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这一日地处北方干燥的北京,也笼罩在烟雨蒙蒙的细雨中, 而亦庄京东总部大厦宛若古画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的金陵城中的景象,极是诗情画意。就在这风可以黏住过客思念,雨可以让人流连的一天,三星电子发布了AI手机——Galaxy S轻奢版。搭载了三星人工智能平台Bixby和纯粹美拍功能,同时拥有5.8英寸(直角)/5.6英寸(圆角)全视曲面屏、高通骁龙660处理器、IP68级防尘防水性能等重磅卖点,主打时尚、品质的轻奢格调,引来了潮流人群的广泛关注。

  随着“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扩大,他们对“价格合理、品位升级、满足精神追求”的产品越来越推崇,三星适时推出了Galaxy S轻奢版,无论是的设计还是价格完全为此类消费者量身“定制”。4+64GB Galaxy S轻奢版售价为3999元,三星京东手机旗舰店粉丝专享价为3699元,白条6期免息赠送无线快充惊喜好礼,更有精彩好礼,有价值3799元的超值优惠套装(套装原价4898元,包含价值899元的三星T5系列 250G 移动固态硬盘)。

  中国市场对三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三星以旗舰级的外观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软件配置来打造Galaxy S轻奢版就可见其用心。在三星Galaxy S系列全球保持良好销售业绩的背景下,三星还要投入大量资源打造中国用户专属款机型,可见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重视,以及三星本地化的决心。

  透过发布会所公开的资讯,三星电子表示与京东围绕Galaxy S轻奢版的合作并不局限于表面上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推广合作。对于三星而言,Galaxy S轻奢版却是三星首次与中国本地企业合作的又一突破性产品,标志着三星的本地化之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国良性的市场中,在品牌、产品“本土化”上一直在努力,从肯德基的老北京鸡肉卷到苹果公司专门为中国用户开发的“土豪金”配色,三星也不例外。虽然,本土化道路对于许多外企来说依旧任重道远,但面对不断为中国消费者需求努力,不断为中国经济发展而努力、不断为融入中国社会而努力的三星,总是令人敬佩。相信“日久见人心”,不久的将来三星的中国“本土化”进程,会实现整体产业链与中国市场的全面融合

  心脏病人尤其要牢记“五不宜”。

  不宜过猛。心脏病人喝水太猛,会使心脏负荷过大,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喝水时千万不能一鼓作气全喝掉,要一口一口慢慢喝。

  不宜过多。心脏病人服药喝水以200~300毫升为宜,小口喝下,每天可少量多次喝水。

  不宜过烫。建议平时喝30~40摄氏度的温开水。吃饭喝汤时也一样,刚出锅的羹汤别马上就喝,稍微放凉一会儿,再用勺子舀着喝。

  不宜过勤。心脏病人应采取少量、多次、匀速的间断补水方法,即每隔2~3小时适当饮水,每次200毫升左右,尤其睡前、半夜醒来和晨醒这3个时段,要喝水100毫升。

 

  不宜过凉。进入夏季后,人们都喜欢喝冰镇饮品、吃冰西瓜来解暑。但有心脏疾病的人,最好别吃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和食物,否则会增加心率、加大心脏耗氧量,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北京时间22日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共同社基于日本47个都道府县护理保险业务支援计划的统计获悉,估算到7年后的2025年度,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需要护理者将较当前增加约141万人至约770万人,是目前的1.22倍。

  2025年所有“团块世代”(战后第一次婴儿潮时期出生者)都将达到75岁以上,预计届时社会保险费将大幅增加,被称为“2025年问题”。护理保险也因需要护理者数量增加而费用增多,除如何确保财源成为课题外,可能还需完善服务与应对人手短缺。

  护理的必要程度分为7个级别,从最轻的“需要支援1”到最严重的“需要护理5”。截至2017年12月,受到需要护理认定者约为629万人。

  到2025年度需要护理者增势最强的是千叶县,将增至目前的1.37倍。神奈川县与埼玉县紧随其后,分别为1.35倍和1.34倍。增幅小的和歌山与岛根两县均为1.05倍,山形县为1.07倍。

