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保险物流
10月22日上午消息,据“京东黑板报”,近日,京东集团陆续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发放offer,薪资涨幅较去年同期最高增长35%,而对技术人才的投入尤为突出,应届博士生年薪可达200万。
京东表示,三年间面向应届生累计开放358个岗位,提供近4万个就业机会。2021年年中晋升数据显示,超过40%应届生获得晋升,这其中近半数人才年内连续两次晋升;近八成90后技术应届生快速成长为高级人才,越来越多90后、95后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比同龄人更快达到想要的未来。
以下为全文内容:
近日,京东集团陆续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发放offer,薪资涨幅较去年同期最高增长35%,而对技术人才的投入尤为突出,应届博士生年薪可达200万。
京东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力度持续加大,三年间累计开放358个岗位,提供近4万个就业机会,体系化、个性化的培养机制让年轻人才华得到施展。2021年年中晋升数据显示,超过40%应届生获得晋升,这其中近半数人才年内连续两次晋升;近八成90后技术应届生快速成长为高级人才,越来越多90后、95后年轻人走上管理岗位,比同龄人更快达到想要的未来。
尖端技术应届生年薪达200万 加速培养技术领军人物
从2017年初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京东体系已在技术上累计投入近700亿元。对技术人才的投入也不遗余力,应届博士生年薪可达200万元。
京东于2017年启动“博士管理培训生”人才项目,甄选国内外顶尖院校优秀博士生,大量中科院、清北、常青藤的高端人才加入京东,他们在各个技术领域有着不凡的见解或建树。
在京东今年校招岗位中,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开发工程师、行业解决方案、架构工程师等技术类岗位占比超过半数,这其中,多模态识别、分布式计算、量子计算等尖端技术岗位首次向应届生开放。
这些技术人才将在京东多元的商业形态中,推动技术落地,让技术更有温度、更有责任、更有担当。
铺设“十项全能”人才发展高速公路
93年校招生三年六次晋升成为高级技术人才
面向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京东先后推出多元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精准订制成长路径,并全力打造“十项全能”培养机制,让校招生拥有快速发展通道,更快到达想要的未来。
“十项全能”培养机制包括:专属导师1对1辅导、行业大咖零距离对话、灵活轮岗培训、超过2000门线上专业力&领导力&通用力课程、100小时线下培训、专属项目组成长计划打造等等,激发和培养年轻人的全局视野和思维决策等方面能力。
对于校招生的发展,京东给予了自由的空间,包括体系化、个性化的培养机制,晋升资源定向倾斜。数据显示,近八成90后技术应届生快速成长为成熟高级人才,最年轻的只有28岁。
93年出生的小卢同学,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专业。2017年通过校招加入京东,主要做风控方向的算法研究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导师辅导以及团队的配合下主导了风控算法中台的建设及模型体系升级,优异的技术实力让他在三年里连续晋升六次,目前已经成为京东零售风控研发团队的算法架构师。
百万“安居计划”硬核福利
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京东位居中国企业前三
初入职场的忐忑,买房、租房的刚需,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京东都为校招生贴心安排。
京东一直致力于让员工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积极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贴心福利:自2021年7月1日开始到2023年7月1日,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此外,京东还为员工提供诸如"安居计划"、员工救助基金、春节期间加班员工子女团聚补贴等一系列福利。
近日,福布斯2021全球最佳雇主榜出炉,京东位列中国企业前三。雇主品牌是一个企业内外兼修的综合素质展现,京东今年大幅上升70多个名次,速度尤为突出。截至2020年底,京东以36.91万名员工总数成为了国内民营企业员工人数最多的企业,至2021年第二季度,京东员工达近40万人。
京东始终以扎实、创新的企业发展,积极推动稳定的、更大规模的高质量就业,为学有所成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多元的就业岗位、快速的成长通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 详细资料
- 分类:保险物流
10月15日消息,半导体芯片股持续走强。截止发稿,新洁能(133.980,12.18, 10.00%)、斯达半导(412.790, 37.53, 10.00%)、上海贝岭(34.760,3.16, 10.00%)先后涨停,宏微科技(147.390, 14.38, 10.81%)、长川科技(46.040, 4.27, 10.22%)涨超10%,士兰微(61.160, 5.36, 9.61%)、神工股份(72.170, 4.64, 6.87%)、至纯科技(48.310, 3.23, 7.17%)等均大幅冲高。
方正证券(8.170, -0.02, -0.24%)指出,从拟IPO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数量占比上,中游设计、制造、封测等企业占比相对有一个缓慢回落的过程,从68.75%到42.86%。上游材料和设备公司比重逐渐上升,从21年二季度以前的12.5%到21年三季度的57.14%,上游支撑行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相关上游公司进行IPO申报,从干技术走向根技术。
- 详细资料
- 分类:保险物流
