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市场营销
6月9日消息,大众点评正式发布2020必系列榜单,全国33座城市共计1006家酒店、635个景点、164家商场脱颖而出,分别入选“必住榜”、“必玩榜”和“必逛榜”。
同时,“必系列”还同步推出《2020夏季出游趋势报告》。报告内容显示,后疫情时代用户旅游趋势发生明显变化。更多用户出行半径缩小至本地及周边“高铁一小时旅游圈”,而自驾出行较以往更受青睐。
在城市维度上,上海、北京、成都、杭州、广州五大城市,聚集众多品质酒店、人气景点和潮流商场,成为“生活风向标”领头羊。而上海一共有153家商户分别入选“必住榜”、“必玩榜”、“必逛榜”,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北京、成都位列其后。
厦门、青岛、三亚、无锡、郑州、桂林、昆明等7座城市成为新晋旅游热点。
在“必住榜”中,五星级酒店成入选最多品类,比例近七成,其中,500-1000元的间夜价格占比最大。与去年相比,新上榜酒店占比41%,新增大理、佛山、桂林等城市。
榜单公示期内, 本地及周边城市出游关注度也持续上涨,“必玩榜”上榜景点浏览人数增长70%,新增点评量累计达20万。
据了解,大众点评自2017年首次发布“必吃榜”后,于2019年相继推出“必系列”榜单。
- 详细资料
- 分类:市场营销
新浪港股讯,I.T(1.36, 0.13, 10.57%)(00999)现价升11.38%,报1.37元;成交约243万股,涉资320万元。
政府早前公布派一万元安排,市民在本月21日起可以登记,最快7月8日收到钱.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对于会否加码派钱表示持开放态度,惟强调须顾及财政承担能力。
本地零售及珠宝股今日继续有追捧,莎莎国际(1.4, 0.05, 3.70%)(00178)续升3.7%,报1.4元;周大福(6.9, 0.26, 3.92%)(01929)升3.92%,报6.9元,三连升累涨逾一成一。
现时,恒生指数(25232.13, 455.36, 1.84%)报25192,升415点或升1.68%,主板成交684.10亿元.国企指数报10172,升164点或升1.64%。
上证综合指数(2954.74, 16.97, 0.58%)报2955,升18点或升0.62%,成交1684.25亿元人民币。
深证成份指数报11301,升86点或升0.77%,成交2471.29亿元人民币。
- 详细资料
- 分类:市场营销
据外媒iPhoneHacks消息,苹果新专利表明其算法可以运用汽车的LiDAR和其他传感器获得数据,从而拥有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
苹果正研究更安全、更可靠的自动驾驶算法(图源iPhoneHacks)
苹果一直在从事多个汽车项目,包括完整的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系统。该公司的首要任务似乎是针对汽车易用性和安全性进行研发。目前,一项新的专利表明苹果公司正在研究更安全、更可靠的自动驾驶算法,该算法通过多个传感器获取数据并以多种方式运用该数据。
苹果的新专利提及的该系统可以从一个传感器获取数据并将其与其他传感器(例如角度传感器、GPS、惯性、红外、LiDAR和雷达)的数据结合处理。这些处理流程之间共享数据,因此其可以在不同阶段做出多个决策。这使数据更精细,并且一个流程可以影响其他流程以使决策更可靠。
iPhoneHacks表示,苹果公司获得的新的自动驾驶技术专利相当复杂,但是它倾向于使整个系统更安全,这是苹果公司的项目重点之一。目前,苹果只是想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改进该技术。
- 详细资料
- 分类:市场营销
(原标题:5G套餐开始降价?最低月费已经降至89元)
集微网消息(文/叶子),据报道,近日有用户接到了运营商的5G套餐推销电话,最低月费已经降至89元。经联系三大运营商客服,证实确有打折活动,且每家5G套餐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价。
以中国移动为例,前段时间7折活动,最低128元的套餐折算下来只有89元。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有不同幅度的优惠,具体可拨打当地运营商客服咨询。
据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5G基站数量以每周增加1万多个的数量在增长。目前全国已建成的5G基站超过25万个,有130款5G手机获得入网销售许可,5G终端连接数超过3600万。仅4月一个月,5G用户就增加了700多万。
目前,5G手机已将下探至1500元价位。5月底发布的Redmi 10X售价仅1599元起,将5G手机价格拉至新低。
- 详细资料
- 分类:市场营销
作者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编辑 | 陈卓
电影院的银幕依然在等待亮起的那一刻。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到可以“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
在关闭了100多天后,这是这些银幕离光亮最近的时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2020年1月底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影院陆续关闭。这在中国电影(13.550, 0.35, 2.65%)史上是第一次。
