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特斯拉(998.02, -7.03, -0.70%)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周一达成收购推特(51.7, 2.77, 5.66%)的协议,消息传出后,推特上出现了包括“再见推特”(GoodByeTwitter)在内的几个热门话题标签,似乎预示着用户流失即将到来。
但很多用户之所以在他们的推文中加上这类标签,或者语带戏谑地谈论离开该平台,主要是为了取笑那些无法忍受马斯克对待言论自由方式的所谓自由主义者。
虽然大多数评论者似乎都无意真的退出这个平台,但一些知名用户确实宣称,他们将关闭自己的账户。
拥有100万粉丝的好莱坞知名女演员贾米拉·贾米尔(Jameela Jamil)在这笔交易宣布后不久表示:““埃隆收购推特的一个好处是,我最终将离开,不再是这里的一个完全的社会威胁。所以这对你们来说是双赢的。”
贾米尔接着发了一条“我的最后一条推特”的帖子,一张她和她的宠物狗的照片。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查尔斯·布罗(Charles Blow)告诉他的64.5万名粉丝:“不管怎样,我一直在远离社交媒体。这将是我彻底告别这个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推动力。”
其他一些人则表示,他们将继续参与这个平台,直到情况明朗,在马斯克的掌管下,最终会发生什么变化。
对于推特上发生的这种现象,美国知名政治评论员Ana Navarro-Cardenas讽刺称,如果她给每个说要离开推特但没有离开的人一美元,需要的钱“可能足够买一辆特斯拉”。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局19日向立法会提交文件,指立法会早前已通过相关草案,有至少18个月的准备期,目标在2023年下半年实施垃圾征费,会根据计划配套的进度和社会情况,就具体实施日期征询立法会意见。初步建议在实施后一段时间内,向全港合计约290万个住户,免费派发指定的垃圾袋。
环境保护署表示,会建立一个销售网络,涵盖超级市场、便利店、药房、邮局及网上平台等数千个销售点,涵盖约2900间店铺,亦考虑在部分连接乡郊或偏远地区的公共运输交汇处及渡轮码头设置自动售卖机。计划开发“智能库存管理系统”及相关的流动应用程序,让商户订购垃圾袋,也方便市民及时了解附近指定袋及指定标签的销售点和库存状况。(总台记者 叶丽丽 周伟琪)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4月6日,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开通。
“之前没有了解其他学校,只能报班了解调剂的具体流程和院校信息。”程小丽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前自己离目标院校差了3分,为了抓住今年考研最后的上岸机会,于是花费3000元报了考研调剂辅导。
4月1日,贝壳财经记者咨询了多家考研培训机构,除调研调剂业务外,2023年的考研培训已开课。
“考研准备要趁早,很多学生从大二就开始准备”。贝壳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对大多数考生而言,培训班是其最大的考研开销,再加上课程资料、往返的交通食宿,考研成本不断增加。
在培训机构中,中公教育、新东方、文都、海天教育等考研机构起步早,再加上明星老师 IP,在考研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考研市场其实比考公大,但是难做。”有在教育培训上市公司工作的人员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前考研机构多以加盟为主,如今大部分改为直营,线上培训也超过线下部分。但由于面试很难标准化,机构的培训主要针对公共课,所以体量不大。财报也体现上述说法,从目前已上市的拥有考研板块的头部机构年报看,考研板块大多未达到10亿元的年营收。
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由于考研学生地点分散、时间战线长,考研机构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高,名师化是考研培训行业的普遍现象,但名师复制很难,费用也高。
与此同时,考研培训机构发展良莠不齐,虚假宣传、承诺保过、违规经营等培训乱象也愈演愈烈。
双减之后,新东方回归大学生业务,升级考研业务板块;昂立教育推出“昂立考研”;好未来推出“轻舟考研帮”,从猿辅导拆分出来的粉笔科技则更专注于考研、考公培训。如今考研培训赛道是否发生改变?百亿考研市场能否迎来新机遇?
