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强降雨、高温及假日效应多重因素影响,8月物价显著回升。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连续两个月处于“2时代”,并创下半年内最高涨幅。环比来看,8月CPI上涨0.7%,其中鲜菜价格上涨9.0%,部分地方涨幅超过20%逼近30%。

  “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记者获悉,保障蔬菜等农产品(5.110, 0.03,0.59%)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被提至重要议程。农业农村部正组织灾区尽快恢复蔬菜生产,商务部部署全国多省市展开产销对接,还将于9月下旬展开专场采购会。多个补种农产品将于国庆节期间陆续上市。专家表示,水灾对蔬果类价格影响将见消退,预计4季度CPI或再次跌破2%,年内通胀风险也仍可控。

  食品价格上涨

  对于8月CPI环比上涨0.7%,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称,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影响。食品价格上涨2.4%,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其中,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涨幅比上月扩大7.3个百分点。

  “8月CPI环比上涨0.7%,创下了2008年以来同期新高,食品价格上涨2.4%。其中,鲜菜、猪肉、蛋类的价格分别上涨9.0%、6.5%、12.0%,均明显高于季节性规律。”中国银行(3.510, -0.01, -0.28%)国际金融研究所李赫指出。

  据悉,此前华北、东北和山东等地遭遇罕见强降雨,辽宁、吉林和山东鲜菜价格分别上涨29.7%、22.3%和21.8%;天津、北京和黑龙江分别上涨16.1%、15.2%和14.6%。“今年夏季高温且持续时间长,生猪生长迟缓,局部地区又出现疫情,市场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6.5%,涨幅比上月扩大3.6个百分点。高温天气也影响蛋鸡产蛋率,加之开学在即和中秋临近,需求增加,鸡蛋价格上涨13.7%。”绳国庆说。

  “北方的超级高温导致猪、禽肉、蛋、蔬菜等涨价;寿光洪涝扰乱北方蔬菜短期供应;夏粮减产带来小麦价格上涨预期。但步入四季度后,由于产能恢复、供给调整等原因,预计这些扰动因素将逐渐回落。”李赫表示。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日前表示,冬春季往往是全年菜价高点,之后随着天气转暖、露地菜上市增加,价格持续下跌至年内低点,暑期随着全国进入大范围高温多雨天气,菜价止跌回升,9、10月将有所回落。

  油价大幅走高

  非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同比上涨的主要因素。8月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9.8%和22.0%,旅游价格上涨5.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4.3%,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8%,居住价格上涨2.5%。

  交通银行(5.520, -0.02, -0.36%)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上涨19.4%,是支撑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的重要力量。近期一线城市的房租出现了集中性上涨,本月居住类价格环比上涨0.5%,但全国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2.5%较为温和。8月是假期旅游旺季,旅游类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6%。

  “果菜价格推升食品项,旅游价格推升非食品项。”中信固收研究员明明表示,8月国际油价保持震荡,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先上调后下调后,价格仍然有所走高,交通工具用燃料项目CPI同比增速保持在19.4%的高位水平;旅游项目CPI同比增速在7月的高位水平继续抬升。

  明明认为,长期来看,油价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间,预计是未来一段时间推升通胀预期的重要因素;不过,随着暑假结束、旅游市场火爆场面将有所降温,预计9月旅游及相关服务价格将有所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多地出台了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方案。

  通胀风险可控

  保障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已经被列上重要议事日程。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9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山东寿光受到暴雨影响,部分农田、大棚及养殖场损失严重。目前受灾农户已经恢复生产,补种了西红柿、黄瓜等农产品,国庆节期间即可陆续上市。

  据悉,商务部近期还启动了“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行”活动,搭建“买地方、卖全国”平台。在郑州举行的首场对接会上,全国361家流通企业和河南的450余家农产品生产主体对接,共计18个大类192种农副产品,意向采购金额达到103亿元。据悉,下一步“产销对接行”还将在四川、贵州、新疆、云南、广西等省区举行。

  此外,商务部将于9月20日至22日在山东潍坊举办农商互联大会,届时将安排受灾农户补种蔬菜的专场采购会,组织流通加工企业与农户现场对接洽谈,提前签订订单,锁定销售市场。

  9月7日,农业农村部再次派出农业抗灾救灾专家指导组,帮助灾区迅速落实灾后恢复生产的关键措施。据悉,前期,农业农村部已经制定农作物洪涝灾后管理技术意见,专家指导组将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服务,推动改种补种、田间管理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尽快恢复蔬菜生产。