作为整个影视行业的下游,影院的总经理们在摸索着艰难求生,有人在朋友圈当起了微商,有人在家“充电”学习。大多数人都揣着失业的恐慌观望等待,在一波三折的复工希望中来回折腾。
《指导意见》发布后,“报复性观影”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电影院的黎明似乎终于到来了。
“想到可能会停业,想到过要退票,但谁都没有预料到,能停那么长时间。”
除夕那天,李剑收到了电影院暂时停业的通知。
往年的这个时候,他要应付的是挤满售票大厅的影迷,要根据数据不断调整影片排片,还得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但今年,他的工作变成了第一时间组织退票、安抚观众。
“春节本应是我们最繁忙的时候,现在就只能守在家里等消息。”他说。一等,就是4个多月。
实际上,在暂停营业的正式通知下达前半个月,焦虑就已经伴随着他。作为上海一家影城的总经理,疫情本来只是他手机里刷过的新闻。2020年的春节档按部就班地准备着,爆米花和可乐囤积完毕,排班表也安排妥当。他即将应对的,是全年四大档期里最繁忙的一个。
上海还感受不到疫情的影响,但新闻里关于疫情的描述越来越严重。1月20日,影城的十几位员工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往年大家聊的,是哪部影片的票房可能不错,哪部影片或许会成为黑马——这些都是影院经理在春节期间最关心的话题。但今年,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新冠肺炎疫情。
李剑记得,当时的情况不是很明朗,大家都在瞎猜,“猜对我们的行业的影响会是怎么样的。”他说。
有同事觉得可能会停业,猜测的时间都是十天半个月,最长有猜“一个月”的。有几位老同事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那时电影院没停业,影城把排片时间的间隔拉长,让观众戴口罩入场,每个人都需体温检测。老同事推测,“情况会跟那时差不多”。
“说实话,我们想到可能会停业,想到过要退票,但谁都没有预料到,能停那么长时间。”李剑感慨,“见证了历史”。
刚刚过去的10年,是中国电影票房飞速发展的10年。据猫眼票房专业版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的电影票房是131亿元,且前3名都是《变形金刚》这样的好莱坞进口大片。
而到了2019年,全年票房达到了641.48亿元,票房前10名里有8部都是国产影片,其中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3部,都是在春节档上映的,去年大年初一当天,全国院线的票房收入就超过了10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纪录。
许多电影从业者都在等待今年的记录,魏书就是其中一个。他就职于一家影视传媒公司,负责跟影城和媒体联络,进行商业联动。
“2020年,到现在票房只有22.43亿元,拿同期1月到5月的数据进行比对,2018年是285亿元,2019年是271亿元。”魏书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他用春节档期来举例。2018年的春节票房总产出是69.24亿元,2019年是68.68亿元,基本占当年全年票房的10%到15%。
“2020年整个春节档的产出完全是空白的。”据他解释,虽然去年全国票房收入641.48亿元,其实只有1700家影城年票房是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其余影城,尤其是在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影城,主要收入其实都来源于7天春节假期,“春节档就搞定这一切了。”
李剑还记得,去年的春节档,是历年来竞争最激烈,也是口碑最好的一年。今年的影片也让他的很多同行充满期待。“商业性很强的,我作为从业者,提前看过一些,拍得还是很不错,不比去年差。”
但属于这些电影的黄金档期,最终都被错过了。有的电影选择了线上放映,比如《囧妈》,有的电影选择了延期,比如讲述中国女排的《夺冠》。可在李剑看来,拖的时间长了,影片的商业价值不得不重新评估。
整个社会的关注点,长期集中在疫情上。李剑觉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夺冠》这类电影的关注度都会受影响。 而在去年年底,这部电影和其中弘扬的女排精神原本都“蛮火的”。
影片在上映前一周到一个月期间,通常有密集宣传期。春节档的几部影片,片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宣传成本,用李剑的话说,“整个电影行业,在今年都受了很大的打击”。
电影院停摆,剧组也在停摆。1月23日,浙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横店影视(15.550, 0.47, 3.12%)城暂停对外开放,一周之后,所有在拍和筹备的剧组原地休整待命。
横店的群演们也暂时失业,有的回了老家,有的送起了外卖,还有的在网上做起了电商。
在短期之内,线上观影或许会代替电影院
2019年最后一天的工作例会上,还有同事跟李剑感慨,太累了,想退休。那时候大家都以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会让每个人都忙到恨不得早点退休。
眨眼4个月过去了,李剑跟这位同事开玩笑,“提前体验了退休生活”。
