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国际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周二发布的2020年韩国品牌50强榜单显示,三星电子以67.790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974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榜首,同比增长2%。
具体来看,今年韩国50强品牌的总价值为153万亿韩元,受疫情影响同比仅增长0.7%。现代汽车排名第二,品牌价值为15.709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4.8%,起亚汽车和NAVER分列第三和第四,品牌价值分别为7.1315万亿韩元(-7.2%)和6.1694万亿韩元(11.9%)。
前四大品牌的价值总和为96.8006万亿韩元,占50强整体的63%。此外,SK电讯、三星生命、KB国民银行、新韩银行、LG电子、SK海力士跻身前十。
按品牌价值增速来看,KAKAO增速最快,升幅为46.6%,其后依次是LG生活健康(23.3%)和NCSOFT(20.7%)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原标题:移动支付大战再起波澜 美团月付杠上支付宝花呗月月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辛继召
“美团杀入支付界”、“巨头间的商业竞争”、“美团与支付宝的历史恩怨”……
这些既成为了微博热搜话题,也让支付企业间在资本博弈中是否应当遵循正当市场竞争原则,不损害公众选择权再次聚集在大众目光之下。
7月29日以来,先是有网友反映美团支付页面停用支付宝的支付方式,美团月付和银行卡支付占据优先位置,其次是微信支付。在此之前,支付宝支付一直都处于美团付款页面的折叠状态。
随后,美团点评CEO王兴亲自下场点燃与支付宝的支付端口的移动支付大战,战火燃烧一日便熄火,但话题热度持续至今。
巧合的是,美团、支付宝两款信用支付产品,不仅名称相近,功能相似,也都显示出其布局信用支付的野心。
时机巧妙的试探
多位支付业内人士表示,美团取消支付宝的支付通道,堪称是一次“完美的试探”。
一位资深支付业内人士直言,蚂蚁处于上市前的缄默期,对此事不便明显回应,而王兴的回应也试探了消费者的底线,这更像是一次营销或公关行为。另一业内人士也认为,淘宝作为电子商务模式诞生时,微信支付还没出生。美团和阿里巴巴双方在外卖等领域对抗已经很明显了,难道会让支付宝继续收集支付数据?
近期,国内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前后宣布启动上市计划。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8月10日,有消息称,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已经在美提交了上市申请,陆金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对市场传闻没有评论。此前,京东数科拟赴科创板上市,并已与四家券商签署了辅导协议。
回顾“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事件历程,7月29日晚,美团点评CEO王兴回应“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后,经由微博推波助澜达到舆论顶峰。美团月付、饿了么先后发微博互怼,其反问淘宝:“hi顺便问一句,淘宝啥时候能用微信支付、美团月付呢?”
美团CEO王兴也亲自发声:“淘宝为什么还不支持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活跃用户数比支付宝多,手续费也比支付宝低。”
有媒体梳理,美团月付表示“文章主体换谁都可以”之后的6分钟,饿了么迅速附上该平台的下单截图,力证有微信支付选项。7月30日,知乎平台的话题#美团回应取消支付宝支付称‘饿了么App也不支持微信支付’,这算是正常的行业竞争吗?#的评论也引发关注,饿了么在话题下面回应“我觉得不算”,并再次附上饿了么平台下单的截图。
随后,有用户发现,美团App支付宝支付通道依然存在,只是排在美团月付、银行卡支付和微信支付等选项之后,且被折叠,不易被发现。
支付机构画地为壑
其中,美团月付是美团在今年5月29日正式上线的一款支付产品,用户可于美团月付授予的信用额度来完成支付。与此同时,7月30日,支付宝上线一款产品——“花呗月月付”,称其为用户提供分月向商家付款、无任何手续费、少占用花呗额度的服务。
“对美团来说,‘收银台’是美团自己的,支付体验不好会影响订单。”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解释称,银行、第三方支付接入与否、商户手续费,往往会区分地区和场景,甚至每个商户不一样。
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上,根据易观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为5.71万亿元人民币,环比降低5.67%。其中,支付宝以28.32%的份额领跑,银联支付26.56%位列第二,腾讯金融则以12.08%排名第三,三家合计达到66.96%。
与阿里巴巴、腾讯类似,美团也在逐渐构建自己的金融版图:2016年全资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钱袋宝,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同年获得小贷牌照,上线极速贷和经营贷;2017年12月,美团持股28.5%的亿联银行获批筹;2018年2月,美团全资子公司重庆金诚互诺保险经纪获批。
但与蚂蚁集团2000亿美元估值相比,美团的金融业务仍显得不温不火。但在外卖市场上,美团App及其所拥有的大众点评App掌握了绝大部分流量入口,超过阿里巴巴旗下的饿了么App,而美团将这笔流量转入自己支付业务,带动金融业务,也就成为了题中之义。
