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消息,台湾地区《电子时报》(Digitimes)网站报道今日援引行业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索尼当前优先为苹果、华为、Oppo和Vivo供应CMOS图像传感器。

  当前,苹果是索尼最大的CMOS图像传感器客户。报道称,由于苹果、华为、Oppo和Vivo四家智能手机厂商对CMOS图像传感器的需求量较大,导致索尼向二级客户的供货量捉襟见肘。

  此举迫使其他手机厂商不得不另寻他路。有消息称,华硕和HTC等已开始接触其他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如三星和豪威科技(OmniVision)。

 

  当前,三星主要为自家智能手机供应CMOS图像传感器,而豪威科技主要生产入门级和中端CMOS图像传感器。相比之下,索尼主要专注于中高端产品

  日前,作为天津一汽夏利(4.780, 0.00, 0.00%)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夏利;000927,SZ)“骏驰计划”中的首发车型,A0级SUV新骏派D60正式上市,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5.69万~8.99万元。

  据了解,新骏派D60尽管属于中期改款车型,但对品牌形象仍停留在廉价小型车的一汽夏利而言,则是变革的开始。

  “骏派品牌是对我们产品的一次再定位,而新骏派D60是我们在SUV领域发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可让大家重新认知我们这个企业、认识我们的产品。”天津一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当前市场有多艰难,即便是‘拖泥带水’我们也要把骏派品牌做起来,这是一汽夏利实现扭亏为盈的前提。”

  然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预测,SUV市场作为我国乘用车市场增速最迅猛的板块,今年仍可能以20.2%~25.6%的增幅领跑车市,但紧凑级SUV(包括A0级SUV市场)却可能因消费升级而触及销量“天花板”。新骏派D60是否能达到一汽夏利的目标,仍需要市场来检验。

  生产线改造还需两年时间

  据了解,一汽夏利的产销规模曾一度达到15万~20万辆,并连续18年卫冕国内经济型轿车销量冠军。

  而随着一汽集团与天津汽车集团的兼并重组,被定位为小型车生产基地的一汽夏利逐渐褪去了“王者荣耀”,曾经的“小型车大师”如今却徘徊在“保壳”边缘。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一汽夏利的累计销量为8019辆,与去年同期的1.4万辆相比,降幅达42.1%。其中,夏利、威系列、骏派的销量分别为4004辆、525辆和3490辆,同比降幅分别为26.1%、79.4%和55.5%。

  此外,一汽夏利今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66亿元,同比下滑59.29%,截至今年4月,一汽夏利的累计产量为9028辆,同比降29.06%;其中,骏派A70、威乐、威姿等车型4月产量均为0辆,为尽快止损,一汽夏利正在进行深度调整,未来夏利品牌将主要供应出租车市场;威系列将彻底退出市场;同时,骏派系列将成为“绝对主力”。王志平曾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技术升级改造成为一汽夏利能否顺利执行“骏驰计划”扭转颓势的关键。“目前来看,老夏利的生产线已没有价值,必须拆掉后安装新生产线(骏派产品生产线),由于处在整体改造投入期,导致近段时期,一汽夏利在不断停产,而随着后续新品投放,改造过程还需约两年才能完善到位。”王志平表示。

  据了解,今年,一汽夏利将投入约9.1亿元用于技术改造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其中,GA4GA系列发动机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夏利N7轿车项目、夏利一工厂工艺调整及厂区改造项目、骏派D60新车生准项目,以及骏派A70新车生准项目均已完工。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一汽夏利将推出包括新骏派D60在内的10余款新车,涵盖轿车、SUV、跨界旅行车以及新能源车型,其中在2017~2018年,平均每季度推出1款新车;此外,A级SUV车型骏派T086和T260也将于近两年内推出。

  “骏驰计划”背水一战

  为尽快盈利,一汽夏利动作频频,但仍有分析认为,一汽夏利难凭借骏派这一单一品牌实现自救。数据显示,2012~2015年,一汽夏利的年销量分别为18.5万辆、13.5万辆、7.2万辆和超6万辆,2016年销量为3.7万辆,降幅达43.3%。

  与此同时,企业利润出现大幅跳水。2013年和2014年,一汽夏利分别亏损4.79亿元和16.59亿元,2015年的扣非净利润为-11.82亿元,2016年的扣非净利润为-16.76亿元,同比下降41.86%。

