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社保基金连续三个季度持仓161只个股 三角度解密“风向标”布局策略)

  焦点话题

  ■本报记者 张 颖 莫 迟

  编者按:随着A股上市公司2017年业绩的密集披露,实力强劲的社保基金持仓情况也逐渐浮出水面。分析人士认为,社保基金作为市场风向标和价值投资的引领者,其连续持仓的股票受到投资者关注。统计发现,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共有1353家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年报业绩。其中,有250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出现社保基金身影,162只个股获得社保基金连续三个季度持有。今日本文特从市场表现、估值业绩和行业属性等三方面梳理分析社保基金的持股特点,以供投资者参考。

  年内近六成重仓股跑赢大盘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上述受到社保基金连续三个季度持有的个股年内市场表现可圈可点,在157只可交易的个股中,今年以来有92只个股跑赢同期上证指数,占比59%,其中63只个股更在此期间实现逆市上涨。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在上述个股中,蓝帆医疗表现最为突出,期间累计涨幅为40.20%,乐普医疗、快乐购等两只个股紧随其后,期间累计涨幅分别达到36.51%、31.36%,此外,天虹股份(27.33%)、涪陵榨菜(27.31%)、通策医疗(26.64%)、创维数字(25.76%)、利亚德(25.71%)、华东医药(25.65%)、我武生物(24.41%)、杰瑞股份(22.18%)、先导智能(21.87%)、航天信息(21.22%)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在20%以上。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投资经验,社保基金不仅成为A股市场长线投资者的代表,其独到的眼光更逐渐成为市场中价值投资的风向标,而其重仓标的即便在大盘回调的走势中也屡屡实现优异表现。

  事实上,伴随着近期大盘逐渐企稳,部分社保基金重仓股更实现了亮眼表现。3月26日以来,上述个股中,共有108只个股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太极股份、涪陵榨菜、航天信息、湘电股份、上海贝岭等个股均在近期大涨逾20%,实现突出表现。

  逾八成公司业绩同比增长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2017年年报披露显示,上述162家公司中,共有130家公司报告期内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超过八成。其中29家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同比翻番或扭亏,桂林旅游(784.51%)、新钢股份(523.85%)、苏宁易购(498.02%)、云铝股份(491.20%)、丽珠集团(464.63%)、上海贝岭(358.75%)、梅泰诺(350.74%)等公司报告期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超过300%。

  除成长性凸显外,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是上述社保基金连续持仓标的的重要特征。据统计,上述162家公司中,2017年净资产收益率超过10%的公司有99家,占比超过六成,大幅超过沪深两市

  A股整体44%的比例。其中,西藏珠峰(74.20%)、万华化学(52.90%)、丽珠集团(51.26%)等3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50%,而赣锋锂业、新城控股、天齐锂业、海澜之家等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也均在30%以上。

  从估值角度来看,社保基金重仓股整体估值相对较低,统计发现,截至目前,相关个股中,最新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的个股共有48只,其中,新钢股份、农业银行、葛洲坝、晨鸣纸业、万华化学、丽珠集团、金融街、宁波银行等个股最新动态市盈率均不足10倍,具备较高的估值安全边际。

  扎堆医药生物等四行业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医药生物成为社保基金最为青睐的行业,在行业内已披露2017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获得社保基金连续三个季度持有,此外,化工(14家)、有色金属(10家)、房地产(10家)等行业也均有10家及以上成份公司获得社保基金长期布局。

  具体来看,根据2017年年报披露显示,在上述23家医药生物公司中,有11家公司均获得社保基金不同程度增持,其中,上海医药(2144.07万股)、亿帆医药(1708.79万股)、乐普医疗(1259.64万股)等3家公司社保基金累计增持股份数量均超过1000万股,其余8家获得社保基金增持的公司分别为:华东医药、丽珠集团、荣泰健康、我武生物、华海药业、山大华特、华润三九、长春高新。

 