从业近10年,他习惯于每天7点半出门,忙碌将近12个小时,跟成百上千位陌生人打交道。晚上下班回家后,他还需要等待12点的晚场结束后,影院全天的营收数据发过来,然后才能休息。周末是他最忙的日子,节假日更是“肯定不会休息”。
而这4个月退休一样的日子里,晚上他可以早睡了,早上也能晚一点起。连续七八年没有在家里度过除夕夜的他,今年破天荒地可以跟家人一起看春晚了。
但这个难得能跟家人共度的春节,他内心隐隐泛着不安和失落,“感觉前途未卜”。
这是个“哪儿也去不了”的假期,他只好在家里看看书,看看老电影,给自己“充电”。春节过后,影院复工,员工们只能在线上召开每周一次的例会。同行们偶尔会讨论何时能复工。那时李剑觉得,最多到3月底4月初,“应该就可以了”。
他每半个月需要去影城巡视,给机器通电,进行安全检查。4000多平方米的影城里空无一人,他一间一间放映厅走过来,大约要花30多分钟。在这之前,就算是晚场结束,影厅关门的时候,商场里都不至于这么寂静,总会有一两个工作人员在。
许多售票员或保洁人员,都已经在这段时间陆续离职了。有人春节回了老家之后,干脆就没有回上海,有人说孩子还没开学,需要在家陪孩子。
对这些情况,李剑也觉得很为难,“但是没办法,就是这个情况”。
“实在不行,人手不够的话我去卖票。我们都做好这个思想准备了。”他说着就乐了。
然而魏书担忧的是,中国影迷在10年中养成的观影习惯,很可能在这5个月里被改变了——即便影院重开,一来,要恢复大家对“走进电影院”的安全感,二来,可能要重新培养很多人走进电影院的习惯。
“只有在春节档,电影消费才是硬消费。其他档期,普通人有特别想看的电影,可能才会进电影院,其他人就不会去了。”魏书担心,将近半年的时间,生活中没有影院这个东西。疫情过后,很多人的消费观念或许也会发生转变,发觉“线上观影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只有真正的铁杆影迷,才会继续去电影院。
“互联网电影虽然观影体验不是很好,但是它确实成为短期内的替代品。有些人会把替代品变成长期的消费的生活方式,可能形成了新的消费习惯。”魏书说。
3月20日的时候,李剑经历过一次复工的期盼。他甚至已经收到了通知。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甚至有传闻,《哈利·波特》七部曲将会在电影院连放,吸引大家走进电影院。这个消息在网上引发了影迷群体的小范围轰动,不少粉丝信誓旦旦地表示,真的会去电影院“重刷”。
李剑也激动了一把,尽管他拿到的拷贝跟《哈利·波特》无关,而是《狼图腾》《冰雪奇缘》《中国合伙人》和《流浪地球》。全是老片,“往年是不会有这种情况的”。
他开始研究防疫安全的策略,“在我们能力所能及范围内的都做了”,研究排片和人手安排。
3月22日,全国有523家影院复工,可短短一周之后,国家电影局的紧急通知来了——“全国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等国家电影局通知,请务必知悉。”
“佛了。”李剑说。
屏幕很寂寞,老鼠也很寂寞
3月底,全面停摆的电影院暂时还未能复工,但横店影视城的剧组却先一步恢复了生机。有的群众演员开始戴着口罩参加“横漂”活动,有的热门剧组开始陆续复工。
李剑仍然在等消息,他发现错过的已经不只是春节档了,连“五一”档也错过了。现在他只盼着6月初能够复工,说不定还能“抢个端午节”。
“端午节往年都不算是什么档期,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是我们(电影院)今年经历的第一个像样的节日。”他苦笑着说。
他的朋友圈里,许多同行甚至当起了“微商”,卖起了之前囤积的小吃和饮料。网上有店长晒自拍,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打起了单机游戏。
随着疫情发展,电影院遭遇的困境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美国《纽约时报》发的一组新闻图片里,国外许多停摆的电影院,在门前的招牌上纾解忧思——有的电影院在招牌上写着“电影院将关闭,直到现实生活不再像是电影。注意安全,保持善良”。还有的电影院,也许坚持不到重新开放的那天了。
李剑最近在关注海内外的一些影院复工的情况,有些延期的大片重新在北美定档了。意大利政府宣布将在6月15日起,电影院全面复工,所有影院采用“座位错开、线上预订”的方式保持社交距离。法国文化部长则在前不久表示,一定数量的影院可能会在7月复工。
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6月初将在中国香港重映。而他的新片《信条》暂时还未定档,华纳兄弟公司仍然在观望,打算等到全球八成以上的院线都重新开放再说。
有媒体在微博上发起投票,电影院要开门,你会“报复性观影”吗?超过一半的人仍然选择了“暂时不去凑热闹”。
“真正有大片上映,可能还是要等到7月份。”李剑推测,即便电影院全面复工,应该还是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缓慢开放、持续稳定”。
他看到过关于电影院开放与否的另一个统计,在3月底,希望电影院开门的网民不到10%,现在投票已经超过50%, “还是有很多人在期待的吧”。
“有人预测说2020年电影票房可能会突破680亿元,现在已经是不可能的数字了,能有380亿元就不错了。”他说。
他仍然得每半个月,去影城给机器通电。那时,所有的屏幕都会亮起来,闪烁着一个小时的“大白光”,没有内容,也没有观众。
“屏幕很寂寞,每个电影人都很寂寞,就连我们电影院里的老鼠,都很寂寞。”他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剑、魏书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