  

 

 

  CPI未来走势如何?华创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张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对于食品项,预期三季度猪肉价格上涨趋势仍将持续,蔬果类价格波动消除。水灾对蔬果类价格的影响将消退,寿光的蔬果产量全国占比非常有限,且其蔬果物流中心作用将迅速恢复。非食品项方面,预期油价对居住水电燃料及交通工具用燃料的拉动作用逐步减弱,房租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涨亦不可持续。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章俊也告诉记者,受天气影响的鲜菜价格波动走势不可持续,而生猪疫情在年内很难对猪肉供给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食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局面概率不大。“此外,虽然最近的政策调整会在边际上改善国内的货币信贷条件和提振国内投资需求,但不会带动通胀出现明显跳升。”

 

  章俊还表示,即便CPI环比受中秋国庆影响而继续反弹,但同比增速可能仅会微升0.1个百分点至2.4%。预计4季度由于食品价格和翘尾效应双双回落,CPI可能会再次跌破2%。

  北京时间11日路透社称,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萨电子(Renesas Electronics)周二宣布,已同意以大约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同业公司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以加强与英伟达及英特尔(46.3, -0.15, -0.32%)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竞争。

  根据交易条款,瑞萨电子将为每股IDT股票支付49美元现金,较该股周一收盘价42.08美元溢价14.5%。

 

  此项交易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瑞萨电子表示,将使用库存现金和6790亿日元(约合61亿美元)的银行贷款来支付此项收购。

  “1000亿GMV对闲鱼来说并不是生意,而是千亿社会资源的节约,这是闲鱼的小成绩,也是闲鱼从一而终的使命”,9月7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宝总裁蒋凡亮相闲鱼北京发布会,与现场近百位闲鱼战略合作伙伴分享了闲鱼的成长。

  在蒋凡看来,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可循环经济是创立闲鱼的初心,为此,阿里将继续全力打造闲鱼生态平台。他表示,闲鱼已加强与阿里生态内各业务的协同,与淘宝、天猫、支付宝、芝麻信用联手更多深度合作;同时,闲鱼将更坚定地向多元化的闲置经济平台发展,与合作伙伴们一起构建新的生态。

  在茶水间里诞生,四年长成“小巨头”

  四年前,被视为马云“初恋”的闲鱼诞生在阿里巴巴的一个茶水间里。“有了做闲鱼的想法后,我们迅速组建了28人的小团队,日夜赶工,三个月后产品就上线了。用户觉得好玩,自发地拿出了很多闲置在储藏室里的小物件挂上闲鱼。我记得第一个被分享到闲鱼的是一把旧吉他,很快就成交了。”闲鱼业务负责人谌伟业回忆道。

  一把旧吉他开启了闲鱼的高速成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已有超过11亿人次在闲鱼发布分享;而从去年8月到今年7月底,闲鱼GMV已近900亿,很快就将突破1000亿大关,闲鱼已成为继天猫、淘宝之后,下一个准万亿级市场。

  比起这些商业成绩,闲鱼带来的公益影响更为深远,它的诞生和活跃不仅促进了“轻消费”的社会理念,还大大促进了闲置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据北京市环交所评估,四年来闲鱼仅3C、服装、图书的转让利用,减少的碳排放就达1000亿克,按蚂蚁森林17.9kg可以种植一棵梭梭树计算,相当于种植了558万棵梭梭树,平均到每天就是近4000棵树一天。

  阿里经济体战略大协同,闲鱼开放四大平台

  新的消费时代正在来临。按照日本作家三浦展的观点,1912年以来的世界可以分为四个消费阶段,第四消费时代即重视闲置和共享的社会。闲鱼在短短四年间,从“茶水间的团队”成长为“小巨头”,也从侧面预示着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迈入第四消费时代。

  “建立节约型社会,发展可循环经济是必然方向,阿里巴巴会倾全集团之力支持闲鱼的发展。集团内,闲鱼与淘宝、天猫、支付宝、芝麻信用形成深度业务协同;集团外,闲鱼会与回收宝、衣二三等合作伙伴结成战略同盟,共同促进社会闲置资源的循环利用。”蒋凡表示。

  阿里经济体的深度协同对闲鱼来说意义非凡:淘宝、天猫将在业务中引入闲置资源循环利用的场景,闲鱼全面为淘宝、天猫用户提供以旧换新服务;支付宝和芝麻信用将为闲鱼提供更深入的信用和支付金融服务,闲鱼将开发支付宝小程序,为支付宝用户提供闲置资源循环服务,并在租房租赁领域展开业务整合。

