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辞远

  来源:脑极体(ID:unity007)

  五一小长假这几天,被讨论最多的话题,可能是关于“院士”。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其中引起广大网友注意和讨论的,是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百度高级副总裁王海峰、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民营企业科技专家上榜。

  其中,关于李彦宏到底能不能评选院士,确实成为了争议的焦点。很多网友和媒体人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当然也有人以各种理由支持。

  但是争议看了很多,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状况:大家争来争去,都是集中在百度做搜索这件事上。似乎李彦宏成为院士候选人的合理性,已经完全与百度的搜索业务挂钩。

  

 

  然而二者之间的客观联系真的是这样吗?在1911年创立之初,IBM的主营业务是机械打字机。但是显然今天不会有人因为机械打字机已经被时代淘汰了,就苛责IBM的技术有问题。

  或许在今天的舆论场中,互联网企业乃至大量中国民营企业有个先天劣势。那就是舆论会停留在第一印象,甚至由此产生的刻板偏见里,从而忽视了科研事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正在发生快速调整。

  看到李彦宏,大家会想这是做搜索赚钱的商人;看到王坚,大家会想这是给电商做网络维护的;看到王传福,大家会想这是做便宜汽车的……

  凡此种种偏见之下,才会滋生关于这些人是否够资格参选院士的争议。而被大家忽略的,往往是这样一个客观变化:在今天的中国,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突破发生在民营企业里。而这些科技突破的价值,以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国家以及大众的共同认可。

  所以在我们陷入无穷无尽的争论之前,不妨回到源头来看一下这个问题:那就是设立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名衔,其初衷究竟是什么?只有厘清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从逻辑上判断李彦宏以及其他企业家,究竟是否有资格承担这样一个荣誉。

  中国工程院院士设立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知道,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两院院士制度”,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与其他国家普遍采取的多院院士制度相比,两院院士制度已经将遴选范围进行了相对的集中化。

  关于院士的评选范畴与评选制度,其实从学术界到大众舆论中都是有很多争论的,这当然非常正常,但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相比较来说,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设立时间并不算特别悠久。这一制度,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我们知道,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对科学的重视不断增强。早在1948年,在傅斯年等人的推动下,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就评选了第一批院士。那个名单上民国大师们的名字,可谓一时间星光璀璨。

  进入新中国之后,科学院院士评选的工作一直在延续。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是在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之后才开始实行的。

  换言之,在漫长的46年之中,院士名衔都只授予基础科学领域取得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但对工程实践领域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却缺乏最高科学荣誉的授予。

  这个时间差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50年间,恰恰也是各工程领域不断复杂化,大量问题需要高精尖专家人才引领技术突破的时间段。

  

 

  所以国家最终决定设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对长时间大量付出,且自身科学责任与社会价值不断增强的工程领域科学家,一种补偿和肯定。

  目前,中国工程院现有院士857人,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而与科学院院士的评选思想不同的是,工程院院士从设立之初,就秉承着“因时代需求而不断调整评选视野,为那些做出巨大贡献,但并不为大众所知的科学家授予荣誉”的思路方针。

  所以说,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有些所谓的“出乎意料”,恰恰是这一制度的题中应用之意。其设立初衷,就是奖励变化与未来。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新变化,恰恰就是重大工程技术创新,正在越来越多地发生在BAT这样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中。

  大规模工程创新的发展趋势,

  决定了企业家的学术身份与学术责任

  既然跟随变化是工程院院士评选的大势所趋,那么今天的趋势是什么?

  毫无疑问,明眼人都会知道,今天工程技术的整体趋势,是领先性创新正在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高科技企业中,并且产学研一体化越发明显,国家的学术共同体在工程化领域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导向和企业引领前沿突破。

  从欧美等科技大国的发展路径来看,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工程与高精制造业等领域,企业事实上拥有直接的研发动力、海量精准数据、算力实验基础,以及最好的人才待遇空间,是引领直接创新的合理驱动者。

  

 

  今天,很多中国可以走在世界前列的战略级技术,比如5G、AI、云计算、自动驾驶,从基础研发到产业工程化实践,绝大多数流程都是发生在企业中的。

  以百度这几年的AI创新为例,从研究人才的储备和算法技术的软件创新,再到平台化和工程化,以及通过多种模式对外开源开放,都发生在百度业务体系内。其在国家科技综合体中具有唯一性的同时,又确实推动着重大工程技术的突破。

