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管理
根据亚马逊(3201.65, -34.43, -1.06%)的一份内部通告,该公司已临时关闭了位于新泽西州北部的一个货仓,直到12月26日,因发现那里的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
该货仓的员工上周六收到了亚马逊的通知,该公司发言人丽萨·莱万多夫斯基(Lisa Levandowsk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货仓关闭期间,亚马逊员工错过的任何班次仍将获得工资。
她说:“通过我们内部的新冠病毒测项目,我们在新泽西州北部的PNE5货仓检测到无症状阳性病例数量增加,出于充分的谨慎,我们已经主动关闭了该货仓,直到12月26日。”
她拒绝透露该货仓员工的具体感染人数,以及该货仓在关闭期间是否会进行额外的清洁。
亚马逊今年10月披露,从3月1日到9月19日,其近2万名一线员工曾感染新冠病毒。该公司当时说,与美国总人口的感染率相比,其员工中的感染率比预期低42%。
在大流行期间,亚马逊的大多数仓库仍然开放,因为它们被视为必不可少的设施,与食品杂货店、药房和银行等企业一样。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管理
原标题:汽车、手机等行业“缺芯” 相关供应链产能爆满交付延迟
作者: 钱童心
全球芯片短缺的状况已经从汽车行业蔓延到智能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业内预计,这可能导致产品交付延迟情况持续一至两年。
缺芯问题短期难以解决
第一财经记者从来自深圳的采购商方面了解到,整个电子行业都一直在面临零件短缺的问题,比如在智能耳机关键的微电子控制器部件方面供货出现延迟。
来自日本电子元件供应链方面的消息也称,WiFi和蓝牙芯片已经开始出现严重的短缺,预计延迟交付会超过10周。
包括半导体封装在内的产业链产能也都已经满负荷。一位接近长电科技(39.230, 1.04, 2.72%)方面的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包括六层封装基板等在内的产品产能都已经爆满了,交货周期出现大幅延迟,如果不是大客户,交货期已经排到2023年。正常的交货时间是6周。”长电科技是中高端基板材料供应商,主要用于CPU、SOC等处理器芯片。
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盛陵海分析称,产生芯片紧缺问题有多种原因,目前看来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需求量最大的中端芯片。这意味着包括5G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在内的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可能在短期内得不到满足。“尽管厂商一直都在努力提高产量,但是芯片紧缺的问题恐怕一两年内很难得到缓解。”盛陵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智能手机和汽车行业影响大
智能手机作为芯片电子元器件的大客户,正在积极抢占芯片资源。
中金公司(63.680, 0.33, 0.52%)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造成芯片短缺的短期因素包括电信巨头华为因受到美国制裁进行大量的购买;并且中国的手机制造商小米等也试图通过增加零部件订单来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华为手机生产受限后,国内厂商为争夺华为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开始加倍下订单,这是导致芯片代工厂产能超负荷的重要原因。”一位芯片行业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过他警告称,恐慌性的抢占可能会产生需求虚高。“如果小米、vivo和OPPO都觉得自己可以拿下华为留下的50%的市场空缺,那么这会造成供需的严重不平衡。”
汽车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芯片元器件。由于芯片供应紧缺,一些汽车工厂已不得不为此调整产能。大众汽车表示,疫情初期半导体制造商将其产量从受到重创的汽车行业转移到了其他领域,例如消费电子产品。但是,如今汽车行业的复苏导致汽车厂商面临供应瓶颈。
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大爆发
一位前中芯国际(54.760, -0.26, -0.47%)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一轮芯片供应紧张的因素还包括国产替代所引发的需求激增。这可能是一种心理因素,认为中国芯片未来会遭受更严重的制裁,导致系统公司、智能手机、电脑制造商可能会启动国产替代上量的机会。所以出现了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大爆发,并不意味着需求真正的爆发。”
