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消息,三峡小微宣布,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三峡集团所属三峡乌兰察布新一代电网友好绿色电站示范项目二、三期并网。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实现风光储场站一体化智慧集控的新能源项目,也是首个储能配置规模达到千兆瓦时的新能源场站。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6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20万吨。

  三峡方面表示,正持续打造全球最大陆上新能源“超级充电宝”。

  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全国I级风能资源核心区、日照高值区。

  项目总装机200万千瓦,其中风电170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配套储能55万千瓦 x 2小时。

  项目以储能等新技术为突破口,参与蒙西电网顶峰供电、系统调峰,使新能源项目可按照类火电日前发电曲线调控运行,提高了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

 

  该项目曾荣膺“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示范工程”等奖项。

  今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目前,第一批国债资金预算2379亿元已经下达。

  2379亿元 首批增发国债资金已下达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这2379亿元,主要分成了三部分,灾后恢复重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075亿元,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涉及京津冀等12个省市的1508个项目。算下来,平均一个项目能获得7000多万元。这些钱,一方面是帮助受灾地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支持学校、医院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另一方面是用于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工程,帮助地方更好应对极端天气。

  第二块资金1254亿元,用于补助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了全国1336个县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以及修复灾毁农田共5400万亩。

  除去这两块,剩下的50亿元,支持了45个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能力等等。这些项目的资金,是不是全部都指望国家的钱?并不是。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 中国税务学会常务理事 罗志恒:以往中央财政资金下来,起的主要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带动地方投资。不过这次,为了减轻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增发国债资金一次性提高了对地方的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并加大了对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并且明确地方出资部分主要由省级承担,确保在办成好事的同时,不增加地方财政压力。

  各省级财政部门7天内要对资金分解下达

  钱有了,什么时候能到项目呢?其实,国库里已经备足了资金,只要项目清单一确定,资金预算随时可以安排下达,两者同步进行、无缝衔接。当然从国库到地方具体的项目,也不是说“立等可取”。

  从时间上来看,财政部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项目预算后,原则上在7天内,要会商地方有关部门进行分解下达。

  举个例子,比如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在资金拨付、使用上,是从中央财政直接到省级财政,再到市县区,最后直接进入项目。在很短时间内,钱就能到位。总之,就是在各个部门的高效配合下,资金能够及时进入建设环节。

  三手准备 保证海量资金安全透明使用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 王建凡:为了这项工作加班加点,大家都觉得还是干劲更足。因为这也是人民所期盼的,也是我们要去努力实践的。

  为了保证海量资金安全,财政部已经做了“三手准备”。先是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国债资金用途、资金分配和预算下达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清单项目都要导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穿透式监管。第三,就是财政部已经制定印发了增发国债资金监管方案,并且把增发国债资金监管作为财会监督的重要任务。对虚报冒领、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违规搞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建设以及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行为,从严从重查处问责。

  王建凡:钱看上去量是不少,但是全国需要用钱的地方也是比较多的,需求永远大于我们实际供给的钱。我们在项目的选择、资金的分配,包括资金使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会掰细了揉碎了去监管。

 

  罗志恒: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必须花出效果、花出效率,真正把财政资金用到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项目上,是财政提质增效的应有之义。而这依赖于严格监管资金拨付和使用。在拨付上,这笔资金纳入到直达机制,可以确保资金的全过程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在资金使用效益上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发挥常态化监管,确保财政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避免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保险资金正通过新工具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助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上海证券报记者12月14日获悉,国寿资产和太保资产近期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申报的资产证券化(ABS)项目先后获得批复和受理。

  自今年10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意5家险资机构试点ABS业务后,险资机构保持了较高的参与热情。在业内人士看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ABS业务与险资属性相适配,未来还会有更多机构陆续落地ABS业务,但如何寻找优质资产以及做好风险管控也是机构需要面对的挑战。

