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消息,滴滴“橙果计划”于近日公布了2023年高考奖学金名单。在今年超过1.86万个报名的司机家庭中,400名司机子女被授予“滴滴橙果奖学金”。

  参加2023“橙果计划”的家庭,覆盖多种网约车从业类型,其中快车司机5383人,出租车司机2680人,代驾司机1349人,专车司机663人等。

  滴滴方面表示,“橙果计划”面向这些高考的司机家庭提供了持续和多元的支持,包括提供考前加油包、高考奖学金、家庭夏令营等。

 

  截至2023年8月,“橙果计划”已惠及近5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共为近1000位司机家庭子女颁发了“滴滴橙果奖学金”。

人才集团,是在政府和相关机构授权下,采用市场化模式经营管理与人才相关业务的企业实体。又被称为“城市HR”,致力于覆盖整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提供整体人才解决方案。

人才集团多为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通常以合资控股参股的形式构成,聚集人力资源领域领军企业,开展人才工作的市场化运营。结合国企的权威性与市场的灵活性,致力于打造现代人才发展体,为本区域及周边提供市场化、公益化、产业化的人才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20+人才集团。其中,省级政府建立人才集团的有8家,副省级城市的有6家,地市级人才集团有40余家,区县有70余家。

图片6.jpg

一、人才集团的业务范围

人才集团呈现出全面、高层次、创新和强大的业务特征。从各地的人才集团组建方案看,当前的核心职能和业务可以大致分为两大块:

1、传统人才服务

传统人才服务,主要为人才招聘引进、人事代理派遣、人才培训研修等。传统人才服务通常是较成熟的业务,是人才集团发展的基础,也是组建初期人才集团收入的主要来源;

2、新兴人才服务

主要是人才项目投资(人才创业创新投资基金)、人才成果转化、人才服务数字化等。新兴人才服务立足于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才工作的新要求,是人才集团发展的重点方向,是人才集团的新增长点。

以武汉人才集团为例,官网明确列名服务的产品项为:高端人才猎聘、人才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外包、职业教育培训、人才研究咨询、人力资本运作、人才园区运营和会展策划组织。其中,“会展策划组织”指的是通过策划、组织、承接人才交流、高峰论坛、人才产业展会等重大活动,打造人才活动品牌,增强武汉这座城市的人才影响力和号召力。“人力资本运作”指的是设立当地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深化拓展“人才投”“人才贷”“人才险”,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人才投入体系,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充分融合,打造最优的武汉人才生态。这些都是突破传统人才服务项的新业务探索。

二、人才集团数字化选型的关注点

1、跨部门、跨地域、跨角色的协同运作

人才集团,通常由若干人才服务或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组成。以武汉人才集团为例,下属子公司8家,合资公司1家。对于这样的架构,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既要站在集团维度考虑统筹,同时也需要兼顾下属公司间的同质化业务整合和差异化诉求。

图片7.jpg

又如,广西河池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州人才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河池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目标是搭建粤桂高端人才共享平台,推进河池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样的人才集团在数字化建设进程中,需要打破地域、数据、服务的限制,也要充分考虑服务的地方对象的差异化需求。

2、大力发展主营业务,构建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相比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才集团在建设初期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具备了较强的资产和资金实力。宁波人才发展集团注册资本100,000万,河南省人才集团注册资本120,000万,这在传统政府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是不敢想象的。人才集团应大力发挥自身优势,将资产和业务进行充分整合。

上文讲到,各地人才集团当前的主营业务依旧为人才招聘引进、人事代理派遣、人才培训研修等。因此所选型的系统平台应充分考虑业务人员使用的便捷性,在构建数字化平台时,应兼容多业务诉求,实现业务运营数字化和集团管理数字化的双重升级。此外,各地人才集团根据当地的需要增加了很多新的人力资源服务,如人才项目孵化、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人力资源产业园、人才公寓等。这些新业务元素是否可以一并兼容到数字化平台内,也值得探索。

人才集团肩负了促进地方人才经济发展的使命,需要打破传统,尝试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学技术,为传统人才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在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新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中的运用,发挥深厚的信息技术优势以及数字技术优势,为地方单位提供跨连接、跨平台、跨地域的人才供应链全流程解决方案,实现服务模式转型升级,由单一服务商向综合型智能服务商转型,是各地人才集团的共同追求。

三、解决方案

1、运营数字化

1.项目数据管理难度大,项目交易频繁,交易流水庞大;