  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反映到工程院院士评选里的结果,就是来自企业的院士候选人越来越多,并且未来势必长期如此。

  在今年确定的工程院院士531位有效候选人之中,来自企业的候选人有114位。比2017年增加了24位,并且特别关注民营企业中的科技人才——这是工程技术发展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决定的。

  尤其是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领域,中国互联网、云计算和AI产业的发展基础,必然会也应该会催生IBM、微软一样具备兼具科研创新能力与工程化应用能力的企业-科技综合体。

  回过头来看,在这样的趋势里,企业家往往会是与工程技术创新距离最近的人。他们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创新任务和探索风险,同理,也应该获得来自科学界的更多肯定。

  这也是李彦宏、王坚、王传福等人被提名的原因——站在工程科学发展史的角度看,他们的任务不仅是做搜索和做电商,而是在为时代提供更多的“唯一性尝试”。

  在技术洪流中,李彦宏和百度

  客观上拥有“优先获选权”

  在很多人以为王坚只是给电商做服务器的时候,他已经为阿里打造了庞大的云计算业务,构造了超级计算体系与城市大脑的探索。

  在大家认为比亚迪就是低端汽车的时候,王传福始终坚持在新能源与智能驾驶领域锐意突破,在自主品牌汽车通向未来产业化的路上,成为走在最前沿的那一个。

  同样,在AI走向技术成熟,走进各行业的“智能+”之路上,李彦宏近几年率领百度所作的尝试,同样在工程创新领域是具备唯一性的。

  不难注意到,李彦宏进入院士候选人的领域是“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很多人评论者会忽视这个词的实际意义,然而工程技术的行内人并不会如此。

  

 

  我们知道,近几年百度的主线是决胜AI。然而细分下来会发现,AI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下的产物,而其进入产业化更是经历了复杂的探索进程。比如AI的成熟,受力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IoT以及半导体技术的完善,而走入产业端,又流向智能语音、自动驾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服务,以及开放平台和各行业AI决绝方案。这些科研工作,涉及众多领域的广泛交叉和探索布局,多个战略级技术的综合发展和应用。

  由于在研发、工程化和应用化多端工作的复杂性,促使百度的前沿技术交叉运用网络,绝不是某个部门和某位科学家能够独立完成的。这场深刻而重要的工程技术探索,只能以李彦宏为代表。

  那么,当时代已经认识到百度的AI工程探索价值非常,且在今天不具备其他企业与研究机构能够拿出替代方案的可能。这是否值得一个科学上的致意与肯定呢?

  所以无论李彦宏最终是否当选本届院士,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与其中科学家,将持续进入院士行列的趋势并不会改变。

 

  技术不会无端生长出来。有时候搁置一些争议,把技术归于技术,就是我们滋养未来的方式。

  文/雷建平

  来源:雷帝触网(ID:touchweb)

  会员电商云集今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1美元,上市代码为“YJ”。云集的上市也被称为“中国会员电商第一股”。

  云集首次公开募股将发行1100万ADS。按发行价计算,包含承销商超额配售部分,预估融资金额在1.39亿美元,并设有15%的绿鞋机制。

  

 

  云集现有股东Crescent Point和Trustbridge Partners有意参与首次公开募股,以发行价购买公司总值1亿美元的ADS。

  云集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1)增强和扩展业务;2)加强技术能力;3)扩展和改进物流设施;4)包括资本运营,及潜在战略投资和收购在内的一般企业用途。

  

云集在纳斯达克敲钟

 

  云集在纳斯达克敲钟  此次云集赴美上市,在杭州和纳斯达克两地同步敲响了上市钟声。

  

云集创始人、CEO肖尚略

 

  云集创始人、CEO肖尚略  “我的创业过程,和杭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紧密相连。”云集创始人、CEO肖尚略在杭州表示,“最重要的时刻,一定要和最重要的人分享,所以我们特意把主会场放在了杭州,放在了西湖边。”

  “20年前,我从安徽铜陵来到杭州打拼,从2003年创办‘小也香水’,到2015年创办云集,我的创业历程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肖尚略说,幸运的是,在创业路上,遇到过多少艰难困苦,就得到过多少贵人相助,更为重要的是,恰逢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与杭州的互联网浪潮和数字经济崛起同频共振,使得云集能够快速成长,乘风破浪。

  25岁-55岁母亲是云集核心用户

  

 

