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老年人学会智能手机,不能仅靠老年大学

  半月谈评论员 刘祎楠

  近日,南京部分老年大学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教授老年人扫码付款、网上挂号、健康码等智能手机功能,几乎期期爆满,热度空前。

  老年群体属于“数字贫困户”的集中人群,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日益智能化的生活中几乎寸步难行。老年大学开展针对老年人群的智能手机培训班,可谓击中了百姓民生的一大痛点,有助于老年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体现了和谐社会应有的人文精神。

  据了解,今年“十一”长假期间不少景区、商店、医院、银行、车站都开设了“无健康码通道”和人工窗口帮助老年人克服智能手机不会用的困难。人工服务虽然能够解决老年人的燃眉之急,但并非长久之计,教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才是“数字扶贫”的最佳方式。

  老年大学培训班的爆满说明老年人并不拒绝新生事物,而是求学无门,相关需求十分巨大。满足这一需求不能仅靠老年大学,各地基层政府部门、社会公益组织、手机企业等都应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尽可能让愿意接受科技事物的老年朋友消除“触网”障碍。

 

  需要指出的是,帮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并不仅仅使老年群体获得便利,激发出的消费潜力同样可以使社会受益。《半月谈》曾经发表文章《社会等一等,还是老人挤一挤?关心老年“数字贫困户”》指出,老年群体具有很大的网络消费潜力。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同时,也会极大增益数字经济内循环。

  原标题:上海外牌“限行”升级 沪上新能源汽车销量一日暴增数倍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上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又火了一把。

  “全疯了!”10月25日晚间,有接近特斯拉销售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天一个上午,特斯拉单店销量超过了80台!”而正常情况下,这家店的销售规模是一天10-20台。

  销量一日暴增数倍——即便是对于当前红透了半边天的特斯拉而言,也实属罕见。

  不过,这两日的盛况不仅仅出现在特斯拉的门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与调研发现,上周末不少汽车线下门店都人气爆棚,其中既有同属于造车新势力的蔚来,也有传统车企上汽集团(21.280, 0.12, 0.57%)乘用车旗下品牌荣威等。

  10月25日晚间,荣威品牌某区域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天荣威4S店也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消费者,显而易见的是,绝大多数消费者也是直奔新能源汽车而来。

  一线的突然火爆与上周末公布的一则重磅通告相关。10月24日下午,“上海发布”发出市公安局的最新交通管理措施,外牌在上海的“限行”规定即将升级——一方面,从11月2日起,内环高架上外牌限行时间加长,另一方面,明年五一假期之后,内环地面道路也将开始限时开放。

  外牌在上海将举步维艰。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尽快购置新能源汽车申请“绿牌”成为最稳妥最快捷的解决方式。毕竟,相比较而言,沪牌竞拍的难度越来越大,价格也水涨船高,而新能源汽车牌照基本申请即得——业内分析认为,眼下限行升级,预计将进一步带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上海是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10%左右。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轮限行升级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提升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很难说。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绿牌”已经成为拍牌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相关需求也已经有一定释放,在此基础上,多少消费者会因为这次限行升级而转投新能源汽车还很难具体评估。

  沪上新能源汽车周末火爆

  10月25日下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上海北部某区的荣威4S店。店内人头攒动,不少消费者三三两两地在询问各款新能源汽车的性能、配置等信息,还有部分消费者在与对接的销售谈试驾流程。

  看见记者进门,一位年轻的销售人员走过来询问需求,但得到记者“我就简单看看”的回复后,他便毫不犹豫地转向了另一位顾客,为他介绍起了品牌旗下的各款新能源车型。

  “很忙”是这家4S店给人的直观感受。而据记者后来了解到的情况,这并非当天的孤例——如此前介绍,多家汽车线下门店人气旺盛,销售甚至顾不过来。

  不止是25日,实际上24日晚间,消费者便已经闻风而动。一位特斯拉销售表示,尽管她那天请假休息了,但因为“店里的人爆多”,所以不得不在线处理一些客户留言,“吃完晚饭就一直在回微信。”

  突然涌入的大批消费者让门店销售应接不暇,也给供应端增加了压力。有荣威4S店销售人士表示,目前店内的新能源现车不是很多,如果订购晚了或许拿车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因此消费者有意向的话“下手要早”。上述荣威区域负责人也表示,“欲购从早从速,或将一年难求!”