457万考生催生考研百亿市场,考生:培训班成为最大开销
457万,相较于去年377万考生,今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大二时,王琪就将北京民族大学列入考研目标。出分的那天,为了讨个好彩头,王琪特意算准了查分时间。383分,只比去年学校线高出4分,学长告诉王琪,这个分数可能会卡在复试线。
看着微信群里别的同学报喜成绩,王琪屏蔽了群聊。不上不下的分数打乱了她的步调,为了考研调剂成功,王琪最终决定再报一个复试培训班。陆续加起来,她已在考研培训上花费2万多。
工作了三年,陈潇也决定去考研。读研究生的想法她一直都有,再加上遇上职场瓶颈期,陈潇决定提高学历然后换工作。
2021年7月,她辞职回家,为了安心备考,陈潇报了封闭式培训班,和其他3个同样是职场离职的女生每天一起学习、吃住。出分那天,她粗略计算了考研成本。
“我只有一次机会,所以才选择寄宿考研,三个月学费加住宿8万多。”陈潇表示,寄宿考研是封闭高考管理模式,有早晚自习,还有班主任全程监督,比较方便进入学习状态。
和陈潇一样,马小天也是从职场转向考场。由于是二战,马小天没有选择报班,她关注了很多定期发放免费考研资源的公众号,并从闲鱼买二手视频课程和资料,考研主要的开销则是每月900元的付费自习室。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历年报考数据发现,从2017至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为201万人、238万人、290万人、341万人、377万人、457万人。2022年相比2017年,5年间报考人数增加了256万人,增长了1.27倍,千军万马正挤向独木桥。
对于考生而言,考研是愈发残酷的一场竞争。但同时考研热也拉长了考研产业链,考研自习室爆满、参考资料热卖,甚至出现考研KOL和考研监督师、精神鼓励师。对于王琪和陈潇迫切想“上岸”的考生,报班似乎也成为考研的必选项。
随着考研报考大军数量的与日俱增,考研辅导市场也不断壮大。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考研培训行业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中国考研培训市场规模达63.89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约12%年化增速催化下,易观预测考研培训市场2024年将增至100.39亿元。
考研名师效应明显,机构私自更换任课老师屡遭投诉
从1993年第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品牌“海文考研”注册成立至今,考研培训行业发展29年中,名师策略则一直被反复争议。
在考研培训机构发展初期,机构与名师长期处于相互成就的状态,机构依靠名师招收学员、树立口碑,名师依靠机构增加曝光量,建立自己的IP。
在头部考研机构中,新东方一直采用打造名师来带动营销。文登学校考研的创办者陈文灯本身就是学校名师。文都集团曾长期奉行名师战略,何凯文、汤家凤、蒋中挺、万磊等一度是文都教育品牌宣传的重点。
“我们会将比较有名气的老师的照片放在官网和下线招生宣传册上,并为该老师组织全国巡回讲课的活动,通过名师宣讲来达成招生的目的。”曾在上市教育公司任过分校校长的王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该机构早期主要是加盟制。名师属于总部,总部负责品牌的宣传运维、名师支持、线上授课、资料编写等工作。地方机构则招聘普通教师、负责日常线下授课、当地宣传招生等工作。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某些大的培训机构则通过招聘在读研究生为兼职人员,为学生提供专业辅导。除此之外,不少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在积累一定“生源”后,开始自立门户,独立培训。通常会在学校贴吧、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自己的考研经验来吸引报考的考生,再进行私域运营。
2019年,马小天考上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着“专业课高分学姐”的称号,马小天成为新东方多家考研培训机构的兼职老师。
“有些机构按学生人头提成,一名学生3000元,大机构通常算节数,一节课100元,整体课程大概在45-50节,最多一年赚了2万。”马小天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英语和政治这些公共课,机构有自己的老师,在专业课上,大都是采取“先招生、再招师”。
截至3月30日,黑猫投诉有四千多条考研相关投诉,被投诉商家不乏新东方在线、文都考研、海天考研、研途考研教育、起航考研教育等多家头部公司。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退费难”“课程质量差”“培训贷”等市场乱象。其中,关于“私自更换考研班授课老师”“宣传老师和实际任教老师不符”更是比比皆是。
四类机构掘金考研赛道,扩容遭遇10亿天花板
目前,整个考研领域拥有四类机构,中公教育、文都教育等有着传统面授课程的线上线下培训机构;沪江网校、考虫等主要从事考研在线直播与录播课等业务的线上培训机构;类似新传考研等专注某一垂直专业领域的小型机构,以及考研上岸学员开办的培训课。
“考研市场其实比考公大,但是难做。”一位在教育培训上市公司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此前考研机构多以加盟为主,如今大部分改为直营,线上培训也超过线下部分。由于面试很难标准化,机构的培训主要针对公共课,所以考研业务体量不大。
粉笔科技招股书显示,粉笔教育主要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发展壮大,考研业务占比较小。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头部上市公司中,尚未出现考研业务营收超10亿元的机构。
头部职业教育公司中公教育公务员序列是其年度营收最大驱动力,根据中公教育2019年报推算,当年中公的考研培训与IT培训营收共约8.07亿元。
Wind数据显示,文都教育是目前国内考研培训市场规模最大的机构之一。2017年文都教育从新三板退市。记者翻阅其2016年财报发现,2014年-2016年,文都教育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000.1万、1.17亿、3.91亿,净利润分别为302.8万、155.1万、1142.9万,根据2017年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2017年文都教育营收为5.9亿,净利润4821.9万。
企查查数据统计,从2019年至今,考研培训共发生了21起融资事件,涉及跟谁学、中公教育、好未来、犀牛教育等多家知名教育公司。
双减后头部机构加重布局,专业分散难出独角兽
虽然单一的考研业务难以撑起一个公司的主营收,但作为职业教育的细分领域,在“双减”过后,各大教育机构也不断加码考研培训。
2021年7月,好未来宣布推出轻舟品牌,整合了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轻舟留学三大子品牌;9月,新东方宣布回归大学生业务,升级考研业务板块;10月,昂立教育推出“昂立考研”,产品包含考研课程、伴学服务、1对1私教班等。
更早些,2020年10月,跟谁学宣布业务升级,将旗下K12业务合并至高途课堂,同时整合品牌资源,将加大投入全面聚焦于考研、留学、会计、公考等成人业务。
此外,在考研百亿市场的强势吸引下,不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也纷纷拓展了与考研相关的业务。
2022年,在艺考培训深耕多年的明星机构“薪火艺考”和“北传新干线”合作成立Cp考研,并开展艺术考研个性化培训。Cp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邓渝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考研具有排他性,而原先考研培训课单价低,只能走量,会缺少对艺术生实践培训。
