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消息,因天气过热,当地时间周二位于英国的谷歌云服务以及甲骨文数据中心服务器接连发生宕机。

  根据Alphabet部门状态页面的更新信息,英国伦敦的一处谷歌云服务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当日英国气温飙升到创纪录的高点。

  谷歌云服务表示,其中一座建筑的故障与“冷却有关”,事故发生在英国夏令时下午6点13分。谷歌云服务表示,“这导致了相关区域的部分容量故障,迫使虚拟机宕机,给一小部分客户造成损失。”谷歌补充说,它还“关闭”了一些机器,以防止出现更多问题。

  当日,甲骨文设在英国的服务器也出现故障,其直接将英国的“非季节性气温”列为故障的原因。周二早些时候,甲骨文关闭了一些机器,以防止系统出现大规模故障,但甲骨文官网最新更新信息表明,服务正在慢慢恢复。甲骨文表示,数据中心的温度“已经达到可工作的水平”,但仍在修复冷却系统。

  目前还不清楚两家公司的故障会影响到多少用户。 根据谷歌云服务状态页面上的更新信息,“一小部分”客户会受到影响,目前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英国的基础设施无法应对少见的极端高温。周二,英国气温创下历史新高,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席卷整个欧洲的热浪加剧,当地铁轨甚至因为气温过高发生弯曲,伦敦各地接连出现多起火灾。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7月7日上午7~9时,中央气象台每小时发布的全国气温排行榜上,前十位监测点位全部位于上海、浙江。

  7时,上海宝山以31.7℃冲上全国气温排行榜榜首,上海浦东以31.6℃位于第三,前十其余8个点位均为浙江城市;

  8时,上海浦东以33.4℃跃居第一,闵行、宝山、青浦分列五、六、九名,前十名其余由浙江包揽,包括嘉兴、慈溪、绍兴等地;

  9时,上海浦东气温升高至34.5℃,为全国最高温,宝山第六,剩余高温“席位”仍全部由浙江占领。

  澎湃新闻从气象部门获悉,全国气温排行榜数据来源于全国241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每小时作出实况排名。

  截至7日14时,中央气象台当日监测到的全国最高气温在四川简阳,39.7℃.

  中央气象台7月7日6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7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北部、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重庆、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中东部、河南中西部、湖北西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浙江等地有35℃以上高温,其中,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宁夏北部、陕西关中、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浙江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40℃以上。

  澎湃新闻从上海市、浙江省气象部门了解到,上海中心气象台已于7日10时40分发布高温黄色预警[Ⅲ级/较重],称预计本市大部地区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5℃;至7日15时,浙江省已有仙居、天台等8地发布高温橙色警报,预计当地部分地区今天最高气温将达38℃及以上。

 

  据中央气象台7日预报,我国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迎来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谨防中暑。

  哈通社6月30日报道,哈萨克斯坦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部民航委员会副主席萨勒塔纳特·托姆皮耶娃30日就新客机购买计划进行了介绍。托姆皮耶娃表示,哈萨克斯坦今年将购买9架客机,她说:“民航委员会制定了客机购买计划。根据计划,阿斯塔纳航空公司和飞狮航空公司各购买了2架空客客机,并于6月27日开始投入飞行。预计年底,该两家航空公司还将购买5架客机。截至2025年,我国将购买45家客机。”

  原标题 恒大地产拟将“20恒大01”付息日调整为2023年1月8日

  新京报讯 (记者张建)7月4日,据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大地产”)发布公告,将于7月6日至7月7日召开“2020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2022年第二次债券持有人会议。会议召集人为中信建投(28.270, -0.17, -0.60%)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据悉,上述债券于2020年1月8日完成发行,简称“20恒大01”,发行规模45亿元,票面利率6.98%,期限为3年,附第2年末发行人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

  根据公告,此次会议将审议《关于变更本期债券持有人会议相关时间的议案》《关于调整“20恒大01”债券本息兑付安排的议案》《关于要求发行人承诺“不逃废债”的议案》。

 

  根据“20恒大01”2022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议案二决议,“若投资者第2年末行使回售选择权,则其回售部分债券的兑付日为2022年7月8日”,本期债券付息日调整为2021年1月8日、2022年7月8日及2023年1月8日。此次恒大地产申请将上述回售部分债券的兑付日、本期债券付息日和计息期限均调整为2023年1月8日。

  不少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油价上涨、汇率贬值三重因素打击的民航业,或已走出谷底,未来暑运的红火可期。

  各地疫情管控政策陆续放松之下,国内的航空公司终于迎来了可期的暑运旺季。

  昨天,航空股全线飘红,今日开盘大部分仍继续上涨,这背后是民航单日航班量连续3日突破10000班。

  6月24日至26日,民航单日航班量分别达到10609班、10083班、10198班,总体恢复至疫情前约60%;单日旅客运输量分别达89.6万人次、83万人次、85.1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约49.4%。

  在此之前的三个月,民航航班量是持续下降的趋势,最低谷时单日航班量只有正常时期的18%。

  进入五月后,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民航航班也开始反弹,进入6月后恢复速度进一步加快,单日航班量由月初的6489班增加到最高10609班,单日旅客运输量由月初的44.5万人次增加至最高89.6万人次。

  来自航班管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民航执飞航班量近5.7万班次,日均航班量8134班次,环比上周上升10.3%,同比2021年下降28.2%,航班执飞率为52.0%。

  航班量TOP10航司执飞率前三分别为:四川航空(66.6%)、长龙航空(60.9%)、海南航空(59.6%)、南方航空(7.300, 0.25, 3.55%)执飞率为57.7%居于三大航首位,东航、国航执飞率分别为52.5%、40.4%。

  千万级机场中,广州白云机场(14.350, 0.99, 7.41%)进出港航班量居于首位。航班取消率前三分别为上海浦东(91.3%)、上海虹桥(90.4%)、北京大兴(80.8%),取消率相对较低的机场分别为乌鲁木齐地窝堡(24.2%)、杭州萧山(25.1%)、成都双流(25.9%)。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于6月1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后,上海始发航班也开始逐步恢复,尤其是在各地陆续放宽对上海旅居人员的隔离政策后。

  就在上周,海南率先宣布上海非阳性街道人员到海南无需集中隔离后,上海飞三亚的机票就开始出现一票难求。为此,多家航空公司陆续将窄体飞机更换成宽体大飞机,但近期不少上海到三亚的航班机票还是飙到了全价,部分时刻只剩公务舱。

  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上周末(6.25-6.26)飞赴三亚的机票出票量环比前一个周末(6.18-6.19)增加了93%,飞赴海口的机票出票量增加了92%,而此时原本是三亚旅游的淡季。

  昨晚,四川也放宽了对有上海、北京旅居史人员的管控措施,近期上海前往成都的航班也随即上调价格。

  一直以来,春运和暑运所在的两个季度,都是航空公司全年实现盈利的关键。去年的暑运期间,尽管所有航司都下足了功夫做足了预案,依然无法避免因疫情带来的公共安全原因被迫取消航班,各地多点散发的疫情令暑运旺季提前结束。

 

  而不少业内人士则预计,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油价上涨、汇率贬值三重因素打击的民航业,或已走出谷底,未来暑运的红火可期。与此同时,近日原油价格也出现回落,人民币贬值也趋缓,对航司来说意味着汇兑损失减少,以及燃油成本的降低,从而带来业绩的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