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数据,在2021财年,有74.1%的 H-1B签证发放给了印度公民。

  美国科技业进入寒冬,这不仅让很多在硅谷的印度人丢掉了工作,这股寒流还已经刮到了印度本土。

  信息技术产业长期以来是印度的优势产业,而美国科技行业的收缩,让下游的印度本土企业也面临裁员压力,同时,印度新兴的科创企业也面临到融资困难的窘境。

  H-1B签证

  据美国科技企业裁员信息追踪网站Layoffs.fyi的数据显示,美国科技业裁员数到今年1月20日为止,已经砍掉了5.52万个工作岗位,这比去年上半年的总和4.42万人还高出不少。

  仅在今年1月,谷歌(101.43, 1.56, 1.56%),微软(252.75, 4.94, 1.99%)和Paypal等大型上市科技企业就先后宣布裁员。

  浩浩荡荡的裁员潮给美国本土员工带来了很多的焦虑,但也有人表示因为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如今就把它当作一场“长假”,好好休息一段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也可以思考接下来的职业规划。

  而失业的外籍人士则大多没有这么“淡定”,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因为他们很多人持有的是发给专业技术人员的H-1B签证,一旦被雇主解雇后,需要在60天宽限期内找到下一份工作,否则就得回国或逾期滞留。

  美国科技行业长期以来一直依靠H-1B签证来满足用人需求,这一签证是美国企业长期雇用外国人的主要方式,印度公民是美国H-1B签证的最大持有群体。比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首席执行官(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读完硕士后,在美国拿的第一份工作签就是H-1B签证。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在2021财年,有74.1%的 H-1B签证获得者来印度公民,数量为30.1万人,中国公民则是获得H-1B签证的第二大群体。

  长期从事硅谷移民业务的奥尔康移民法律事务所创始人奥尔康(Sophie Alcorn)表示,很多遭到裁员的H-1B签证持有人已经在美国工作了5年,甚至是10年以上,已经在美国置业,小孩也是在美国出生的。他们的配偶也需要依赖另一半的H-1B签证才能工作,“失去H-1B签证让这些家庭身陷困境”。

  印度“硅谷”也遭殃

  硅谷的裁员还影响到了他们在印度当地的分支和下游产业。

  据美国媒体转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在马斯克收购推特后,一口气解雇了推特在印度办公室90%以上的员工。此前推特在印度雇有200多名员工,裁员后只留下了10多人,被裁撤的人员主要负责的是全球产品和工程业务。

  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南部,常年气候宜人,又因信息技术行业发达,素有印度“硅谷”之称。这里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之一,人均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然而近来这里的气氛也有些紧张。

  根据最新的数据,印度1月信息技术职位空缺数同比下降60%,创历史纪录。自2022年4月以来,印度科技企业招聘活动就已开始放缓。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美国科技巨头大规模裁员有关,同时还也受到印度本土科技企业裁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是印度的支柱产业,以外包闻名世界。印度依托其英语优势和人口红利,开办科技企业下游产业,为硅谷企业提供编程和客服等业务。

  据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NASSCOM)估计,2022财年印度信息技术服务部门收入约为2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5.5%,约占印度GDP的7.4%,雇用近500万人。

  美国科技企业的收缩也影响到了印度的科创企业。由于疫情作用和数字技术的推进,印度在2021年,独角兽企业爆发式增长,当年共产生了44家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遍布金融科技、食品、教育、媒体、区块链技术等多个领域。

 

  在2021年创了新高之后,2022年印度科技行业初创企业总融资额为247亿美元,与2021年创纪录的高位相比下滑35%。今年的数据恐怕将更不乐观。有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印度科技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危机,主要表现为科技行业的融资将会出现一个漫长的低迷期。

  1月29日消息,谷歌、Facebook和微软帮助构建了人工智能的框架,但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正在将其推向大众,这迫使科技巨头们加快AI开发速度。据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围绕ChatGPT的关注激增,Meta和谷歌内部压力也在增大,甚至可能为了行动更快而撇开某些潜在的安全担忧。