2.传统资金管理方式中,资金、业务及财务流程的分离,不利于管控和有效利用;

3.各业务类信息、财务类信息的孤岛对涉税管理产生巨大压力,带来更多问题

4.金税四期出台,税务部门对企业综合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日渐严格,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各类监管的要求‘’

5.人力资源行业频发的发票虚开、未依法纳税、业务模式混乱等问题已引起税务部门的重视,传统线下模式化企业涉税风险远高于数字化人资企业;

2、管理数字化

1.交易频次多、不规律;

2.金额高、流程琐碎且繁琐;

3.流程多,数据核对难;

4.项目信息一人掌握,形成数据孤岛;

5.员工维权意识高;

解决方案

图片8.jpg

1、管理数字化

1.组织管理:组织结构梳理;

2.日、周、月报管理:建立上级对下级工作的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3.供应商管理:建立运营供应链;

4.绩效管理、人事管理:建立绩效管理,加强人效管理;建立绩效正态分布,淘汰机制;

2、运营数字化

1.客户项目管理:建立对客户和项目的基础管理维度,可以灵活的进行各种维度的数据汇总;

2.大合同管理:对客户的合同以及合同附属的补充合约、各类附件、各类文档进行有效管理,方便随时查询、检索;

3.项目人事管理:建立有效的项目人员管理;

4.结算管理、核销管理:对客户开票和来款进行结算对账核销;

5.收支管理:对客户的毛利阶段性波动进行有效监控,毛利进行平滑性分布处理;

 

图片9.jpg

  近日,多家媒体实探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发现已开工,量产落地箭在弦上。

  据界面新闻,一位接近小米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现在正处于试生产阶段,这项工作开展不足一个月。目前小米每周生产大约50辆样车,夜间工人很少。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汽车拿到工信部的批文预计在最近两个月,最迟年底前可获批,然后可以开始量产。”

  目前,小米汽车亦庄工厂又在大规模地招聘车间工人,招聘规模在100人上下,平均薪资在6000至7000元,每日工作时长为8小时,周末双休,随时入职。

  据证券时报,近期外媒报道,小米公司已经获得了中国相关部门的批准,可以进行电动汽车的生产。这意味着,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距离明年量产汽车的目标更进一步。对此消息,小米方面尚未有公开回应。

  而据界面新闻,记者向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求证,该人士对小米汽车获批传闻一事并未否认。

  这是否意味着雷军的造车梦已经离实现不远了?

  已经获得造车资质?

  小米汽车近期动作频频

  对于想跨界造车的企业来说,造车资质是必须跨过的门槛。

  据证券时报,此前市场曾有传言称,小米造车将承接北京宝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沃汽车”)的造车资质。不过在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71批)》,其中在“撤销企业及产品”部分中出现了宝沃汽车的身影。宝沃汽车自行申请注销了乘用车的汽车生产资质。这意味着,小米造车资质或许难以通过“借鸡下蛋”的形式解决。

  不过据外媒报道,负责监管中国汽车行业新投资和产能的国家发改委本月早些时候批准了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公司生产电动汽车,小米将成为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家获得发改委批准的合资企业。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现行的法规,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必须取得两个资质才能生产销售:其一,是发改委有关汽车投资企业生产项目的备案,新能源车企需要证明自身的融资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品质保障等多方面实力,得到发改委认可。得到该资质后,企业需要在2年内建设工厂,3年内销售车辆;其二,是工信部主管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资质,车企需要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此前,新能源汽车“双资质”极难获得。这也是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选择代工的原因之一,更是博郡汽车收购一汽夏利、拜腾汽车收购一汽华利的最重要原因。如果真的得到了发改委的认可,意味着小米已经拿到了半张“造车入场券”。不过小米对此并未公开回复。

  而据界面新闻,记者向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求证,该人士对小米汽车获批传闻一事并未否认。

  虽然“获得造车资质”的问题没有明确实锤,但近期小米汽车相关消息频现。

  公开资料显示,近日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登记备案“xiaomiev”(EV即纯电动车)网站域名。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雷军,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等,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持股。

  除此之外,小米还在增持汽车智能底盘系统供应商上海同驭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驭汽车”)。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同驭汽车发生工商变更,股东新增小米旗下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公司注册资本由约3499.39万人民币增至约3946.34万人民币,增幅约12.77%。

