年多,之间形成的合作模式在汽车行业也算是很大的创新。这种创新去年逐步得到了发改委、工信部的肯定,我们两家公司积极的实践,以及主管部门在法规上予以确认,把这种创新的模式深入推进下去的动力。”
不过,接下来蔚来新的制造工厂还是否继续采用与江淮合作的模式还是未知数,蔚来也曾经在上海寻求过自建工厂。对于这一计划的细节,秦力洪称,这将是接下来两个月内与合肥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前需要确定的事情。
融资不能停
去年陷入资金链危机的蔚来,正在逐步走出困境。就在本月,蔚来已经完成了两笔共计2亿美元的外部融资,均来自财务投资方。
秦力洪称, 2亿美元的融资主要是补充公司短期的现金流,帮助公司短期度过难关。 “蔚来本来在资金链上就相对比较紧张,再加之发生了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比较大,这两笔融资是确保公司在非常阶段不会倒下。”
“合肥政府承诺至少注入100亿的资金,对蔚来来说,这一战略资源的锁定,可以帮助我们开展很多事情。”秦力洪说道,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蔚来也不排斥其他渠道的融资,“其他方面有投资的需要和能力,我们也是非常欢迎的。”
“汽车是资本密集非常高的行业,融资是不能停止的事情。”秦力洪说。
2月18日,有消息传出,浙江的吉利汽车将以3亿美金入股蔚来。但蔚来方面对这一消息予以了否认。
2020年汽车市场依然面临挑战
谈到新的一年汽车市场整体环境的变化,秦力洪认为,企业依然会面临较大的挑战。“年初大家预计2020年会温和增长,因为疫情的因素今年汽车行业未必会实现正增长。不过,蔚来属于新公司,我们的产品处在的高端电动汽车的品类,这个品类还在增长,蔚来对自己的2020年的运营还是比较乐观的。”
据秦力洪介绍,2月10日以来,江淮蔚来制造基地已经全面复工,恢复了生产。但受到上游供应链供货的影响,产能的完全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主要是部分零部件企业在武汉,它们的供货目前不太足够。已经订车的用户需要等待的时间就会长一些,当前很难量化这个影响。”
他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以及疫情大面积爆发以来,蔚来以线上销售和运营为主,就单纯的销售情况来说还比较乐观,“2月平均每天的订单量甚至已经达到甚至超越1月份的水平”。
秦力洪认为,当下的挑战在于,用户订了车之后不能及时交付,所以在报表上就不能及时地形成销售收入。“我们单方面可以做的非常有限,还是要等汽车产业链的恢复,物流恢复,才会对产能有实质的帮助。”
去年12月,蔚来的第三款量产轿跑车型EC6亮相正式亮相,这款车型被认为将对标特斯拉还未上市的Model Y。在当时的发布会上,李斌也表示,EC6将暂时不公布售价,以保持一定的市场灵活性。
在采访中,秦力洪称,疫情或许会给EC6的上市时间表带来几周的调整,但基本的目标计划不会改变,依然如年底发布时所计划的——今年7月正式公布价格并接受预定,9月进行量产和交付。
但他也说:“生产组织受疫情的影响可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取决于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因为天下的汽车厂没有一家能够离开武汉而玩得转的。”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第一、容易患胆结石
女性胆结石患者年龄一般集中在二十岁到三十五岁的阶段,而这其中有高达百分之九十的人群存在不吃早餐的经历,因为不吃早饭会加重患胆结石的概率。
当身体内已经没有食物可以消化的时候,其实胃部还是在蠕动的,胃酸也依然在分泌,而过多的胃酸就会刺激到胃壁伤害胃粘膜,而且因为胆囊中的胆汁没有办法拍出来,会导致胆囊中的胆固醇析出,在沉淀之后就会形成胆结石。
第二、长胖
有一些不吃早饭人群是为了减肥,觉得少吃一顿可以少摄入一定量的卡路里,其实不然,如果早餐不吃,那么中午跟晚上必然不能含糊,这样无形当中会导致中餐以及晚餐摄入量增加,尤其是晚饭吃完之后基本上到了休息的时候,长期以往很容易导致肥胖出现。
第三、便秘
在一日三餐比较稳定规律的情况下,人体的新陈代谢是正常的,但一旦三餐失去规律,胃结肠的反射作用也会下降,人就会出现场便秘,身体内毒素的排出也会受影响,并会通过其他渠道排出,比如皮肤会出现长痘痘这些情况。
第四、低血糖
人体在经过一晚上睡眠之后身体内的营养物质本身已经被消耗殆尽,这个时候身体内血糖的浓度是比较低的,如果不吃早餐的话,血糖的浓度就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会容易导致头昏心慌以及四肢无力的情况出现,严重的还会导致低血糖休克出现,可见其危害性是很大的。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疫情防控期间,还能去理发吗?在昨天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理发店要采取充分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到位。
庞星火表示,理发店营业要采取12条防控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营业前首先打开门窗,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垃圾。顾客理(剪)发后落在座椅、地面的头发应一客一清扫,统一收集到塑料袋内,并扎紧袋口。
·为顾(宾)客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有洗手间的应保持清洁和干爽。对接触较多的公用物品和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毒。
·剪刀、梳子、推子等理(剪)发工具应一客一用一消毒。毛巾、围布等公共用品应一客一换一消毒。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员工健康宣传教育,要求员工下班后尽量不要参加私人聚会聚餐等。建立员工每日健康监测制度,进行体温监测登记。若员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及时就医。
·工作人员在为顾(宾)客提供服务时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并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
·疫情防控期间应建立顾客预约制度,顾客到店当天应提前电话了解顾客健康状况,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顾客应提示更改预约时间。未预约临时到店的顾客,应登记姓名、联系电话,告知大致的等候时间。