  上述说法也是销售的常用话术,不过在短期需求骤升的情况下,不排除出现局部供不应求的现象。尽管9月份多家车企的批发销量已经明显回暖,渠道方面相对充裕,但对于绝大多数经销商而言,上海“限行”升级这只靴子落地也并不在本月的预期之内。

  新能源汽车在上海火爆,源于上周六下午发布的一则通告。

  根据上海市政府官方平台“上海发布”10月24日下午4时左右发布的信息,上海将进一步扩大外牌在上海的限行范围,一是从11月2日起,延长外牌车辆在内环高架的工作日限行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7时至10时,15时至20时)延长为13小时(7时至20时),二是明年五一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起,内环内地面道路高峰期(工作日7时至10时、16时至19时)将禁止外牌车辆通行。

  对外牌限制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沪牌的需求度。有在上海常年使用外牌的用户表示,因为每天要开车去内环上班,原来还可以避开高峰时段,现在就只能起早摸黑了,“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太难了。”

  摆在这些人面前的选择并不多:要么继续拍沪牌,要么选择一款新能源汽车,快速上“绿牌”。考虑到近年来拍沪牌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高,不难理解为何政策一出,不少人立马去买了新能源车型。

  数据显示,在过去五年中,尽管已经有新能源汽车“绿牌”的分流,沪牌的中标率依然不高,2015年约为5%,2020年约为10%,从价格上看,2015年沪牌均价为8.07万元,2020年则涨至9.0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为了促进汽车消费,上海市还额外增加了4万个沪牌的额度,再看此前2019年的数据,沪牌中标率仅不到6%,均价为8.96万元。

  既有需求的提前释放?

  业内普遍认为,上海此轮的限行升级政策会进一步提升当地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中信建投(43.180, 0.21, 0.49%)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指出,路权优势本来就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逻辑之一,而上海的新规显然将强化新能源汽车的路权优势,将进一步提振上海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申万宏源(5.170, -0.02, -0.39%)证券分析师宋亭亭也表示,压制牌照价格的供给因素将在明年消失,预计明年沪牌价格将可能出现明显提升,此次调整对于常驻上海的外牌小客车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那么,上海此次升级限行政策将在多大程度上拉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呢?上述分析给出的数量分别是10万辆、8-13万辆,后者以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参考,假设每年有5%-8%的需求被迫转向新能源汽车而计算得出。根据《2019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常驻上海的外省市号牌小客车有167.4万辆。

  不过,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绿牌”一直是沪牌的替代物,自新政出台后再去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也很难讲是否因为限行加剧才去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某大型咨询企业汽车业务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新政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影响肯定是正面积极的,但实际转换多少,还得打开那167.4万辆车的大概结构进行分析。

  从这两天迫切购车的消费者特征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刚需使用受到显著影响,但因为沪牌难拍的缘故短期内又无法解决的,一类是此前便有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打算,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近期新增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是既有需求的提前释放。随着外牌车辆限行升级,另一种担忧开始出现:上海的新能源汽车牌照是不是也会在某天就收紧了?

  而与此同时,记者随机采访的数位在沪外牌使用者中,并未有人提出要用新能源汽车来代替燃油车获得“绿牌”。有人表示,将继续尝试拍沪牌,因为新能源汽车还是“选择有限,不保值,不方便”;还有人表示,临时换车心理上有些接受不了,计划等到“没有办法”时再做打算。

  “(新政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拉动)评估的维度可以从长期在沪的外牌车辆保有量数量角度切入,看有多大比例是日常刚需出行需要,再看对这些外牌车主而言,有哪些可替代的选项——比如拍沪牌买燃油车、买新能源车、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

  上述人士表示,主要还是得看多大比例平时通勤是刚需用车的。在167.4万上海存量外牌车辆中,比如江浙车牌的车,平时不怎么开,主要是周末或者回老家时才开,那么他们也不会有特别强的需求,马上换成新能源车型。

 

  (作者:彭苏平,李梦扬)

  10月24日,由上海青年报、腾讯教育、腾讯企鹅辅导、腾讯追梦计划联合跨界举办的GeekPwn 2020少年黑客马拉松线下总决赛在上海打响。入围破解赛的10支队伍和入围开放赛的5支队伍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来自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二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何瑞、李佳蓁成为了本次破解挑战赛的优胜队伍,而来自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区的永恒队、Cheng的二次方、Sam、陌上花开、n3em3o五只队伍也登上了开放赛的领奖台。比赛期间,少年黑客们的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创意十足的年轻脑洞与科技产生的别样碰撞,让比赛趣味横生、看点十足。

  特邀科学顾问助阵 黑客少年各展新奇“脑洞”