  早在AI研究公司OpenAI于2011年11月份首次推出AI聊天机器人ChatGPT三个月前,Facebook母公司Meta就曾发布过类似的聊天机器人。但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雅恩·勒昆(Yann LeCun)表示,与ChatGPT立即爆火、上线五天里就有100多万用户不同,Meta的Blenderbot让人觉得很无聊。

  上周,勒昆在AI咨询公司Collective[i]主办的论坛上表示:“Blenderbot之所以让人觉得无聊,是因为它的设计非常安全。”他将Blenderbot的不温不火归咎于Meta对内容审核过于谨慎,比如若用户询问宗教问题,该公司就会指示聊天机器人改变话题。另一方面,ChatGPT却在谈论宗教著作中的谬误概念。

  ChatGPT正在迅速成为主流,因为微软正在努力将其纳入其流行的办公软件中,并向其他企业出售该工具的使用权限。微软最近向ChatGPT开发公司OpenAI公司投资了数十亿美元。根据对六名离职和在职谷歌、Meta员工的采访,对ChatGPT的关注激增正在促使包括这两家公司在内的科技巨头内部压力激增,迫使他们更快地采取行动,可能会搁置对某些潜在安全问题的担忧。

  科技巨头AI工具发布慢受到质疑

  其中一人表示,在Meta,员工最近分享了内部备忘录,敦促公司加快AI项目的审批流程,以便利用最新技术。而谷歌本身就帮助开创了支撑ChatGPT的部分技术,该公司最近发布了围绕推出AI产品的“红色代码”,并提出了所谓的“绿色车道”,以缩短评估和减轻AI潜在危害的过程。

  ChatGPT以及Dall-E 2、Stable Diffusion等文本转图像等工具,都属于所谓的生成性人工智能(AIGC)。它们通过借鉴现有的、人类创造的内容来确定某些模式,以此来创作自己的作品。这项技术是由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首创的,但它们近年来变得更加保守,只发布新的模型或演示版本,而对整个产品保密。与此同时,像OpenAI这样的研究实验室迅速发布了他们的最新版本,这引发了人们对谷歌语言模型Lamda等企业产品的质疑。

  自从像微软AI聊天机器人Tay等失败以来,科技巨头们始终都感觉很紧张。2016年发布仅仅不到一天,Tay就发布种族歧视等不当言论,导致微软立即将其关闭。Meta为Blenderbot进行了辩护,并在其发表种族歧视言论后放弃了它。去年11月,另一款名为Galactica的AI工具因其不够准确、有时存在偏见而受到批评,也在短短三天后被下线。

  谷歌AI部门的一名员工表示:“人们觉得OpenAI的技术比这些老牌公司更新、更令人兴奋,而且犯下的错误更少,他们现在可以逃脱诸多指责。”他指的是公众愿意在不那么严格的情况下接受ChatGPT。有些AI领域的顶尖人才已经跳槽到机制更灵活的初创公司,比如OpenAI和Stable Diffusion等。

  有些AI伦理学家担心,在信任和安全专家能够研究这些风险之前,大型科技公司匆忙进入市场可能会让数十亿人面临潜在的危害,比如分享不准确的信息、生成假图像或让学生有能力在学校考试中作弊。该领域的其他人也认同OpenAI的理念,即向公众发布工具是评估现实世界危害的唯一途径。在减轻了某些可预测的风险后,向公众发布工具通常名义上处于“测试期”。

  创企抢先发布AI工具获巨大优势

  Meta基础AI研究部门董事总经理乔尔·皮诺(Joelle Pineau)说:“AI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领域,并确保我们拥有高效的审查流程,但当务之急是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发布最适合我们社区的AI模型和产品。”

  谷歌发言人林莉莉(Lily Lin)表示:“我们相信,AI是一项基础性和变革性技术,对个人、企业和社区都非常有用。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创新可能产生的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我们继续在内部测试我们的AI技术,以确保它能提供帮助,并能够安全使用。”