此次移动支付“大战”的三方,均在港交所上市,总市值也均突破1万亿港元。
截至8月10日,美团点评(3690.HK)、阿里巴巴(9988.HK)、腾讯控股(0700.HK)股价分别收报242港元、502港元、223港元,总市值分别是5.20万亿港元、4.81万亿港元、1.31万亿港元。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北京时间6日消息,丰田汽车(124.82, 1.91, 1.55%)周四发布财报称,截至6月底的第一财季(相当于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8%,因新冠疫情导致其全球销量减半。
该公司当季营业利润为139亿日元(约合1.32亿美元),创2011年二季度以来新低。
虽然全球销量大减,但丰田在中国的业务正迎来全面复苏。本周较早时该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4至7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连续四个月实现增长,其中5至7月销量均比上年高出约20%。
不过,由于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丰田预计截至明年3月的本财年全球销量将下降13%。
该公司重申本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为5000亿日元,为九年来最差。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北京时间7日消息,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智能手机销售渠道正在转向网络。美国调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预测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的近三成(28%)将来自网购,促使此前以实体店销售为中心的手机厂商和运营商调整战略。
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20年网购占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的比例将达到28%,较2019年的24%提高4个百分点,创出历史新高。
智能手机厂商也在积极发力电商。在“6.18”大促销中,在阿里(265.68, 0.77, 0.29%)巴巴集团的电商网站上,美国苹果(455.61, 15.36,3.49%)公司实施了其历史上罕见的降价销售。此外,华为以电商为中心的品牌“荣耀(HONOR)”表现强劲。
在无法预料全球疫情何时结束的背景下,难以指望实体店销售复苏。苹果也受疫情影响,仍未全面重启美国国内的直营店。Strategy Analytics认为,拥有大量实体店的零售业和大型通信运营商今后会受到负面影响。
- 详细资料
- 分类:企业要闻
原标题:多国力推旅游业复苏与转型(国际视点)
近期,一些国家的旅游业出现复苏迹象,境内游、生态游等受到民众青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之下,全球旅游从业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安全管控社交距离的前提下,满足民众的旅游需求,不断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40%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对国际旅行限制措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放松,而在今年6月和5月,这一数字分别只有22%和3%,这显示出国际旅游业正在缓慢适应当前状况,并开始逐步复苏。受益于各国政府积极出台的帮扶措施,多国旅游业开始逐步恢复向好,部分国家旅游业还呈现报复性反弹。
“境内游”成为众多游客首选
在泰国东南部度假胜地象岛的码头上,汽车排起了长龙,放眼望去有好几公里。兴奋的游客们在等待渡轮过海。随着泰国实施逐步“解封”政策,不少泰国本地游客来象岛度假。“这里体温检测点很多,酒店、餐厅等旅游设施都摆放了消毒液,我们挺放心。”与朋友自驾前来的泰国游客威萨告诉记者。
受疫情反复及民众顾虑的影响,“境内游”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首选。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国内旅游。泰国内阁6月批准了一项预算为224亿泰铢(1美元约合31.6泰铢)的国内旅游促进计划,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民众国内旅游。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推出旅游特别基金,为中小旅游企业提供5万至1000万林吉特(1美元约合4.2林吉特)的简便贷款,同时为本地旅游产品及营销活动提供资助。新加坡旅游局、圣淘沙发展局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共同拨出4500万新元(1美元约合1.37新元),推出“重新探索新加坡”计划,通过与本地社区合作寻找隐藏景点、策划邻里特制行程,以及推出优质体验及优惠折扣等方式,鼓励国民在境内游玩和消费。
欧洲等地区国家近期也相继出台措施,鼓励本国民众在境内旅游。法国政府近日加大对本国旅游景点的宣传力度。法国国家铁路公司推出优惠政策,医生、护士等防疫一线人员可申请国内旅行代金券。意大利政府则向年收入4万欧元以下的家庭提供500欧元补贴,专门用于国内旅行度假相关费用的税收返还。比利时政府表示将向公民免费发放国内火车票。
在俄罗斯,政府专门拨款150亿卢布(1美元约合73卢布)给联邦旅游署,对今年年底前俄公民的境内旅游支出予以部分补贴。根据该政策,购买俄罗斯44个地区境内游产品的个人,可以获得现金返还,最高返还现金1.5万卢布。
生态游、乡村游广受欢迎
