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7日消息,据日媒报道,日本三井化学开发出了可长期保持果蔬鲜度的包装用薄膜,商用产品将于5月上市。

  该薄膜具有通过特定气体的功能,可将果蔬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到外部,并将外部空气中的氧气吸收到内部。据悉葡萄等果蔬最长可保鲜6个月。这种薄膜有望用于出口的高档水果等产品。

  该薄膜名为“AdFresh”,属于聚烯烃通用薄膜的一种。三井化学在薄膜的厚度和叠加层数等方面下功夫,调整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透过量。

 

  果蔬在收获后也会继续呼吸,消耗果实内部的养分。AdFresh通过薄膜来交换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内部的氧气量,从而防止腐烂。传统的包装用薄膜一般不适合长期保存果蔬。

  来源:宁波晚报

  蝗虫过处,寸草不生。继东非蝗灾之后,红海两岸蝗灾规模继续扩大,已影响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曼。此外,受强季风影响,大量蝗群一周前抵达海湾两侧,“造访”了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伊朗西南海岸区域。

  我们的邻国巴基斯坦因蝗灾于本月早些时候宣布国家紧急状态。

  这是2月15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奥卡拉地区拍摄的蝗虫肆虐景象。新华社发

  根据巴方需求,中国政府已派出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随后,10万“鸭子军队”也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支由浙江绍兴“国绍1号”鸭苗组成的“鸭子军队”简直是灭蝗界中的“奇才”。20年前,鸭子“军队”就曾出兵新疆,一举平定蝗灾,立下赫赫战功。

  为什么是鸭子?灭蝗界“天才”名副其实吗?宁波“鸭兵”能申请入战吗?2月26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卢立志对此进行了解答。

  奉化水鸭请求代表祖国“出战‘!

  为什么是鸭子?

  勤劳的中国人,在历朝历代的灭蝗战争中积累了很多种方法对抗蝗虫灾害。

  卢立志介绍,科学防治蝗虫可以采用药物杀灭,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从环保角度考虑,自然是生物防治的好处更多,“前者灭杀成本高,还会有农药残留,后者不仅没有环境污染,还能修复生物链,一举多得。”

  生物灭蝗办法曾经也考虑投放青蛙、鸟类。“它们同属蝗虫天敌,但纪律上‘散兵游勇’。蛙和鸟类只能在指定区域完成灭蝗任务,一旦蝗虫转移,它们不会跟随作战。这样一来,我们需要重新到受灾地区投放天敌。一来成本增加,二来有些物种可能受环境限制,并不适合投放受灾区域。”

  相对比,“鸡鸭军团”作战能力更胜一筹,“鸭子喜欢群居,管理起来比鸡更方便,生命力、觅食能力、抗寒能力也更强,适合野外生存。”

  同时,放一只鸭子相当于灭了蝗虫全家。卢立志给出数据对比:“一只鸡一天能吃掉70只蝗虫,一只鸭子则能吃掉200多只,拥有三倍作战能力。而且鸭子吃蝗虫完全是地毯式‘搜捕”,连蝗虫的蛹都不会放过。”

  加上鸭苗长成后肉质鲜嫩,灭蝗“退役”后还能成为当地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带来经济收入。

  不用再比了,“鸭子军”完胜!

  绍兴鸭是灭蝗界的“奇才”

  绍兴鸭味美,肉质鲜嫩多汁,一直是煲老鸭汤的好原材。而它们也是目前主推的灭蝗主力军,“简直是灭蝗界中的‘奇才’”,卢立志说。

  绍兴鸭中又以麻鸭体形大,捕食能力强,成为灭蝗首选。

  麻鸭最辉煌的战绩是2000年。“当时新疆出现大批蝗虫,新疆很少养鸭,所以当时 ‘鸭兵’全部来自于浙江空运。分批运送10多次,总计10万多只。”

  浩浩荡荡来到新疆的“麻鸭军”并没有显露新兵蛋子的稚嫩,不负众望在大草原上朝蝗虫们劈头盖脸飞扑,将它们一一变成肚中美餐。当年8月底,蝗虫就被彻底歼灭了。

  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当时新疆灭蝗最高司令部——新疆治蝗灭鼠指挥办公室,专门下达“表彰书”: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军”纪严明,出动鸭子是草原清剿蝗虫、保护生态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宁波“鸭兵”申请入战

  江浙历来都有养殖鸭子的传统,比如余姚有番鸭、奉化有水鸭、镇海有“青壳2号”。那宁波“鸭兵”能申请入战出国灭蝗吗?