“目前已投入百万元,老师课程费是最大头,场地费则占总投入的1/3。”Cp艺术中心相关负责人曾拓表示,“至少今年要能看到盈利希望。”
“考研需求过于分散,因此无法形成类似K12的区域性的需求聚集效应。”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之所以没有涌现出行业独角兽,这和考研培训的分散性有关。
考研科目分为公共课及专业课两类。其中专业课光一级学科就有100多个,全国有将近1000家招生单位,有的招生单位的专业参加统考,有的专业不参加统考,因此“没有一家机构能够开出全国所有招生单位的专业课”,“相当于只能规模化一半的考研需求”,“考研市场目前仍是春秋时代,还没到战国时期。”
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由于考研学生地点分散、时间战线长,考研机构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高,名师化是考研培训行业的普遍现象,但名师复制很难,费用也高。
“目前考研界刚刚经历了一次名师的更新换代,再加上如今互联网时代,头部老师的流量非常高。机构和名师之间的绑定也十分深。”张雪峰表示,老师个人IP的塑造也并非易事,需要老师在专业上有深厚的积累,“头部机构已在这个领域积累多年,新机构很难在短期内追上脚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赵方园 编辑 徐超 校对 卢茜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正加速铺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确定今年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将试点从石景山区推向全市。此外,重庆市、徐州市等多地也明确今年起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大到全市,实现制度保障的全覆盖。
记者采访获悉,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试点5年多来,提高了失能人员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不过在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个人缴费意愿不足、评估标准不统一、筹资机制较单一等问题,亟待加快完善顶层设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长护险破解照护难、费用高
76岁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唐女士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近三年里2次出现脑梗塞,1年前因摔倒导致失能,长期卧床,因情绪低落,夜间还有严重的失眠。自从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后,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服务,明显改善了老人身心状态。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不仅没有增加家庭开销,还减轻了一家人的生活负担。
长护险是经评定达到规定失能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也被称为社保“第六险”。
2016年6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上海市、重庆市等15市2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时隔4年,2020年9月,有关部门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更大范围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保障局局长李凤芹近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长护险试点地区之一,石景山区目前累计享受长护险待遇3284人(其中实时享受2704人)。“长护险试点切实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专业的护理服务改善了失能老人的生存状态,提高了老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据悉,2020年11月,石景山区全域启动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扩大长护险试点工作。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经医疗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的重度失能人员,可按规定享受长护险待遇。扩大试点阶段筹资标准暂定为180元/人/年。城镇职工筹资由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分担比例为5∶5;城乡居民筹资由财政和个人共同分担,分担比例为5∶5。对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待遇保障水平为3000元/月。
“目前,来自全国的多家养老和护理机构纷纷在石景山‘试水’,签约机构从试点之初的3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70多家,护理人员从200个增加到了500个。”泰康养老石景山区长护险经办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底,泰康在湖北荆门、四川成都、广东广州、浙江宁波等22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浙江嘉兴、江苏无锡等22个非国家级试点城市参与长护险经办服务工作。
这并非个例。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增至49个、参保超过1.4亿人,累计160万失能群众获益,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长护险试点近6年来,覆盖面、基金规模、护理服务供给都有明显提升。”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顶层设计加快酝酿完善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指出,我国75%的老年人患一种及以上慢性病,16%的老年人存在失能或部分失能症状,4.8%的老人则处于完全失能状态。
面对巨大的失能照护需求,一系列顶层设计正在加快酝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均强调要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提到“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地方上,海南省印发《海南省“十四五”医疗保障事业规划》,按照国家顶层设计,适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框架和制度体系,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支持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广东等地也纷纷将“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 规划。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不少地方纷纷提出扩大长护险试点。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列为2022年重要任务之一。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扩大试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2022年先启动本市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再适时启动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自今年1月1日起,重庆市、徐州市等多地也明确起将长护险试点扩大到全市,实现制度保障的全覆盖。