  由于持续亏损,一汽夏利存在保壳压力。为此,一汽夏利先后于2015年和2016年通过出售部分资产等方式,实现业绩扭亏为盈,最终成功“保壳”。

  “2018年前,允许一汽夏利通过非经常损益使业绩扭亏为盈,但到2020年,一汽夏利将通过‘骏驰计划’真正实现盈利。”天津一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然而,肩负拯救一汽夏利使命的骏派品牌,却面临一汽大自主框架下“同门兄弟”间的竞争。“用户重叠是必然的,我们会通过用户的细分需求来加以区分。”王志平表示,“一汽奔腾主要针对商务人士,骏派品牌主打年轻消费市场,一汽森雅则主要面向更低级别的消费。”

  “不可否认,未来要争夺用户,就需要利用产品来竞争,但在整个一汽大自主事业中,我们也要相互支撑,才能将一汽夏利做强做大。”王志平进一步表示。

  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一汽夏利的整体销量规划为30万辆,新骏派D60的月销量目标为2000辆。对此,有分析指出,一汽夏利尽管通过改造升级力求扭亏,同时密集投放新车,也可一定程度缓解销量“尴尬”,但这对品牌符号化和边缘化的一汽夏利而言,要完成年销量5万辆目标仍有一定难度。

 

  去年以来,一汽夏利的累计销量达4.48万辆,仅占“十三五”期间整体销量规划的14.9%。“随着消费升级加强和车市整体增速放缓,部分合资、自主品牌均已开始通过官降等进一步占领市场,一汽夏利如不同时在营销等方面创新,仍难回归主流市场。”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表示。

  国人太忙了。

  工作,创业,社交,饭局,炒股,买房……每个人都在一条条永动的轨道上不停的交换着双腿,人们的感官似乎被逼无奈得麻木,只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的渲染下,惊觉,原来2017已经过半。近处的生活活成了逼仄,忙碌,挣扎和疲惫,高晓松的“诗与远方”成为脱离苦海的渡船。

  人们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是一个渴望被宣告无罪释放的群体,他们熟练掌握着累积财富的技法,却需要一个足够心安的理由,暂时放下高压的欲望,用自己的频率丈量生活。

  近日,180创意团队开始为京东筹划一年一度的618 Campaign,首支上线的60秒TVC顺势而为,提炼出一个可靠而简单的理由——打破忙碌,犒劳自己。

  5*17小时的狂热作业

  5天

  23个场景

  17小时/天

  这是这支60秒TVC可以计算出的时间成本。不可计算的是整个团队几乎自虐的拍摄方式和热情。

  众所周知,几乎每一支TVC的执行都会遭遇许多无法预估的和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出现,像180China这样敢于和自己死磕的创意团队并不多见。而那个做决定的人,就是180China北京公司新任首席创意官Kenneth Kuan。他对细节独特的感受力几乎“压榨干”了整个团队,却也正是这样的苛责,激发了180创意团队的潜能。

  首先,Kenneth找来了出生于塞尔维亚,美国长大的新锐导演和摄影师Jovan Todorovic加入这次拍摄,Jovan Todorovic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优万。提起此次拍摄,对整个团队来说,这些片段辛苦又难忘。

  

\

 

  这个在公寓楼顶打篮球的镜头。当时团队凌晨5点已在海边取景拍摄另一个镜头,为避免舟车劳顿过于疲惫,导演优万提出不如在附近找一个场景拍摄。这是一个合乎人情的要求。但几经讨论后,Kenneth始终不愿放弃之前选好的场景。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团队需要额外花费3小时的车程去作业,于是就有了那一场在楼顶透着汗水味道的高逼格篮球对抗。“最终成片,所有人都感谢他的坚持。”

  5天23个拍摄场景,需要整个团队极为强大的执行力和把控。但意外总是准时发生。这一次意外发生在那一场跳舞小女孩的脚本。

  

\

 

  在即将拍摄小女孩的前一天晚上,原本设计的楼梯间因为安全问题被叫停。而此时距离第二天的拍摄仅余12小时。Kenneth决定立刻更换拍摄场地,并最终敲定了一处花鸟鱼市场。现在看来,这种搭配的效果意外的出彩。只是,Kenneth发现为小女孩准备的鞋子颜色不对,那双黑色的雨靴无论如何无法说服他自己。为此,“任何的细节都要完美!”,Kenneth为整个团队下了死命令。此时距离开拍还有6小时。第二天早晨6点,一双明黄色的儿童雨靴出现在优万的镜头里。道具组究竟如何在半夜找到了一双黄色的儿童雨靴?这个答案我们至今未知,不过,这很180,总有一种不可预知的创造性。