  对于医药生物板块的投资机会,东海证券表示,从基本面上看,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持续向好;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改善,以维生素龙头公司为首的上市药企一季报业绩大幅预增。从政策面上看,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就促进仿制药研发、提高仿制药质量疗效、完善支持政策等三方面提出发展意见,加速推进创新药审评改革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证监会也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上市,随着药明康德等行业龙头企业IPO快速过会,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也即将在A股上市。进入二季度,既有基本面支撑,又有政策利好的医药板块有望走出独立行情,建议重点关注受益政策利好、业绩稳健且估值合理的优质个股,如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华东医药、天士力、济川药业、华海药业、泰格医药、乐普医疗、紫鑫药业、通化东宝等。

  周二(3月27日),金价在触及近六周高点后回落,受美元反弹、短线获利了结拖累。不过,市场风险偏好下滑以及贸易战前景难测依然令投资者不敢掉以轻心,避险需求仍维持高位对金价构成支撑。目前,现货黄金报1344美元/盎司,跌0.7%。

  凯投宏观大宗商品经济学家Simona Gambarini表示,在全球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能够消除之前,将会有几个月的谈判,同时,黄金会因形势不断变化而间歇式受益。从短期来看,预计金价仍将上涨。

  

 

  同时,近期俄罗斯与美国及其盟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也可能触发新的地缘政治风险,并推升市场避险情绪。据俄罗斯方面在周二表示,仍愿意与美国进行战略稳定谈判。此前,美国宣布驱逐60名俄罗斯外交官。

  对此,德国商业银行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如果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政治危机恶化,黄金就应该保持良好的需求,尤其是在贸易战争风险的情况下,目前的贸易争端仍处于次要地位。

  另据U.S. Global Investors首席执行官Frank Holmes表示,今年金价可能跃升至每盎司1500美元,这是自2013年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主要由于美国通胀的增长速度可能比实际监测到的数据更快。

  Holmes预计,金价甚至可能最终攀升至每盎司1900美元的新高,只要通胀确实超预期上升。

  Holmes还指出,疲软的美元政策将永远有利于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美国人喜欢听到美元坚挺,但疲软的美元让美国出口和旅游得到提振,更不用说黄金价格上涨了。

 

  不过,与市场观点有所不同的是,Holmes认为,有可能对黄金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明显因素是贸易战争。这可能会导致美元走强,并对黄金不利。

  来源:国际金融报

  3月15日,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年度业绩,2017年度公司销售额615亿元,营业收入137.7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19%。扣非后净利润12.73亿元,相较2016年减少5.0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3亿元,下降73.88%。

  

  年报糟糕

 

  大幅下滑的业绩一时间让市场错愕不已,甚至有房地产业人士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个提问:“滨江集团(7.580, 0.10, 1.34%)曝出地产圈首份业绩糟糕年报,有人知道原因吗?它会成为2018年度房地产企业的坏榜样吗?”

  2017年,公认的中国房地产有一个值得庆祝的“大年”。碧万恒相继冲破5000亿元大关,万亿征程已然过半;曾经遥不可及的千亿已经成为安全生命线,有17家房企跃过。

  步入3月,房企争相发布业绩公告,增长成为基本态势,甚至部分实现了飞跃势跨越。

  然而,有人鼓乐齐鸣,有人黯然神伤。在一众亮眼的数据中,曾经公认的浙系房企二哥——滨江集团显然属于后者。

  托尔斯泰的名言同样适用于房企,幸福的房企都是相似的,不幸的房企却各有各的不幸。

  当年绿城股权易主,滨江一度被视作后绿城时代浙系房企的标杆,如今随着其业绩一起下滑的还有其曾经被赋予的荣光与期望。

  布局不当

  期望与现实之间为何会出现如此的落差?