  国寿资产和太保资产率先尝试

  今年10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意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首批5家保险资管公司试点开展ABS及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业务。

  记者获悉,国寿资产ABS项目已经获沪深交易所批复,该公司向上交所和深交所申报的中国人寿(28.340, 0.34, 1.21%)-创工融资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中国人寿-创科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率先获得了两家交易所出具的无异议函。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创工融资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基础资产为徐工集团各大主机厂制造的工程机械设备;中国人寿-创科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由万科集团作为核心企业,以上下游供应商、施工方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

  此外,太保资产担任管理人的首单ABS产品近日获上交所受理,即太平洋(3.700, 0.02, 0.54%)-海通恒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计划采用储架模式发行,总储架规模为20亿元,主要投向中小微企业为承租人的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租赁资产。

  底层资产具有现金流稳定特征

  从国寿资产和太保资产ABS项目的底层资产来看,主要是融资租赁、应收账款等未来现金流比较稳定的资产。

  “获得ABS业务资质,险资将以资产证券化管理人及投资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提高投融联动的积极性。”中泰证券(7.080, 0.04, 0.57%)策略分析师张文宇告诉记者,而ABS项目的底层资产多以现金流稳定的资产为主,与险资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相匹配,可以帮助险资机构不断完善多元化资产配置,优化资产负债匹配能力。

  充分利用ABS市场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助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资金活水,接下来险资机构将进一步加码。

  太保资产表示,公司将继续发挥在资产管理领域的专业优势和金融服务能力,稳步推进交易所ABS和基础设施REITs业务发展,助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新增有效投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通过推动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未来还有更多险资机构参与

  除了国寿资产和太保资产外,多家获得交易所ABS业务资质的险资机构对记者表示,当前均在积极筹备相关业务,未来会陆续落地。

  泰康资产CEO段国圣此前表示,公司将积极与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以及银行理财等机构资金联动,在期限、收益率、产品形式等方面创设适合的ABS产品。

  实际上,ABS业务还能增厚险资的投资收益,缓解资产负债匹配压力。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发行角度来看,发行一笔ABS可以获得一定的发行费用;从投资角度来看,在交易所上市的ABS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其介于债券和另类投资之间的特点,既可以提供较好的收益率,也能规避部分信用风险。

 

  当前,险资参与ABS仍然存在不少挑战。在张文宇看来,一方面是寻找优质资产和做好风险管控,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寻找到优质的ABS项目和做好风险管理对险资提出了较高要求,险资机构要认真审核底层资产的收益情况以及风险状况;另一方面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险资此前是以投资者身份参与ABS业务,如今以管理人角色参与,对专业人才也提出了不同要求。

  据美国政府在《联邦公报》(Federal Register)上发布的信息,一份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拟于12月19日发布的文件显示,工业与安全局修订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将4家中国公司移出“未经验证清单”(UVL),包括承德奥斯力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hengde Oscillat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Erzhong Group)、宁波大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Ningbo III Lasers Technology Co., Ltd.)以及新疆东方希望新能源有限公司(Xinjiang East Hope New Energy Company Ltd.),这一修订自12月15日起生效。

 

  此前,美国商务部曾在8月份宣布将27家中国实体移出出口管制“未经验证清单”。中国商务部当时表示,通过中美双方前一阶段共同努力,27家中国实体最终从“未经验证清单”中移出,这有利于中美两国企业开展正常贸易,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表明只要本着坦诚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完全可以找到对双方企业都有益的解决办法。

  年度大片《拿破仑》上周国内上映了,你看了么?

