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国家,1个西瓜100元!1公斤牛肉超500元!下半年,可能还会涨价…)

  相信许多人都听说过韩国留学生羡慕中国同学可以“大口吃肉,大块吃瓜”的故事。

  实际上,韩国的水果于肉类价格虽然较高,但是由于韩国人均收入也比较高,所以韩国的物价远没有高到让人吃不起的地步。

  但最近,由于气候异常,叠加新冠疫情的冲击,韩国“菜篮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继本月初韩牛价格突破每公斤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85元,刷新自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之后,果蔬类价格也大幅上涨。

  在“菜篮子”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新冠疫情还重创了韩国的就业市场,据韩国媒体6月13日报道,韩国5月就业人数减少超过39万人,失业者和失业率均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此外,由于经济高度外向,严重依赖国际贸易,韩国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或面临更大的挑战。

  韩国“菜篮子”产品价格近期持续上涨

  很多人都知道,韩国人的餐桌上少不了泡菜,白菜价格一直备受韩国消费者关注。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发布的数据显示,最近韩国白菜的平均零售价已经从去年每棵2827韩元,涨到了4339韩元,约合25元人民币,涨幅超过50%。

  同时,韩国人经常吃的洋葱、萝卜、黄瓜也分别上涨了73%、51%和43%。

  由于天气突然转热,近期买西瓜降暑的韩国消费者数量大增,在首尔不少超市中,

  每个西瓜卖到16680韩元,约合人民币100元左右,同比涨幅达16.6%。

  今年韩国3月高温,4月低温,5月降雨量又陡增,接连不断的异常天气导致农作物收成不佳。以白菜为例,今年韩国春季白菜的主产地庆尚北道、江原道等地区的种植面积虽与往年基本持平,但是受气候影响总产量预计将同比减少近一成。

  今年韩国泡菜出口量持续增加,5月份更是同比增长55.6%,这也使得流入一般消费市场的白菜量大幅减少。

  另外疫情之下,人们在家做饭的频率增加,最近韩国学校开学,给学生供餐需要大量蔬菜等原因,都使得果蔬需求量大增。在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的背景下,韩国的“菜篮子”产品价格不断被拉高。

  据气象部门预测,韩国今年夏季将迎来酷暑和多雨天气,产量不足导致短期内农产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另外,异常气候导致韩国许多农家的果树大面积得病,预计苹果和梨等水果的价格在今年下半年还将再度上涨。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韩国很多家庭收入减少,“菜篮子”产品价格上涨更是加重了不少家庭的负担。目前韩国正密切关注果蔬市场价格走势,必要时将通过扩大进口等措施稳定果蔬价格。

  韩国首都圈面临疫情第二次流行

  据中国新闻网援引韩媒报道,韩国防疫当局22日正式将首都圈新冠肺炎集体感染扩散的情况规定为“疫情第二次流行”,并提出应长期应对的必要性。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本部长郑银敬22日表示,首都圈新冠疫情在经历2月至4月的第一次流行后,从5月至今正在面临第二波流行,并呼吁民众做好长期抗疫准备。

  她称,虽然不是医疗体系难以承担的爆炸性“大流行”,但首都圈已进入社区传播的“第二次流行”阶段,而且预计这种情况今后将反复发生。

  韩国防疫部门同时认为,目前,韩国正处于疫情向首都圈以外地区扩散的初期阶段,今后一周将是遏制疫情向韩国全国扩散的关键时期。

  另一方面,首尔市长朴元淳22日表示,一旦疫情持续恶化致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堪重负,如新增病例连续3天超过30例或病床使用率达到70%,将恢复保持“社交距离”措施。

  据澎湃新援引韩国《中央日报》22日报道,朴元淳当天在首尔市厅召开发布会表示,“根据感染病专家分析,从4月30日到6月11日全国基本传染数(R0值)急剧上升到1.79。如果该指数一直居高不下,一个月后全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就会达到800多人”。R0值是指计算一个感染病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多少个人的平均数,又称“基本传染数”。