  近期,也有网友晒出在乌鲁木齐-昌吉城市快速路上偶遇了经过伪装的四辆小米汽车在路上飞驰。8月19日,雷军也现身新疆,发布了一条“测试一下#小米mixfold3#徕卡光学、四摄五焦段”的微博。有细心网友注意到,照片中拉起的横幅字样疑似“为小米汽车而战”。

  上半年已投入25亿

  明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声誉,再次披挂上阵,为小米汽车而战!”2022年3月底,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雷军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10年最宽广的发展赛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春山 摄(资料图)  小米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上投入了31亿元。2023年一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11亿元。而在日前小米集团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当季投入达14亿元。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小米汽车的实际投入力度还要更大,小米最初入局造车就是以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电动汽车品牌为战略目标进行布局。不仅做全栈自研,还自建了汽车工厂,所以资金投入比已经披露出来的数字更高。

  此外他还透露,小米汽车刚刚结束了夏测,且进展非常顺利,小米汽车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没有改变。“目前来说(造车)非常地顺利,应该是超越我们原来的预期和计划。”

  “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销同比稳定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汽车销售达到1562.6万辆,同比增长7.9%,在全球车市中占据约31%的市场份额。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452.6万辆,同比增长41.7%,市场渗透率达29%。

  “新能源车市场仍然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但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着‘增量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汽车行业的淘汰赛正加速到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近日表示,随着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入场和布局,新能源车赛道开始激烈的群雄混战,常胜者不再常胜,后来者迎头赶上,领跑者优势渐显,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两极分化日益加剧,汽车市场表现进入动荡调整期。

  目前,不少车企高管都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淘汰赛。

  此前,比亚迪(249.600, -0.85, -0.34%)董事长王传福曾强调,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不竞争不会有繁荣,竞争才有优胜劣汰。他表示,企业制胜首先要有核心科技,新能源汽车变革是一场技术革命,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如果只是简单拼装,活下来的概率很小。其次,要有好的战略方向,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5年,车型、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另外,要有快速决策机制,汽车企业往往体量大,决策机制漫长,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像战场,革命到后期,有些车企会崩盘,这时候需要快速决策。

  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称,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开始,只有5家车企能活下来。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下一个10年,市场将进行一场“32进8”的淘汰赛,只有少数主流品牌能够存活,300万~500万辆的规模是晋级门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则表示,2030年新车销量中新能源车销售占比将接近100%。同时竞争下汽车企业会越来越少,也许中国市场的主要玩家数量会小于5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或将出现“卷”到更高程度的行为。

  新浪科技讯 9月4日下午消息,华为今日在心声社区公布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他表示,华为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同时,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任正非表示,这个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华为就愿意要。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他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若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华为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对于人才的成长,任正非强调,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另外,华为要建立一个高级专家交流平台,便于跨界交流。垂直专业是烟囱,跨界专家交流平台就是在烟囱上面搞一朵云,这样大家就知道跨界交流、融合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华为公司一直贯彻选拔制,因为人才不是靠培养,而是自我成长,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不要给高级专家担负太多管理人才的责任,不要搞“拉郎配”,要给他们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发挥多大能量。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任总在高端技术人才使用工作组对标会上的讲话

  2023年7月28日

  一、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不拘一格获取优秀人才,但在招聘时要讲清楚公司的业务边界,允许在边界内研究探索。

  公司已经明确,我们要努力在有限的业务范围内领先世界,不是在全方位领先。所以,我们产品的边界是收缩的,研究的边界可以适当宽一些,也不是宽得无边。那么,招聘的时候,首先要划定一个业务边界,讲清楚我们的理想是什么、边界是什么。不在我们这个边界内专业的人员,他是否愿意从事在边界内的工作?如果他愿意,转行是可以的。比如,孙中山本是学医的,先是医人,后来医国。我们公司出售的莫贝克电源公司的主力曾是牙科医生,因为技术是相通的,他虽然学习神经学、蛋白质生物学等,但计算能力也很强。所以,我们不要对人才有固定看法。

  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我们就愿意要。我们朝着假设的方向,不断探索,不断储备。我们是储备人才,不储备美元,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当然,高端人才全部是指技术方面,管理类或其他行业不在此列,管理类的干部走垂直循环、在实践中逐步成长的道路,没有层层的实践成功经验积累,很难有破格提拔的可能。

  二、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最主要是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我认为,物质激励不是最主要的,第一点应该是他能找到自己热爱的岗位,当他热爱时,就会踏实工作。若果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机会相结合了,他就会无怨无悔。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些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发挥,同时也在贡献上去评价他。