  云集是一家由社交驱动的精品会员电商,为会员提供美妆个护、手机数码、母婴玩具、水果生鲜等全品类精选商品。

  在云集一站购齐80%日常家用,件件是批发价,分享商品给好友,还能赚取一份收入。云集还投放分众院线广告增强城市主流人群影响力。

  

云集投放分众院线广告,增强主流人群影响力

 

  云集投放分众院线广告,增强主流人群影响力  “云集”的名字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副院长鲁柏祥老师在与其学生肖尚略交流时所取,寓意为“云的集合”。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云集已经和达能、欧莱雅、强生、伊利、高露洁、飞亚达等多家国内外一线品牌以及大希地、德尔玛等优质新锐品牌签订战略合作,拥有超过2320万的买家,以及740万的付费会员。

  肖尚略指出,最近几年,社交电商和基于AI的社会化推荐电商成长很快。云集和拼多多都属于社交驱动和AI驱动电商形态。推荐时代来说,拼多多代表的是电商第三种类型,云集是第四种。

  

 

  “我们跟拼多多的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拼多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多来自中小卖家。云集更倾向接近亚马逊、天猫、京东,我们让品牌和品牌的一级代理商来提供商品和服务。”

  肖尚略说,通过社交和AI推荐,信息发布和反馈搜集效率非常高。传统电商里一个产品需要花一年两年甚至三年,才能做到一个亿的销售规模,在云集,用一个月就能做到。

  肖尚略说,云集有三个明确的特点:

  

 

  首先,我们是以会员为基础的平台,通过我们提供的集体价值主张把会员聚集在一起;

  其次,我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战略,向精明和相互联系的用户提供迎合他们需求和偏好的产品,重点关注质量和定价;

  第三,我们非常关注用户的集体信任,他们对我们的信任是平台成长和成功的关键。通过会员分享购物体验,并通过他们的社交网络推广产品获取忠实的追随者,帮助我们扩大触及范围。

  从策略层面,肖尚略谈及了云集在重构人、货、场方面的策略。主要是三个聚焦,第一个是用户聚焦,第二个是商品聚焦,第三个是连接聚焦。

  

 

  中国的消费市场简单的说可以分为1亿高收入人群,8亿中等收入人群,和5亿低收入人群。云集的目标用户是8亿中等收入人群,其中,聚焦的关键词就是“母亲”。

  

 

  肖尚略说,8亿人群里有2亿家庭主妇,从25岁-55岁的母亲,是云集的核心用户。云集跟她们沟通清楚云集是什么就可以,云集是精品会员电商,注册云集APP,购物享受批发价。

  选择母亲作为核心用户的原因是:母亲是购买力最旺盛的群体;她们可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是重度社交用户,云集需要靠推荐靠分析靠口碑,所以云集需要这一群体;她们是家庭消费解决方案的支配者。

  云集去年营收超过130亿

  

 

  招股书显示,云集2018年营收130.15亿元(约18.93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64.44亿元。

  

 

  云集2018年净亏5970万元(约870万美元),上年同期净亏为1.06亿元。

  2018年归属普通股的净亏损为23.08亿元(约合3.36亿美元),上年同期归属普通股的净亏损为1.73亿元。

  

 

  其中,云集2018年第四季度营收为44.66亿元,较上一季度的30.8亿元增长45%,较上年同期的24.25亿元增长84%。

  

 

  云集2018年第四季度净亏损857万元,较上年同期缩减了89%。

  云集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不少于32亿,较上年同期22亿元增44.8%;云集第一季GMV为68亿,较上年同期的35亿元增长93.7%。

  当前,云集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15.19亿元(约合2.21亿美元),高于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3.29亿元;短期投资为10.99亿元(约合1.60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6.64亿元。

  IPO后肖尚略持股43.5% 拥有88.5%投票权

  

 

  云集创始人兼CEO为肖尚略,是中欧商学院EMBA、湖畔大学四期学员。肖尚略也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十多年电商经验。在创办社交电商平台云集前,创办了线上美妆零售品牌小也香水。

  

 

  胡健健,云集首席运营官。曾先后供职于永辉、华联等线下大型零售商,资深快消品渠道专家及零售供应链管理专家;2016年入职云集,负责企业运营及供应链管理。

  郝焕为云集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曾先后供职于联想、甲骨文、腾讯等企业,2015年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加入云集,目前主要负责云集技术研发、物流仓储、客服等业务。

  目前,云集对外公布了两轮融资:

  

 

  2016年12月,完成2.28亿元A轮融资,由凯欣资本领投,钟鼎创投跟投;