  一支60秒的视频,每个场景2-3秒的出境,为这样的过程花掉了大把时间,难吗?其实很难,但,往往花心思的东西才更有灵魂。

  全素人的力量

  在这支TVC中,有节奏感的镜头和音乐很好的还原了中国当下忙碌的社会横截面。很难想象,出镜的所有人物都是拥有相应职业的素人。拳手,出租车司机,年轻情侣,篮球手…他们表演的正是他们自己的以及每一个国人当下生活着的极端的、加速的原态。

  全素人演员是Kenneth和优万一拍即合的结果。二人都想要能被观众记住的面孔,于是两个叛逆的男人决定给自己找点麻烦。“我们不找美女,也不找普通的,碌碌无为的人,我们找那种有特点有性格,能让人们记住的人。”于是我们看到了TVC中的灵魂鼓手,那个已经65岁,在上海经营着一家打鼓主题酒吧的老男人。“他有一种劲儿,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们就要找这样的人,一方面反映中国的今天,另一方面带有鲜明的独特性。”

  事实证明,我们每一个人扮演最棒的角色就是我们自己。180创意团队的这次大胆妄为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

 

  这对年轻情侣是真实的情侣,他们还原的是二人第一次拥吻的镜头一次成功。

  一次消费价值观的整体升级

  回到TVC的切入点,其实是京东和180China 决意撼动廉价的野心。

  每年的6月都是一场电商之争。之前媒体喜欢用电商“混战”来形容这场声势浩大的平台博弈,因其过于粗暴,过于简单,缺乏美感。品牌之间的竞争被简化成“价格”二字,似乎只有廉价才能唤醒消费者狂欢的高潮。很遗憾,但这个套路确实一演再演。

  经历了最初的野蛮生长,得益于市场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好的内容供应商的出现,得益于品牌方的趋于理智,更得益于消费群体的升级和中产化,我们观察到更高级,更应该出现在这个民智时代的高手过招。

  去年的双11,京东与战略合作伙伴180China密切合作,首次强调商品的品质和购物的质感,在一派歌舞升平的导购会中如一股清流,将“认真购物,买点好的”主张贯穿到整个campaign,一系列出街广告,充满温度又掷地有声。(套路深!全复盘京东双十一背后的营销逻辑)

  今年的618,二者再接再厉,在品质购物的基础上再次上升了一个纬度,输出了一种更为高级,更为进步的生活方式。一年之中并不是只有年终才能放松,国外盛行的暑休早已蔚然成风。所以,今年的618,京东鼓励大家,“年中时,休息一下。”听起来,像一场“你值得拥有”的命题,实际上是对消费升级的应势而谋。180创意团队表示:大多数的中国人,其实都在追求“更好的东西”。“消费升级就是消费者用一样甚或更少的钱, 买到好的东西。这件事我们从去年双11就找到了,今年618则结合中间的时间点,提倡‘记得休息和享受’这件事。现在的消费者愿意留更多点时间给休闲,给自己,所有这些的结合,形成了今年的主题。”于是,在京东和180创意团队看来,购买欲成为一种民主权利,不再是贪婪与挥霍的罪恶。这是时代给的机会。

  国人需要通过消费重新学习什么才是有质量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已经在逐渐中产化的消费行为中愈发明了,180创意团队和京东提炼的“打破忙碌”正是通过对消费者洞察的精确捕捉,做出的一次符合当下消费价值观的输出。“买好物过好生活, 符合消费者最根本的需求, 消费者自然离不开你。”

  蓄力,下半场的博弈

  7年前,618这个由京东发起的电商狂欢节,已经俨然成为京东的主场,即使众多电商平台以各种热情投入其中,却始终改变不了618的京东属性。消费者的认知一旦建立,它的力量将是可怕的。于是,我们看到京东越来越自信的营销,去平台化的趋势尤为明显。互联网能加速传播,但始终无法代替用户体验,也传递不了关怀的深度。所以,京东和180创意团队从消费者社会心理的需求着力,试图挖掘一条比买买买更高级的通讯渠道。虽然它的目的和几乎所有电商平台一样,促销——卖货,但在这个闭环里,它的营销却能让消费者感到一种感性的体验。无论是双十一的“理性购物”还是今年的“打破忙碌”,说到底,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的升级。没有用力过猛,恰到好处的触到消费者的欲求不满。

