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新浪美股讯 北京时间22日消息,根据瑞士信贷(12.49, 0.16, 1.30%)最新的《全球财富报告》,过去一年全球百万富翁数量增至近4700万,他们现在拥有全球近一半的财富。
报告显示,尽管受到贸易冲突、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股市动荡的影响,但截至2019年年中,全球百万富翁数量仍较一年前增加110万,达到4680万。他们的财富总额达到158.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财富的44%。
美国的在百万富翁数量和增长方面仍位居世界前列。过去一年美国新增67.5万个百万富翁,总数达到1860万。日本增加了18.7万个,总数超过300万。中国新增15.8万个百万富翁,总数达到450万。
澳大利亚是百万富翁人数减少最多的国家,过去一年百万富翁数量减少12.4万个,至120万,但这种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汇率的原因,因为瑞信统计的百万富翁是用美元来衡量的。
尽管美国的百万富翁数量仍远超中国,但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富裕人口”的数量上首次超越美国,即指位居全球财富阶层前10%的人口,他们的净资产至少为10万美元。
根据瑞信的调查结果,截至今年年中为止,名列全球前10%的富裕人口中,中国占了1亿人,美国则占了9900万人。
然而,不平等现象可能正在减少。2000年,最富1%人群控制了全球约47%的财富,而2019年这一比例降至45%,原因是全球中产阶级的财富正在增加。全球身价1万至10万美元的人口数量是所有财富阶层中增长最快的,自2000年以来增长了两倍,达到17亿人。
报告称,过去三年来,不平等现象有所减少,随着全球中下阶层和中产阶层财富的增长,不平等现象预计将继续呈下降趋势。
报告称:“尽管现在说财富不平等正处于下降阶段还为时过早,但普遍的证据表明,2016年可能是可预见的未来的顶点。”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原标题:微信修订外链内容管理规范:不可诱导下载,禁止违规拼团)
10月18日,微信官方对《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对违规使用用户头像,诱导、误导下载/跳转,好友助力、加速、砍价、任务收集等违规活动,以及违规拼团等方面内容作出规范。修订版《规范》将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
下为规范全文: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微信聊天是用户和朋友们沟通的场所,朋友圈是用户分享和关注朋友们生活点滴的空间,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企业、机构与个人用户之间交流和服务的平台。一直以来,微信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通过《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微信个人帐号使用规范》《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和《微信开放平台开发者服务协议》等相关协议及专项规则,微信内流转的链接内容得到了良好的管理。为了进一步优化微信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地保障微信用户合法权益,现将非由微信公众平台产生(即域名地址不归属于微信公众平台)且在微信内传播的外部链接(下亦简称“外链”)内容相关管理规范进行公示。
对于违反本规范的内容,腾讯有权将其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停止链接内容在微信继续传播、停止对相关域名或IP地址进行访问、阻止相关链接直接打开、在朋友圈对相关内容做不可见处理等;由微信公众平台或开放平台帐号施行或者发起的,一经查实,前述帐号、主体也将按照微信相关规则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帐号封禁直至注销等,对于情节恶劣的情况,永久封禁帐号、域名、IP地址或分享接口,并公告处理结果;微信也有权依照本规范及相关协议、专项规则的规定,拒绝再向前述主体提供服务。
特别说明的是,本规范是为进一步提升微信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而进行的平台内管理措施。平台并不因制定本规范而承担额外的法律义务、法律责任,也不构成任何意义上对相关内容均可处理的承诺。
具体规则及相关处罚如下:
1. 诱导分享类内容
1.1要求用户分享,分享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分享后方可知道答案等;
1.2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以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声称分享可增加抽奖机会、中奖概率、成功可能;通过签到打卡、邀请好友协助(包括但不限于助力、砍价、加速)、设置收集任务(包括但不限于集赞、集卡、集福、集碎片)等形式利诱、诱导用户分享以及传播外链内容的;
1.3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的。包括但不限于:“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转到你的朋友圈朋友都会感激你”等;