  微软通信主管弗兰克·肖(Frank Shaw)称,当微软在其产品中使用DALE-2等AI工具,并将与OpenAI合作时,该公司将构建额外的安全措施。他说:“微软多年来始终在致力于推动AI领域的发展,并公开指导如何以负责任和符合道德的方式在我们的平台上创建并使用这些技术。”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机器学习专家马克·里德尔(Mark Riedl)表示,ChatGPT背后的技术不一定比谷歌和Meta开发的技术更好,但其发布语言模型供公众使用的做法给了它巨大优势。里德尔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始终在利用一群人类向GPT提供反馈,比如对不合适或不满意的答案给予‘否定’,这个过程被称为“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

  科技巨头愿意冒险加速部署AI工具

  在科技股暴跌之际,硅谷突然愿意考虑承担更多的声誉损失风险。当谷歌上周裁员1.2万人时,其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写道,该公司已经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将重点放在最优先事项上,并两次提到了其对AI的早期投资。

  十年前,谷歌成为AI领域无可争辩的领导者。2014年,谷歌收购了尖端AI实验室DeepMind,并于2015年开源了其机器学习软件TensorFlow。到2016年,皮查伊承诺将谷歌转变为一家“AI优先”的公司。次年,谷歌发布了转换器,这是其软件架构的关键部分,掀起了当前的生成式AI浪潮。

  谷歌不断推出更先进的技术,推动整个领域向前发展,在语言理解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帮助改进了谷歌搜索。在大型科技公司内部,审查尖端AI道德影响的制衡体系没有确保隐私或数据安全那么成熟。通常,由AI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会就他们的发现发表论文,将他们的技术整合到公司现有的基础设施中,或者开发新产品,这一过程有时可能会与其他负责AI开发的团队产生冲突,因为他们面临着将创新更快推向公众的压力。

  谷歌在2018年发布了其著名的AI原则,此前员工曾抗议Project Maven(为美国国防部无人机提供计算机视觉的合同),消费者对Duplex(可以呼叫餐厅并进行订餐的AI系统)的演示也表示强烈反对。去年8月,谷歌开始通过其应用程序AI Test Kitchen向消费者提供限量版LaMDA。前谷歌软件工程师布莱克·莱莫因(Blake Lemoine)声称,他相信LaMDA存在感知能力,但该功能还没有完全向公众发布,谷歌计划在2022年底这样做。

  但这些技术进步背后的顶尖AI人才却正变得焦躁不安。在过去1年左右的时间里,谷歌许多顶级AI研究人员离职,成立了围绕大型语言模型的初创公司,包括Character.AI、Cohere、Adept、Inflection.AI以及Inworld AI等。此外,还有使用类似模型开发聊天界面的搜索初创公司,例如由谷歌前高管斯里达尔·拉马斯瓦米(Sridhar Ramaswamy)运营的Neeva。

  Character.AI创始人诺姆·沙泽(Noam Shazeer)帮助发明了转换器和其他核心机器学习架构。他表示,用户数据的飞轮效应是无价的。当他首次将用户反馈应用于Character.AI时,参与度上升了30%以上。Character.AI允许任何人根据对真人或虚构人物的简短描述来生成聊天机器人。

  在Google Brain工作了三年的尼克·弗罗斯特(Nick Frosst)说,像谷歌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通常都专注于利用AI来改进他们庞大的现有商业模式。弗罗斯特在多伦多与人联合创立了Cohere,这是一家创建大型语言模型的初创公司,可以定制这些模型来帮助企业。他的创业伙伴艾丹·戈麦斯(Aidan Gomez)在谷歌工作时也帮助开发了转换器。弗罗斯特说:“这个领域发展得如此之快,对我来说,领先的都是小公司并不令人感到惊讶。”

  在过去的十年里,AI领域经历了几次炒作周期,但对Dall-E和ChatGPT的狂热达到了新的高度。在OpenAI发布ChatGPT后不久,推特上的科技网红开始预测,AIGC将预示着谷歌搜索的衰亡。ChatGPT以一种可访问的方式提供简单的答案,并且不要求用户在蓝色链接中搜索。此外,在发布25年之后,谷歌的搜索界面变得臃肿起来,充斥着试图利用该系统的广告和营销人员。

  技术专家Can Duruk在他的时事通讯《Margins》上写道:“由于他们的垄断地位,谷歌已经让他们曾经令人难以置信的搜索体验退化成了垃圾邮件泛滥、搜索引擎驱动的地狱。”

  AI消费产品蕴藏巨大盈利潜力?