  一边是阿里经济体内的共振,一边是闲鱼自身的不断延展开放。在开放式的平台模式下,闲鱼将推出“信用回收”、“闲鱼优品”、“闲鱼租”、“免费送”四大核心功能,在环保回收、共享经济、服务维修、公益领域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并逐步建立闲置商品的行业分级标准,鼓励闲置资源的进一步流通。

  “过去四年,闲鱼积累了超过2亿用户,54%以上是90后,他们是当下中国走在新消费潮流尖端上的人群。我们还积累了大量算法技术和平台治理的经验,包括我们对行业的洞察和认知。今天我们把这些都开放出来,分享给合作伙伴,希望更多人加入我们的行列。”谌伟业说。

 

  发展至今,闲鱼的边界不断拓展,从最初单一的C2C闲置交易到如今的C2B信用回收、租房租衣、免费送等,闲鱼不仅长成了闲置经济生态第一平台,也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如蒋凡所说,在阿里经济体的加持和全面开放的策略下,“未来,闲鱼会像淘宝一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9月5日,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发布了《中国网民网络外卖服务使用状况调查报告(2018年暑期)》,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已达3.6亿人,其中美团外卖、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市场份额分别为63.3%、29.1%和6.2%,呈现出明显的“631”格局。

  今年4月,饿了么被阿里全资收购,随后发起夏季战役。在7月初的夏季战役启动会上,饿了么CEO王磊表示,在接下来两个月,将投入数十亿元,完善平台内部体系,优化平台对外服务,抢占市场先机。当然,对于巨额资金投入,饿了么也有自己的目标,那就是要把市场份额提高到50%。

  如今为期两个月的夏季战役已经结束,透过DCCI数据可以看出,饿了么目前29.1%的市场份额仍然与目标相差较远。相比较下,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仍处于行业第一位置。据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美团外卖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59.1%。此外,第三方互联网大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报告也显示,美团外卖占据59%市场交易份额。从截至8月底的DCCI暑期数据来看,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仍在增长。

  经过多年发展,外卖行业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简单粗暴的烧钱补贴已经很难起到作用,服务体验成为外卖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为此,DCCI分别从商家服务、配送服务、平台服务三个维度进行了服务体验调研分析。在商户服务方面,用户对餐饮商户数量满意度最高,评分为4.35(满分5分),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商户数量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39和4.31;在配送服务方面,用户对配送速度满意度最高,评分为4.41,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配送速度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3和4.40;在平台服务方面,用户对食品种类满意度最高,评分为4.41,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食品种类丰富度评分分别为4.42和4.41。

  DCCI还对用户推荐分享意愿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有四成以上用户非常愿意推荐、分享网络外卖平台,43.7%的用户对网络外卖平台的推荐分为9~10分(0-10分评分制,分值越高代表用户更愿意推荐某一平台)。其中美团外卖的褒奖者(9~10分的推荐分)人群占比达到45.7%,高于平均水平;饿了么的褒奖者(9~10分的推荐分)人群占比为40.7%。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外卖竞争已摆脱单一入口局限性,成为多入口生态的全面较量。8月1日,手机淘宝APP首页的“外卖”入口切换为“饿了么外卖”,饿了么成为手淘首页10个默认入口之一;而美团外卖也有来自美团外卖APP、美团APP、大众点评APP、微信钱包生活服务、微信小程序和手机QQ等多入口的流量。无论是美团外卖还是饿了么,不同入口之间的协同效果将很大程度决定平台的未来走向。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网络外卖市场的用户习惯和忠诚度均已经养成,透过DCCI暑期外卖份额数据,可以看出行业呈现出稳定的631格局,而在商家、配送以及平台满意度方面,美团外卖具备一定优势。随着外卖市场进入到成熟发展期,竞争的核心也变成了服务体验,如何有效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一站式服务需求,将成为外卖平台未来重点探索的方向。

  深秋将至,各地人口统计人员又要忙了。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关于开展人口变动调查的公告,继上半年在部分医院和行政村对二孩出生情况进行调查后,今年10-11月还要进行2018年人口变动调查。

  多名地方统计局人口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人口变动调查是例行的1‰抽样调查,也会涉及到一孩、二孩的数据,但这比全面二孩生育调查的规模要大,本次调查涉及到全年和各省。