  营销方面,我们看到京东和180创意团队的通力合作,就像一个聪明人遇到了另一个聪明人,碰撞出不容小觑的整合生产力。

 

  而对整个行业而言,我们乐于看到京东的版图的扩大和趋于完整。毕竟这个世界,独角戏不好看,有对手才好看。

  5月26日,乐视体育宣布其B+轮融资进展,乐视体育部分新老股东以及中意宁波生态园下属基金确认参与B+轮,投后估值达到240亿元。获政府基金增资,宁波乐视体育总部计划搬迁到宁波。

  然而,新一轮的融资,并没有驱散笼罩在乐视员工头上的裁员阴云。

  位于北四环姚家园的乐视大厦,是乐视总部所在地,临近车水马龙的北四环与闲适安静的朝阳公园。其周遭环境,恰似贾跃亭对乐视危机的评价: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众多乐视离职、在职员工证实,乐视已开启新一轮裁员,部分部门按照比例裁员,一些内部不盈利的孵化项目已经整体被砍。对裁员一事,乐视公关于23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不作回应。

   部门间4月开始流传裁员消息

  乐视大厦前卖水果的摊贩都感受到了乐视裁员带来的变化。“我听他们(乐视员工)聊天,说要裁不少人,担心人少了自己的生意不好做。”一水果摊店家说道。

  新一轮的裁员,让乐视员工心头的情绪五味杂陈。哪些部门会继续裁员、裁员比例是多少、会不会影响到自己,到底是去还是留,成为乐视员工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5月23日,刚从乐视离职的许锐(化名)对再次裁员深感意外,他本以为在获得融创的注资后,乐视危机已经过去。今年1月,乐视获得了包括融创在内的168亿元融资,其中,融创中国旗下嘉睿汇鑫投资乐视合计超过150亿元,涉及主体包括乐视网(30.680, 0.00, 0.00%)、乐视致新、乐视影业等。

  “二三月份大家觉得稳定下来了,因为刚经历一波裁员,年后也要求我们提交今年的kpi,又听说要举办年会,工资也按时发,看起来都没有问题,觉得这一波风波过去了。”许锐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裁员的小道消息在4月底开始再次在各部门间流传,“开始传乐视体育运营要裁了50%,产品裁30%,又有人说我们部门的哪些人要走,我一听全是中高层,然后的确这些人这几天陆陆续续都走了。”许锐表示。

  “目前我知道的智能中心部门,这个月一个vp已经确认离职,五六个总监要走。”许锐说。

  入职乐视网已有2年的员工李松(化名)称,自己部门去年底已有过裁员,近期没有听到裁员消息。其表示,公司有波动很正常,自己更关心能否拿到裁员补偿,“如果是N+1的补偿,诱惑比较大。”

  乐视影业一位在职员工表示,自己会关注裁员消息,但暂时不会影响到自己,“工作还可以再找,没有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情况下我可能更在乎当下的成长。”

  而在乐视当前的环境下,也有员工选择主动离职。一位已经辞去乐视影业工作的员工对记者表示,自己就是因为现在乐视环境不好而主动请辞。

  在这一轮裁员前,乐视已经有过“人员优化”。2016年底,受困于爆发的资金链危机,乐视多个业务开启了一轮比例约为10%的人员优化。

  如许锐这样的底层员工,也是在年底人员优化真正开始的那一刻,才意识到乐视面临的危机之重。

  “那时候我们只能听到外部的风声,看不到内部的雨,加上领导鼓励,说2014年老贾(贾跃亭)在国外,公司群龙无首都挺过来了,内部一点资金紧张不算什么。我们也就觉得并不像外界说的那么严重,直到年底人力开始约谈,真正裁员的时候,我们才明白,那时真有点崩溃的感觉。”许锐说道。

  许锐是2016年底乐视裁员的幸存儿,他所在的项目,因发展不错未受到过多波及。与许锐比邻而坐的搜索部,则未能幸免。据许锐介绍,这个在2016年上半年才成立的部门,在年底的人员优化中,裁员接近1/3,处于试用期的员工更是80%未予转正。这个只剩下十一二人的部门,仍在这次裁员之列,而他自己也没逃过这次裁员风波。