昨天港股盘后,美团对外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美团438亿元的营收再次创下了新高,三大业务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美团年度交易用户数和活跃商家数也都创下新高。
最新报道但是,由于新业务上的巨大投入,导致美团在二季度依旧录得亏损。不过,对比一季度,二季度经营亏损环比缩减至32.5亿元。对于美团来说,实现短期盈利不是目标,相反长期价值才是美团追求的。
营收再创新高 到店酒旅业务持续高增长
今年一季度,由于受到去年疫情的影响,使得美团在营收上迎来翻倍增长。到了二季度,虽然在营收增速上有所回落,但美团依旧在淡季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数据显示,美团二季度营收达43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77%,实现稳健增长。
从目前的公司结构上来看,美团的收入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以及新业务方面。在这之中,从营收角度来看,外卖的核心地位没变。
具体来看,二季度,美团餐饮外卖收入同比增长59%至231亿元,占总营收的52.7%。餐饮外卖交易金额同比增长59.56%至1736亿元,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长58.9%至39.8百万笔。新业务营收120亿元,同比增长113.6%。到店酒旅业务营收则为86亿元,同比增长89.3%。
单独从增速来看,新业务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比之下,二季度到店酒旅业务的持续高速增长,证明了美团在持续扩大市场之后取得的回报。当下大多数低线市场的服务水平仍然地下,这点也给了美团未来很大的扩张机会。
另外,虽然从营收规模上看,到店酒旅业务没什么存在感,但是其却是三个业务中最赚钱的,经营溢利达36.64亿元。餐饮外卖业务实现经营溢利24.47亿元,对比去年同期也是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相比较下,新业务由于正在前期高投入阶段,成为美团二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二季度亏损达92.38亿元。
单季新增6000万用户 美团加速赶超阿里拼多多
如果从营收规模以及体量和市值上来看,相比较阿里、拼多多以及京东这样的巨头公司,美团似乎只像是也业务线。但是,在大多数人还只在乎外卖业务的时候,美团的一项数据,却正在成为阿里和拼多多最大的“威胁”。
财报数据显示,美团二季度的年度交易用户数已经达到了6.3亿,这个数据和阿里拼多多的8亿用户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也已经超过了京东。并且,从增速上来看,美团更是遥遥领先,单季度6000万的增速,足以让阿里和拼多多感觉到压力。况且,美团这样的高速增长还是持续性的,上一季度的用户增速也达到了5900万。并且,32.8笔的年均交易笔数,也意味着用户对美团的信任进一步加强。
对于美团在用户上的高速增长,主要归功于王兴的开拓理念,并不满足于餐饮外卖等传统业务,近两年一直在扩展新市场,尝试更多的业务形态。今年上半年,近1.3亿新增用户,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亏损92亿的新业务。
其中,上一季度,5900多万的新增用户有一半来自于美团优选。而这一季度,虽然美团方面并没有透露太多,但是根据相关人士透露的消息,美团优选依旧是对新用户贡献最大的业务。
92亿的亏损只是暂时的,美团收获了用户,也是收获了未来,在未来规模化后,盈利也只是时间问题。另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也是坚定地表达了对新业务的持续看好,称会继续大力进行投资,不同商业模式共存,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
积极拥抱监管,美团当下的关键词
在美团财报发布后,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条信息,称对美团收购摩拜未依法申报开展调查工作。在财报中以及电话会议上,美团也是多次提到了监管的不确定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面对变化,美团在积极拥抱监管,正在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来让自己更合规。
王兴表示,在政府对于外卖餐饮平台相关《指导意见》文件下发后,公司管理团队第一时间对文件进行了深入学习,也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对文件中提出的指导意见逐条对照研究、逐条自查自改。已率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骑手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防范和化解职业伤害风险,解决骑手工作的后顾之忧。
从财报中透露的数据来看,美团的改变正在落地。其中,美团推出“外卖管家服务”,首期投入1.5亿专项补贴,为3万中小商家免费提供3个月的线上运营服务。2021年上半年,美团平台日均活跃骑手超过100万人。调研数据显示,6成全职骑手月收入高于5000元。同时,美团7月还成立了外卖骑手服务部,将提升外卖骑手工作安全放在最高优先级。
可以说,这次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和意见,给予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更清晰的政策路径。对于美团来说,这是好事,既是警示,也是一种动力。在新业务大力拓展的关键时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决策上的失误。
写在最后:
目前,市场最大的关注点,可能就在于反垄断调查的结果何时公布。不过,从目前美团对监管的积极拥抱态度,以及财报数据来看,其未来的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当下,美团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等业务已经十分稳定,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新业务虽然仍在亏损,但是持续增长的数据,以及带来的用户数上的提升,也为美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根基,而盈利或许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老喵)
