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新冠疫苗竞速白热化:五类技术齐发,机构重金投入

  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竞赛愈演愈烈,各路金主蜂拥而至,五大制备疫苗技术齐上阵。

  4月27日,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以下简称CEPI)宣布,与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叶草)全资子公司(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 AUS Pty Ltd,以下简称三叶草澳洲公司)签署合作协议,CEPI向三叶草澳洲公司提供35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这是其全球第九个共同开发新冠病毒疫苗的合作,也成为第一个投入的中国疫苗制备企业。该笔资金也使CEPI对新冠疫苗研发的总投资达到3960万美元。

  此前,CEPI已向CureVac、Inovio、Moderna、Novavax、香港大学、牛津大学、昆士兰大学和巴斯德研究所牵头的一个联盟等机构提供初步资金资助和支持,以推进新冠候选疫苗的开发。

  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是在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下成立的一个旨在通过加速疫苗研发防控流行病的新联盟。

  五类疫苗齐发

  1月10日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公布了新冠疫苗基因序列,疫苗研发全球竞速从这一时间点开始。

  目前疫苗按照不同技术分类分为五大类。

  一类为减毒疫苗,优势是接种一针即可,但研发难度大,且病毒具备返祖可能,有免疫缺陷的人不可接种。目前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正在制备的疫苗属于减毒流感疫苗载体。

  再者是灭活疫苗,优势是生产技术成熟,容易量产。缺陷是生产研发要求高,通常需要多次接种,也有抗体依赖增强作用。目前中国生物、中国疾控中心以及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制备的是此类疫苗。

  第三类是重组蛋白疫苗,优势是生产技术成熟,生产成本较低,容易量产,不足在于通常需要佐剂,佐剂可能制约研发,且一般需要多次接种。海外也有多家机构、公司在进行此类研究。

  第四类是病毒载体疫苗,接种一针即可,生产成本低,容易量产,缺点是疫苗效果不确定,需要经过大量试验积累数据。目前康希诺、强生、GeoVax以及牛津大学都是通过腺病毒载体制备疫苗。

  最后一种则是目前尚未有研发成功记录的核酸疫苗(即DNA疫苗、mRNA疫苗),优势是研发生产周期短,能快速供应,缺点也是没有相关疫苗成功上市经验,且DNA疫苗需要特殊接种工具,mRNA疫苗需要超低温保存运输。目前正在通过此方法制备疫苗的有Inovio、Moderna以及CureVac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中国政府已经支持了五个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计划,目前都在有序推进中。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疫苗、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两款灭活疫苗均已进入二期临床阶段。

  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病毒一旦变异则目前研制的疫苗可能会没有效果,为了了解病毒基因的进化和变异全球都会第一时间共享基因序列。截至4月20日,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10956条,发现基因组变异4323个。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国内病人临床三期人数(通常需要数千到上万人受试者)是否充足成为问题,需要全人类携手合作。

  而完成重重困难的临床试验之后,疫苗正式问世还需要经历各国不尽相同的注册审批,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全球疫苗注册设定了统一的标准,如果企业通过这一标准即可全球上市。除此之外,疫苗产能也将持续成为下一阶段关注的重点。比尔·盖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道,各国应该提前准备疫苗生产设施,在疫苗成功研制后就可以立刻投入生产,避免浪费时间。

  全球重金制“苗”

  截至4月28日晚七点,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累计确诊逼近300万,各个机构纷纷重金投入相关研发工作。

  制药巨头强生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保罗·斯托菲尔斯在本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我们从未拥有过如此多的资源。”

  除美国之外,欧洲各国也在积极寻找疫苗的路上“狂奔”。

  当地时间4月23日,英国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疫苗开始进行人体试验。此前英国卫生大臣马特·汉考克在新闻例会上表示,英国政府将为此项目提供2000万英镑的资助,并同时向正在研究另一疫苗的帝国理工学院提供2250万英镑。

  而在前一日,4月22日,德国联邦疫苗研究所也对外宣布,德国已批准首个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试验。据悉,这款叫做BNT162的疫苗是由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和制药巨头辉瑞公司共同研发,将有200名年龄在18到55岁的健康者接受注射。

  强生公司在三月底就已宣布将投入10亿美元用以加速疫苗研究并提高产量,其中4.56亿美元来自于美国政府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管理局(BARDA)。截至4月22日,美国政府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管理局(BARDA)已投入4.83亿美元用于扩大医疗公司的疫苗生产线。

  在全球寻找疫苗重金投入的带领之下,A股市场的疫苗相关概念股也迎来一轮热炒。

  自2020年1月1日起至4月28日,Wind生物疫苗指数上涨35.60%,跑赢医药生物指数及沪深300指数(3868.835, 19.69, 0.51%)(3868.5529,19.41, 0.50%),后者同期增长率为17.23%及-6.04%,受疫情影响,生物疫苗板块在业绩预期下持续走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统计Wind生物疫苗指数的成分股(38只),自2020年1月1日(或上市第一日收盘价)至4月28日,股价上涨34只,平均增长率达30%,其中未名医药(19.600, -0.37, -1.85%)增长率为176%;达安基因(22.810,0.19, 0.84%)增长率为96.70%;智飞生物(82.760,-1.33, -1.58%)增长率为69.33%。