  公告显示,滨江集团主要经营区域为杭州、上海、深圳,进入城市相对有限,分布面较窄。2017年,除了大本营杭州外,上海和深圳的销售金融均出现了下降,上海地区的下降幅度更是高达近40%。

  此外,截至2017年末,杭州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3.3个月,上海的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10.3个月,深圳的商品住宅库存去化周期更是超过1年,长达13.1个月之久。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和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均受到严格的调控。

  对于这一调控的影响,易居集团CEO丁祖昱曾统计,上海2017年大量楼盘未拿到预售证,积压的楼盘总值超过6400亿元。滨江进军上海的首个项目滨江公园壹号也深陷其中,原定2016年下半年开盘的项目截至目前仍未有任何推出的迹象。而深圳楼市更加“惨淡”,房价一度领跌全国。

  

  滨江重点布局的城市成为调控的“重灾区”。

 

  对于这一布局思路,滨江房产集团董事长戚金兴曾在2016年底给出过回答。

  按照戚金兴的规划,滨江的未来发展将围绕三点一面,即杭州、上海、深圳三个点;一面,小面浙江富裕县市,大面长三角富裕城市。杭州大本营,上海主战场。2017年,滨江锁定的发力点是资源优势明显的一线城市,有品牌辐射的义乌、舟山、台州,滨江将参与核心位置项目的开发。

  这是滨江真正意义上的出走。

  然而资深地产观察家、地产杭州客创始人李永生却直言此时的滨江早已彻底错过了机遇。

  李永生认为,2011-2015年杭州楼市进入调整期,价格波动甚微。或许是难以预判市场,2015年、2016年滨江一如既往保持着平稳甚至有些保守的节奏,公开拿地市场鲜有斩获。2016年杭州楼市坐上快车道,成为多家房企抢占之地。既有万科、融创等巨头,也有祥生等本土“黑马”。

  2016杭州房企的年度之战中,随着绿城稳坐销冠之位,万科与滨江的榜眼之争进入白热化,最终双方以并列之姿告终。但面对万科连续5个月的强劲,滨江压力剧增。

  更让戚金兴不安的是,此前偏安诸暨的祥生,也发起了猛烈的赶超之势。

  出走失败

  滨江决定走出原先的“安全地带”,去深圳、上海拓展疆域。即便此时两地的地价早已日益高涨,凭借杭州当地“地王”项目的成功操盘,戚金兴仍大胆“追高进入”。

  虽然遭遇“迟到”的质疑,但戚金兴依然乐观表态:“对于有实力的企业,进驻上海永远不会迟。”

  李永生却认为,滨江出走的时间太晚,且一线城市高手云集、竞争激烈,滨江想进入实属不易。

  自此,滨江确立“三点一面”发展战略,其中杭州作为大本营,深圳、上海作为主战场。

  如今来看这份战略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深圳、上海对于滨江的输血却有限,远没有占到原定计划的80%。

  这或许正是当前滨江处境最真实的写照,杭州是回不去的故乡,沪深是到不了的远方。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7年杭州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中,滨江正在失守杭州城,被万科、融创、龙湖、融信的相继超过,位列第六。

  滨江失去的远不止这些,此前光环笼罩的“浙系”地产的第二宝座也将让位于祥生——这家来势汹汹,和中梁一同被冠以“小碧桂园”的诸暨房企。

  2014年祥生将集团总部迁至杭州的行动下,隐藏着深谋与野心。这家迫切想要扩张的房企选择了和滨江截然相反的道路。

  相较于滨江眼里只有杭沪深,祥生则更为务实地开展三、四线战略。

  根据其2017年拿地信息,这些地块分布于十多个城市,却难寻一线和准一线的身影,大量地块分布于奉化、温岭、诸暨、如东、广德、海盐这些不起眼的四五线城市。

  除了土地储备的扩张,“快速去化”也是祥生的着力所在,根据其内部要求,拿地3个月开工,6个月开盘,一年现金流归正。而深陷沪深的滨江连开盘日期也遥未可知,周转速度堪忧。

  克而瑞发布的2017年房企销售排名中,流量金额上滨江和祥生位置紧挨,权益金额上滨江却不及祥生的一半。三四五线布局的祥生操盘能力显然更胜滨江,而滨江旗下不少大型楼盘皆为合作开发,且占比较小,故销售金额的含金量值得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滨江年报显示,管理层在展望2018年时说,2018年以及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将区域布局聚焦杭州,深耕浙江,辐射华东,关注珠三角、京津冀、中西部重点城市三个“游击区”。此前滨江视作主战场的深圳竟然消失了,这一战略变更的背后意味着滨江的悔改吗?