  2018年3月,完成1.2亿美金B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华兴新经济基金等跟投。

  

 

  云集在首次公开募股后采用双股权结构,分为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

  云集的A类普通股和B类普通股只在转换权和表决权上有所不同,A类普通股含1股表决权,不可转换为B类普通股;B类普通股含10股表决权,可转换为A类普通股。

  IPO前,肖尚略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6.4%;云集首席技术官郝焕持股2.5%;钟鼎创投为云集第二大股东,持股13.7%;CPYD新加坡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0.5%。

  Fasturn Overseas Limited为第四大股东,持股7.3%;Trustbridge Partners IV, L.P及Acceleration S Limited分别持股5.4%。

  

 

  IPO后,肖尚略持股为43.5%,拥有88.5%的投票权;云集首席技术官郝焕持股为2.3%,拥有0.5%的投票权;

  钟鼎创投持股为12.9%,拥有2.6%的投票权;CPYD新加坡有限公司持股为9.9%,拥有2%的投票权;

  Fasturn Overseas Limited持股为6.8%,拥有1.4%的投票权;

  Trustbridge Partners IV, L.P及Acceleration S Limited分别持股为5.1%,拥有1%投票权。

  以下是云集创始人、CEO肖尚略致辞全文:

  

 

  尊敬的吴晶主席,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云集的伙伴们:

  大家晚上好!

  今晚,高朋满座,济济一堂,首先我代表云集,向从世界各地专程来到杭州,相聚于美丽的西子湖畔,参加云集上市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在云集成长路上给予的理解、鼓励、帮助和支持!

  昨天半夜我刚结束此次全球上市路演,回到杭州,回顾过去的一个月,确实既忙碌又紧张,但当我回到这里,踏进会场见到大家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放松、非常亲切,感觉充满了力量。

  20年前,我从安徽铜陵来到杭州打拼,从2003年创办“小也香水”,到2015年创办云集,我的创业历程只是一个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幸运的是,在创业路上,遇到过多少艰难困苦,就得到过多少贵人相助,更为重要的是,在杭州这片创业热土上,我恰逢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与杭州的互联网浪潮和数字经济崛起同频共振,使得云集能够快速成长,乘风破浪。正因如此,我对杭州满怀感恩,它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今晚,云集将开启新的篇章,即将在纽约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我想和这座城市,和最重要的朋友们一起分享,所以我们特意把上市活动的主会场设在杭州、放在了西湖边。

  回首创业历程,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普通人,能够取得今天的小小成绩,能令云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社会各界关心、呵护与支持。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各级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感谢和我们共同成长的品牌商,感谢和我们一路走来的千万会员,感谢媒体朋友们的关心呵护,也要感谢公司上下所有员工的努力打拼和全情付出,还要感谢家人和亲朋对我的理解和包容。感谢大家,我爱你们!

  

 

  再过2个小时,云集就将敲响上市的钟声,希望大家与我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也祝愿大家能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我提议,大家共同举杯,致敬这个时代,感恩这座城市,让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干杯!

  一、为什么要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

  答:1999年10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8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2005年8月,为提升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部分纸硬币。201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新版100元纸币,其防伪能力和印制质量明显提升,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迄今为止,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已发行流通十多年。在此期间,现金流通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现金自动处理设备快速发展,假币伪造形式多样化,货币防伪技术更新换代加快,这些都对人民币的设计水平、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人民币流通使用的发展变化,更好维护人民币信誉和持有人利益,提升人民币整体防伪能力,保持第五套人民币系列化,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在保持现行第五套人民币主图案等相关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票(币)面效果、防伪特征及其布局等进行了调整,采用先进的防伪技术,提高防伪能力和印制质量,使公众和自助设备易于识别。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发行后,与同面额流通人民币等值流通。

  二、为什么没有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

  答:中国人民银行在设计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的同时,也在统筹推进5元纸币提升的研究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大货币印制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为提高人民币防伪能力和流通寿命,目前选择面额较低、流通量较小的5元纸币进行相关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其发行工作另做安排。

  三、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外观与现行第五套人民币纸币(2005年版50元、20元、10元纸币,1999年版1元纸币)、硬币(1999年版1元、5角硬币,2005年版1角硬币)有什么区别?