  预计到2025年度,需要护理者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需要护理认定率)全国平均水平将从2017年12月的18.1%上升至21.3%。最高的是大阪府,为25.9%。其次为京都府23.9%、爱媛县23.5%等。最低的三县分别为山梨县17.2%、茨城县17.9%、静冈县18.3%。

  厚生劳动省3年前的统计中估算,到2025年度需要护理者约为826万人,此次减少了约56万人。2017年需要护理者也较3年前的估算值减少约39万人。据分析,这可能得益于护理预防工作的推进以及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等。

 

  厚生劳动省已敦促地方政府及护理服务事业所致力于援助老人独立生活,希望进一步控制需要护理者的数量增加及程度趋于严重。

  北京时间22日早间消息,索尼(48.39, -0.21, -0.43%)美国公司周二宣布达成协议,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发展公司所持百代音乐出版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的剩余全部股份。

  此前穆巴达拉持有百代约60%的股份,索尼则持有剩余大部分股份。

  索尼社长兼CEO吉田宪一郎(Kenichiro Yoshida)表示:“过去几年里,音乐业务已经复苏,主要是因为基于付费订阅的流媒体服务的兴起。”

 

  他表示:“在娱乐领域,我们正专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IP投资组合,我相信这次收购对于我们的长期增长来说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里程碑。”

  近几年来,朋友圈流行晒运动步数,很多人对“日行一万步”的说法都深信不疑。然而,却有不少人因为走路走出了“伤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记者从佛山市中医院了解到,因“暴走”受伤的例子时有发生,严重的还会诱发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那么,每天走一万步的说法,到底是否科学呢?走路适合哪些人群,不同的人群每天的步数有何差异?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自测呢?实际上,专家们都认可走路运动的好处,它适用于大部分的人群,但是由于个体具有差异性,切不可盲目追求“一万步”的目标。

  调查:走路走出的“伤痛”

  陈先生每晚都有饭后散步的习惯,他和爱人要沿着公园来回走四五圈,直到微信上的运动步数显示1万步以上,才觉得完成了目标。“每天会看看朋友走了多少步,大家会互相点赞。”陈先生说,有时候他走了3万步,就能收到特别多点赞,还能占领朋友圈的封面,感觉很开心。

  然而,就在最近,陈先生感觉膝盖有些小刺痛,晚上“暴走”回来后,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小腿绷紧,膝关节疼痛得更厉害了。陈先生到医院就诊才发现,自己患上膝关节滑膜炎。原来陈先生本身肥胖,年龄也偏大,因为每天的走路步数过量,长期积累下,导致了膝关节受伤。

  38岁的杨先生,因血压高等身体问题到医院就诊,医生说他的体质偏胖,要适量运动。“医生说以我目前的情况,只需要走5000步的运动量就够了。”杨先生说,医生还特别叮嘱,他不适合跑步。听了医生建议后,杨先生将花4000多元买回来的跑步机,以20元低价处理了。

  实际上,在生活中,“暴走”受伤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记者从佛山市中医院了解到,在骨科门诊经常会碰到因为暴走导致关节疼痛的患者。此外,还会有一些暴走诱发心肌梗塞、肾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

  据医生介绍,长期暴走容易引起关节滑膜炎(髋、膝、踝关节)、半月板损伤、软骨损伤、骨关节炎等。

  佛山市中医院院长、运动医学专家刘效仿教授表示:“走路运动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运动方式。”他表示,走路运动是一种有氧运动,适合于绝大部分人群,但要适可而止。

  资深运动教练曹俊君表示,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只要是正常的健康人都适合走路这项运动。“除关节有损伤的人群,还有身体有特定疾病的人不适合外,多数人都是适合走路的。”

  从生理研究看,8500步或9000步更为科学

  佛山市中医院院长、运动医学专家刘效仿教授

  据刘效仿介绍,“日行一万步”的说法来源于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成立了漫步(万步)俱乐部。此后,有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日本男人走1万步大致相当于消耗300千卡的能量。2000年以后,日本政府厚生劳动省在“打造健康身体的运动标准”计划中,也呼吁日本民众每天行走1万步。