  “照此下去,就意味着我们离第二波大流行只剩下一个月。不管是夏秋(发生第二波大流行)抑或是冬天新冠肺炎和流感同时流行,目前的医疗防疫体系都有可能会面临崩溃。” 朴元淳说。

  他还暗示称,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可能要重新启动“保持社交距离”模式。“从今天起,如果连续三天首尔市的日均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0人或床位使用率达到70%以上等,公共医疗体系的负担达到一定程度,那我们只能恢复实施从前保持社交距离的举措”。

  据报道,从首尔市目前的床位使用率来看,913张床位中有490张在使用,床位使用率为57.7%。另外,截至6月7日至13日,首尔新增确诊病例为132例(平均每日19例),6月14日至20日为105例(平均每日15例)。

  疫情重创韩国就业市场

  据韩国媒体6月13日报道,新冠病毒疫情对韩国就业市场的冲击正在显现,5月就业人数减少超过39万人,失业者和失业率均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此,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认为,贸易对象国的经济萎缩导致韩国出口减少,对制造业就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韩国统计厅10日发布的《2020年5月就业动向》显示,2020年5月,韩国就业人数为2693万人,同比减少39.2万人。

  自今年3月以来,韩国就业人数已连续第三个月减少,3月减少19.5万人,4月减少47.6万人。这还是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首次。

  此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韩国就业人数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连续四个月减少,减幅分别为2009年10月6000人、11月3.4万人、12月3.4万人、2010年1月1万人。

  韩国统计厅表示,就业人数以面对面服务行业为中心减少,不过5月初转换为生活防疫体系后,住宿及餐饮、教育服务等行业的减幅较4月有所收窄。

  从年龄来看,除60岁及以上外,韩国所有年龄层就业人数均出现减少。其中40-49岁人群减幅最高,达18.7万人;30-39岁人群减少18.3万人,20-29岁人群减少13.4万人。60岁及以上人群则增加了30.2万人。

  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协会及团体、修理及其他个人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制造业等的就业人数出现减少,卫生及社会福利服务业、农林渔业、运输及仓库业等出现增多。

  韩国央行数据显示,韩国今年一季度GDP环比下滑1.4%,创2008年四季度以来最大单季降幅。实际降幅略高于市场下滑1.5%的预期。

  分析称消费下降是拖累一季度GDP下滑的最大因素,因为新冠封锁疫情影响,韩国大部分人群一季度不得不待在家里。

  随着韩国逐渐控制本国疫情,本季韩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疫情封锁严重影响了韩国贸易出口。

 

  韩国财政部在声明中警告说,随着全球经济衰退加深,严重依赖国际贸易的韩国经济所受的冲击二季度可能会扩大。

  北京时间22日消息, 据知情人士称,中国枫叶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正接近达成收购新加坡最大国际学校之一的交易,交易价值约7亿新加坡元(5亿美元)。

  消息人士称,香港上市的枫叶教育正与新加坡的加拿大国际学校进行高阶谈判,最早可能周一宣布达成交易。 该学校由Southern Capital Group Pte和HPEF Capital Partners持有。

 

  消息人士称,谈判仍在进行中,不能确保最终达成交易。

 (原标题:等不到经济重启 纽约25000家餐厅倒闭)

  Hakata Tonton来自日本福冈博多(Hakata),以猪肉料理闻名。这家餐厅曾经生意火爆,吸引大量人流,如果没有提前预定,等位时间通常需要1个小时以上。不过,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下,还未等到经济重启,Hakata Tonton就关门了。

  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业等行业的破产潮正在美国蔓延。

  “与以往的衰退不同,服务业活动的下降幅度比制造业更大—对行动的限制严重削减了旅行、旅游、餐饮和娱乐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和态度可能会进一步拖累这些行业的复苏。”6月12日,美联储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称。