  答:(一)纸币方面。

  与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纸币和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相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提高了票面色彩鲜亮度,优化了票面结构层次与效果。

  1.50元纸币。

  正面中部面额数字调整为光彩光变面额数字“50”;调整装饰团花的样式;左侧增加装饰纹样,调整横号码、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取消左下角光变油墨面额数字;右侧增加动感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调整毛泽东头像、右上角面额数字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

  背面调整主景、面额数字、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和右下角局部图案,年号改为“2019年”。

  2.20元纸币。

  正面中部面额数字调整为光彩光变面额数字“20”;调整装饰团花的样式,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左侧增加装饰纹样,调整横号码、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右侧增加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调整毛泽东头像、右上角面额数字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

  背面调整主景、面额数字、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取消右下角局部图案,年号改为“2019年”。

  3.10元纸币。

  正面中部面额数字调整为光彩光变面额数字“10”;调整装饰团花的样式,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左侧增加装饰纹样,调整横号码、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右侧增加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竖号码,调整毛泽东头像、右上角面额数字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

  背面调整主景、面额数字、胶印对印图案的样式,取消右下角局部图案,年号改为“2019年”。

  4.1元纸币。

  正面中部调整面额数字、装饰团花的样式;左侧增加装饰纹样、面额数字白水印,调整横号码的样式,取消左下角装饰纹样;右侧调整毛泽东头像的样式,取消凹印手感线。

  背面调整主景、面额数字的样式,取消右下角局部图案,年号改为“2019年”。

  (二)硬币方面。

  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硬币和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相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调整了正面面额数字的造型,背面花卉图案适当收缩。

  1.1元硬币。

  直径由25毫米调整为22.25毫米。正面面额数字“1”轮廓线内增加隐形图文“¥”和“1”,边部增加圆点。

  2.5角硬币。

  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色泽由金黄色改为镍白色。正背面内周缘由圆形调整为多边形。

  3.1角硬币。

  正面边部增加圆点。

  四、为什么将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正面面额数字改为斜体?

  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调整了正面面额数字的造型,面额数字字体由衬线体调整为无衬线体并稍作倾斜处理。调整的主要考虑因素如下:

  面额数字的字体由衬线体调整为无衬线体后,数字的字体简洁大方、更易识别,与相邻的面额拼音、人民币单位的字体字形更加协调统一,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面额数字造型作倾斜处理后,视觉效果更活泼、富有动感,更加突出和醒目;面额数字轮廓线的粗细变化,强化了数字造型的立体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识别性。

  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为什么改变规格?

  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直径由25毫米调整为22.25毫米。1元硬币规格调整后,直径缩小11%,便于公众携带使用。

  六、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为什么改变材质?

  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材质由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的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角硬币采用的钢芯镀铜合金生产工艺,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属于拟淘汰的落后工艺。

  七、硬币的版别如何定义?

  答:为区分同面额不同版别的硬币,通常以该种硬币发行公告发布的年份作为该种硬币的版别。例如,将2019年公告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称为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将2005年公告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称为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角硬币。需要说明的是,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5角、1角硬币是根据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8号决定发行的。

  硬币上的年份为硬币的生产年份,并非硬币的版别。

  八、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与现行第五套人民币纸币(2005年版50元、20元、10元纸币,1999年版1元纸币)、硬币(1999年版1元、5角硬币,2005年版1角硬币)的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有哪些改进和提升?

  答:与现行第五套人民币纸币(2005年版50元、20元、10元纸币,1999年版1元纸币)、硬币(1999年版1元、5角硬币,2005年版1角硬币)相比,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提升。

  (一)纸币方面。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与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的防伪技术及其布局形成系列化。在现行第五套人民币纸币(2005年版50元、20元、10元纸币,1999年版1元纸币)防伪技术基础上,50元、20元、10元纸币增加光彩光变面额数字、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磁性全埋安全线、竖号码等防伪特征,取消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和凹印手感线,50元纸币取消光变油墨面额数字,1元纸币增加磁性全埋安全线和白水印。总体看,应用的防伪技术更加先进,布局更加合理,整体防伪能力较现行纸币有明显提升。

  1.光彩光变面额数字。

  光彩光变技术是国际印钞领域公认的先进防伪技术,易于公众识别。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纸币票面中部印有光彩光变面额数字,改变钞票观察角度,面额数字颜色出现变化,并可见一条亮光带上下滚动。

  2.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具有颜色变化和镂空文字特征,易于公众识别,是一项常用的公众防伪特征。2019年版50元纸币采用动感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改变钞票观察角度,安全线颜色在红色和绿色之间变化,亮光带上下滚动;透光观察可见“¥50”。2019年版20元、10元纸币采用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与2015年版100元纸币类似,改变钞票观察角度,安全线颜色在红色和绿色之间变化;透光观察,20元纸币可见“¥20”,10元纸币可见“¥10”。