  在匿名应用Blind上,科技工作者发布了数十个关于谷歌能否与ChatGPT竞争的问题。著名研究科学家David Ha在推特上写道:“如果谷歌不采取行动,开始发布类似应用,他们将被载入史册:它培养了整整一代机器学习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而这些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后来又在其他公司部署了这项技术。”最近,David Ha离开Google Brain,加盟开源文本转图像的初创公司Stable Diffusion。

  谷歌的员工们表示,仍留在公司内部的AI工程师和他一样沮丧。多年来,员工们始终在发送备忘录,表示要在搜索中加入AI聊天功能。但他们也明白,谷歌有合理的理由不急于改变其搜索产品。如果聊天机器人直接通过谷歌搜索回答问题,如果该答案被发现是有害的或抄袭的,则可能会增加它的责任。

  像OpenAI这样的聊天机器人经常犯事实性错误,并经常根据问题的提问方式改变答案。一位前谷歌AI研究员表示,从提供一系列直接链接到原始材料的问题的答案,转向使用聊天机器人给出单一、权威的答案,将是一个重大转变,让谷歌内部的许多人感到紧张。这位知情人士说,谷歌不想承担这种提供单一答案的角色或责任。之前的搜索更新,比如添加即时答案,都是非常缓慢而谨慎进行的。

  然而,在谷歌内部,对AI安全流程的部分失望来自一种感觉,即由于担心负面宣传,尖端技术从未作为产品发布。比方说,有些AI模型存在偏见。

  据一位了解公司内部讨论情况的人士透露,Meta员工还不得不应对公司对糟糕公关的担忧。在推出新产品或发表研究成果之前,Meta员工必须回答有关宣传其工作的潜在风险问题,包括其研究如何可能被误解。有些项目由公关人员以及内部合规专家进行审查,这些专家确保该公司的产品符合2011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关于如何处理用户数据的协议。

  对于非营利组织“分布式AI研究所”(Distributed AI Research Institute)的执行董事蒂姆尼特·格布鲁(Timnit Gebru)来说,谷歌将其负责任AI团队边缘化的前景并不一定意味着权力或安全担忧的转移,因为那些警告潜在危害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授权。

  从格布鲁的角度来看,谷歌发布AI工具的速度很慢,因为该公司缺乏足够强大的商业动机,不愿冒着声誉受损的风险。然而,在ChatGPT发布后,谷歌可能会看到其从这些消费产品中赚钱的能力发生了变化,而不仅仅是为搜索或在线广告提供动力。格布鲁称:“现在他们可能认为这对他们的核心业务构成了威胁,所以或许他们应该冒险一试。”

 

  拉姆曼·乔杜里(Rumman Chowdhury)曾领导推特的机器学习伦理团队,直到去年11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解散了该团队。她表示,她预计谷歌等公司在争先恐后地追赶OpenAI的过程中,将越来越多地将内部批评者和伦理学家排挤在外。她说:“我们原来以为是中国在推动美国AI技术进步,但现在看起来像是初创企业在背后发力。”

  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于1月8日正式结束。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了新冠治疗药品参与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关情况。

  两种新冠治疗药品谈判成功

  辉瑞新冠药因报价高未能成功

  今年,共有阿兹夫定片、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下文简称“Paxlovid”)、清肺排毒颗粒3种新冠治疗药品通过企业自主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参与了谈判。其中,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Paxlovid因生产企业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报价高未能成功。

  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Paxlovid未能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但根据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的所有治疗性药物,包括Paxlovid、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散寒化湿颗粒等,医保都将临时性支付到2023年3月31日。在此期间,新冠病毒感染的参保患者使用这些药品均可享受医保报销政策。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治疗新冠症状的药品达600余种

  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经过本次谈判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治疗发热、咳嗽等新冠症状的药品已达600余种。同时,为满足各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需要,近期各地医保部门结合当地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又将一批新冠对症治疗药物临时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总体来看,医保报销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用药品种丰富。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近期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印发《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试行)》,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需的新上市抗病毒治疗药品,采取全周期多层次的措施引导企业公开透明合理定价。

  以岭药业(29.620, 0.34, 1.16%):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列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以岭药业1月8日晚间公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公司生产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和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中药连花清瘟颗粒被该方案列为中医治疗轻型和中型推荐用药。

  XBB会造成大规模流行吗?