  截至4月28日,38只生物疫苗指数成分股发布一季报的共25家,其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股价表现优异的智飞生物一季度业绩小幅增长,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35亿元,同比增长14.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2.85%;而较早公布业绩的血制品龙头华兰生物(40.020, -0.52, -1.28%)则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同比下降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4.71%。

 

  但有业内人士提出,目前疫苗相关股票存在一定情况下透支未来2-3年业绩的情况。兴业证券(5.920, 0.04, 0.68%)医药首席分析师徐佳熹也指出,如果静态地看(疫苗行业)估值,目前的确偏高。但后续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来说每一次疫情过后接种率都会提高;此外,是否真的有企业能够研发成功新冠疫苗都会直接影响相关企业的估值。

  (原标题:格兰仕总裁拼多多直播间首秀:将增资扩产、加大招聘)

  新京报讯(记者 张晓荣)家电企业正加速搭上直播带货快车。继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抖音直播后,4月25日,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以“快闪”方式做客拼多多直播间,介绍企业在疫情期间的应对情况,并表示,格兰仕将抓住机会、抄底人才、加大投资。此次直播吸引1.54万人次观看,收获用户分享、点赞近18万次。

  梁昭贤在拼多多直播间表示,受疫情冲击,国内家电市场受到影响,但格兰仕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增长,特别是在北美等地区,部分产品销量涨幅在100%以上,国外订单挤占了国内产能,目前正考虑在顺德增资扩产。

  面对疫情,梁昭贤称,格兰仕不减薪、不裁员,还要加大招聘。根据他的说法,格兰仕计划招聘1.4万人,首批向湖北优先开放,特别是湖北贫困人群,且目前已经录用超过3000名大学生。他说“非常时期,很多人都在抄底。而对于格兰仕来说,‘人才’才是公司的第一资本,现在正是公司抄底人才的大好时期。”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原标题:受疫情影响 又一年度科技盛会被取消)

  受疫情影响,4月22日,IFA柏林官微宣布,即将在2020年夏天举办的IFA 2020将“无法像往常一样进行(will not be able to go ahead as usual)”,换言之,今年IFA线下展览将被取消。

  不过IFA官方特别强调,主办方一直在研究一种创新概念来确保IFA得以继续提供核心功能(如无意外应该是线上活动),并且该概念的规划已经非常完善,IFA会在稍后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 Funkausstellung Berlin),缩写IFA。它是德国最具规模的电子产品博览会之一,源于1924年。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展览会,一般在每年8、9月份举办。

  尽管IFA的重要性尚比不上MWC和CES,但其主要覆盖到家电、PC厂商,去年三星就在IFA上发布了改进版Galaxy Fold,索尼也经常在IFA上发布自己的旗舰产品。

 

  这并非首次被取消的科技盛会,此前2月份举办的MWC也在开展前两周宣布取消展会,导致小米、OPPO、华为等一大批手机厂商临时改变发布计划。

  苏宁预约数据显示,白色版iPhone SE 2人气最高,预约者中有半数预约了白色款,另有30%的预约者选择了黑色款,红色款则占20%。此外,128G的内存最受欢迎。

  IT之家了解到,苹果iPhone SE 2搭载A13仿生处理器,采用4.7英寸1334 x 750 像素分辨率LCD Retina HD显示屏,配备Touch ID,内置64GB、128GB、256GB存储;配备1200万像素f/1.8光圈广角相机,支持IP67等级的防水防尘性能、无线充电功能、18W快速充电,Wi-Fi 6和千兆级LTE。

  从苏宁给出的预约数据不难看出,iPhone SE 2在小屏用户、备用机用户中依旧有着吸引力。苏宁也对预约人群做了简单的人群画像,数据显示,在本次预约iPhone SE 2的用户中,大多数为iPhone早期产品的老用户;需求上,希望低价体验iOS生态;A13处理器的强劲性能则是吸引用户预约的主要原因。

 

  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在开售后前往苏宁线下门店深度体验这款手机。据了解,iPhone SE在苏宁线下门店的预约数据同样火爆。据悉,在苏宁易购购买新版iPhone SE可享受以旧换新最高补贴1600元、分期至高享12期免息等多重优惠。