  他表示,“日行一万步”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健身运动标准。即便在日本,作为该活动最早的倡议者波多野义郎教授也曾表示,从生理研究的结果来看,其实日行8500步或9000步更为科学,只是1万步更便于人们记忆。

  “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运动时间,才有健身的作用。”刘效仿说,究竟要走多少步,存在个体差异,身高、体重、步行速度以及消耗的能量都不一样。因此,步数也很难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一万步”,它更多是为了方便记忆

  资深运动教练、多届健美冠军曹俊君

  拥有33年的专业执教经验的曹俊君,曾获多次粤港澳健美冠军,他是佛山健身圈的名人。他表示,“每天一万步”的说法,并非真的需要每天走1万步,它更多的是方便记忆,提醒大家每天要有一定的运动量,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这和大家经常听到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一样,并不是说吃完饭就一定要走100步。”曹俊君表示,这两句话都只是提醒大家要运动,加强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健康。

  关注

  路怎么走?这里有答案

  1。不同人群的运动量有差异

  针对不同人群的步数差异,曹俊君同样也表示要根据个体差异而定,还要结合年龄、体重、运动的目的性等来决定。“一般情况来说,如果是退休的老人,每天5000步以内,如果是年轻人每天1万步的量,大约走上四五十分钟就够了。”

  那么,如何了解走路运动的步数是否适宜呢?对此,曹俊君表示,可以根据心率来调整运动强度,有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有效运动心率=220-(年龄数),然后将数值分别乘以60%和80%,要控制在这个区间段。

  举个例来说,假如有人想通过走路运动减肥减脂,他是20岁,通过公式计算1分钟的心率在120次到160次之间,他在运动的过程中要达到这个数值,才有达到减肥减脂的目的。

  此外,对于走路来说,他表示:“一般来说,正常人花1个小时走的路程是4~5公里。如果想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效果,就要有一定的运动速度,要比普通的步速快一些,比如1小时走7~8公里。”

  2。走路快慢 效果各不同

  刘效仿表示,走路时不同的快慢走法,效果也各不相同。据他介绍,根据速度的不同,依次分为散步、走路、快走、暴走、竞走等。

  其中,最慢的走法是散步,它的步伐、动作较随意,速度比一般走路还慢,每小时走3.5公里左右。“它对运动健身效果不佳,适合年龄较大、行动不便但可行走者等。”刘效仿说。

  第二种速度是走路,步伐依个人习惯速度行走,呼吸不受影响,每小时走4~4.5公里。“运动健身效果要看行走的时间长短而定,30分钟以上达到轻微运动量。”

  第三种速度是快走,是步伐比一般走路时较大些,每小时能完成5.6~6.5公里。“快走速度较快,手臂的动作也会自然增加,呼吸感觉较明显,可以轻易达到每日运动强度的标准和目的。”他表示。

  刘效仿介绍,比快走速度更快的叫暴走,每小时能完成6.5~7公里。一般人很难长时间坚持,要视心肺能力及肌耐力进行调整。此外,还有最后一种是竞走,通常都是专业运动员练的。

  刘效仿表示,值得提醒的是,走路运动前,还要充分地热身,并且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鞋,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锻炼效果,建议要选择轻便、透气性好、鞋底有弹性等。如果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进行锻炼,脚还容易出现水泡、疼痛、脚气等问题。

  专家:自测走路对身体的影响

  那么,如何判断走路的步数和时长对自身适宜呢?

  曹俊君教了一个简单的小方法,就是走完后,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身体很舒服就比较适宜。“在走路或跑步后,补充能量,洗完澡,睡个好觉,第二天起来感觉很精神,说明运动量是相对适宜的。如果第二天起床,感觉浑身肌肉胀,精神不太好,比较疲劳,有可能是运动过量了。”此外,他还表示如果运动过量的话,睡到半夜,可能会出现小腿抽筋的情况。

 

  曹俊君表示:“如果运动后,出现脚跟疼、小腿拉得很紧、膝盖不舒服,有小刺痛的感觉,就有可能是运动过度或者是跑步、走路的姿态不正确造成了肌肉拉伤。”他表示,出现这些情况,要进行按摩或是减轻运动量,也可以休息观察几天,等身体恢复了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