2. 诱导关注类内容
强制或诱导用户关注公众帐号的,包括但不限于关注后查看答案、领取红包、关注后方可参与活动;
3.诱导或误导下载/跳转类内容
3.1外链内容所明示或暗示的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包括但不限于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等利益内容,用户无法在微信内获得,而需要下载或跳转到外部APP,或需要用户离开微信、下载特定内容或完成特定操作,才能获得的;
3.2外链内容标题、页面文案、按钮说明、文字提示等与实际实现的效果不符,造成用户误解或误导用户点击,导致用户下载或者跳转到外部APP的,例如点击新闻标题后、点击“展开全文”后、点击“继续收听”后、点击“领取红包”后直接跳转到外部APP内或下载页等;
4. 违规拼团类内容
4.1虚假的拼团活动,如全部或部分拼团参与者无须进行支付,或部分拼团参与者所支付的金额与其他参与者明显不相当的;
4.2欺诈性质的拼团活动,如全部或部分拼团参与者通过拼团所获得的实物或虚拟物品,其价值明显低于用户付出的对价的;
4.3 带有抽奖性质的拼团活动,如拼团参与者之间获得的实物或虚拟物品之数量或质量、价值等明显不相当的;
4.4 拼团活动无明确且清晰的活动规则,或规则未以显著方式向用户公示,可能误导用户参与拼团或进行支付的。例如在活动规则中约定用户拼团失败后,已支付的费用不退回,但活动规则未以显著方式向用户公示的;
4.5 任何在微信朋友圈内传播的拼团类外链内容;
5. H5游戏、测试类内容
以游戏、测试等方式,吸引用户参与互动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比手速、好友问答、性格测试,测试签、网页小游戏;
6. 欺诈类内容
6.1 虚假红包、活动
通过虚假的红包、活动等形式,以赚取金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等方式欺骗用户参与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虚假现金红包、虚假话费卡、虚假流量红包、虚假优惠券、虚假优惠活动等;
6.2 宣传或销售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商品
通过虚假宣传、恶意营销等方式,向用户宣传或诱骗用户购买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物品的,例如以骗取邮费为目的的赠送物品活动、虚假付费服务等;
6.3 仿冒微信公众帐号排版、域名
仿冒微信公众帐号文章排版、域名,可能造成微信用户混淆的;
7. 违法经营及可疑服务类内容
7.1 非法分销行为;
7.2 未取得法定许可证件或牌照、未获得在先的行政许可或未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发布、传播或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规发布药品或医疗器械推广内容的、违规发布证券或期货等投资类有偿咨询内容的、违规发布烟草宣传内容的;
7.3 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促进或诱导他人排斥正常商业竞争的行为,或为前述行为的传播提供便利的;
7.4 提供任何主动设置或引导用户以隐藏、掩饰、更改等方式不披露用户真实身份的通讯、社交、信息交互的服务;
7.5 其它违法经营及可疑服务的行为;
8. 谣言类内容
发送不实信息,制造谣言,可能对他人、企业或其他机构造成损害的,例如自来水有毒、香蕉致癌、小龙虾不能吃等;
9. 骚扰信息、广告信息及垃圾信息
传播骚扰、欺诈、垃圾广告等信息的,包括但不限于虚假中奖类信息,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健品、药品、食品类信息,假冒伪劣商品信息,虚假服务信息,虚假网络货币,一定时间内大量分享可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信息和链接等;
10. 题文不符、内容低俗的信息
10.1 题文不符的信息
故意拟制耸动标题,或以明显倾向性、误导性、煽动性的标题吸引他人点击的,即俗称“标题党”;
10.2 内容低俗的信息
涉及性器官、性行为、性暗示的,传播低级趣味、庸俗、有伤风化内容的,或者宣扬暴力、恶意谩骂、侮辱他人内容的,例如:传播走光、偷拍、露点、一夜情、换妻、性虐待、情色动漫、非法性药品广告和性病治疗广告、推介淫秽色情网站等;
11. 非法获取和使用用户数据、信息
11.1 未经用户明确同意,并向用户如实披露数据用途、使用范围等相关信息的情形下复制、存储、使用或传输用户数据的,包括但不限于要求用户共享个人信息(手机号、出生日期等)才可使用其功能,或收集用户密码或者用户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号,身份证号,生日,住址等);
11.2 未经用户明确同意,并向用户如实披露数据用途、使用范围等相关信息的情形下滥用用户数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头像、昵称等),以告知、引导、指示其他用户点击、打开、下载或分享应用或链接内容的;
11.3 未经腾讯书面许可,不得通过本服务收集、存储、抓取、获得或要求用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微信或其服务平台的信息内容、用户数据等腾讯认为属于敏感信息范畴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微信帐号、微信密码、QQ号码、QQ密码、用户关系链、好友列表数据、银行账号和密码等),也不得将所合法获得的前述数据自行或提供给其用户、客户用于创建、补充或维护自身关系链;