  本次总决赛分为“少年黑客加密破解挑战赛”和“少年黑客生活卫士开放赛”两大单项赛,分别考察青少年基础技术功底和对安全问题的开放性思维。作为联合主办方之一,腾讯企鹅辅导邀请GeekPwn安全主管、少年黑客马拉松大赛负责人、上海交大硕士、前微软安全专家吕礼胜为“特聘科学顾问”,在赛前举办线下公开课,为青少年详细讲解赛事相关知识和规则,做好赛前准备。

  在少年黑客加密破解挑战赛中,参赛的青少年队伍利用主办方提供的器材集体制作自动解密机设备,在现场接收主办方通过信号灯亮灭的方式发布的密文信息,并解密成明文信息。其中考察到古典密码、Morse电码、编程等不同的知识。在此环节中,上台进行破解演示的战队大显身手,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二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何瑞、李佳蓁争分夺秒完成比赛,在这场竞速大战中摘得桂冠。

  而在更加考量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少年黑客生活卫士开放赛中,参赛选手通过开源硬件和传感器,制作出一个个解决现实生活中安全问题的创意作品。有的选手针对厨房的火险隐患,制作了一款科学预防火险的装置,利用树莓派的GPIO引脚连接温度传感器,在温度异常时可以提示着火风险。有的选手针对家庭防盗自制出“人体检测报警器”,如果报警器检测到异常的人员走动,则会触发警报提醒。

  最终,有五个队伍获得优胜,他们研制出的创意解决方案,用简易的手段有效解决了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以赛促学 腾讯企鹅辅导持续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

  除了为赛事选手提供现场指导外,腾讯企鹅辅导还将联手“特聘科学顾问”吕礼胜在赛后推出相关科学课程,为青少年提供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据了解,腾讯企鹅辅导是腾讯自营的中小学网校,针对6-18岁孩子,提供小学、初中、高中全学科一站式的课外教学平台。在专业教学产品与腾讯先进科技的双重驱动下,已经形成了高效、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案。腾讯企鹅辅导致力于用更科学的方式,将AI能力融入产品,帮助孩子高效提分。该平台AI评价系统和AI学情报告分析,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及时的“过程反馈”,匹配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采用双师直播教学模式,提供直播上课、实时互动、随堂测试、及时答疑、作业批改等全方位服务。

  本次与GeekPwn的跨界合作,是腾讯企鹅辅导在深化科学学习理念上的一项最新实践。腾讯企鹅辅导希望将“科学学习”的理念与青少年科技素养培养相结合,通过比赛鼓励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拓展学生科学思维;同时,为青少年们提供一个交流科学知识的平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未来,腾讯企鹅辅导将持续发挥技术的力量,不断帮助年轻一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跨学科应用能力,打破学习壁垒。在科学学习方面为青少年量身定做课程,用技术推动智慧教育升级,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根据美国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 (ETR)的调查,2021年全球永久在家办公的员工比例预计将增加一倍,因为疫情期间生产率有所提升。

  ETR于9月调查了大约1,200名全球不同行业的首席信息官。这些信息技术决策者预计2021年永久性远程工作的员工占总员工的比例将达34.4%,较疫情前的16.4%提高逾一倍,这是生产率上升趋势的结果。

  受疫情影响,目前全球约有72%的员工远程工作。

  这些首席信息官还对2021年的业务前景表达了更强的乐观情绪,认为技术预算将增加2.1%;今年则是下滑4.1%,受疫情封锁措施影响。

  在接受调查的首席信息官中,48.6%的人表示自从员工开始远程办公以来,生产率有所提高,只有28.7%的受访者表示生产率下降。

 

  电信、金融和保险部门的IT部门的生产率提高显著,而能源、公用事业和教育部门则乏善可陈。

  原标题:最新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最高的是?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哪里的人收入最高?你的收入是什么水平?一起来看看。

  31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京沪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哪里的人收入最高?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126元,位居榜首。

  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72元,位居第二。上海和北京也是仅有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大关的两个地区。

  上海和北京的居民收入水平遥遥领先,因为位居第三名的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刚刚突破4万元大关,达到40121元。

  身为GDP总量榜首的广东,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4元,位居第六;而GDP总量第二的江苏,以32667元排在第五名。“苏大强”在居民收入方面比“粤老大”略胜一筹。

  9省份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

  从各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这9个省份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转正,你会“报复性”消费吗?

  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居民收入一度出现了负增长。不过,前三季度居民收入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实际增速转正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实际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1.3%转为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

  不仅是全国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转正,多省份的居民收入实际增速也是纷纷转正。如,北京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72元,同比增长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2%,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福建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7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

 

  居民收入增长,是消费的基础和支撑。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最能挣钱的上海人也最能花钱,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30695元,是全国唯一突破3万元的地区,为全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