- 详细资料
- 分类:保险物流
原标题:菜鸟驿站开通送货上门服务 快递行业进入多元体验阶段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快递最后一公里,以代收模式满足多元需求、便利服务社区,愈加普遍。取快递已变成了日常事,但是,当现有服务无法满足所有需求的情况下,问题就会凸显。
上门服务不产生任何费用
近日,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在淘宝天猫购物后,物流中会显示“一键上门”服务,可由菜鸟驿站工作人员上门派送。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15日,菜鸟驿站在北京、上海、杭州3城开通了送货上门服务。淘宝天猫包裹入站后,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送货上门或到驿站自提,两项服务均不产生任何费用。
截至8月31日,该项服务已覆盖西安、北京、杭州等大部分省会城市,消费者可自主选择送货上门或免费保管。记者通过对60位居住在西安的市民调研后发现,仅有10%受访者知道菜鸟驿站有送货上门服务,而体验过此项服务的人为零。
数据显示,西安菜鸟驿站数量已超2500家,目前80%菜鸟驿站提供送货上门服务,近3万消费者已使用此项功能。记者走访发现,菜鸟驿站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的为驿站自有人员,但因人手不足,送货时间为下午3点以后,通常会跟同单元的取件人电话沟通后,一并将货送出,以节约时间。一些驿站虽开通了上门送货业务,但因人手短缺,无法满足需求。
家住大话南门的李女士说,她下班回家基本都在凌晨,平时生活所需基本靠网购,对于菜鸟驿站送货上门的服务,她表示非常认可,经常一天收十几个快递,如果每个快递员让她下去取件,这绝对受不了。菜鸟驿站能送货上门对于她来讲非常方便。
大话南门菜鸟驿站负责人陈杰告诉记者,驿站一天收件为1000件,大促期间货量大,能有2100件。腿脚不方便、被隔离、在家办公、上夜班的人为主要送货上门的客户,一天能有60来件。送货上门还能有淘宝补贴,跟客户接触多了,也会带来寄件流量。
让消费者有更好体验
但是,王女士对送货上门有不同看法,她说,即便菜鸟驿站可以送货上门,但也并不是随时上门,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人手少,所以她还是会选择自取。
针对消费者的痛点,比如菜鸟驿站人手不够导致送货难、服务态度差、丢件漏件等问题,菜鸟驿站到家项目负责人景毅表示,菜鸟驿站推进送货上门是一个全新的考验,但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站点覆盖和服务体验上还需要持续提升。如果上门包裹未及时送达,菜鸟驿站将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进行赔偿,最终目的还是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
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表示,菜鸟驿站兼顾快递保管和送货上门,在社区最末端有一定优势。不过,中国快递进入千亿时代,快递送货上门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还需要更多努力。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用户的多元体验,仍将是菜鸟驿站面临的挑战。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媚
- 详细资料
- 分类:保险物流
8月27日晚间,中通快递率先宣布“快递派费上涨”。次日,圆通、申通、百世、韵达、极兔陆续发布派费上涨消息。仅一天时间,6家快递公司均宣布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0.1元。
上述快递公司上涨派费理由亦基本一致,是为响应国家此前出台的行业意见号召,以落实和保障快递小哥权益。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表示,派件费的上涨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快递公司业绩,但由于整体目的是提高快递员收入,派费提升可能只是第一步,后续其他环节人力成本的提升,会给快递公司带来一定利润压力,而缓解这些压力则有可能带来快递价格的提升。综合考虑市场竞争、产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预测快递价格会逐渐走向一个上升通道,但会是呈现一个缓慢上升的态势。
6家快递公司集体上调派费
据记者了解,中通最先在内网发布通知,宣布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0.1元,并且,上涨的派费将直发到派件业务员掌中通App,全国所有中通网点现有支付业务员的派费标准不得下降。
随后“三通一达”,以及百世、极兔陆续跟进派费上涨。各公司均提到,上调派费是响应七部门制定的《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落实国家邮政局关于做好快递员权益保障工作的具体部署。
在保障快递员权益落实方面,除了直接上调派费,各公司还公布了其他保障措施。例如,极兔速递总部将成立快递员权益保障落实稽查小组,网内公布稽查举报联系方式,梳理快递员考核项目及处罚金额标准,最终将快递员的派费收入提高落到实处;百世快递将从派费、薪资、保险、培训和奖励等五个重点方向落实保障工作。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认为,目前这一轮派费上涨能够直接提高加盟网点和快递员的积极性,对于网络稳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派费上涨也是响应了政策的号召。
近几年,快递市场“价格战”加剧,行业普遍存在降低末端派费等方式的降本模式,这也导致了行业末端网点不稳定、快递员收入一降再降。
