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地调整缴存基数,7月起你的住房公积金可能有变化)

  7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迎来新调整。

  多地从7月1日起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更新缴存基数上下限。你的住房公积金可能迎来变化。

  缴存基数调整为2020年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乘以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一般情况下,住房公积金以上一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为一个年度单位进行调整。所以,7月1日起又到了新一轮的调整周期。

  多地宣布从7月1日起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为2020年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做好2021年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和缴存比例调整工作的通知。

  其中,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发布通知称,自2021年7月1日起,各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应当调整并执行调整后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缴存基数为2020年职工个人月平均工资。

  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发布公布通知称,2021年度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调整为职工个人2020年(自然年度)月平均工资,缴存基数每年核定一次,调整后的缴存基数执行期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

  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下发通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每年调整一次。2021年调整时间为2021年7月1日至9月30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按照职工上一年度应发平均工资计算。

  所以,如果你的2020年个人月平均工资上涨了,缴存比例不变,那么在调整为新的缴存基数后,你每月缴存的住房公积金金额会变多,工资条也会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

  如果2019年度你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2020年涨到6000元,缴存比例维持12%,在调整缴存基数后,每月个人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金额将从1200元提升为1440元,增加了240元。

  新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下限确定

  住房公积金不是你想交多少就交多少,是有上下限的。上限不得高于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而下限,多地明确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2020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数据的公布,多地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也迎来上涨。

  比如,深圳明确,调整后的缴存基数不得超过2020年度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即不超过34860元。超过上述限额的,以该限额作为缴存基数。调整后的缴存基数不得低于2200元。

  西安明确,2021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不得高于2020年西安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三倍24829元。缴存基数下限不得低于西安市最低工资标准。

  郑州确定2021年度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上限为22367元,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上限为5368元。按照郑州市2020年度最低工资标准为1900元,确定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下限为1900元,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下限为190元。

  缴存比例也有上下限,根据规定,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下限分别为5%,上限分别为12%。单位可在规定的缴存比例上下限区间内自主确定缴存比例。

  怎么查询缴存基数是否已调整?

  从7月起,不少单位会根据员工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为员工调整其公积金缴纳基数。如何查询自己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是否调整了呢?

  查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在线查询,进入当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官方网站或APP,登录个人的公积金账号即可查询。或者通过支付宝等第三方应用查询,也可以拨打住房公积金热线12329进行电话查询。也可以选择线下查询,携带身份证等证件到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大厅查询。当然,还可以跟单位的经办人员咨询确认。

  养老金17年连涨厚植退休人员获得感

  徐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中旬,北京、天津、上海、陕西、河南、河北、辽宁等17个省份相继发布养老金上调通知,其他省份也有望在近期发布相关信息。本轮养老金上调是根据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做出的决定。《通知》明确,全国总体调整比例按照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确定。

  我国迎来养老金17年连涨,对退休人员个人及其家庭都是利好。自2005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对养老金进行适时调整——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到现在,我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直呈梯度式上涨之势。不管涨幅大小,终归拿到的钱比以前多,这让广大退休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是件好事,但现实的问题是,我国参保人数多,养老金的上调需要持续不间断地支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份,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0.07亿人,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养老金连续17年增长,钱从哪里来?社保基金能够承受得了吗?答案是令人满意的。

  得益于经济多年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了比较可观的“家底”。根据人社部统计,养老基金自2016年底正式投资运营以来,累计投资收益额近2000亿元,年均收益率超过6.8%。2020年我国25个省份委托投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超过1.11万亿元,许多省份的投资收益率超过10%。从全国整体来看,养老基金结存具有相当的支付实力。

  为确保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在提速推进,其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成为重头戏。2018年7月,我国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并推动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人社部数据显示,目前,所有省份均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目前省级统筹基本实现,中央统一调剂比例提高,全国统筹步伐加快,税务部门征收基本到位,明年实现缴费收入全国统一调剂使用可期。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当前养老保险基金领域的中心工作是推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统筹层次提高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能够有效减轻当期支付压力。与此同时,财政部正配合人社部研究制定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措施和政策,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等手段,进一步布局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广大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凡此种种,将为应对当前养老金支付压力提供坚实支撑。

  养老金上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在适当范围内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据介绍,今年基本养老金调整主要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并实现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调整办法统一。其中,定额调整体现公平原则;挂钩调整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

 

  可以想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养老金还会逐步提高,广大退休人员的权益定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美国当地时间周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前妻、亿万富翁慈善家麦肯齐·斯科特(Mackenzie Scott)宣布,今年她已经向数百个团体捐赠了超过27.4亿美元的善款。