11.4 除标识用户身份以外,禁止任何外链将通过授权获得的标识用户身份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头像、昵称等)作其他用途,例如获得授权后直接将该等信息作为二次加工素材;以帮助用户修改、美化、加工头像、昵称为名义,将拉取的用户头像、昵称直接予以使用;
11.5 鉴于外链中使用浮层可能导致用户头像昵称等信息泄露,禁止任何外链使用含有用户数据隐私的浮层,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部分或全部遮挡的方式引导或误导用户点击进行下载或关注;
12. 侵害他人权利类内容
发送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内容;
13. “宗教性捐献”及相关信息
任何传播“宗教性捐献”,可能对微信用户等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相关信息,例如:在线供奉佛祖、在线放生等;
14. 有偿投票内容
包含吸引或者要求用户有偿进行投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线上支付,直接获得虚拟物品、礼物、积分及其他商品,或可兑换该等利益的兑换券、可用于购买该等利益的折扣券;
15. 干扰正常使用、强制跳转类内容
任何强制、劫持用户跳转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在用户点击“返回”时强制跳转到非上一级页面等;
16. 与微信或其服务平台相似功能服务类内容
16.1 与微信或其服务平台已有主要功能或功能组件相似、相同,或可实现上述功能或功能组件的主要效用的内容;
16.2 页面、风格、功能、描述或使用者体验与微信或其服务平台类似,可能造成微信用户认为其所使用的功能或服务来源于腾讯或经腾讯授权的内容;
17. 特殊识别码、口令类信息
外链不得含有任何由第三方软件、网页或终端生成的具有识别、标记功能的特殊识别码、口令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对用户造成诱导、骚扰、以任何形式未经用户同意或者以欺骗手段获取用户关系链等用户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的特殊字符集、特殊标识、特殊代码以及各类口令等;
18. 其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 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 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 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11)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19. 恶意违规及对抗行为
恶意违规及对抗行为是指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性,客观上实施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及《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19.1 重复多次违规:违规被处理后仍采用类似或其他形式继续违规的;
19.2 对抗平台措施:单独或与他人共同对微信外链内容管理的运营流程、安全策略等进行技术对抗、规避绕开、寻找或制造平台漏洞实施违规行为或为此提供协助的;
19.3 限制页面浏览渠道:无正当理由,通过技术手段限制页面浏览渠道,导致微信展示效果和其他浏览器展示效果实质性不一致。比如,无正当理由将页面设置为仅允许在微信内展示,或在微信不能完整展示等;
19.4 采取其他对抗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虚设或仿冒腾讯官方投诉反馈入口和相关功能页面、恶意屏蔽网页分享转发等原生页面功能以及嵌套多级跳转网页骗取用户点击访问等行为;
20. 阶梯处罚规则
首次违规的链接修改完可申请解封,申请方式为点击页面上的“申请恢复访问”,提交相关资料发起申请。
对于重复、情节严重或多次违规的行为,平台将视具体情节采取不同程度的阶梯处罚措施,有权在整改申请通过后设置观察期,观察期结束方予以恢复。
对于违规后仍进行恶意对抗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多域名、多帐号等以规避、限制、扰乱平台管理措施的),按第19条“恶意违规及对抗行为”处理。
为保障平台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避免利用注册不同帐号、设立或使用不同主体进行注册等方式绕开、避开或对抗平台的管理,对于同一主体,或其存在关联关系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存在母子公司、总分公司关系,直接或间接的控股关系,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该主体存在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关系,协议控制VIE结构,或从证券市场披露、其官方宣传等能够确认存在关联的关系等)单独或合计多次存在违法、违规或违反本服务相关的协议规则的行为,腾讯有权不再提供申诉渠道,亦有权拒绝再为该等主体的链接内容在微信内传播。
微信团队请用户主动遵守上述条款,也欢迎用户对违反微信链接类内容管理规范的内容进行投诉,一经核实,微信团队将立即按照规范进行处理。让我们共同创建并维护和谐的微信生态!