  公司指定了一批高级专家,信任他们对人才的识别和评价,去入职新员工中寻找合适的人。专家先把一些题目出在网上,有人回帖,专家就去找他喝咖啡沟通,判断这个人是否明白了题目,是否有破题的能力,他适合到哪个部门工作、定多少级,专家签字就行。新员工在入职时就可以有差异化,为什么同班同学一定要整齐划一前进呢?我们不要担心定错级,即使定错也是一个短时间的问题。如果他确实没本事,过一段时间就会被自然淘汰,也只拿错了短时间的高工资;如果他确实有本事,就还会往上升,很快就能超过你的标准线。如果在定级上有担心,可以有一个主谈人和一个复核人,两人签字就确定了,不需要强调严丝合缝100%准确,可以适当模糊一些。

  其实,集体评议往往会埋没人才。“歪瓜裂枣”很多,我们的专家要识别他特殊能力的一面就行,也不用全面评价一个人,“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让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破格进入清华大学,开启了华罗庚高水平数学的研究生涯;罗家伦当清华校长时,录取了数学成绩只有15分的钱钟书,成就了一位文学大师。初始职级,在校园招聘时可以定一次,在与优秀新员工喝咖啡时也可以再定一次,我们直接授权这批专家。

  三、全才是从专才中产生的,领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

  第一,全才首先一定是专才,全才是从专才中成长起来的。他在某一项钻研得很透,在其他项就能理解。如果没有专才,就不可能成为全才,没有专才的“全才”也许没有突破能力,绕着城墙转,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系统性的、阐述性的和构建性的专家合起来也不行,就如皮蛋粥一样,皮蛋还是皮蛋,粥还是粥,并没有发生物理和化学性的转变。

  领袖是自然成长起来的,不是我们去找。大家看到,为什么大领袖、大统帅绝大多数都是小镇上产生的?因为大都市很重视规矩,约束很多,当然不仅仅是父母、社会、环境、同时代的小朋友,因此它们大量产生的是工程师、艺术家;小镇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小孩也不懂得太多的世界,他们在某一件事上就容易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容易成长起来,产生历史贡献。例如毛泽东、粟裕……。他们一定要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知道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小孩走路喜欢踩小水坑,只有他自己摔两次,才知道水坑不能踩,才有自主决策能力。所以,我们强调要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做一个小项目成功,他就知道什么叫决策;如果他一个事情都没有成功过,他当高级干部时的决策就是胡来。我们在选择干部的时候,贯彻没贡献不考核,节省人力资源。

  财经这几年在世界名牌大学里招了很多人,先派到非洲去做PFC。PFC要做核算,核算就一定要懂业务,就一定要去看基站、板件……是什么,这样他对业务有一点理解;不理解业务的财经人员,只能做会计。了解两年以后,从基层CFO、精算师……他慢慢循环上升,最后到机关来,机关就没有了“空军司令”,而是知晓项目的管理者。所以,现在我们招聘的系统工程科学家、博士,也是先到产品线,从产品到开发……,再一点点升级上来,不是一来就能够做规划的。

  第二,我们要建立一个高级专家交流平台,便于跨界交流。比如,光的专家走到交换去,硬件的走到软件去,软件的走到硬件去……超越现有专业上面再有这样一个跨界平台。垂直专业是烟囱,跨界专家交流平台就是在烟囱上面搞一朵云,这样大家就知道跨界交流、融合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四、我们公司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和宽容的环境,让大家畅所欲言,“炸开”思想,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华为公司一直贯彻选拔制,因为人才不是靠培养,而是自我成长,我们要创造人才成长的土壤,就如“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我们不要给高级专家担负太多管理人才的责任,不要搞“拉郎配”,要给他们自由度,他有多大能量就发挥多大能量。

  第一,高端技术人才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一定会显出他的价值来,然后在价值体系去评价他。我们可以设一个高端投诉平台,大家有问题就写邮件到这个平台,人力资源去听他倾诉,做成纪要报给有关部门帮助他调整。我们可以安排一些人际理解力强、熟悉华为流程、善于沟通、善于团结人的老员工,到导师部去听群众的声音,调节矛盾。