·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
·对不佩戴口罩的顾客应进行劝阻,遇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顾客可拒绝其入店。
·每个美发座位服务面积不宜小于2.5平方米,座椅间距不宜小于1.5米,店内应设有流动水洗发设备。
·要求顾客在进店后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非必要不摘除。
·工作人员在为顾客提供服务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与顾客聊天。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李书福拥抱造车新势力? 吉利3亿美元入股蔚来“疑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一直热衷于“买买买”的吉利又有了新动作。最近有消息称,吉利汽车将投资3亿美元入股蔚来汽车,并有望成为蔚来第三大股东。
据称,吉利入股蔚来的价格,应该不会高于此前蔚来发行可转债融资的转股价格3.07美元,由此可计算得知,吉利将持有蔚来约9772万股股票,占增股后总股本约8.5%,仅次于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以及腾讯。
截至发稿,这一投资尚未落地,传闻也没有得到双方的正面回应。无论是蔚来还是吉利,谈及此事均表示“不作评论”或是“以公告为准”。
消息传出后立刻在汽车圈发酵,多家媒体也进行了快速跟进,但吉利是否真的要投资蔚来仍未能确定。一方是屡屡阔绰出手的吉利,另一方是常常被放鸽子的蔚来,这桩合理又似乎不那么合理的投资一时间竟成了“薛定谔的猫”。
在过去的一周中,汽车行业媒体对吉利投资蔚来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其一是言之凿凿称“定了,没有太大变数”的,其二则是从产业投资规律方面分析认定“是不实消息”。
在过去的一年中,蔚来曾多次传出与资方洽谈或达成合作,包括以北京亦庄国投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基金和以广汽为代表的产业基金,但这些投资要么夭折,要么进展缓慢,这让外界对于蔚来的融资新闻自然多了几分“警惕”。
实际上,吉利入股蔚来的传言由来已久。今年1月初就有媒体报道称,吉利当时正在和广汽、上汽竞购蔚来。后来广汽集团(11.460, -0.18, -1.55%)在交易所发布公告,坦承了可能投资蔚来一事,但吉利并未就此发表任何回应。
2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吉利目前确实还有意向投资蔚来,尤其是收购阿斯顿·马丁失败之后,吉利需要新的项目来完善战略布局,尽管从公司经营的层面,蔚来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标的,但吉利对蔚来的高端化平台是相当感兴趣的。
显然,入股蔚来并不缺理由,但关键在于能否以合适的对价取得最大的利益,这才是与李斌谈判的诸多资方反复权衡的焦点。
而对于蔚来而言,达成意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钱要到账,没有落袋,一切达成协议恐怕都有变数。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的情况“瞬息万变”,吉利究竟会不会投还不好说,不过预计3月份蔚来发财报的时候会有进展。
错失阿斯顿·马丁在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吉利近期在收购阿斯顿·马丁的“折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其考虑投资蔚来。
去年年末,有外媒曝出阿斯顿·马丁在与潜在投资者谈判,并评估融资和各种融资选项。当时,这家英国豪华汽车制造商陷入持续亏损的经营困境,一直希望“拿下”它的吉利终于等到了机会。
不过,这桩生意最终没有做成。一位名为劳伦斯·斯特罗尔的加拿大商人半路杀出,成了阿斯顿·马丁的新东家。
根据媒体曝光的数据,斯特罗尔以1.82亿英镑收购了16.7%股份,而吉利的方案则是2亿英镑收购19.9%股份,相比较而言,吉利的价格约低8%。
蔚来的车型与阿斯顿·马丁的车型并没有可比性,不过基本算是吉利同一时期在看的项目。记者了解到,本来吉利是不考虑投资蔚来的,但错失阿斯顿·马丁之后,吉利的态度有所转变。
据悉,去年年中以来,李书福就多次与李斌商谈投资入股事项,但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一方面,蔚来当时并没有那么急迫的意愿融资,而且手握筹码,同时在谈的有多家投资方,另一方面,李书福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投资蔚来,他本身就不看好互联网造车。
李书福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判”造车新势力。在2015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曾说互联网造车是“没有身体的灵魂”,在2016年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上,他又不客气地斥责“有些企业”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在2018年北京车展期间,他再一次表示“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68.640, -0.68, -0.98%)”。
还有传闻称,此前吉利内部人士跳槽要去造车新势力时,李书福也曾直言不讳地说:“你这个是办不成的。”
不过,去年开始,画风就开始变化了。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李书福曾造访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展台,并向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竖起了大拇指,说:“你们速度够快的呀。”当天,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在微博上分享了这一幕的照片,随后李想本人也进行了转发,还说李书福的到访与点赞“够我吹一辈子牛了”。
这被视为李书福拥抱互联网的转折点,也是在那之后,他开始与李斌接洽。不过,那次上海车展期间,李书福本来也是要被安排巡访蔚来展台的,但李斌认为在展台上会面不太合适,因此二人年中左右才正式接触。
投资蔚来有何价值?