腾讯公司 微信团队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原标题:喜马拉雅副总:移动时代下半场音频将占据用户1/4媒体时间)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揭书宜
“移动时代下半场,音频将占据用户四分之一的媒体时间。”
10月17日,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喜马拉雅)副总裁张永昶在上海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说。
张永昶认为:“音频是天然的移动媒体 ,从过去的收音机、随身听、mp3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手机、车载音响和智能手表等。谷歌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移动时代下半场,移动用户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花在听音乐和播客上。”
张永昶提出:“越来越多的APP在抢用户的时间。其实,一些忙的小伙伴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是没有被利用的。我们能在这段时空给用户提供怎么样的服务呢?”他以自己为例,“我每天总共有将近有三小时的通勤时间是无法用眼睛的,还有跑步、健身、做家务的时间也是被‘浪费’的。”张永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没有办法用眼睛的时候,习惯用音频去吸收知识和快乐。”
交流会上,张永昶表示特别赞同一个观点:未来人的精力将两极分化,一极是VR,另一极则是音频。“VR它的特点是,在那个时间里你只能百分百投入只能做一件事情。人的屏幕的2D到3D到VR,是越来越需要你集中所有感官的。而音频是另外一极,你可以不用完全投入,是伴随性的。”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车载音频营销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移动音频行业的MAU(月活用户)从2015年的6272万台上升到2019年的2.09亿台。
对于音频主播的商业变现模式,张永昶认为,目前行业内主要分为四种模式:知识付费、广告、直播、有声书。
据QuestMobile发布了《2019付费市场半年报告》显示,在线视频用户中,付费用户当前在总体视频用户中的占比为18.8%,具备高增长潜力。
张永昶认为:“最大的(潜在)会员来源是买过付费内容的(人群),他们都有可能成为会员,他们是愿意为精神买单的比较高端的客户。”
“今年10月,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的激活用户数破6亿,活跃用户日均收听时长达到170分钟。”张永昶透露。
据张永昶介绍,目前喜马拉雅的营收大头,不只是广告和付费。直播的收入增长较快,今年涨了五六倍。而广告收入占比偏小,大概在百分之三四十。
天眼查数据显示,喜马拉雅的运营主体是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1日,法定代表人为余建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上海证大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投案自首后,与其颇有渊源的三家公司相继发声澄清关系。其中一家就是喜马拉雅。
9月1日,喜马拉雅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喜马拉雅与四家公司无任何股权关系,无任何债权债务关联,无任何业务往来。
此外,天眼查显示,9月27日,喜马拉雅的运营主体名称由“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更改至“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小编在家的时候,可以说是“五指不沾阳春水”,应该很多小伙伴都知道,现在年轻人有几个在家会下厨的,都是妈妈奶奶惯坏了的孩子,但是小编看了很多美食视频,有时候也会很想自己亲手下下厨,但是发现很多看似简单的操作,实际上自己弄起来并不是很简单,比如经常能看到有些蔬菜就要焯水之后才能下锅,但是有些蔬菜直接就能下锅,蔬菜是否要悼水,真的所有人都分得清吗?
首先是各种“难洗的菜”
像西兰花,应该很多人喜欢吃,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但是大家知道西兰花看着好看,但是清洗起来非常麻烦,根本就看不出来有没有小虫子在里面,所以说一定要提前悼水,而且西兰花即使是焯过一遍水之后也不容易软,还更容易炒熟!
“野菜”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在山上摘一些野菜回家炒着吃,虽然说“野”味十足,但是卫生情况也十分需要注意,毕竟很可能被污染了还有农药喷过也不知道,用清水很难洗干净,所以最好也焯水之后再下锅!
“春椿”
让很多人又爱又恨的春椿也是必须经过焯水才能下锅了,这回讲究可大了,因为这种蔬菜里面有大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直接吃会让人容易生病甚至引起病变,所以喜欢吃椿春的人一定要用热水焯水一两遍减少里面的矿物盐,才能下锅翻炒!
“草酸量过高的蔬菜”
除了春椿之外还要注意很多蔬菜里面富含草酸也是得焯水才能吃得,像菠菜、苋菜、茭白、竹笋,大家只知道营养价值高,却不知道里面的高含量草酸容易让人得结石,影响钙等矿物质的吸收,不焯水还不如不吃!
“难熟的菜”
最后一种就是很难煮熟的菜,相信很多厨房小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明明菜都已经烧焦了但是吃起来还是生生的硬硬的,这就是因为之前没有悼水,像豆角这样的蔬菜很难熟,最好就是先用热水焯过,软化它之后再下锅就会好炒很多,而且如果吃生的豆角会让人容易犯恶心呕吐的现象,所以一定要焯水煮熟才能吃!
看完上面这五类必须“焯水”的蔬菜大盘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学到什么呢?小编觉得,真的是“行行出状元”,即使是看似最平凡的“焯水”都能有这么多讲究,真的有些佩服一直被社会看低的“家庭主妇”了,煮个菜都得注意这么多,看来能从“厨房”毕业的各位家庭主妇都很了不起啊!