  14个月员工工号从8千多到2万多

  在许锐看来,目前乐视的危机,在2015年就已酿下。

  2015年,是乐视生态布局的大年。在国外滞留半年的贾跃亭,带着七大生态的宏伟蓝图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在贾跃亭的生态发展战略下,乐视开启“烧钱”扩张模式。27亿元获中超2年新媒体版权、18.75亿入股TCL、21.8亿元拿下酷派、7亿美元入股易到用车、7000万夺得春晚广告第一标。被外界诟病的乐视汽车,也在2015年浮出水面。

  到2015年年中,乐视七大生态系统已逐渐成型,乐视从视频网站企业,演变成拥有体育、影视、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电视,智能手机,VR虚拟现实设备,智能自行车,智能汽车以及周边配件等业务条线庞杂的公司。

  彼时,贾跃亭为乐视规划了一张市值将过万亿的企业发展蓝图。“根据目前乐视控股公司的规划,乐视全球控股公司预计在2022年实现IPO,我们会拿出5%的股份,作为销售类LePar(乐视合伙人)的激励,按照2022年的算法,应该价值850亿。”2015年4月14日,在乐视LePar超级合伙人峰会上,乐视控股集团副总裁、乐视智能终端事业群销售副总裁张志伟表示。

  “当时觉得乐视也算是准一流的互联网公司,应该算是个很好的起点。”2015年6月,在乐视云计算公司实习了3个月的许锐将乐视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进入了乐视智能中心。

  入职后的许锐切身感受到了乐视业务线的极速扩张。“2015年3月我实习的时候,员工工号都是7000左右,三个月后我在乐视网正式入职,工号已经是8000多了,这个速度非常快。”

  大量新员工入职,工位变得紧张起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很多会议室都被改成办公了,开会或会客都改在了食堂。”许锐回忆。快速的人员扩招,持续到2016年下旬。去年8月,赵倩(化名)进入乐视网的技术部门,工号已经排到了2万多,同部门2015年3月入职的同事,工号则还只在7000左右。

  乐视旗下的乐视网历年年报数据显示,在上市前的2009年,乐视网员工数不过209人,2010年上市后,在册员工373人;2014年底,乐视网员工数达到了3501人,2015年年底的员工总数为4885人,到2016年年底员工增长至5389人。

  这只是乐视旗下一家公司员工增长情况。新京报记者曾统计,为串联起乐视生态,贾跃亭控制的公司至少63家,如算上参股公司,数字或许更为庞大。

  “员工大量增加,并没提高工作效率,反倒是管理没有跟上。导致很多人没事可做,遇事又互相推诿,上班晚到早退。”许锐说其刚入职时,遇到业务问题只需要和一个部门对接,但如今,却需要和两个甚至多个部门对接,“我觉得也是领导层的失误,他把这个东西拆成两个部门,机构快速扩张,冗员太多,管辖不清。”

  赵倩也深感乐视组织架构之多造成的业务协调之难。“可能做一件事我3分时间就能完成,但我需要7分时间来和各部门协调。”“有时候一个版本要更新,但流程不规范,该配置的资源没配置,其他部门该支持的不能按时支持,导致版本经常延期,我们只能加班。”

  乐视的扩张还体现在极速扩展新业务上。据许锐介绍,2015年初,乐视内部开始举办“8590训练营”,鼓励内部思想碰撞,孵化新项目。至今,乐视共办了6期“8590训练营”,每期报名有百人,经过筛选后留下5、6个项目,真正孵化成功的只有1个,目前训练营已暂时停止。

  “极速拓展新业务,孵化项目不考虑资金成本,有时候随便几个脑暴,几个ppt就能成立孵化项目。”许锐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同事提出了个电动摩托车项目,经过包装后便获得了主管领导的同意,成为孵化项目。这位同事一下就成为了个项目经理,但没过多久因为和领导不和,项目就停了,人也被裁掉。

  员工认同公司“换帅”利于管理

  贾跃亭形容发生在乐视的这一系列现象为“蒙眼狂奔”。

  2016年11月6日,贾跃亭发布公开信,承认乐视遭遇资金链危机。信中,贾跃亭表示乐视生态组织能力相对滞后。“公司今年(2016年)新增超过5000名员工,人员扩张速度业界罕见。”“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梳理组织架构和新人培养,当我们的管理能力没有跟上的时候,随之出现了‘大公司病’苗头甚至一些人浮于事及组织效能不高等问题。”