从吉利的角度而言,参与投资蔚来有其合理性。上述知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书福之前对公司没兴趣,但对它的高端化平台一直是很感兴趣的。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已经有多个纯电动汽车品牌,包括吉利新能源旗下的几何、沃尔沃与吉利联合打造的极星(Polestar)等。但几何品牌的定位不如蔚来高端,沃尔沃和极星的情况又较为复杂。
尽管吉利早就控股了沃尔沃,但沃尔沃一直是独立运营的,吉利仅有两个董事会席位,直到最近才开始整合。根据2月10日吉利汽车发布的公告,公司正在与沃尔沃汽车的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探讨两家公司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极星的平台也是重新开发的,市场能不能接受还不确定。”上述知情人士认为,相比较而言,蔚来虽然不是个完美的公司,但品牌认可度尚可。“蔚来主要的问题在于生产和成本控制,需求端是没问题的。”
而按照吉利一贯的风格,多投资一个蔚来也并不稀奇,与投资阿斯顿·马丁的2亿英镑相比,入股蔚来所需的资金要少一些,对吉利不构成压力。
除此之外,吉利投资蔚来后,有望提升自身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近年来,吉利汽车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自2018年从高点迅速下跌之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现在还徘徊在每股15港元左右,市盈率仅为10。
“吉利不是必须要投资蔚来,但投了之后会有机会收获二级市场的支持。”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同时也能进一步巩固吉利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地位。
不过,在理论分析之外,吉利入股蔚来还有很多实际的考量,比如在多大程度上参与蔚来投资、双方如何协同、是否涉及管理层的变动等等。
由于蔚来当前处于亏损状态,纯粹的财务投资很难取得收益,但战略投资的话,有分析也直言,以目前的产品体系判断,吉利没有必要长期扶持蔚来这样一家企业,毕竟,吉利、沃尔沃、smart等品牌已经构成了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态。
有投资人士认为,如果资金量超过10亿美元控股蔚来汽车,可能对于吉利来说才具备一定价值。
不过,一位接近吉利的人士指出:“蔚来如果定价很低,做一次投资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但要当一个绝对的大股东,那就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但他也表示,能否整合主要还是看各自能提供什么资源,如果双方能达成一致、结构合理,也存在这样的可能。“蔚来的平台技术、车型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发展,但吉利的纯电动平台可以跟蔚来共享,平台优势发挥出来后,成本便能够降低。”
- 详细资料
- 分类:汽车家居
原标题:居家办公,薪酬该怎么取?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一些企业以疫情期间居家办工工作量不饱和、员工不打卡等为由,取消了绩效、全勤和各种补贴,企业私自“调薪”的做法引起员工不满。网民认为,特殊时期,劳资双方应携手共渡难关,在居家办公报酬调整等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上,用人单位不能自说自话,要增强依法平等协商意识。
不少网民指出,居家办公情况比较复杂,在工作量衡量、绩效考核等方面,公司和职工的看法不尽相同,产生争议在所难免。网民“温婉”表示,每家企业情况各异,能灵活安排疫情期间劳动用工事宜当然好,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平等协商原则依法而为。公司应该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与员工平等协商报酬问题,共同探索解决办法。面对困难,与其互相抱怨,不如抱团取暖,相互体谅才能共克时艰。
网民“丰收”也认为,只有平等协商才能创造双赢。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如果能主动、平等地与劳动者协商居家办公期间的工作量、工作时间、报酬等事宜,无疑会赢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和理解,复工复产效果会更好。作为员工,也要理解疫情期间用人单位的艰难。
还有网民提出,各地有关部门要根据疫情期间劳动关系的变化和产生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引导。网民“青的蜂”认为,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的负担不仅是工资支付,还有社保税收、房租水电等各种问题。相关部门要想办法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稳岗压力,只有他们稳下来了,就业民生才能有保障。除了多措并举推动复工复产,还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企业的风险抵抗力。(记者 明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