  第二,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大家愿意畅所欲言,互相启发,把思想炸开。一是,喝咖啡是一种形式,网聊也是“喝咖啡”,比如2012实验室在群里的讨论就很激烈,关于软件突围方向在心声社区的回帖有1500多条,别看这一片骂声,这就是贵人指点、高僧开光、西汉张良在桥头获得的天书……。对新员工是多么好的指引。我为什么不愿意网聊,愿意喝咖啡呢?我认为讲话互动比文字互动效率高、表述更清楚。二是,高级专家要用更多精力来读文献,而不是埋头做事。比如,把一半时间用来读文献,写写感想。三是,我们“黄大年茶思屋”应该号召所有员工把他认为好的文献转帖过来,如果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就把索引贴上来就行,大家再去那个网站上查阅,这也是一个沟通方式。

 

  今天听了汇报,你们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历史滚滚向前就会有新陈代谢,有人选择离开就会有继任上来,但是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机制,让优秀人才涌现,英雄倍出。

  9月4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公积金中心”)召开公积金政策新闻发布会,北京商报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累计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9200多亿元,共支持约150万家庭购买住房,是职工个人贷款的首选。

  公积金缴存总额2.53万亿元

  北京公积金中心作为负责北京地区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的职能部门,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一系列惠企便民政策措施,提升了企业和职工的满足感、获得感。

  目前,北京地区已有60多万个单位、1300多万人建立了住房公积金,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政策优惠。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2.53万亿元,累计提取额1.79万亿元,对职工住房消费起到显著作用。累计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9200多亿元,共支持约150万家庭购买住房,公积金个贷余额5100多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基本占到市场交易的三成左右,是职工个人贷款的首选。

  北京公积金中心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蒋然指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可以提取,用来解决住房问题。北京公积金中心落实“租购并举”工作要求,从今年6月5日起,无发票租房提取额度从每月1500元提至2000元,多子女家庭租房以及租住公租房、保租房可按实际房租提取。截至上半年,共支持147万人租房提取,同比增长10%,预计2023年度租房提取金额较上一年度增长20%,为减轻新市民、青年人租房负担提供有力支持。

  据悉,职工购买刚需和改善性自住住房可以一次申请,按月全额将住房公积金提取到个人银行账户中。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上半年共提取公积金2632.09亿元(2022年提取额1658.53亿元,2023年上半年提取额973.56亿元),其中支持职工购房或租房提取的占90%以上。

  目前,北京公积金中心已开通了个人网上业务平台、北京公积金App、微信及支付宝的京通小程序、业务大厅内自助机等多个贷款业务办理渠道,以上渠道均可办理公积金贷款申请、贷后还款、查询等业务。如果用户通过网上或手机端办理调整月还款额、还逾期、提前还清等还款业务,业务实现申请即办结。

  重点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

  公积金贷款主要优势是贷款利率低于商业住房贷款。从北京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公积金贷款5年(含)以下的首套房年利率为2.6%,5年以上为3.1%,而北京地区商业银行住房贷款5年期以上LPR加成后的利率为4.75%。如果用户购买首套房,申请100万元公积金贷款、贷款25年,与商贷相比,公积金贷款可节约利息支出27万元左右。

  当然,公积金贷款也有与商贷的不同之处。公积金贷款的贷款对象为公积金缴存职工,可贷额度与公积金缴存金额、缴存比例挂钩。目前,公积金缴存职工每缴存一年可贷10万元,首套房贷款额度上限为120万元,二套房为60万元。对于城区外迁人群,如户籍在城六区的购房家庭,购买城六区外住房且为首套房的,最高贷款额度可再上浮10万元、20万元。

  北京公积金中心贷款管理处处长王宪介绍称,近年来,北京公积金重点支持了中低收入群体的首套刚性住房需求。以2022年为例,借款人大部分为40岁以下群体,中、低收入群体占近八成,购买首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占七成多,购买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也有近七成。

  围绕提升借款人的服务体验,北京公积金中心还推出许多便民服务措施,实现了公积金贷款“四减”“三快”“两增”“一先”的目标。“四减”即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减签字;“三快”即申请快、审核快、流转快;“两增”即增加业务办理渠道、增加信息智能提醒;“一先”即容缺先行。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从北京公积金中心的运行情况和相关数据来看,充分体现了公积金中心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的导向。第一,持续提供了各类金融服务,包括额度支持等,有助于更大幅度地降低购房等方面的成本。第二,积极做出服务创新,包括全程网办等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降低办理的成本,是便民的导向。第三,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城区外迁人群等,都给予了更大的支持。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北京政策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也值得学习。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