 

  《国际金融报》据此与滨江集团多方人士联系,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3月27日上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便从投行人士独家获悉,在今天上午的发审委第51次工作会议上,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顺利过会。

  该消息在下午同时得到了两名IPO圈内人士的确认。

  这一时间节点,距离药明康德2018年2月6日招股书预披露更新,仅仅过了50天左右时间。

  药明康德视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独角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国内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巨头,全球排名第11位,主要向制药巨头提供“研发外包”业务,号称医药界“华为”。

  根据其招股书申报稿,药明康德拟于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10419.86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计划募集资金57.41亿元。

  按照上述募集资金和新发股份数计算,药明康德的发行价将达到574057.9万元/10419.86万股=55.09元。

  上述募资将用于十个项目,其中包括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17.2亿元)、美国细胞及基因治疗商业化cGMP工厂建设项目(8.43亿元)等。

  值得一提的是,药明康德应该是中概股以IPO形式回A的第一单,此前案例中,中概股都以并购方式回A。

  回顾其在资本市场的经历:2007年,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WX”。上市之后,药明康德展现了不俗的资本运作能力,包括2007年收购化学合成物提供商Chemdepo、生物试剂提供商Abgent、中国临床研究服务公司Jiecheng和MedKey,2014年收购研究机构XenoBioticLaboratories、2015年收购基因分析公司NextCODEHealth等等。此后开展了一系列资本运作:2007年收购化学合成物提供商Chemdepo、生物试剂提供商Abgent、中国临床研究服务公司Jiecheng和MedKey,2015年收购基因分析公司NextCODEHealth等。

  2015年4月,药明康德以33亿美元从纽交所私有化退市。

  此后,药明康德小试牛刀,2015年4月通过分拆子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2017年6月,其让子公司药明生物登陆港股“掘金”。

  药明康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革在2016年3月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透露过其私有化的目的,并强调并非为了实现中美市场的“PE差”,根本原因还是华尔街太过于关注短期业绩,大型战略投资就变得比较困难。

  北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投研部经理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药明康德介入小分子医药研发比较早,创始人的专业背景比较好,基本上都是国外客户,技术平台有一定优势,所以发展较快”,其指出,“在医药细分领域,100亿元左右的市场规模,达到20%-30%的市占率就是不错的企业”。

 

  从其业绩表现来看,2014年-2017年1-9月,药明康德分别实现营收41.4亿元、48.83亿元、61.16亿元、56.78亿元,净利润为4.62亿元、3.49亿元、9.75亿元、10.63亿元。

  中国基金报记者刘明 见习记者汪莹

  3月15日,在私募排排网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中国股市曾经的风云人物、网红型私募深圳市林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园分享了他未来的投资策略。

  林园是A股最早的一批投资者和私募之一。据媒体报道,林园1989年以8000元进入股市,到2006年底持有股票市值高达20亿元,是2006年那波牛市冒出来的“民间股神”之一。作为曾经的老牌价值型私募,林园过去曾以投资茅台等价值股闻名。

  颇具现场演说能力的林园,介绍了他当前的投资策略,风趣的语言也让现场高潮迭。林园认为,现在股市正处于熊市转牛市的阶段,未来投资的标的只有一种,那就是医药,而且只打算投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中国基金报记者将林园的分享精选整理成文字,以飨读者。

  以下为林园演讲摘录:

  今天我也没什么主题,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准备,我就讲讲基金的事儿。

  我们目前管理的财富主要是自有资产,基金所占份额很少,不超过3%,主要是先把自己(的资产)经营好。过去十年我们没有公开发行过产品,只在2007年成立了3只,去年12月我们开始发新产品。两个月的时间,发行效果还不错,相信渠道走完,规模会上去。我们会控制整体规模,今年新增不超过30亿。

  为什么在这个节点发行产品?首先这牵涉到对大势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的时点是发产品的最好时机。现在超过90%的股民是亏钱的,位置不高。我们定位目前中国股市还是熊市。

  其次我们未来的目标标的是合适的,别的标的我不管,只说我们的。通过2016年和2017年的运作,我们判断现在的点位大概率是牛熊交替的时候,接下来要往牛市跑。我的投资风格,不管牛市熊市始终都是满仓,所以我更适合在牛市,熊市不适合操作。

  我跟朋友说我们是老虎要发威了,赶紧买。过去十年是熊市,我没办法操作。我也不是什么价值投资,只是根据市场来决定投资策略,要对未来作最坏的打算。我们未来投资标的只有一种,就是医药。而且我只打算投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别的不投,这就是我今天讲的最坏的打算。

  过去医药指数是下跌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股票跌了60%到70%,甚至是70%以上,为什么?因为过去的位置太高了,或者说人为炒高了,该跌。现在的位置为什么要进去?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位置价值合理,可以买入。作最坏的结果,我们只买这三种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为什么?我是1963年出生的,今年50多岁,我们这一代人在中国大约有4亿,这4亿人未来40年到50年肯定是要死的,未来20年我们撇开大市不管,只管这4亿人的死,别的不考虑。美国人均医药消费占GDP的17%,中国只占百分之六点几;我们最大的医药公司跟人家的还差几十倍;我们的医药股市值跟人家的还差100倍。所以未来20年,我们赚这100倍就够了。

  过去五年,我做了100家国内三甲医院的调研,大内科病在过去三年没有一家的增幅低于100%。内科病实际上都是治不好的,不要想着新科技、基因技术等能够把病治好,治不好的,过去一百年都没有治好。人老了就会得这种病的,就会死。资本家才不管你能不能治好,只要能活着就行,天天吃药,这就是成瘾性。

  过去我们投的白酒,各种吃的、喝的,都要成瘾才行。医学上的这三种病,都是成瘾的。古代皇帝活到我现在这个年龄差不多就死了,我们没死,不是因为医药进步,而是因为对症治疗,也就是成瘾性。全世界成瘾性的商品,过去100年平均PE大概是37倍。今天A股医药股的PE甚至还没这么多。所以放心大胆地赶紧投,现在就是建仓的时候。现在不买,20年之后要跺腿,确定性100%。

  大市值的银行、保险、地产、互联网,这些在全世界都是排在前面的,我都不投,我就投医药。我们的投资方法,持有和买入是分开的,今天持有的产品,接下来不会买入,我们买入的元年是三年前,所以2018年持有的股票,应该以2015年作为买入元年。买入之后怎么赚钱?就是持有,持有以后等待泡沫来临。

  中国的医药股现在市值还很小,我相信它的确定性是100%。未来20年,中国大市值的前100家公司,医药股至少要超过三四十家。全世界大市值的500强,中国医药股要超过10家,这是我做的基本判断。

  这是有先例的,2000年的时候,中国所有A股上市公司市值还比不上一个汇丰银行,现在中国随便哪一个银行股都比它大,为什么?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而且医药股,尤其我说的三种病,更是爆发中的爆发。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在中国,很多都是高收入的,一定是先保命,会把超过90%的钱用来延缓生命,这个开支是非常大的。我说的这三种病因为成瘾,吃了就离不了,离了就会死。多的不讲了,就这样。

  问答精选:

  问:未来20年,世界500强医药企业中至少有10家是中国的,您的逻辑是什么?我们目前和国外似乎还有些差距。

  答:不需要逻辑,就是老龄化的这4亿人。如果说科研实力有差距,我不做科研我也不清楚,但是目前这个医药股的位置,只要需求在那儿就可以了。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能做到世界第一?因为中国人多地少,这就是最基本的概念。我不管研究,我个人认为也研究不出来什么,需求决定了公司一定会做大。日本大概1.2亿人,日经指数从1989年到现在一直是下跌的,但是医药公司一直是涨的。

  问:为什么不投治疗大病的医药股?