  在信中,贾跃亭表示“我们要开始调整我们的战略实现节奏、优化我们的经营策略、变革我们的组织。”“人力资源部会正式公布具体的生态型组织架构进化方案”。

  最大的调整,则来自近期贾跃亭辞任乐视网总经理。5月21日,乐视网宣布换帅,由梁军接任贾跃亭出任乐视网总经理,贾跃亭仅保留乐视网董事长职位。贾跃亭当时承认,公司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遭遇了一些经营上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早已考虑设立专职CEO。

  据悉,在4月中旬开始,梁军已经主动接手一些原不属于其负责的事情。“是他主动去接的,他跟贾跃亭提出来要接手的。那时经常听到一些业务条线的人说你去和梁军汇报,已经不属于我们负责了。”所以,许锐对梁军的到任一点都不意外。

  乐视网员工杨锋(化名)对公司“换帅”表示较为理解,“任何一个有规模的上市公司,达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引进一个新的职业经理人。老贾虽然不干CEO了但还是董事长,他辞任也不会对乐视造成负面影响。” 并对梁军也表示较为认可。“梁军是很早之前就负责乐视手机、电视开发的领导,获得了很大成功,他的上任会让乐视网更倾向于盈利化。”

  乐视员工郭利强(化名)认同公司换帅利于公司管理的说法,“贾跃亭擅长讲故事,是个有理想的人,但是个人精力有限,管理上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

  而在梁军正式被任命的半个月前,5月初融创的业绩沟通会上,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就提前透露了梁军将担任乐视CEO。

  除了高层领导变更、裁员,近半年来,乐视员工并未感觉到组织架构有任何调整。

  “我所在的智能中心里,并未看到有很大的调整,只是一些小项目被集体裁掉。然后人员分流到其他项目,我们组的新负责人,就是别的项目被砍掉然后空降的。”相反,许锐认为,去年年底的裁员,元气大伤。在需要其他部门协助的业务上,常常面临对方无法提供人员,需要排期的情形。“很多部门真的元气大伤,加上招聘名额关闭,不让招人。我们底层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压力很大,谁也带不动这么大摊子。”

  裁员仍在持续 去还是留?

  新一轮的裁员还在持续,去还是留,成为现在乐视员工考虑的问题。

  赵倩并不太在意裁员的消息。实际上,作为乐视网的核心技术部门,赵倩在两轮裁员中都未受到波及,在去年底的裁员中,处于试用期的赵倩还成功转正。

  “乐视的薪资待遇在同行也并不算出众,如果被裁我也觉得没什么,再找一份工作就是了。”赵倩说。按照合同规定,今年4月,赵倩本可以享受一次1000元的加薪,但直到目前都没有兑现。

  不能确定具体有多少人主动选择离开乐视,但乐视为了挽留人才,会用股票期权承诺来进行员工激励。此前就有乐视员工李静(化名)向新京报介绍,乐视员工满一年即可签约持股,每年分到20%的比例,到第六年方可兑现,“目前乐视确实有不少员工拿到了公司股份。”

  李松也对记者表示,自己已经入职乐视网两年,在转正时拿到的期权协议。“对自己来讲,工作给自己带来一个归属感更为重要,现在对乐视有感情,期权还是挺重要的。”

  并不是所有员工都十分在乎期权。还没有拿到乐视控股期权的陈浩对记者表示,自己入职年限并不是很长,期权对自己没有吸引力,而更早期的员工会在乎一些。

  另一位按照约定将要签署期权协议的乐视网员工表示,目前人事部门并没有通知自己去签协议,“现在公司这种情况感觉不太可能签,而且期权没有实际用处”。

  据乐视网2016年年报,乐视网2016年共发布了3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3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原涉及员工达550人。首期激励计划中,有2人因个人原因离职被取消激励资格,激励对象调整为169人;第二期计划有30人因个人原因陆续离职被取消激励资格,激励对象调整至289人;第三期计划中有6人因个人原因离职,激励对象调整为54人。这意味着,乐视网3期股票期权计划中原本可以获得期权激励的550人中,有38人因个人原因离职,最终没有拿到期权。