上述人士还表示,国产替代主要是面向高端芯片制程产能的替代,但是从本轮的芯片供应短缺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中低端的产能。“所以我并不认为由国产替代所引发的这种芯片供需的失衡会长期持续下去。”
中国半导体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达到2218家,相比2019年增长了24.6%。去年芯片设计企业增长率仅为4.8%。受企业快速增长影响,2020年全行业销售预计为3819.4亿元,同比增长23.8%,预计占全球集成电路产品销售总收入的13%。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国产替代给摄像头CIS芯片、指纹识别芯片、存储芯片、射频芯片、数字芯片、模拟芯片和功率芯片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国内芯片企业带来机遇,其中龙头企业包括韦尔股份(227.180, -5.82,-2.50%)、汇顶科技(155.500, 1.40, 0.91%)、兆易创新(199.390, -2.51,-1.24%)、北京君正(96.030, 3.19, 3.44%)、卓胜微(586.010, 10.01,1.74%)、全志科技(39.160, 0.54, 1.40%)等。
由于需求激增,一些企业备货量大幅增长。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卓胜微早在今年6月1日就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资30亿元,其中有7.5亿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市场猜测卓胜微上市不到一年,短期内再次进行大额融资,可能是因为5G支持频段数量的增加带动射频前端芯片数量大幅增长,促使该公司存货备货量大幅上升,而导致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除了流动性问题,募资的另外意图是卓胜微有意加快高端滤波器布局。卓胜微发布的2020年三季报,公司2020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100.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18亿元,同比增长122.37%。分析人士认为,营收的增长就可以视为是订单的增长量。
针对目前全球芯片供应短缺的问题,英国AI芯片设计公司Graphcore中国区总经理卢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也注意到芯片供应链方面的近期出现紧张,但这可能对需要大规模量产的企业而言影响更大,我们尚未感受到芯片紧缺的压力。”成立四年的Graphcore是为数不多的进入中国AI芯片市场的少数国外独角兽企业,公司今年7月刚推出自研芯片,意在与芯片巨头英伟达竞争。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管理
原标题:14年缘尽?阿迪达斯欲甩锐步
来源:北京商报
在豪掷38亿美元购下锐步14年后,阿迪达斯还是没能实现强强联合的美好愿望。仅占总营收7%的现状,让锐步在阿迪达斯的版图里显得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外界四起的流言里,阿迪达斯似乎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忍痛出售,毕竟在当下这个零售业寒冬里,到了竞争对手阵营里的锐步,仍然有可能会成为日后刺向自己的利刃。
事实证明,阿迪达斯打算出售锐步的想法不是空穴来风。当地时间12月14日,阿迪达斯在官网发布声明,称正在为其子公司锐步(Reebok,鞋类品牌)评估替代选项,可能包括出售这块业务。不过,阿迪达斯也表示,潜在的选项也包括保留锐步。
根据安排,阿迪达斯将会在2021年3月10日公布公司新战略时决定锐步的命运。无疑,这是阿迪达斯是对近期外界猜测的回应。
最近,越来越多的小道消息与此有关。早在10月下旬,就有传闻称第一批被曝有意收购锐步的团体包括Vans母公司威富集团。上个月,《金融时报》报道称,私募股权集团Permira和Triton有意接盘。日前,据彭博社报道,阿迪达斯正在研究出售锐步,估值大概在15亿-25亿欧元之间。
对于传闻的真实性等相关问题,阿迪达斯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没有作出任何决定,由于也可能决定继续拥有锐步,因此公司不打算对潜在买家或锐步业务的潜在售价进行推测。
虽然到明年3月一切才会揭晓,但在此之前,锐步之于阿迪达斯的意义,外界早有定论。
“收购锐步是公司发展历程当中最昂贵的错误之一。”阿迪达斯CEO卡斯珀·罗斯特曾一语中的。
二者正式“结缘”是在2006年,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锐步。阿迪达斯的想象很美好,希望通过强强联合与美国最大竞争对手耐克争夺市场。
