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 美国当地时间周五,知名爆料大神iHacktu称,苹果2020年旗舰iPhone发布会将于9月8日举行,苹果眼镜和Apple Silicon Mac则会在10月27日亮相。

  据iHacktu透露,苹果将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8日以在线形式举办iPhone 12系列产品发布会,同时还会推出迭代版的Apple Watch、AirPower以及iPad。

  与此同时,和苹果过去几年的做法一样,iHacktu还表示,该公司将在10月27日举行iPad专场发布会,但此次活动不太可能以在线形式举行。

  除了发布新一代iPad Pro,苹果还可能在此次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其首批搭载自主研发芯片Apple Silicon的Mac机型,包括MacBook和13英寸的MacBook Pro。

  有趣的是,iHacktu指出,苹果甚至可能会在这次活动上发布增强现实(AR)设备“苹果眼镜”。早在2019年,著名分析师郭明?就曾预测,第一代苹果眼镜将于2020年面世。另一位苹果爆料大神乔恩·普罗塞(Jon Prosser)随后证实了这一点。

  iHacktu给出的发布日期与苹果过去几年的时间表基本一致,而且从以往的记录来看,iHacktu爆料的信息总体上很可靠。

  苹果预计将发布四款新iPhone机型,包括入门级5.4英寸iPhone 12、6.1英寸iPhone 12 Plus、6.1英寸iPhone 12 Pro以及6.8英寸iPhone 12 Pro Max。所有四款机型都被认为拥有OLED屏幕和支持5G。据传,低端机型将配备双摄像头和4GB运行内存,而Pro机型将配备三镜头摄像头、120Hz ProMotion屏幕和6GB运行内存。

  据传闻,苹果还可能发布一款新的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 Series 6,它将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更大的电池足以帮助睡眠跟踪以及支持其他升级。关于新款入门级和中档iPad机型的信息不多,不过以前的报道曾暗示,苹果将推出10.8英寸iPad Air和新款iPad mini。

  苹果可能也已经解决了过热问题,这个问题最终扼杀了第一个尚未发布的AirPower版本。据普罗瑟透露,一款配备了苹果A11芯片的新型AirPower原型机正在接受测试,但目前并没有听到太多关于其在2020年首次亮相的传闻。

  尽管苹果已经在2020年发布了iPad Pro机型,但有传言称,支持5G和迷你LED屏幕的新一代产品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或2021年初发布。除了iPad Pro,预计苹果还将发布首批Apple Silicon Mac电脑,其中可能包括13.3英寸MacBook Pro和现已停产的12英寸MacBook升级版。

 

  此前也有传言称,苹果眼镜将于2020年发布。普罗塞表示,这款产品的售价为499美元,并且可以与现有功能兼容。第一代苹果眼镜将被设计为智能手机的附件,而不是iPhone的成熟AR替代品。

  原标题:北汽集团加码布局出行领域

  本报记者 吴勇

  日前,神州优车发布公告称,拟以每股3.1港币的价格向江西省井冈山北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其指定第三方转让其所持参股公司神州租车有限公司的不超过4.43亿股股份。后续,北汽集团还计划从神州租车股东Amber Gem手中收购1.71亿股。

  若上述交易完成后,北汽集团将间接持有神州租车约28.91%的股份,正式入主神州租车。有分析人士表示,从用户运营的角度出发,入主神州租车有利于提升北汽集团在C端租车领域的实力,同时壮大出行业务版图。

  实现优势互补

  今年4月,北汽集团与神州优车集团就联合宣布,双方将通过车辆采购、汽车新零售、技术合作、大数据以及金融服务等方式达成全面战略合作。5月31日,双方订立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神州优车向江西省井冈山北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其指定第三方转让其所持参股公司神州租车有限公司的不超过4.43亿股股份后,将不再持有神州租车股份。

  天眼查显示,北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北汽产投是江西省井冈山北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40%。业内人士表示,鉴于北汽一直积极布局出行业务,收购神州租车有利于拓宽自身的业务覆盖面。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头部车企纷纷进入出行领域,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重塑。神州租车作为国内出行和汽车领域领先的综合服务平台,是国内市场占有率及客户认可度最高的短租企业,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对北汽集团出行板块形成有益补充,协助北汽集团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而北汽集团将充分发挥其在整车研发制造、发动机技术及新能源技术的核心优势,开发出行定制、换电模式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促进其在出行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北汽集团在出行领域的深耕挖掘。

  扩大出行版图

  汽车之家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Z世代汽车消费洞察》显示,年轻人对待出行的态度更加多元化,95后对以网约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出行方式接受度更高,近四成为高频用户。他们已经把网约车、租车当作较为常规的出行方式。

  为了顺应市场环境和消费行为变化,传统车企近年来纷纷布局出行服务。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转型等相关政策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北汽集团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当时北汽集团提出“从传统型制造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转型升级目标。此后,北汽集团推出面向不同人群、不同商业模式的“绿狗租车”“北汽绿行”“轻享出行”,北汽集团服务贸易板块鹏龙平台还打造了针对政企客户的分时租赁服务品牌“北京出行”。