  本次调查要拿出全国以及各省市自治区2018年的出生率以及一孩、二孩数据,为人口变动走势提供数据支撑,也为2020年的人口普查做准备。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指出,当前生育率下降最核心的有三个因素,一个是生活成本快速上升,特别是房价高;二是年轻人受教育水平提高,这会推迟生育,降低生育率;三是城镇化水平提高,也改变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一孩二孩生育数量均下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安排,不少省市进行了上半年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调查,从各地公布的数据看,一孩、二孩生育情况均不是很理想。

  以四川统计局公布的报告为例,从四川被调查的23家医院、助产机构接生孩子总数上看,2018年上半年共接生27721人,比2017年上半年减少1747人。从调查的42个村(居)委会登记的出生孩子总数上看,2018年上半年共出生846人,比2017年上半年减少152人。两者都呈现下降趋势。

  考虑到仍在怀孕的情况,今年全年四川出生人数也会下降。从四川调查的42个村(社区)居委会登记的怀孕人数看,今年上半年共登记的怀孕人数602人,比2017年上半年登记出生人口846人减少了244人。其中,城市居委会、镇级居委会、乡级村委会分别登记怀孕人数为384人、131人、87人,分别比2017年上半年出生人口减少132、156人、108人。

  从登记接生孩子胎次的16家医院来看,2017年上半年分别接生一胎、二胎、三胎及以上12143人、7807人、337人,2018年上半年分别为11401人、7756人、356人,可见一孩、二孩出生数量都在下降。

  上述情况也为江苏、贵州、天津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所证实。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共出生38.3万个婴儿,比去年同期减少5.6万个,减少12.8%,引起社会巨大的关注。

  2018年上半年多地出生人口同比下降,与之前不少认为2018年出生人口会创新高的预测矛盾,原因何在?

  西部某省统计局人口处一位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适合生育二孩的妇女年龄都很大,加上育龄妇女减少,都导致整体今年一孩、二孩生育数下降。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所所长杨成钢指出,年轻人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会推迟结婚年龄,初次生育年龄也会延后,而且年轻人普遍生育意愿不高。

  “现在养孩子成本太高,很多女性生育的机会成本太大,因为生育后可能会影响工作。有的人生育后请一个保姆的钱,甚至要超出自己的工资,这使得很多人不敢生。”杨成钢说。

  多年以来,城镇化率和大学毛入学率都在持续上升,很多年轻学生从农村进入城市,逐步改变多子多福的思维,形成了城市少生优生的观念。

  今年是国家出台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三年,二孩效应减缓还与房价高有关。去年以来,很多地方的县城房价涨幅都很高,每平方米房价过万比较常见,买房压力并不低于一二线城市。

  居民生育意愿为何不高?

  今年全国生育情况到底如何?目前,各地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开始部署10、11月份的人口变动统计工作。这包括人口出生、死亡、城镇化率,以及一孩、二孩生育,和各个年龄段人口等具体情况。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关于开展人口变动调查的公告指出,为真实准确把握我国人口发展变动情况,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为党和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推动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基础依据,国家统计局将以今年11月1日为调查标准时点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上述调查时间是10月15日-11月20日。

  一位地方统计局人口处负责人指出,上述调查是按照1‰的比例进行,该调查也为2020年的人口普查做技术铺垫,同时今年也有二孩的调查内容。

  上半年全国二孩调查抽取的医院和村很少,只是带有学术研究的性质,很多省都没参加。 此次进行的调查样本要更大,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参加,一些地方的抽样比例可能会达到5‰,比如浙江过去多年就是如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般逢0的年份做人口普查,那么2020年将是第七次人口普查,而每逢5年的年份进行1%的人口抽样调查,其余的年份进行1‰比例的调查。

  由于上半年各地统计局调查显示的二孩生育情况不理想,可能全年调查的数据也会呈现类似的结果。

  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认为,现在结婚人数在不断下降,生育人口不断下降也是正常的情况。

  目前,居民生育意愿不高,不只是有房价高、养育成本高的因素。杨成钢指出,现在婴幼儿托儿所很少,在全国95%以上的婴幼儿是靠老人来照看的,这说明婴幼儿培养配套政策不完善。

 

  张翼认为,现在最关键的是控制房价,以现在的房价水平看,即使维持多年不涨价,也很难促进人口出生率提升。建议采取办法降低房价,另外要提供好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降低养育子女的综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