  年度大片耗资两亿

  这部由《角斗士》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执导、奥斯卡影帝华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主演的历史大片,耗资两亿美元,用2小时37分钟再现了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澜壮阔的一生和辗转连绵的情史。

  恢弘的战争场面一向是斯科特导演的作品招牌。《拿破仑》电影也展现了这位戎马一生的军事统帅的诸多知名战役,包括围剿俄奥联军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冰雪远征的莫斯科战役以及最终结束政治生涯的滑铁卢战役。他依靠战争登上权力巅峰,也因为战争告别历史舞台。

  当然,斯科特导演向来是不太在意历史真实性的。为了增加电影的戏剧性,《拿破仑》一片杜撰改编了诸多历史情节,对法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的个人性格塑造也极具争议。这部电影遭到法国人的吐槽,也是毫不令人意外。

  法国知名历史学家格伦尼芬(Patrice Gueniffey)看完电影后公开怒斥,“这是一部英国人拍摄的电影,非常辱法(très antifrançais),非常捧英”。其实他倒没说错,斯科特的确是英国人,而且这部片主要是在英国拍摄的。而面对这样的批评,已经86岁高龄的老头只是简单的回复,“我不在乎,法国人甚至都不喜欢他们自己”。

  从几大电影评分网站的观众反馈来看,《拿破仑》只能说勉强:烂番茄观众平均评分只有6.3(满分10分),只有59%的专业影评人给出正面评价;Metacritic网站的加权平均得分只有64分(满分100分);CinemaScore的评分只有“B—”;在中国豆瓣网的得分是6.6分(满分10分)。

  虽然影评反馈一般,但从初期票房来看,年度大片《拿破仑》的市场接受度并不算差。在北美感恩节五天假期,这部电影在北美拿到了3250万美元的票房,仅次于《饥饿游戏:鸣鸟和蛇之歌》(好莱坞真是要榨干所有剩余价值,绝不错过所有卖座片系列)。

  截至12月3日周日,《拿破仑》在北美市场拿到了457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全球票房接近了1.37亿美元,成为同期的全球票房冠军。毫不意外,英国成为了这部英国导演拍的“辱法捧英”历史大片最大的海外票房贡献地。

  不过,《拿破仑》并没有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可。中国观众对这部欧洲历史人物电影的接受度非常一般,票房甚至还不如比利时这样的欧洲小国。《拿破仑》在中国市场首日票房仅为680万元,排片占比只有8.7%,排在当日票房榜的第四位,两天票房突破1000万元,预计总票房收入只有3000万左右。

  由此来看,同样是苹果投资的《花月杀手》放弃在中国上映或许是明智的选择。即便拥有马丁·西科塞斯(Martin Scorsese)、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和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Niro)这样的黄金搭档,这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历史史诗电影,讲述的白人阴谋杀害印第安人的故事,也很难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如果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宣发,很大可能会无法收回成本。

  不差钱大金主苹果

  《拿破仑》是一部预算高达2亿美元的年度大片,如果按照常规的电影投入产出估算,考虑到宣发成本以及票房分成比例,该片至少需要拿到5-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才能达到盈亏相抵。从目前的票房增长情况来看,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

  不过,《拿破仑》的投资方或许并不在乎是否亏本,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是索尼发行,但却是苹果投资拍摄的,也是“苹果原创”的又一力作。而苹果之所以愿意投入巨资拍摄这部大片,显然并不指望票房收入来盈利,甚至做好了亏本的准备。

  在院线放映结束后,《拿破仑》会在Apple TV+流媒体平台上线。而且,斯科特导演还计划在苹果平台推出一部长达4小时10分钟的“导演剪辑版”的《拿破仑》,加入更多关于约瑟芬皇后(Empress Joséphine)的内容。这算是斯科特导演对于苹果慷慨解囊支持自己拍摄大片的回报。

  在经历了疫情期间噩梦般的票房之后,还愿意在一部大片投入数亿美元的“金主恩公”真的已经不多了。即便拥有知名导演和奥斯卡影帝,也不代表就能获得票房成功,传统片场在投拍高投入大片方面是越来越谨慎。

