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消息,港股恒指午后涨幅扩大至2%,中国联通(5.14, 0.31, 6.42%)涨超8%领涨蓝筹,电力股、汽车股集体上涨,中国电力(3.57, 0.27, 8.18%)涨近13%,华晨中国涨近14%。

  日元兑美元汇率周二早盘一度升破130,创六个月新高,延续了自上个月日本央行决定提高债券收益率目标上限以来的涨势,

  周二早盘,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上涨0.7%,达到1美元兑129.82日元,超过了去年8月份的130.41,创下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政府干预以支持日元,美国加息放缓的前景,以及对日本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即将结束的猜测,日元兑美元汇率已从去年10月份创下的30年低点151.95反弹了16%以上。

 

  新加坡StoneX Group外汇交易员Mingze Wu表示:“新的一年流动性偏弱,引发避险情绪,这可能是推动日元走高的原因之一。现在更大的问题是,日本央行是会对目前的事态发展感到满意,还是会再次出手压低日元。”

  12月13日讯 早沪指弱势震荡,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持续走弱,创业板指跌超1%。医药医疗股集体回调,抗原检测概念领跌,毅昌科技等跌停。大消费板块继续活跃,猪肉、旅游、食品加工等纷纷走强,庄园牧场3连板,华统股份等十余股涨停。此外,信创、光伏等板块走弱。午后三大指数一度回升,沪指一度翻红,临近尾盘再次下挫。房地产板块再度拉升,南山控股等涨停;物流板块震荡拉升,三羊马等涨停;锂电池板块震荡走低,天奈科技一度跌超10%;医药股探底回升,振东制药等多股涨停。整体看,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2800股飘绿。

  截止收盘,沪指跌0.09%,深成指跌0.66%,创业板指跌1.05%。沪深两市今日成交8164亿元。

  盘面上,养殖业、旅游、酒店餐饮、造纸等板块涨幅居前,国资云、光伏、信创等板块跌幅居前。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9.4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11.3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89亿元。

  景点旅游板块大涨,消息面上,携程报告显示,通信行程卡下线激活跨省游,2023春运跨省游热度大增12倍。山西证券认为,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调整、疫情影响逐渐减弱,社服板块或直接受益于社交重启,差旅和本地化需求有望率先回补,偏长线的休闲游有所滞,整体需求有望迎来释放。短期看需求弹性恢复,酒店、景区等相关标的在过去时点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较大,后续随着更加精准防疫政策和需求释放有望率先反弹。此外,行业磨底后有望深度出清,品牌韧性更强,产品、控制成本等综合能力更优的龙头将享受供需格局红利。

  养殖业概念股大涨,消息面上,白羽肉鸡苗价格自今年7月开始一路震荡上行,不到半年时间,累计涨幅接近200%。此外,截至12月11日,沪深两市多家鸡苗上市公司发布了11月份的销售数据。从数据显示的情况看,受益于售价的上涨,鸡苗企业11月份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

  公路铁路运输概念股震荡走强,消息面上,12月12日,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58.59万辆,环比增长13.76%。

  影视传媒板块活跃,消息上,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12时,12月10日大盘票房3426.6万元,营业影院9151家,全国营业率73.60%。《阿凡达:水之道》预计于12月16日在国内上映,截至12月10日18时55分,该片预售总票房突破1亿。

  方正证券指出,11月份以来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一是美国通胀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海外加息力度有望减缓。二是近期包括地产行业在内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助力经济发展,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为后续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企稳提供了良好的支撑。11月份以来北上资金大幅流出状况已经得到好转,往后看,A股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逐渐改善有望吸引互联互通资金进一步加码。

  中信建投表示,近期市场的反弹动力主要来源于防控措施的优化不断超预期,地产政策持续发力,使得前期压制市场的因素出现明显改善,推动指数上行。不过随着行情反弹的深入,市场扰动有所增加。而中期来看,当前市场仍是底部区域,机遇大于风险。整体维持指数震荡盘升的判断,投资者可保持低吸为主。

 

  天风证券认为,当前指数或难以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甚至不排除指数出现冲高回落,延续调整的走势。一方面,从时间和空间来看,本次反弹2885点见底以来,指数已经反弹到了3200点这一成交密集区。该区域作为过去多个月的横盘箱体,有大量的套牢盘压力。另一方面,本月是2022年最后一个月,市场也进入了年末资金流动性相对最紧张的月份,尤其是还叠加海外美联储本年度最后一次议息会议,这也存在不确定性。

  12月28日午盘收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沪锡(209270, 9520.00, 4.77%)涨近5%,沪镍(228250, 6220.00, 2.80%)、玻璃(1656, 43.00, 2.67%)涨近3%,菜油、淀粉(2943, 60.00, 2.08%)涨超2%,棉纱、甲醇(2566, 41.00, 1.62%)、豆油、玉米(2822, 42.00, 1.51%)、沪锌、棕榈(8174, 104.00, 1.29%)、沥青(3843, 47.00, 1.24%)涨超1%;跌幅方面,焦炭(2687, -56.00, -2.04%)跌超2%,液化石油气(LPG)、白糖(5731, -83.00, -1.43%)、豆粕(3839, -51.00, -1.31%)、焦煤(1885, -26.50, -1.39%)跌超1%。