  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随着出入境管理政策的变化,公众担心奥密克戎变异株XBB会很快在中国传播这一点我们从专业角度的预判是什么?XBB是否会成为国内的主要流行株?我们应该如何更好面对可能的传播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事实上XBB系列子代变异株已经在很多国家有了,尤其是在美国,它的感染患者占比明显增加。随着全球XBB的流行,这个进化分支输入到我们国家的风险、引起关联病例的风险也是明显增加的。事实上,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8月1日以来,我们国家已经监测到XBB的输入病例,同时监测了16例本土XBB的病例。从这些病例的分布来看,集中在2022年10月,而2022年11月份、12月份,本土病例比例非常低。这个趋势来看,XBB没有在我们国家造成传播的优势。

  他说,事实上,我们国家的人群对于奥密克戎BA.5.2和BF.7,普遍都是易感的,本轮疫情初期,BA.5.2和BF.7在很多省份已经出现本土感染案例,导致后续全国流行了很多BA.5.2、BF.7占据强势流行的绝对优势。近期,大部分人如果都感染了这两个毒株,BA.5.2和BF.7,短期内会产生针对XBB变异株交叉保护的抗体,短期内对XBB系列变异株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个别人保护作用会持续6个月左右,所以现阶段XBB不会造成我们本土大规模的流行。

  陈操介绍,随着新冠病毒新的变异株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要求各国加强和采取一些防范风险的措施,另外要让各国加强新冠变异株监测的力度,及时发出一些预警信息,让全球进行共享。我们国家进一步加强了新冠变异株监测的工作,尤其是持续性的研判XBB全球流行的态势以及输入我们国家的风险。对国际上流行XBB系列变异株国家产生新变异株的流行态势,新变异株的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开展动态监测,通过这种监测能够防范和研判这些变异株输入我们国家的风险,我们国家可以实时的,针对性地建立一些流行的预案。

  最后,陈操提醒,公众尤其是近期从XBB流行国家入境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的健康监测和个人的防护,如果身体有不舒服的,一定要及时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必要的话要进行就诊,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为他人着想。

  张文宏最新演讲发出两个呼吁

  我国新冠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怎样挽救更多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在1月7日举行的第二届光华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作了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中国进入大规模流行第一波后,将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与世界“同步”。

  在从大规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转化期,他呼吁尽快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完成药物储备。“如果能对100%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将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症率。”他还呼吁,尽快将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提升至90%。

 

  “我相信,中国具备把新冠疫情变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张文宏说。

  韩国智库现代研究院周四预测,今年韩国经济将增长1.8%,下调了此前的预期,因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加剧,且高通胀和高利率预计将导致内需萎缩。

  现代研究院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已将韩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从去年9月预测的2.2%下调至1.8%。预计上半年经济将比去年同期增长1.6%,下半年将增长2%。

  该机构指出,由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加剧,加上今年国内消费和企业投资减少,出口有下降风险。

  该机构还对主要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以及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表示担忧,这可能会削弱贸易,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这一最新预测比韩国央行去年11月预测的1.7%略高。韩国央行最近暗示,今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11月份的预期。

  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今天(12月28日)下午召开的2022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将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拟组织开展“打卡旅游休闲 打开欢乐春节”2023新春旅游推广活动,鼓励各地推荐更多休闲游、微度假等周边游产品,推动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等因地制宜做好春节假日市场供给,推出具有冬季特色的休闲体验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和民俗活动,依托12家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组织开展“欢乐冰雪旅游季”活动,把“旅游迎春、休闲过年”作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生动体现。

 

  在市场供给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深入实施《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推出新一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更好引导户外休闲运动等新业态发展,指导各地持续加大前面已经介绍过的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以及冰雪旅游、海洋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等特色产品供给,通过加强增量、优化存量,创新和丰富产品供给方式,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加快释放旅游消费韧性强、潜力大、产业链长的优势,为恢复和扩大整个消费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