  原标题: 美国最大连锁院线关闭千家影院 AMC面临现金流危机

  作者: 陈汉辞

  “网上个别自媒体炒作的‘万达控股的美国AMC院线申请破产’纯属谣言。”近日,针对“王健林申请破产”等网络信息,万达集团在其官网发布了声明,但不可否认的是,万达集团2012年支付31亿美元并购的美国最大连锁院线AMC的近况并不乐观。而按照当前汇率,这笔收购花费218亿元人民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美国大部分电影院关闭,影片纷纷撤档,这样的情况使得电影业陷入困境,AMC也不得不缩减开支。3月,AMC宣布关闭1000家影院,其中北美661家,并对 600名员工进行停职,以保留现金放假,也包括集团CEO亚当·艾伦。

  根据休假计划,一些员工将继续工作,只是减少了工作时间和工资,而其他人将停止工作,不领取工资。AMC在一份声明中明确提出,“AMC没有收入,大量固定成本仍在继续。这是完全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现金流及在健康危机解除后,AMC能再次开业。”

  雪上加霜的是,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公司本月给予AMC垃圾评级(CCC-),这意味着这家银幕数全美排名第一的连锁院线确实面临巨大危机。

  而解除危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如亚当·艾伦期待的那样,影院在关闭6至12周后,也就是5月1日至6月中旬,能够重新开业。“人们渴望离开家里,我认为大家都觉得被困住了,想要出门,希望生活可以回归正常,这大概是我们关闭这两周得到的体会。”

  这一切会如期而至吗?

  高成本、巨额债务带来的沉重打击

  作为世界第一电影大国,美国除了电影票房雄踞全球外,院线与影院的发展水平也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48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颁布《派拉蒙法案》,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于是好莱坞公司纷纷卖掉属下的院线公司。

  垂直整合体系的崩溃,加之电视的普及和美国郊区化进程,多厅影院在大型购物中心找到了理想的归宿。

  AMC 就是多厅影院建设的典型代表。1963年,AMC前身德沃德(Durwood)公司首次在电影放映市场引入多厅影院概念并修建第一座两厅影院,市场反响巨大,北美电影放映市场自此开始以多厅放映建设为主流。

  历经4厅、6厅的技术革新,到1995年,AMC发明并建造了首家巨型多厅影院,拥有24个厅,直接导致了电影放映市场新一轮兼并浪潮。新的大型院线公司由此诞生,从而造就了美国电影观众的“沃尔玛化”,即主流观众群体日益把看电影等同于购物,电影消费主体也理所当然地希望电影院可以提供同样丰富的选择和设计空间感。

  这一过程中,几乎引领多厅建设发展的AMC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院线公司之一。在万达集团收购之前,AMC旗下拥有343家影院和4950块屏幕,占据美国票房的近20%。AMC拥有的影院多集中在大型城市中心地带,遍布全美25大市场中的24个,并拥有全美票房最高的前十家影院中的七家。

  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大量观影人被市面上出现的DVD、蓝光等“吸走”。北美电影市场开始出现波动,2010年的观影人次相较于2009年下滑了5%, 2011年美国电影院线收入下滑4.5%,美国影业的动荡不安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万达2012年对AMC院线的收购,而收购后,AMC短时间内扭亏、上市等表现也使得万达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投资收益翻番。

  此后,AMC接连并购三家院线,但新收购也让AMC背上额外债务;与此同时,AMC院线运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2017年AMC的营业收入虽然达到50.79亿美元,提高了近60%,但运营成本提升至49.77亿元,导致该年净亏损4.87亿美元。从2018年起,万达就开始陆续减持AMC的股票。2018年9月,AMC就以每股17.5美元的价格,回收32%的股份,为此募集了4.2亿美元的资金。

  AMC也有自救措施,将其重点放在高级银幕和舒适座椅带来的体验上,与IMAX、杜比影院等进行合作,并在2019年提出了在第二年降低5000万美元运营成本的目标,但随着疫情的到来,这一计划被打断。

  这也使得AMC 2019年财报账面很难看,净亏损高达1.49亿美元。

  现金流问题很棘手

  巨额债务、高成本的压力,加之受疫情影响,缺少收入来源令AMC股价承压。

  4月9日,AMC股价暴跌21%,4月13日再次大跌20%。4月16日, AMC对外宣布,将筹集5亿美元债券,并表示,“将本次发行的净收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包括进一步增加AMC的现金流。” 4月17日,AMC盘前涨近23%。

  AMC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其库存的现金及等价物为2.65亿美元,此外还包括3.3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一份外媒的分析报告中提到,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AMC现金流大约能维持到6月或7月。

  现金流又该如何解决?如果影院能够正常开业,亚当·艾伦的期待是在5月、6月,观影人数如果有暴增的话,这一难题的解决并非难事。有消息称,AMC正在和好莱坞的一些大厂联络,询问有没有哪家公司的影片想在5月上映,AMC有打算5月重新开放部分地区的影院。

 

  也有分析师也指出,如果AMC能够保证在不为现有企业资本结构添加负担的情况下,增加股票的流动性,并预计在2021年产生可观的现金流,它的评级不是没有提升的可能性。但美国影院何时能开业、北美2021年的票房表现能否恢复正常水平,谁都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