  3.其他措施。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纸币还采取了其他多种措施提升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例如,水印清晰度和层次效果明显提升;钞票纸强度显著提高,流通寿命更长;纸币两面采用抗脏污保护涂层,整洁度明显改善;延续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冠字号码字形设计,有利于现金机具识别。

  (二)硬币方面。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保持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外缘滚字不变,增加隐形图文特征,防伪性能明显提升,公众更易于识别真伪。

  1.隐形图文。

  隐形图文雕刻技术是国际造币领域公认的先进公众防伪技术,公众容易识别。在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元硬币正面面额数字轮廓内有一组隐形图文“¥”和“1”。转动硬币,从特定角度可以观察到“¥”,从另一角度可以观察到“1”。

  2.其他措施。

  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硬币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提升印制质量。例如,5角硬币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抗变色性能明显提升,正背面内周缘由圆形调整为多边形,方便特殊群体(弱视)识别。

  九、中国人民银行在现金机具识别新版人民币方面做了哪些准备?

  对于银行现金机具,中国人民银行已组织金融机构及现金机具企业开展升级筹备工作,确保发行后银行现金机具可识别新版人民币。公告日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启动银行在用现金机具升级并适时开展检查工作,无法升级及升级未达标的现金机具将全部停用。对于社会商用现金机具,将在公告日后,立即引导社会现金机具企业参与升级,公布具备升级能力的企业名单,引导社会机具用户联系企业及时开展升级。会同市场监管总局、交通管理部门等有关单位,着重就其管理范围内的机具进行升级。发行日前,组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展社会商用现金机具摸底清查工作。如有必要,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公众防范因机具未升级导致的误识风险,并建议公众学习掌握新版人民币鉴别知识,进行人工识别。

  十、公众如何获取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详细信息?

 

  答:为了配合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官方网站(www.pbc.gov.cn)、微博(@央行微播)及相关微信公众号(中国印钞造币,ID:yinchaozaobi)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发布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设计与防伪特征等相关信息。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前后,公众还可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领取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宣传手册,中国人民银行也会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张贴宣传画,并深入社区、学校、企业、部队、行政村等开展广泛宣传活动。

  4月30日,长安CS75百万版车型正式上市,新车一共推出了两款车型,指导价为9.58-10.78万元,并且将标配一系列安全配置,动力部分新车搭载了新一代蓝鲸280T直喷增压发动机。

  在外观和尺寸方面,长安CS75百万版和之前的长安CS75尚酷版保持一致,不过在一些细节的地方有所调整,例如中网英文的装饰均采用了黑色的涂装,但新车采用的是卤素大灯。在车身尺寸上,其长宽高分别为4650*1850*1705mm,轴距为2700mm。

  内饰方面,百万版车型也采用了新款的最新家族式设计,中控台配备了10.25英寸的悬浮式液晶显示屏,富有科技感。

  在配置部分,新车配备了ABS制动防抱死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HHC坡道起步辅助系统等等非常丰富。

 

  在动力上,新车搭载的是蓝鲸1.5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78Ps,峰值扭矩为265Nm。与之相匹配的是6挡手动变速箱或7速双离合变速箱,同时新车均满足国六的排放标准。

  作者:蒋均牧

  

微信

或许很快,《头号玩家》中的一幕幕场景就会被带入现实。

 

  “Cloud VR作为VR走向规模普及的必然选择,将成为下一代的IPTV,是千兆网络时代的一大杀手级业务。随着商业场景、产业生态、千兆网络这三大支柱的就绪,Cloud VR今、明两年将初步进入规模商用阶段,迎来产业发展的历史拐点。”华为传送接入营销运作部总监王金辉在华为iLab媒体开放日活动上表示。

  “我们将秉承‘华为Inside’的理念,充分发挥‘联接+智能+云’的平台能力,做Cloud VR产业的基础能力支撑平台。”他说。

  为什么是Cloud VR?