“经历疫情期间的隔离措施后,很多人都希望可以多亲近自然,徜徉在自然开放空间。”近日,意大利托斯卡纳成为生态旅游热门景点,当地导游安德里亚·布罗吉忙得不亦乐乎。布罗吉表示,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可持续的旅行方式,而且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也很有教育性和互动性。
专家称,亲近自然、远离人群的生态游、乡村游等旅游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喜爱,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多国旅游业转型的一个方向。
在西班牙,许多旅游网站近期相继推出了酒庄游、森林徒步等生态游产品,颇受欢迎。某乡村旅游预订网站数据显示,仅今年5月,该网站预订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中部城市塞戈维亚的乡村旅店预订率创下近15年来新高,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店则接近满员。
法国巴黎旅游局也推出了“自然与巴黎”“骑自行车游巴黎”等生态旅游主题项目,在保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游客们可以骑车游巴黎,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积极参与。
“生态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大自然,获得难忘的经历,还能够改善健康状况。大约49%的俄罗斯人从未去过本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无疑具有巨大潜力。”俄罗斯战略倡议署副总干事奥莉加·扎哈罗娃说。俄罗斯今年6月中旬启动了创建旅游休闲集群和发展生态旅游的全俄大赛,旨在进一步发展和释放俄罗斯生态旅游潜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表的一篇社论称,在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的情况下,过去那种吸引大量客流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旅游业者应探索如何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走深耕细作的精品路线,让业务得以持续发展。
新科技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听鹦鹉唱生日歌、陪企鹅悠闲散步、近距离给大象喂食……这是新加坡野生动物保育集团近期推出的虚拟体验项目“来自野外的问候”,游客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实现与动物的互动交流。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全球多国还在努力化疫情之“危”为推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之“机”。其中,科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少旅游企业开始聚焦产品创新,依托虚拟技术、线上直播、语音导览等,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智慧产品。
在法国,观众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巴黎大皇宫里体验庞贝古城在被火山喷发摧毁前的日常生活;在埃及,“体验埃及”虚拟旅游项目向游客揭开了金字塔、红色修道院、开罗伊斯兰老城等经典旅游景点的神秘面纱;在俄罗斯,不少市民在社交平台VK上追踪“云·游中国”,期待疫情结束后去中国看看……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手段也为旅游业复苏提供了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保障。为了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西班牙NH酒店集团近期宣布升级电子操作系统,支持顾客在线预订、选择房间及服务、在线退房,在酒店各设施处设置了二维码,供顾客扫码实现自助服务,部分酒店还更换了智能电梯系统,顾客可使用语音选择楼层,无需进行接触。
目前,欧洲各大教堂、博物馆、美术馆等景点不仅扩大了网上预约、电子票务和电子导览系统,还运用新技术帮助控制景点内的游客流量。例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向每个游客提供一个小型感应装置,当游客之间安全社交距离不足时该装置就会震动提醒。
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宣布将与西班牙电信公司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旅游业领域的应用,帮助各旅游目的地更好分析和掌握游客行为和数据,从而更有效进行营销。同时,也将帮助各旅游目的地更有效管理游客数量,满足当前应对疫情的安全准则需求。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表示,“我们支持旅游业的创新和开拓发展。疫情之后,旅游业重启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契机,让我们得以重新规划和审视现有旅行方式,探索旅游业新的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业实现更可持续、更有韧性和更具创新的发展。”
(本报马德里、曼谷、莫斯科、北京8月4日电 记者姜波、林芮、屈佩、沈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