- 详细资料
- 分类:要闻
(原标题:Apple’s Lower Prices, Users’ Aging Handsets Drive iPhone Demand)
网易科技讯 10月15日消息,据bloomberg报道,苹果公司iPhone的市场需求之所以高于预期,主要归因于消费者难以抗拒两股力量:手机价格下调和用户手中老款设备的老化。
自去年未能实现假日销售目标以来,苹果已下调了部分手机的售价,并向消费者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优惠力度。最新款的iPhone 11起售价仅为699美元,比之前的iPhone XR低50美元,且功能更强大。
与此同时,用户所使用的iPhone 6和6s也在逐步老化。这两款手机分别在2014年底和2015年上市,曾打破了苹果手机的销售记录。现在,由于这些手机处理器速度缓慢、电池电量不足、与最新的软件和服务缺乏兼容性,致使数以亿计的用户都要升级手机。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表示,新机型的开局销售“非常强劲”。苹果发言人拒绝置评。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iPhone 11的销量略高于预期。今年早些时候,苹果要求供应商在2019年生产7000万到7500万部iPhone手机。相关知情人士说,现在供应商被告知生产目标要瞄准这一区间的高端。
知情人士还说,售价999美元、屏幕5.8英寸的iPhone 11 Pro也是最受欢迎的新机型之一。最近在苹果网站上的搜索显示,不少地区苹果商店的iPhone 11 Pro已经售罄,而基础款的iPhone 11则货源充足。现在网上订购的许多新款手机要到11月初才能到货。
自9月10日苹果发布新款手机以来,该公司股价已跃升至创纪录水平。一些供应商的股价也随之上涨。
消费者对iPhone 11的兴趣表明,苹果可能正在解决近年来的一个问题:许多人想要最好的iPhone,但买不起。而iPhone 11则弥补了这一差距。这款机型与iPhone 11 Pro之间唯一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第三个长焦摄像头。不过迄今为止用户对iPhone 11的评价都很积极,称赞普通iPhone 11和Pro版的摄像头别无二致。
市场研究公司Cross Research的香农·克罗斯(Shannon Cross)将强劲的市场需求归因于iPhone 11售价较低、用户需要升级旧设备以及iPhone 11 Pro电池续航时间更长。
虽然iPhone 11和iPhone 11 Pro系列手机并未出现重大革新,但这两款设备的推出时机正处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一些iPhone需要更新换代之际。
分析师估计,iPhone用户平均每四年升级一次设备,因此2015年购买的手机可能需要被替换。2014年末,随着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机型的推出,iPhone手机真正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该公司2015财年的手机销量达到创纪录的2.31亿部,同比增长37%。
这些老用户还发现,该公司最新系统iOS 13无法与他们的手机兼容。这意味着他们错过了黑暗模式等新功能、Apple Arcade等新服务,以及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新应用。
市场研究公司Mixpanel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40%的iPhone用户使用2017年之前发布的机型。这意味着大约有3.5亿部此类设备需要进行升级,而iPhone的用户基数超过9亿部。
投行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师托尼·萨克纳吉(Toni Sacconaghi)在9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苹果在2019年和2020年的手机销量约为3.68亿部,相比于2017年和2018年总计4.34亿部的销量有所下降。但自从去年年底苹果未能实现销售目标以来,市场预期有所下调,华尔街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苹果不断增长的数字服务业务上。
“升级设备是一回事,但服务收入等其他因素也是关键,”克罗斯表示。
苹果定于10月30日公布第四财季业绩,分析师预计当季营收为629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据萨克纳吉今年9月份的估计,苹果在此期间将销售4090万部iPhone,较上年同期下降13%。
投资者也将密切关注苹果的业绩预测。苹果有关下一财季的预测数据将涵盖2019年的假期购物季,届时苹果将销售更多的新款iPhone。分析师预计该公司预测的当季营收约为863亿美元,较去年增长2%。据萨克纳吉的数据,苹果当季将出货6620万部手机,较上年同期增长2%。
苹果明年可能会有更加强劲的市场表现。据报道,于2020年9月前后推出的高端机型将有新的屏幕尺寸、更快的芯片、对5G网络的支持,以及用于增强现实应用的后置3D摄像头。该公司还计划在2020年上半年推出一款新的廉价iPhone,其将配置比iPhone 8更快的处理器,价格可能比iPhone 11低2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