  入职乐视网近3年的杨锋已拿到乐视控股的期权协议,但他并不看好手中的这份权益。“对于我来说期权意义不大。一是自己没打算在乐视长期发展,二是自己更在乎公司业务是不是有好的发展。”杨锋表示。

  ■ 相关新闻

  乐视体育总部计划迁至宁波

  5月26日,乐视体育宣布B+轮融资进展,乐视体育部分新老股东以及中意宁波生态园(国家级生态园)下属基金确认参与B+轮,投后估值达到240亿元。海航资本、中泽文化、普思投资、平银能矿、东方汇富、新湃资本、云锋基金和个人股东代表8人,及公司管理层代表1人,共9人组建乐视体育战略发展委员会,为公司升级转型提供支持。同时,乐视体育管理层和部分老股东,计划出资增持公司股份,并对公司股东结构进行深度优化,增持股份所用资金将用于公司后续业务发展。

  根据融资协议,中意宁波生态园下属基金将参与乐视体育B+轮增资。其中,用于乐视体育小镇项目的优质综合建设用地,是该笔增资的主要资产。

  乐视体育总部计划迁至宁波会给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

  乐视体育前员工宁好(化名)成了这场风波的局外人,但他从前同事那里仍能听到关于裁员的消息,“可能要裁员吧”“还没有任何消息说一定会裁员”等。

  宁好告诉记者其认识的乐视朋友还没有被裁员,不过有一些“主动离职”。而裁员,成为如今依然留在乐视体育的员工要思考的话题。宁好说,“我觉得应该会按照一定比例裁员,但至于如何裁、裁多少,估计只有HR知道”。

  而据许锐透露,“(乐视)体育那边大概是在上个星期三开始约谈,具体流程还没走完,而有些部门还没有开始,我预计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五月底到六月初,因为六月底的话会有一次绩效评审。”

 

  裁员的疑虑不可避免笼罩在员工内部。而对于裁员一事,乐视公关部门表示,不作回应。

  向炎涛

  身处舆论旋涡的乐视正在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在经历梁军接任贾跃亭担任乐视网(30.680,0.00, 0.00%)(300104.SZ)总经理、乐视体育大规模裁员收缩战线等风波之时,被视为乐视最优质资产的乐视致新也在进行新的调整。

  5月18日,乐视致新总裁梁军对外宣布,即日起超级电视在全渠道的销售职能回归乐视致新。而就在两天前,梁军在乐视超级电视4周年新品发布会后更是放话“激进的乐视又回来了”。

  过去四年,乐视超级电视引发了彩电行业内容与硬件之争,“价格屠夫”出场的乐视超级电视实现了销量从2013年的30万台到2016年近600万台的跨越。但与此同时,乐视致新的亏损额也一步步从2013年的4700万元扩大到2016年的6.35亿元。

  梁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乐视致新去年是战略性亏损,而今年的目标是要盈利。当前电视市场正处在调整期,乐视恰选择在这时候激进“进攻”,而下半年则会进行一些调整。

  对于外界盛传的裁员传闻,乐视致新公关部门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明确表示,乐视致新没有裁员情况。但对于乐视超级电视亏损相关问题,则并未回应。

  

 

  销售模式再更改

 

  5月18日,梁军对外宣布称,即日起超级电视在全渠道的销售职能回归乐视致新。调整后,梁军除了管理产品研发和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外,还将直管超级电视的销售,同时乐视致新将在人员、组织等方面实现资源整合。

  事实上,乐视超级电视销售模式已经进行了多次更改。就在5月5日,深交所就乐视网年报连发16问问询,其中就包括要求补充披露公司2016年销售模式变化的原因及必要性,以及应收账款情况,前五名客户是否与上市公司存在关联关系。

  2016年,乐视转变了超级电视的销售模式,由乐视致新自行销售最终调整为通过销售给乐视智能终端科技有限公司再销售给乐帕和乐视电子商务。业务模式变化及关联单位业务量增长,导致公司2016年关联方交易增加,期末关联方应收账款约达38亿元。

  乐视网2016年年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8亿元,其中,第四季度现金流量净额暴跌至-16.11亿元。

  对此,乐视网称,2016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2015年度变动-222%,主要是致新本年部分对外销售硬件由先款后货改为有销售账期,采购账期未发生变化,导致整体经营现金流为负数。