  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物质世界,VR则将开启恢弘灿烂的精神世界。经历了“虚假繁荣”、跨越了“死亡裂谷”的VR影响力不断扩大,正快速迈向成熟——IDC预测,2019年全球AR/VR市场空间将超过204亿美元,同时未来三年仍将保持69.6%年复合增长率。

  但在同时,传统本地化的、“头盔+HDMI/USB线缆+PC主机”的VR模式,也存在设备成本过高、体验不佳、内容分散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桎梏了VR产业的成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乔治·斯穆特(George Smoot)即指出,“(只有)当普通用户都能够负担得起,VR的内容渲染和深层应用更真实,VR才能真正变成主流。

  因此,Cloud VR已被公认为VR产业未来发展的最佳形态与必然趋势。Cloud VR是将云计算、云渲染的理念及技术引入到VR业务应用中,借助高速稳定的网络,将云端的显示输出和声音输出等经过编码压缩后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实现VR业务内容上云、渲染上云。

  具体而言,VR云化后,用户侧设备只需支持最基础的视频解码、呈现、控制信令接收和上传,兼具轻量化和低成本化优势;可实现终端无绳化以便于更多类型终端接入,同时还可实现多屏融合、多屏分享以及网络化多人互动VR等功能,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可将产业中的VR内容聚合起来,变离线为在线,使内容快速分发到消费者和垂直行业,并有利于保护VR内容版权。

  “视频的体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王金辉指出,“提速降费”的推进、千兆网络的普及满足了Cloud VR初步商用的条件,而Cloud VR的发展又会带动ICT基础设施的发展,并对周围各个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五大商业场景将率先规模应用

  Cloud VR业务应用场景丰富、外延正不断扩大。目前,其典型应用场景划分为2B、2H、2C三类,其中2B类包括影视、教育、医疗等垂直行业场景;2H类包括教育、巨幕、直播等重交互场景;2C则包括社交等轻交互场景。

  “基于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创新探索,我们认为在千兆Cloud VR时代,Cloud VR直播、Cloud VR巨幕影院、Cloud VR全景视频、Cloud VR教育、Cloud VR游戏五大商业场景将率先实现规模商用。”王金辉说。活动中,C114亦亲身体验到了这些业务。

  通过千兆网络,Cloud VR直播是最易商业变现的场景,可应用于NBA体育赛事、奥运会、明星演唱会、明星粉丝见面会、新闻等多个领域;Cloud VR 360° 视频聚合PGC+UGC优质资源,内容丰富;Cloud VR巨幕影院利旧IPTV高清视频资源,令消费者足不出户即可体验私人IMAX。

  “现阶段Cloud VR直播可以带给用户沉浸式临场感,让用户感觉正在与明星、乐队、球星面对面,加以VR空间音频可以听到现场海啸般的欢呼呐喊声。未来阶段,用户不仅享有视听觉的体验,还能进行交互,可以与朋友异地连接分享比赛,交流战术,也可以让你和身边的人做虚拟的HIGHFIVE(击掌)。”王金辉解读道。

  在华为看来,Cloud VR直播、Cloud VR巨幕影院、Cloud VR全景视频阶段体验比较好,可作为IPTV视频的延伸先发展起来,同时培养用户的VR习惯;来自高盛的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VR娱乐视频用户数将达到7500万,可媲美Netflix级别的传统视频用户的收视水平,应用收益预期达到32亿美元,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Cloud VR教育则是2H/2B的典型场景,通过VR技术来构建虚拟学习环境(比如虚拟实验室、宇宙中的天体运动、生物中的微观世界等),将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以形象、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学习者使用VR设备就可进入虚拟的课堂中沉浸式地“体验”知识,而不再是枯燥地死记硬背;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区和远郊区县之间的教育差距愈加明显,名校规模不断扩大后,学校在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通过Cloud VR的模式则可将优质师资推送到更偏远的地方,以加速消除教育的数字鸿沟。

  “在不久的将来,VR将会成为一项基础的教育工具。”根据高盛报告的预测,2020年VR教育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7亿美元。

  VR OpenLab催熟产业生态

  VR是个长尾产业,从消费终端到网络、从平台到内容生产,这些领域又都包含着非常多的细分产业,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而从游戏到文化、从教育到医疗,VR与诸多行业的融合,令这个产业链不仅有长度还有深度——产业生态的成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Cloud VR的商业成功。

  作为Cloud VR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华为在2017年10月的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UBBF 2017)上携手合作伙伴正式发布VR OpenLab产业合作计划,致力于构建完整的Cloud VR产业生态。其聚焦的四大研究方向包括Cloud VR的商业应用场景、Cloud VR业务解决方案、Cloud VR网络承载创新、运营商Cloud VR业务落地,通过端到端的产业合作弥合生态断点,从而全面推动VR的商用普及。