  锡供需双弱格局,沪锡反弹后或再承压

  申银万国期货研报观点指出,锡价再度走强。海外东南亚锡产能释放,国内进口窗口已经关闭,但前期进口锡到港逐步兑现,供给略偏宽松格局。目前锡矿端原料供给持续偏紧,国内加工费延续小幅下调。云南、江西两省锡冶炼厂开工率环比小幅回落,12月精炼锡产量或小幅回落。下游传统电子行业表现依然疲软,加工企业刚需采购,节前备货需求表现尚不明显,消费低迷导致国内锡锭再度累库,华南、华东地区库存均增加。整体上,锡供需双弱格局,沪锡反弹后或再承压走势。

  机构观点:镍价底部支撑坚挺 短期仍将延续高位震荡

 

  镍价底部支撑坚挺,短期仍将延续高位震荡。进口利润延续大幅亏损导致海外资源难以流入境内,国内镍板库存低位叠加去化。尽管新疆地区检修结束并于近期复产,但边际增量比较有限。临近春节,市场或有一定的备货需求,但是高价镍板对需求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故备货需求对镍价表现为下方支撑。从海外基本面来看,高位镍价刺激LME仓单注册增加,LME0-3升贴水处于历史性低位,限制伦镍价格上方空间。因此,在短期内强外弱格局下,进口利润有望回归,内外反套仍可持有,但需警惕外盘资金面的风险。

  个人养老金账户上线第二周,你买了啥?

  在发行首周,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关注度居高不下。不过,在吸引一部分投资者购买的同时,另一部分投资者却对这类产品保持观望的态度。

  业内人士经调研后发现,尽管许多投资者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关注度不低,但是对这类产品的理解仍存在一些误区。无论是对于第三养老支柱和第一养老支柱的差异,还是对个人养老产品的流动性、收益率等问题,仍有许多疑惑,亟待解答。

  认清第一、第三养老支柱

  猫头鹰基金研究院总经理助理、研究总监伍彦妮在近日的调研中发现,投资者对个人养老账户仍存在不少误解,比如一部分投资者无法清楚地区分第三养老支柱和第一养老支柱。调研显示,部分投资者认为个人养老金账户要连续缴满15年才可以领取,担心断缴一段时间会影响未来的领取,也有部分投资者关心个人养老金能否给子女继承,能否保证专款专用等问题。

  对此,伍彦妮表示,第三支柱补充养老体系和第一支柱有很大不同。以养老FOF为例,FOF本身是一类公募基金,由基金经理进行打理,托管在托管行,因此所有的投资收益都将记在个人名下,账户里的资金都可以由个人处置。这意味着,缴存年数少、断缴等情况并不会影响个人养老金的提取,有余额的账户给子女继承也是顺理成章。

  沪上一位公募从业人员也向证券时报记者强调了第三支柱相对于第一支柱的独立性,“第三支柱不是现收现付制,不用太担心投入第三支柱的钱会被用作第一支柱的补充资金。”

  此外,他还提到,有一些投资者担心第三支柱养老体系的投资方案会是高度统一的,渠道可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把一些并不优质的标的强行加入养老产品的投资方案。“事实上,很多养老产品的业绩也是公开的,管理人会在全市场参与竞争,他们更有动力为投资者的利益负责。”他表示,第三支柱养老产品的类型多样,各种投资组合的策略也是高度分化的,并不存在国家统一投资或者某家机构统一投资的说法,无论是管理人,还是投资者自己,都有比较大的选择空间。

  尽早养成储蓄好习惯

  相比上述对个人养老账户的认知还不太全面的部分投资者,另一部分投资者虽然对这类产品的理解较为充分,但仍持犹豫态度或者倾向于不购买。对他们而言,个人养老产品的吸引力稍显不足。

  具体来看,有部分投资者认为,养老类产品的流动性比较差,在退休时才能取出,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一笔钱存进账户后二三十年都无法取出,显得不够灵活。他们认为,个人养老金更适合临近退休且收入较高的人群购买,作为现有养老体系的补充。

  还有一类投资者则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比较有信心。伍彦妮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有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平时就会投资一些基金或者股票作为补充养老,没必要把钱放在个人养老金的账户里。这部分群体主要是考虑到养老账户能够投资的产品仍相对有限,有一些他们看好的基金产品并不在其中。

  对于以上观点,上述公募从业人员认为,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个人养老金账户至少可以确保投资者在退休之后拿到一笔钱,“每个人在做财务计划的时候,肯定是要同时配置高流动性资产和低流动性资产,在同等条件下,低流动性资产有更大概率获得更高的潜在回报。只要资产组合本身没有太大的流动性危机,配置一部分低流动性资产也是可取的。”

  在伍彦妮看来,个人资产的流动性并不是越高越好。她认为,在人生的各种阶段,会有很多项目向投资者伸出“橄榄枝”,而这些“橄榄枝”往往会有风险,比如前几年的P2P就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打击。相比之下,个人养老金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储蓄行为,有效阻止了不够理性的投资行为。

 

  “这其实和买彩票的例子是一样的。”她坦言,“中了大奖的人很容易就把财富挥霍一空,但是现在有一种新的机制叫做rich for life,就是可以给中奖的人每年发一笔足够富裕生活的钱,这种模式其实是给中奖人提供了一种现金流管理的服务,充分体现了低流动性的好处。”在她看来,投资者有必要及早养成储蓄的习惯,尽早为将来做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