彼时,比阿迪达斯还要“年长”53岁的锐步,在几经沉浮之后,产品销售和利润收入从榜首滑落,位居阿迪达斯和耐克之下,成为世界排名第三的运动鞋品牌。而在收购前一年,耐克的市场占有率为36.6%,阿迪达斯的市场占有率为22.2%。
不过,后来的发展却并未如阿迪达斯所愿。模糊的定位加上略过时的设计,让锐步的发展不尽如人意,转型没有太大起色,亏损也一直如影随形。直至2018年,锐步才终于扭亏为盈。
这与2016年上任的卡斯珀·罗斯特德不无关系。彼时,他定下目标要在2020年恢复锐步的盈利,并表示对待阿迪达斯和锐步会一视同仁。之后锐步启用了新的LOGO,定位在健身行列,终于在2019年初重新获得利润,业绩也开始缓慢增长。
根据上述负责人给的数据,锐步在2019年恢复了收入增长,主要受北美地区在201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的推动。以欧元计算,2019年锐步的收入增长了4%,达到17.48亿欧元。
即便出现了增长,但在阿迪达斯的整体版图里,锐步17.48亿欧元的营收,仅占阿迪达斯当年236亿欧元总营收的7%。
到了今年,疫情的突袭让事情再次出现了转变。11月10日,阿迪达斯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显示,净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8%,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78%至5.26亿欧元。
对于利润暴跌的原因,阿迪达斯表示是受疫情影响,公司支出增加所导致的,其中主要包括大中华区的产品回收、采购订单取消、库存增加和坏账准备金的增加,以及与零售门店和锐步相关的损失。其中,前三季度锐步品牌营收下降了20%。
具体到三季度财报,虽然当期阿迪达斯整体的收入出现了回升,但仍同比下降7%,其中阿迪达斯品牌销售额同比下降2%,而锐步品牌销售额同比下降了7%。
另外,从品牌自身的价值来看,锐步也大不如前。2019年,阿迪达斯将锐步的账面价值较2018年减记近一半至8.42亿欧元,相较于收购时的价格更是相去甚远。
虽然“甩包袱”可能会让阿迪达斯更轻松,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潜在的收购对象里,威富集团刚刚拿下了“万物皆可Supreme”的潮流品牌Supreme,这意味着如果锐步被拿下,对于阿迪达斯的威胁也不容小觑。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管理
12月17日上午消息,苹果公司今天终于更新了iOS系统的相关数据,在过去四年推出的iPhone中,有81%安装了“ iOS 14”。
这是苹果公司首次公布iOS 14这版系统的安装率,之前虽然也有第三方机构统计过,但显然还是官方数据更准确一些。苹果的统计重点在“过去四年的设备”,按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这个设定会相对更有参考价值。
所以根据苹果的数据,在过去四年推出的iPhone中,在有81%已经安装了“ iOS 14”,有17%继续运行iOS 13,另外2%运行更早版本的iOS。
如果不加入“四年内设备的”这个限制,在所有还能工作的iPhone中,有72%运行iOS 14,18%是iOS 13,10%是更早的产品,并且此类别包括可能无法安装最新系统的设备。
至于iPad,在最近四年中推出的所有iPad中,有75%使用iPadOS 14,22%的用户运行iPadOS 13,而3%的用户运行iOS的早期版本。不考虑四年期限,所有iPad中,有61%使用iPadOS 14,有21%运行iPadOS 13,有18%运行更早的版本。
自9月份发布iOS 14和iPadOS 14以来,苹果官方只提供过一次数据。此前根据第三方机构Mixpanel的估计,十月份iOS 14的安装率为50%。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管理
据知情人士称,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正与投资者讨论新一轮融资事宜,寻求将其估值提高一倍,最高达到920亿美元。
目前谈判尚处在初步阶段,SpaceX希望在1月份完成此轮融资。但这家火箭制造商可能无法说服投资者,让他们相信其现在的估值应该比大约四个月前最近一轮融资中获得的估值高出一倍。
SpaceX今年8月完成一轮19亿美元融资,自那以来,该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私人公司之一,并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执行了首次定期运送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的任务。
除了载人航天之外,SpaceX还在建设其“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以便从近地轨道提供全球宽带互联网服务。该公司已经发射了700多颗卫星,还有数千颗卫星计划覆盖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