  答:大病也是好的,但是我只投成瘾性的,得肿瘤的都是吃药吃一两天就死了,我要投的是吃一辈子的,吃了就离不了,就跟抽烟一样。大家可能觉得我是拍脑袋说的,不是,我是通过数据,量化的结果。我的投资一定是能够量化的,不能量化就是把命运捏在别人手里,我的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上。

  问:您主要是投中药股还是西药股?

  答:我们主要投中药股,中药是延缓生命的。

  问:您说的那三种病,中药的成效如何判断?

  答:中药是调理,调理确实是有效的,我们以心血管最常用的药为例,治疗心梗的硝酸甘油。心血管的治疗,硝酸甘油到目前为止是临床医生的首选,但是硝酸甘油目前在中国的总销售额才几千万元,随便治一个心脏病都是几十亿。10亿以上的心脏病,心脑血管用药多的是,所以不要小看了中医。

  投资西药到国外去投,投资中药一定在中国,中国的企业长大了自然会进军西药。今年我投资了几家表面上看都是中药的企业,也在布局西药,而且它们都是过去给世界500强代工的,它们会长大的。

  问:您投银行股吗?

  答:我不投银行股,你们买便宜的,我就买稍微贵一点的。没有理由让我现在买入银行股,过去三年没有大幅度下跌。医药指数下跌了,跌得很厉害。我投银行股是20年前投,现在不投了。

  问:我了解到您投的股票和您的生活习惯很有关系,您投资白酒,因为您爱喝白酒。您现在投医药股,是不是您的身体有什么问题?

  答:我有糖尿病,天天要打(胰岛素),所以我知道这个厉害,天天要消费,我没有别的消费,糖尿病吃得比我还多。不过我投资医药股,是因为我本身是学临床医学的,对这行比较懂。

  问:对机构投资者的考核比较长的是三五年,您觉得三五年有什么投资机会?

  答:就是医药,没有别的,别的都有风险。投资主要是控制风险、管理自己。你能把自己管理好,就一定是有钱人;管理不好,肯定没钱。

  问:这三种病的企业,您会怎么选?有没有其他门槛?

  答:医药公司都有规划,我们看到稍微大一点规模的公司,这三种病都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因为这里面包括医药消费的80%以上。除了感冒药,感冒药的纵深太厉害,不要搞。

  主持人:养老服务、医疗器械都属于医疗,您怎么看?

  答:那些也好,但不是我的首选,我就管这三种。

  问:您说的三种病,需求肯定有,但是供给不一定来自国内,尤其是一些高端药品,可能国外的公司更有优势。您怎么看?

  答:国外公司我们不投,为什么?那些药进来一阵子,专利过了就很便宜了,我们就投销售额大的。这三种病大家都知道治不好,但是得病了还是有幻想。我当过医生,我知道治不好,但是保健品和药我整天都在吃,因为吃了有效果,对循环代谢有帮助。没办法,人为了活命,就要吃药。而且中国这个年龄段的人有4亿,这些病治不好,还会有很多并发症。治来治去,最后把企业都养大了。

  问:您投资医药,主要偏向创新药还是仿制药?

 

  答:我们的西药都是仿制的,创新我们是创新不了,创新也是挂羊头卖狗肉,治疗糖尿病,创新了半天还比不上二甲双胍。投资最核心的是垄断,医药本身就是带科技成分的,是高科技的,门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