  华为依托iLab超宽带网络创新实验室,重点投入支撑该合作计划的发展,包括上千平米的研发实验室、端到端的网络设备和数十位高端专家在内的丰富软硬件资源。据王金辉介绍,经过一年半的运作,VR OpenLab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Cloud VR汇聚的合作伙伴已有63家,覆盖Cloud VR产业的各个环节,打造了业界首个Cloud VR渲染云平台、电信级VR内容聚合平台、Cloud VR一体机,初步构筑了端到端的Cloud VR产业生态,推动相关应用数突破6000、头显价格降至2000人民币以下;同时,还识别了最具商业潜力/最有可能落地的17个应用场景,并发布了一系列白皮书以引领Cloud VR发展方向。

  商业部署实践方面,福建移动、深圳电信等运营商已经发布Cloud VR业务,并推出巨幕影院、VR现场、VR趣播、VR教育、VR游戏等趣味场景。2018年7月18日,福建移动正式发布全球首个运营商云VR业务“和·云VR”,经过6个多月的商业实践,其“和·云VR”的用户月活率已经达到了62.9%;2018年9月,中国电信与华为在深圳试点推出Cloud VR业务,这是双方商业联合创新中心(BJIC)计划下的首个创新产品,目标未来五年将Cloud VR打造成为千万级业务。

  面向未来,华为还在今年4月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HAS 2019)上联合VR OpenLab产业合作伙伴发起双G Cloud VR发展倡议,旨在以华为iLab和XLabs创新实验室为孵化中心,协同内容服务商、平台服务商、终端服务商以及芯片、屏幕等基础产业提供商,围绕千兆家宽、5G两大战略机遇,打造千兆Cloud VR和5G Cloud VR两大商业解决方案,在推动产业持续创新的同时,加速推动Cloud VR的规模商用。

  千兆网络为Cloud VR规模商用奠定基石

  全球性的千兆网络建设为Cloud VR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为止,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115家运营商相继发布了千兆业务,而中国的千兆网络建设则走在了世界最前列。截至2018年底,我国FTTH用户已经超过4亿,占全球用户总数的80%;政府已经制定了2019年的发展目标,在300个城市部署千兆网络、覆盖2000万的家庭用户。

  Cloud VR的规模商用对于管道的带宽、时延要求非常高。200M以上的用户带宽是支撑Cloud VR应用的最低带宽要求;Cloud VR的强交互业务对于家庭Wi-Fi时延提出小于7ms的要求,以确保无明显卡顿延迟。王金辉对此表示,运营商在网络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同时因经营IPTV有着天然的分发平台,在整个Cloud VR产业发展中将发挥主导性作用。

  为了全面支撑千兆Cloud VR的规模应用,华为也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并推出端到端10G PON解决方案,通过千兆“大带宽、低时延、优体验”为Cloud VR业务提供了基础保障,支持运营商规模部署。

  在接入网局端部分,华为通过PON Combo方案,以同一板卡兼容两种模式,实现“局端一步到位、光纤无需更改、终端按需部署”,支撑建设每比特TCO最优的千兆全光接入网络,满足Cloud VR业务的大带宽需求,且具有业界最高密度与最低功耗,帮助运营商在实现平滑升级的同时保护投资。OLT平台基于高性能多核多进程处理技术,可支持4000视频用户在1秒时间内完成频道切换,系统级大缓存则更好的满足了大流量VR视频等的高突发、低时延和低丢包率要求。

  在家庭网络侧,华为10G PON网关支持千兆有线接入和千兆Wi-Fi,基于多核处理器,支持高达10Gbps的网络速率,为视频、VR、游戏等高带宽业务提供千兆超宽接入。Wi-Fi方面,基于华为自研芯片和优化算法,可有效解决Wi-Fi网络中信号冲突强、干扰大、覆盖差、速率低等影响家庭用户体验的核心问题,完美保障4k/8K IPTV、在线游戏和Cloud VR等沉浸式业务体验,实现室内Wi-Fi信号覆盖无盲区。同时,还通过云端管理模块实现云化远程运维,减少上门,OPEX降低50%以上;通过APP实现Wi-Fi量化评估部署,智能组网;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Wi-Fi质差识别,主动调优。

 

  “2019年,华为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千兆Cloud VR的规模商用,共同打造一个10万Cloud VR用户的规模市场,全面使能全球运营商的千兆网络建设,开辟VR产业的千亿蓝海。”王金辉在媒体交流的最后如是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