  当地时间6月8日起,纽约市正式重启经济,然而,很多商家已经等不到这一天了。

  就在6月5日,位于纽约市曼哈顿西村的Hakata Tonton—这家深受大众喜爱的日本餐厅,在运营13年后永久停业。

  Hakata Tonton来自日本福冈博多(Hakata),以猪肉料理闻名。这家餐厅曾经生意火爆,吸引大量人流,如果没有提前预定,等位时间通常需要1个小时以上。不过,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下,还未等到经济重启,Hakata Tonton就关门了。

  Hakata Tonton的遭遇不是孤例。此前,全美餐饮业协会 (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NRA)调查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纽约市约有25000家(约4%)餐厅已永久关店。纽约餐饮业竞争极其激烈,存活本就不易。在高昂的运营成本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击下,这些深受食客喜爱、并经受住时间检验的餐厅都没能撑过这个夏天。

  破产潮来袭

  由于封锁措施以及“居家令”等防疫措施的影响,美国多个行业都迎来了倒闭潮,餐饮业首当其冲。

  6月2日,全美餐饮业协会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美国餐饮业营业指数为92.8,较3月份的93.1下降了0.3%。该指数小于100意味着整体行业处于萎缩状态。尽管大多数餐厅经营者认为总体经济状况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有所改善,但他们对销售重回冠状病毒之前的水平并不乐观。

  6月8日,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商业周期测定委员会发布声明称,美国经济衰退从2月份已经开始。在此次经济衰退中,除了餐饮业,其他行业的倒闭潮也已开启。

  以零售业为例,零售与科技数据公司Coresight Research 6月9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6月5日,美国零售业已宣布计划永久关闭的商店数量约4000家。2020年,美国永久关闭的商店可能将达到2万―2.5万家,较去年翻一番。这一数字在去年是9800多家。

  6月4日,美国破产协会(American Bankruptcy Institute)证实,美国5月份企业破产数量飙升,创下2007―2009年衰退后的最高纪录。

  根据法律服务公司Epiq Global的数据,美国破产法院记录显示,5月全美共计722家企业申请破产保护,创下2011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较4月份的562份破产申请环比增长28%,较去年5月的487份破产申请同比增长48%。

  美国斐格毕迪律师事务所(Faegre Drinker Biddle & Reath)的破产律师詹姆斯·康兰(James Conlan)透露,他的团队5月份忙于各行各业的破产清算工作,涉及能源、航空公司、飞机租赁公司、房地产、顶级汽车供应商、酒店和零售业。

  除众多中小型企业外,不少大型企业也在5月申请破产,包括零售商杰西潘尼(J.C.Penney)、高端百货商店内曼·马库斯(Neiman Marcus)、服装零售商J.Crew、老牌健身房Gold's Gym和租车公司Hertz等。

  《纽约时报》报道称,新冠肺炎疫情是导致内曼·马库斯申请破产保护的直接原因。但该公司的经营问题已积累多年,身背40多亿美元的债务,又未能因应零售环境的新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疫情之前已经徘徊在危险边缘。

  据彭博社报道,在5月7日前,负债超5000万美元的美国大型公司企业申请破产的数量为98家,接近2009年同期水平。2009年5月有29家大公司申请破产,2009年前4个月累计142家公司申请破产。

  持续脆弱

  分析认为,申请破产保护的企业数量激增,是过去三个月来疫情导致美国经济停滞的后果。疫情蔓延,大批美国企业关闭或停工停产,从而使得收入急剧缩减,负债相对加重。

  与此同时,疫情和控制措施导致企业的兼并重组行动陷入停滞,一些企业最终难以支撑,特别是在疫情之前已经大量举债的公司。

  圣安东尼奥(Dykema Gossett PLLC)破产律师黛博拉·威廉姆森(Deborah Williamson)表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公司破产,尽管一些州和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放松隔离限制。“酒店不会很快恢复元气,远程办公也可能常态化,经济封锁对企业造成的冲击不会在经济重新开放时就奇迹般消失。”