进入2021年,为整治无序低价竞争,保障快递员权益,行业指导意见频频出台。尤其是6月23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制定派费核算指引、制定劳动定额、纠治差异化派费、遏制“以罚代管”等四个方面的举措。明确到“十四五”末期要实现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的相关制度机制基本健全,快递员群体薪资待遇更趋合理,社保权益得以维护。
招商证券研报此前指出,该文件对末端快递员的利益分配、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可能增加快递企业人力成本及末端派送成本,对快递企业的经营策略及综合实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意见出台对直营系快递公司影响相对较小,对加盟制快递企业来说将进一步加速头部企业分化,行业价格战拐点将更快来临。记者注意到,此轮调整派件费的6家快递企业均为加盟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顺丰于7月份宣布给快递员涨薪。自2021年8月1日起至12月31日,顺丰将开展面向收派员的增收行动,即在现有收派计提不变的基础上,新增投入2亿元以上,用于员工收入提升。
此外,7月9日,中通快递还宣布出资1亿元设立“快递小哥关爱基金”,对中通全网因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快递员及其家庭提供资助。据悉,这是行业内首个针对快递小哥的关爱基金。
派费上涨不影响当前快递费
快递行业是一个“锱铢必较”的薄利行业,若此轮“快递派费上涨”落实到位,快递小哥的收入将得到切实提高。业内预计,若按照快递员人均每天派件200件计算,快递员每月有望增加约500元的收入。
对于消费者来说,快递派费上涨,并不意味着快递费将立即上涨。有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派费上调跟快递价格没有关系,只是快递公司的人工成本增加了。”
圆通快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总公司上调派费是上调快递员的派费工资,现在公司很多快递员因为派费太低要离职,员工也很难招,所以想通过增加派费解决这一问题,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影响。
赵小敏表示,派件费的上涨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快递公司业绩,但由于整体目的是提高快递员收入,派费提升可能只是第一步,后续其他环节人力成本的提升,会给快递公司带来一定利润压力,而缓解这些压力则有可能带来快递价格的提升。综合考虑市场竞争、产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预测快递价格会逐渐走向一个上升通道,但会是呈现一个缓慢上升的态势。
安信证券最新研报认为,派费上涨利好行业发展,其影响有三:一是今年政策层面高度关注快递员的基本权益,快递上市公司上涨派费保障快递员待遇、响应号召,同时也有望终结降派费持续下降的趋势;二是由于通达系的加盟制架构和结算政策,派费由总部代收代付和调节支付,则派费的上涨有望传导至终端揽件价格,同时行业旺季将至,提价压力较小;三是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监管层持续的关注,加盟商有望经营改善,同时快递总部的补贴压力也有望随之减轻。
从行业发展现状看,一方面,快递业持续高增长,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10年至2020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由23.4亿件增至833.6亿件,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2.9%,预计2021年快递业务量将完成955亿件。
另一方面,各大快递公司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单票收入显著下滑,行业快递平均单价从2010年的24.60元/件快速下滑至2020年的10.55元/件。
今年来,监管频频出手整治快递业价格战乱象。针对快递发货量较大且价格竞争激烈的浙江义乌,监管部门对部分快递企业下发警示函,要求不得以远低于成本价格的方式进行倾销,并要求相关网点停业整顿。4月22日,浙江省通过了《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草案)》,规定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等手段阻断快递经营者正常服务。6月23日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针对不正当市场竞争、区域差异化派费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要求保障快递员合理劳动报酬、落实快递企业主体责任。
对此,申通快递在刚出炉的半年报中表示,随着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管与引导政策有效推行,一方面将有利于规范非理性竞争行为,加速行业格局趋稳,推动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将促使行业竞争重心从价格竞争转向提质增效。顺丰控股也认为,政策引导下,快递业有望从价格战走向有序发展,从单一同质化竞争向综合物流服务转型。
今年一季度,快递企业价格战加剧,自二季度以来,行业价格战才出现趋缓之势。4月份,顺丰、圆通、申通、韵达等多家快递企业的单票收入下滑幅度已有明显收窄。从最新经营数据看,行业单票价格表现出现分化,但整体单票价格降幅较上半年趋缓。其中,顺丰7月单票收入达到15.96元,同比下滑10.7%,但环比已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通达系中,韵达7月单票收入环比增加1%,另外同比增速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同比增长1.49%,也是7月单票价格唯一同比增长的公司。圆通、申通单价同比降幅则较6月略有扩大。
快递上市公司业绩方面,已披露半年报的快递公司全部实现营收增长,但仅有中通快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微增0.15%。顺丰控股、申通快递、圆通速递、德邦股份、百世集团中报净利均同比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