  怀揣着数亿美元成本的大片计划,知名导演们期待着慷慨解囊支持艺术的不差钱金主。而在传统片场纷纷退缩的行业背景下,苹果就成为了诸多知名导演心中的“及时雨恩公”。

  斯科特在《拿破仑》的巴黎首映式上表示,“我必须要向苹果脱帽致敬,这可不是一部小成本电影,而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现在要开拍一部历史大片,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的确,没有苹果的慷慨解囊,斯科特就不可能完成两亿美元的《拿破仑》。同样,没有苹果的接盘,马丁·西科塞斯的《花月杀手》也不可能实现。老马丁当初找了诸多片场都被婉拒,最终苹果站出来接过了这个烧钱项目。

  在《花月杀手》上映时,西科塞斯谈到苹果时满满都是感激。他谈到了派拉蒙高层甚至在剧本最终落实之前,就因为预算问题断然拒绝投资,“他们直接告诉我,’我们不能投资这部电影’。”

  不过在2020年苹果投资接过这个两亿美元的烧钱大片之后,《花月杀手》还是和派拉蒙达成了院线发行协议。电影制片人布莱德利·托马斯(Bradley Thomas)解释说,传统片场在院线发行更有经验,苹果无法自己承担这个工作,但他们的投入令人暖心(Comforting)。

  或许只有苹果才会愿意冒险投拍两位高龄导演的烧钱大片,因为大概率是一场注定亏本的买卖。就算得到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但上映一个半月之后(截止12月3日),预算两亿美元的《花月杀手》全球票房只有1.54亿美元,北美票房更是只有可怜的6650万美元。按照传统的投入回报衡量,这是血亏到底的票房噩梦。

  苹果影业登陆主流

  苹果近期的大片风暴还不仅于此,除了《花月杀手》和《拿破仑》,明年年初即将上映的谍战喜剧大片《阿盖尔:神秘特工》(Argylle)同样也是两亿美元预算,同样也是苹果投资出品。

  此外,苹果还在和《壮士凌云2》导演克辛斯基(Joseph Kosinski)以及老牌影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合作拍摄一部关于F1方程式的大片,暂定名称《APEX》。

  无论线下票房如何,这几部年度大片电影在院线下线之后,都会登陆Apple TV+平台,成为苹果流媒体的招牌大片。这或许是苹果不计成本投入拍摄大片的重要考虑。

  登陆流媒体也成为了这些大片线下票房的不利因素。与此前的迪士尼相似,如果一部电影之后不久就在流媒体上线,那么其票房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个直接的例子是,自从2019年底推出Disney+平台之后,迪士尼再也没有出现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大卖电影。

  但或许苹果并不是太在意《花月杀手》和《拿破仑》的线下票房和回报,这样的重磅大片对于吸引苹果用户留在Apple TV+更为重要。虽然和Disney+同期推出,但苹果在影视行业几乎是一无所有起步,没有迪士尼那样雄厚的版权作品库,需要从头打造自己的原创作品库,这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订阅用户增长。

  《拿破仑》制片人凯文·沃什(Kevin Walsh)表示,苹果影业的两位高层恩里奇(Jamie Erlicht)和范安伯格(Zack Van Amburg)在与他谈合作时,看重的并不只是院线票房成功,更希望给Apple TV+平台带来真正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高层都是苹果从索尼影业挖来的影视行业资深高管,《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也是他们的得意之作。

  现在,在美国电影院看电影时,总会在片头和预告片中看到诸多“苹果原创”(Apple Original)的标志。无论票房成功失败,在苹果持续高投入下,美国电影观众正在越来越熟悉苹果这个消费电子巨头。

  从做电脑手机到投资电影,全球消费电子巨头苹果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逐渐成为全球娱乐产品的新贵。虽然2019年才进入影视行业,属于诸多传统片场和流媒体中最晚入场的,但苹果的起步却相当不错。