  斯科特在博客文章中说,她向286个专注于各种慈善事业的“高影响力组织”捐款,从艺术、种族正义到高等教育和打击家庭暴力等,不一而足。这是斯科特自今年早些时候与西雅图科学教师丹·朱伊特(Dan Jewett)再婚以来,首次宣布今年慈善捐赠细节。

  斯科特表示:“我、朱伊特以及多位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顾问,我们都在试图捐赠一笔由需要改变的系统所支持的财富。在这一努力中,我们怀着一种谦卑的信念,认为更多财富集中在多数人手中会更好,而且解决方案最好是由其他人设计和实施。”

  斯科特在博客文章中列出了她最近捐赠的286个组织,称他们都是“历史上始终资金不足和被忽视的类别和社区中具有很高影响力的组织”。这份名单包括种族平等基金、亚裔美国人联合会、新兴LGBTQ有色领袖基金和国家公平项目等。

  斯科特采取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慈善方式,此前她曾表示,她咨询了自己的团队,看看如何更快地捐赠她的财富。周二的声明标志着,斯科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捐款,总额超过85亿美元。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斯科特的净资产超过590亿美元。在2019年与“世界首富”贝索斯离婚后,她拥有亚马逊4%的股份,这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贝索斯的资产约为1935亿美元。

  自2020年7月以来,斯科特始终在大规模捐赠,当时她宣布与其他团体共同向116个历史悠久的黑人学院和大学捐赠了17亿美元。2020年12月,斯科特宣布又向384个组织捐赠了42亿美元。

 

  2019年,斯科特签署了“捐赠誓言”,承诺将至少半数财富捐给慈善机构。捐赠誓言是由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于2010年发起的,目的是鼓励世界上的超级富豪们捐赠他们的财富。

  原标题:央视热评:走进太空家园,中国航天开启新征程

  发射成功!对接成功!入舱成功!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喜讯一个接一个,令亿万国人欣喜不已。

  从“神十二”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送入太空,到“神十二”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成功,再到3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有人评价道:到家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入住太空之家,的确可喜可贺!

  由此,不能不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也不能不提几代航天人的梦想。早在2007年5月21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太空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进入空间站应该是世界各国航天人努力的方向”“中国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只是时间问题”。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明乎此,便知中国航天员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多么让人欢欣鼓舞。当然,建造属于自己的空间站只是一个阶段性起点,按计划,我国2022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这尤为关键。而这背后,则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无私付出。

  回望来时路,既豪情满怀也充满感慨。从2003年10月15日“神五”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到如今“神十二”升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了不平凡的征途。每一次突破都让人激动,极大增强了国人的自豪感和向心力。

  在公众眼里,航天员就是民族英雄,他们勇攀高峰,为国争光,值得致敬。因为他们,浩瀚星空“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因为他们,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开拓新局面;因为他们,我国建设航天强国更有底气。

  同时应该看到,航天员背后站着无数默默无闻的英雄。有人说,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立项至今,为了实现中国空间站的建成,数以万计的工程研制人员投身其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中国载人航天新的突破。“做到自己干不动为止”“必须100分”,这次“神十二”升空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他们坚守在岗位上用心用力工作,也值得我们致敬。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人们把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开启为期3个月的飞行任务称为“领命出征”,出征是艰辛跋涉,也是光荣使命。只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确保一步步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就会迈得更大更远,浩瀚天宇将留下“中国龙”更多更矫健的轨迹。

 

  (原题为《热评丨走进太空家园,中国航天开启新征程》)

原标题:印度研究机构:变异毒株Delta对接种过疫苗的人仍具有高度传染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多家印度媒体当地时间6月10日报道称,位于新德里的全印医学科学研究所(AIIMS)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种了新冠疫苗后仍被感染的患者群体中,该国流行的变异毒株Delta所感染的人数占据了多数,变异毒株Delta是印度最早发现的病毒变体。

  研究人员对36个接种疫苗后仍被感染的患者进行了病毒样本分析,结果显示,有23人感染的都是变异毒株,约占63%。这36名患者中有19人仅接种了一针,而有17人已完成了全部两针的接种。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变异毒株对于接种过疫苗的人仍具有高度传染性。

  这项研究一共测试了63个接种后感染的患者。报告称他们中有10人接种的是印度本土生产的阿斯利康疫苗,53人接种的是印度国产疫苗covaxin。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男性41人,女性22人。报告并没有给出接受样本分析的36人具体的性别、年龄或是接种疫苗类型的信息。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患者中没有死亡病例,这说明了疫苗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性。这些病例大多经历了5-至7天的高烧,但是没有进一步的症状恶化。据报道,这些患者中有24人是医护人员,其中13人来自同一家医院。(总台记者 屈功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