  卢立志说,镇海“青壳2号”与绍兴麻鸭同属蛋鸭品种,“目前来看,鸭子中属‘蛋鸭’灭蝗效果最好,战斗能力最强。我们也想做对比研究,看看是否还有比麻鸭作战能力更强的品种。如果宁波鸭胜出,那么也会在考虑范围内。”

  卢立志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计划,首批预计出动10万“鸭兵”, “国绍1号”鸭苗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鸭苗可通过空运,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

  但“鸭兵”出征前,卢立志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解决。他要和国内外的专家一起研究制定《牧鸭治蝗技术规范》,以便按照标准规范操作,“鸭子灭蝗看起来简单,但其实并不。”

  以此次帮助巴基斯坦灭蝗为例,卢立志与其他专家一起要先通过科学估算出蝗灾席卷而来的时间,“因为鸭子经过一个半月的成长期灭蝗能力达到最强,经过科学估算,我们就能预留足够时间,知道何时向巴基斯坦派‘鸭兵’最合适,以达到最好的灭蝗效果。”

  新闻链接

  第二波蝗灾要来?

  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

  多国遭遇的沙漠蝗虫灾害已持续数月,其规模在继续扩大。近几个月来,沙漠蝗虫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共20多个国家,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非洲之角最为严重。非洲之角国家已有超过2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

  这是2月20日在肯尼亚基图伊一处农场拍摄的蝗虫。

  专家预测,沙漠蝗虫在东非国家的迁飞路径上广泛繁殖,虫卵可能会在3月至4月间孵化。若不采取措施,到6月沙漠蝗虫的数量可能会增长500倍,并可能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的30个国家。而东非最重要的种植和收获季节将在3月至5月之间开始,若出现新蝗群,第二波蝗灾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毁灭性后果。

  气候变化和飓风导致蝗灾加剧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本月闭幕的非盟峰会上指出,气候变化是蝗灾加剧的重要因素。

  东非地区常年干旱,但2019年异常潮湿,大量降雨为蝗虫繁殖创造了“特殊”条件。这部分是由一种被称为“印度洋偶极子”的现象导致,同时也归因于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海洋温度上升。

  此外,飓风也是导致此次蝗灾的因素之一。分析人士指出,过去10年间印度洋上的飓风活动愈加频繁。

 

  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与和谐,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刻不容缓。

  北京时间25日消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当地时间周一警告称,美国人应该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前往韩国的旅行,因为当地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正迅速蔓延。

 

  韩国周二报告新增60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累计已确诊893例。

 原标题:国际奥委会高级成员:若疫情5月得不到控制,东京奥运或取消

  美联社刚刚消息,国际奥委会高级成员说,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下旬得不到控制,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能将被取消,而不是推迟或换城市举办

  北京时间24日消息,韩联社援引韩国外交部消息称,随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韩国蔓延,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对韩国实施入境管制,进一步加大检疫力度。

  截至目前,禁止来自韩国的人员入境或加强入境管理措施的国家和地区共15个。以色列、巴林、约旦、基里巴斯、萨摩亚、美属萨摩亚6个国家禁止14天内访问过韩国的外国人入境,或只允许在无疫区停留14天并接受健康检查的人员入境。

  文莱、英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澳门、阿曼、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卡塔尔9个国家和地区加大对从韩国入境人员的检疫力度,要求来自韩国的入境者接受一定时间的隔离及医学检查。

 

  另据悉,毛里求斯共和国尚未正式禁止韩国人入境,但近日对韩国人采取入境管制措施。韩国外交部官员表示,前一日抵达毛里求斯的韩国人中有发烧等症状者,因此毛里求斯政府暂缓这些人员的入境并将其送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