  过去三年时间,苹果出品已经拿到10项奥斯卡提名,得到了四座小金人,其中包括份量最重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这是流媒体行业的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Netflix投入了十多年时间,拿到了数十个小金人,但最期待的这个奖项,苹果只花了三年时间就拿到了。

  然而,获奖的《健听女孩》(CODA)毕竟是一部小成本温情电影,与诸多老牌片场相比,苹果在影视行业依然只是个小弟,没有真正得到主流市场认可的重磅大片,也没有与携手大导演和影帝合作的经典作品。

  截止今年夏天,Apple TV+的订阅用户仅为5060万人,与其他主流流媒体平台上亿甚至两亿的会员规模相比,只是一个零头。而且Apple TV+的订阅用户中,很多还是买硬件设备送的会员,以及包括在Apple One订阅套餐的添头。

  在苹果最新一季财报中,服务业务营收高达223亿美元,已经达到了总营收的四分之一,相当于iPhone业务的一半,更几乎相当于iPad、Mac以及智家居配件三大部门的营收总和。

  而且,在手机、平板和电脑出货陷入停滞甚至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苹果的营收增长几乎都来自于服务业务。过去几年,苹果服务业务营收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虽然苹果并没有公布流媒体业务的用户以及营收情况,但从苹果的实际投入来看,这显然是苹果未来看重的业务增长领域。

  打招牌比票房更重要

  2023年是苹果在电影行业爆发的一年。除了三部预算高达两亿美元的大片,苹果还有《指甲》(Fingernails)、《神出鬼没》(Ghosted)、《俄罗斯方块》(Tetris)等总共9部电影上映,创下了出品电影数量新高。

  显然,苹果是不会满足小众流媒体平台的行业地位,他们需要真正有影响力的大片,投入烧钱打造大片成为了苹果影业的新战略。今年3月,苹果宣布未来每年会投入10亿美元打造原创电影作品。注意是,是只用于电影制作,而且是在院线上映至少一个月的主流作品。

  这一战略标志着苹果影业正式进入了2.0时代。苹果不仅仅是要做一个流媒体平台,更要做一个在好莱坞拥有话语权的主流电影片场。西科塞斯和斯科利两亿美元的大片,或许在传统片场看来,很大可能票房无法收回成本,但在苹果看来,却是他们眼下大片战略所需要的招牌作品。

  美国电影票房行业专家瑞恩·斯科特(Ryan Soctt)看来,《拿破仑》不太可能收回投资,但就像《花月杀手》一样,苹果考虑的并不是票房回报,而是这些重磅电影带来的行业影响力,以及在明年诸多颁奖典礼上的行业地位。这两部电影在数千个影院(北美地区)上映的时候,也就给苹果原创做了最好的广告。

  斯科特认为,无论这两部大片的票房如何,苹果都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院线曝光度,而且极大提升了他们的流媒体平台的原创内容吸引力。这两部电影必然在明年的奥斯卡和金球奖上获得提名,甚至两位男主角都有可能再次被提名影帝,这也能给苹果带来回报。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华纳兄弟的《芭比》和环球影业的《奥本海默》是今年票房和影评的双重赢家,是最有可能竞争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作品,但《花月杀手》和《拿破仑》也势必会在明年颁奖典礼得到不少提名,甚至有希望获得个人和技术奖项。

  今年夏天,好莱坞演员工会进行了四个多月的大罢工。按照罢工的要求,工会成员不仅不能参与任何影片的拍摄工作,甚至无法从事宣发推广工作,甚至连拍摄海报以及接受采访都是违反罢工规定的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片厂为了保证影片票房或是明年的上映库存,开始将一些重磅电影的上映时间推迟到明年,这导致了今年下半年大片的数量减少。因此,由于竞争作品的减少,《花月杀手》和《拿破仑》在明年的颁奖典礼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提名和奖项,也给苹果带来更多的曝光度。

 

  《花月杀手》和《拿破仑》票房血亏?苹果并不在乎,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