在长期护理险扩围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加快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充分保障失能参保人员的合理护理需求。
自4月1日起,无锡市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职工和居民医保个人缴纳仍然为30元/人,政府补助20元/人,职工和居民医保统筹基金筹集分别为60元/人、40元/人。优化政府补助、医保统筹基金筹集比例,职工医保、居民医保、长护保险基金使用更加合理高效。与此同时,更方便失能参保人员申请,更关注对失能参保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更注重对护理服务人员的技能提升,更有效维护失能参保人员合法权益和基金安全。
筹资机制等仍待健全
业内认为,在长护险制度扩大试点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厘清保障范围及界限,规范资金统筹和待遇支付标准,加快护理服务供给能力建设。
“目前,各地开展试点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抓紧解决:生活照料服务供给基本满足但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机构用房难、老年下楼难、服务上门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建立有效筹资机制将城乡居民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还没有清晰答案。”张盈华说。
张盈华认为,应抓重点、疏堵点,精准施策。政策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增加长期护理服务供给,重点支持长期护理服务发展。探索“家庭照护床位”制度,将居家开展的基本医疗照护费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研究居民家庭可负担、财政支持可持续的筹资机制,鼓励社区邻里和家庭成员之间互助照护,稳步将城乡居民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加以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长护险筹资渠道分为单一筹资渠道和多元筹资渠道,目前多数试点以多元筹资渠道为主,但这些试点地区缴费比例倾向于医疗保险划拨或政府财政补贴,在筹资渠道上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
李凤芹坦言,目前个人缴费意愿不足。城镇职工通过医保个人账户代扣代缴,部分退休人员因不享受待遇、要求退费;城乡居民自主缴费,参保意愿低。部分市民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需进一步加强政策和资金整合。另外,目前石景山区试点时使用民政部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量表,这一标准主要用于发放失能护理补贴,与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有所差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估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李凤芹建议,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府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及时补充完善长护险相关制度、办法,如针对民政、卫健委、残联等不同部门的政策衔接、待遇享受人群覆盖面、长护险失能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制度。
另外,“建议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加强部门联动,政府部门、商保企业、护理机构等形成合力,加强调研,结合老年人不同需求,研发更加丰富、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包和产品,拓展养老产业市场,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李凤芹说。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财联社 夏军雄
财联社(上海,编辑 夏军雄)讯,当地时间周日(3月27日),印度政府表示,将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炼焦煤(3097, 33.00, 1.08%)。此番操作与西方国家普遍回避俄罗斯能源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印度钢铁部长辛格(Ramchandra Prasad Singh)称,该国计划将从俄罗斯进口的焦煤增加一倍。他还透露,印度已经进口了450吨焦煤,但并未说明具体时期。
辛格表示,来自俄罗斯的焦煤“平稳供应”受到了影响。俄罗斯通常是印度第六大煤炭供应国。
就在此前一天,印度电力部要求该国电力公司继续进口煤炭,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该部门发表声明称,没有保持足够的燃料储备,或者以任何借口(比如进口煤炭价格高)不提供充足电力都是不可原谅的。
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煤炭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而近70%的印度电力都来自煤炭。大多数印度电力公司都进口煤炭,与当地煤炭混合发电。
咨询公司Kpler的数据显示,本月至少有106万吨焦煤(主要用于炼钢)和动力煤(857, -13.00, -1.49%)(主要用于发电)运往印度港口,这是自2020年1月以来最多的一次。
随着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持续加码,欧洲的买家普遍寻求回避俄罗斯的能源。业内人士指出,俄罗斯可能会开始向印度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印度政府上周宣布,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卢比卢布兑换机制可能于本周出台。这有望进一步推动两国之间的能源贸易。
印度长期以来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后者是印度最大的军事装备供应国。因此,印度并未参与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且还趁机大肆购买俄罗斯的低价石油和煤炭等。而这在西方阵营中引发了不满。美国总统拜登在上周访欧期间表示,印度在对俄罗斯采取行动时不够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