  2017年2月,北汽集团成立以网约出租车经营、汽车租赁以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技术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华夏出行有限公司,并逐渐将现有出行品牌纳入到华夏出行平台中来。截至目前,华夏出行业务已覆盖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网约专车、城市物流、整车出租等多种形态。

  “虽然北汽集团在出行领域已经多方布局,但车企出行服务运营大多局限于自有品牌车辆,相比提供多种品牌车辆的服务提供者,整车厂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受到影响。”有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神州租车累积了大量的终端用户和线上线下的运营经验,其拥有的优质用户资源、技术系统、运营体系以及稳定的运营团队,对北汽集团出行板块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汽车租赁行业龙头老大依然是神州租车,市场份额达到17%,比一嗨租车和首汽租车的总和还要多。截至2019年底,神州租车车队总规模接近15万辆,进驻城市超过307个,网点布局超过1000家。

原标题:大连各电影院暂停营业 已销售的影票统一退票

  来源:半岛晨报

  7月23日下午,记者从大连多个影院获悉,为配合疫情防护,大连各影院售票系统暂停服务,针对已经售出的影票,影院方面也开始进行退票。恢复营业时间将会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另行通知。

  上半年哪里人最能花钱?上海人均消费超2万元 海南、重庆消费回补幅度大

  记者 陈芳

  近期地方经济半年报陆续公布,各地居民人均消费数据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也相继出炉。记者发现,上半年人均消费支出最高的地方是上海,达到20112元,北京、浙江紧随其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中,安徽、江西、福建三地分别以-3.5%、-4.2%、-5.4%的增速位居前三。

  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0112元,虽然同比下降,但位列全国第一。北京紧随其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620元,比去年同期的21134元下降11.9%,浙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029元,超越天津跃居第三。

  上海是31个省份中唯一人均消费超过2万元的,这与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购物节活动的举办息息相关。上半年上海以3.65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第一,同时,横跨5月、6月的“五五”购物节促进了线下消费和网络消费的回暖。

  北京市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人均消费额低于去年和前年同期,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8项消费构成中,仅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同比微增0.6%,而衣着支出、交通通信支出以及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等都同比下降超过20%。

  此外,湖南、重庆、福建、江苏、广东、天津、浙江、北京和上海9地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全国,接近或者超过万元。甘肃、贵州、西藏三地人均消费支出不足7000元。

  受疫情影响,整体而言上半年31个省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在负区间运行,中西部省份安徽、江西以-3.5%、-4.2%的增速排名居前,湖北以-34.1%的增速成为消费增速最低的省份。

  网络零售在消费数据中“一枝独秀”。江西、云南等地表现尤为显著,云南上半年网络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6.5%、江西增长34.7%。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中国的消费模式,线上消费增速和占比持续提高,成为上半年消费增长的最大亮点。

  二季度以来,在各地发放消费券、发展小店经济与夜间经济等促消费举措下,不少地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幅显著收窄,如上半年新疆、海南、重庆相比一季度的收窄幅度分别达到17.8个百分点、15.5个百分点、11.4个百分点,消费回补态势良好。

 

  海南消费值得一提,在离岛免税购物新政策的实施下,上半年离岛免税品零售额达85.72亿元,同比增长30.7%。海南省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全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拉动全省GDP回升1.3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拉动全省GDP回升1个百分点,消费的持续回暖有力支撑了经济的回升。

  原标题:北京朝阳近10万企业职工申请临时性岗位补贴1.5亿元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 沙雪良)今天(7月22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9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朝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黄晓伟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该区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截至7月20日,共有10846家企业98954人申请临时性岗位补贴1.5亿元。

  黄晓伟说,疫情期间,朝阳区在支持文化企业复工达产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在指导帮助企业争取市级政策支持方面,朝阳区积极落实北京市“房租通”政策,精准开展政策宣讲,指导和服务朝阳区内文化企业开展申报工作。朝阳区共有487家文化企业获得第一批“房租通”政策支持,占全市的52%,获得支持额度5443.79万元,约占全市的57%,获得支持的文化企业数量和支持额度均位于全市首位,有力支持企业在疫情期间稳定发展。

  同时,朝阳区还制定实施区级层面惠企助企政策。黄晓伟介绍,朝阳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在疫情期间为驻园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对执行该政策的园区,按减免金额的30%给予园区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截至6月1日,朝阳区73家文化产业园区已为1967家企业减免房租1.62亿元,涉及租赁面积160余万平方米。

  此外,朝阳区安排1.32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共支持296个企业(项目),并已拨付到位。

  在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方面,截至7月20日,朝阳区共有10846家企业98954人申请临时性岗位补贴1.5亿元,其中,有155家中小微文化企业2125人申请临时性岗位补贴327.3万元。该补贴政策在疫情期间持续实施,补贴资金陆续发放。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