  而对于此番超级电视销售职能回归,乐视致新公关部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乐视致新想集中一切优势资源以大屏生态发展为主线,打通产品、销售、营销、运营、服务全产业链,实现产、销联动,打造高绩效、扁平化的团队,做大、做强核心业务,奠定乐视超级电视在彩电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番调整,或许能改变乐视网关联交易的问题。

  重回激进

  在5月16日的发布会上,乐视一口气发布了四款电视新品。梁军在会后的媒体会上表示,以前那个激进的乐视又回来了,但今天的激进不再像过去大规模亏钱,而是在整个行业进入调整期的时候发起进攻。

  梁军首次提出了“共享电视”的概念,即超级电视用户完成指定的任意三项任务之一即可延长一年的影视会员。具体任务包括:开机达到277天、通过电视购物付费游戏等积累“成长值”到一定数额或者购买售后服务大礼包。

  在梁军看来,这一共享模式的本质不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是获取高额利润流水,让用户通过大量点击和购买行为培养用户黏性,乐视则通过流量实现更多盈利最后补贴给用户。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共享电视的说法。家电行业观察人士梁振鹏对本报记者表示,乐视所谓的“共享电视”概念听起来莫名其妙,其本质不过是买一年会员再多赠送几年会员,只是一种营销手段。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乐视超级电视因成本定价甚至低于量产成本定价而被称为“价格屠夫”,其“买内容送硬件”的销售策略更是直接引发海信、创维等传统彩电厂商以“买硬件送内容”反击。

  不过,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彩电行业一片价格战之下,乐视超级电视却开始了接二连三的涨价。去年9月18日,乐视发布公告称,将对第4代乐视超级电视部分机型上调价格100元~200元,涨价原因是面板价格上涨;随后去年11月、今年2月,乐视先后发布公告对部分机型价格做出上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乐视长期以成本甚至低于成本定价自然无力抵抗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传统电视厂商盈利空间更大,或者能对外投资自行生产面板,并不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如今,乐视重回激进策略,在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看来只有一个合理解释:乐视电视连续涨价之后,销量受到很大影响。对于2017年销量目标形成严峻考验。其透露,乐视超级电视去年600万台的销量目标并没有实现,只卖了500多万台。

  持续亏损

  尽管四年来,乐视超级电视销量实现了巨大飞跃,也给乐视网营收带来了巨额增长,但是不可掩盖的事实是,超级电视所在的乐视网子公司乐视致新四年来持续亏损。而作为上市公司乐视网控股的非全资子公司,乐视致新的亏损根据持股比例如数计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本报记者梳理乐视网2013年以来的财报发现,乐视超级电视销量从2013年的30万台增长到2015年的300万台。2017年,乐视网定下了700万台的超级电视销售目标。

  而另一方面,2013年,乐视致新亏损4734万元;2015年,这一亏损数额已经达到7.3亿元。2016年亏损收窄到6.35亿元,按照2016年乐视网持有乐视致新58.55%股权计算,意味着上市公司当年利润减少了3.7亿元。

  乐视网2016年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68.64%;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3.19%,为八年来首次利润下滑。乐视网表示,因前期超级电视主要以高配置、高性能、颠覆价格快速获取用户等原因,使得公司营业利润同比降低。

  而梁军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乐视致新2016年的战略就是要亏损,今年则要盈利。“我们从过去烧大钱、烧小钱,逐步走向不烧钱、盈利。第二阶段的核心是硬件减少亏损,互联网收入挣钱。”梁军透露,目前乐视大屏收入主要来自会员收费、广告,以及包括电视购物、游戏、同步剧场等在内的创新业务。

  乐视网在年报中指出,去年乐视致新净利润亏损6亿多元,直接导致了乐视网净利润的下滑。根据目前乐视致新的增速,预计2017年乐视大屏将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在刘步尘看来,预计2017年乐视致新亏损会收窄,“主要是乐视电视平均价格已经提升至和彩电企业差不多。但是新问题马上就来了:涨价可以减亏,但也会减少销量。所以,2017年乐视电视完不成700万台销量的可能性非常大。”

 

  刘步尘表示,乐视目前面临内外两重困境:内部困境是乐视资金链紧张一直存在,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外部困境则是互联网+的热潮已经退去,互联网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大大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开始转向对硬件的重视,而硬件恰恰是互联网品牌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