  “虽然一些公司是因为疫情引发的经济低迷而陷入困境,但也有一些企业则是因为危机前就大量举债。”康兰预测,美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都将会出现一大批大型企业破产的情况。

  从业30多年的破产律师斯图尔特·高德(Stuart Gold)则更加悲观,他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表示,虽然政府救助计划延缓了破产潮的到来,但预计接下来破产案例将“海啸式增长”。

  “‘劳保法案’以及政府迅速采取的措施,成功地让消费者在危机期间免于破产。然而,随着这种救助结束,越来越多的财务问题可能会导致更多家庭和企业寻求破产保护。”美国破产协会执行理事艾米·奎肯博斯(Amy Quackenboss)持相同观点。

  美联储对此亦有预判。美联储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称,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对经济活动造成冲击,美联储预计家庭财务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将遭受“持续的脆弱性”。

  美联储还描述了一系列其他担忧,比如控制疫情的前景高度不确定,感染再度出现的巨大风险;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崩溃,可能出现中小企业破产潮,尤其是小企业;对工人需求复苏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工资可能面临的下行压力;各州和地方政府财政出现重大压力;以及由于贸易中断而断裂的全球供应链重新配置成本高昂等。

  当地时间6月10日,在美联储政策会议上,决策者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将萎缩6.5%,年底失业率将达到9.3%。美联储在会议上表示,美国经济从冠状病毒大流行引发的衰退中复苏,面临着艰难和不确定的局面。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一些时间。”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坦言。

  快时尚巨头财报争相比惨:Guess亏11亿 GAP母公司亏66亿 H&M销售腰斩

  每经记者 杜蔚 丁舟洋 每经编辑 董兴生

  一度风靡全球的快时尚巨头,在疫情长时间拉扯下举步维艰。

  近日,GAP、Zara、H&M等知名快时尚品牌的海外公司相继出炉最新财报季数据,基本上可以用“比惨”来形容:这个品牌将关店1200家,那家公司巨亏66亿元……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母公司PVH集团堪称“最惨”,截至2020年5月3日的三个月内,该公司净亏损约合人民币超过77亿元。

  为了保存实力,快时尚不得不停下快速增加销量、快速开辟新店的战略,转而加码线上业务,尽可能挽回损失。H&M财报称,第二财季(2020年3月1日~5月31日)期间的销售受到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在4月中旬,集团旗下约80%的商店暂时关闭,而第二财季在线销售额飙升了36%。

  多家时尚巨头亏损

  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母公司PVH集团在2020年第一财季(截至5月3日的三个月内)销售额下滑43%至12.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9亿元),净亏损则高达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7.86亿元)。其中,Tommy Hilfiger销售额下滑39%至6.15亿美元,Calvin Klein 销售额亦减少了46%至4.26亿美元。

  PVH集团首席执行官Emanuel Chirico表示,集团目前拥有18亿美元现金和可动用借款。PVH集团预计,其85%的门店将于6月中旬恢复营业,第二季度营收跌幅将比第一季度更为显著。

  截至当地时间6月16日,PVH集团以52.57美元/股报收,市值37.3亿美元。

  拥有GAP、Old Navy等品牌的盖普公司在2020年第一财季(2020年2月1日~5月2日),销售额下滑43.1%至21.0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9.0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37.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2.1亿元);净利润亏损9.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上年同期录得净利润2.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5亿元)。其中,盖普公司旗下三大主力品牌,Old Navy、GAP和Banana Republic 销售额跌幅分别为42%、50%和47%。

  值得注意的是,盖普公司所有品牌线下门店销售额均下滑50%以上,线上销售则有不同比例的上升或下滑,尽管如此,依旧难以抵消总体下滑的态势。基于当前环境的不确定性,创立于1969年的盖普公司表示无法给出第二季度或全年的业绩指引。

  截至当地时间6月16日,盖普公司以11.38美元/股报收,市值42.5亿美元。

  美国时尚品牌Guess在2020年第一财季(2020年2月1日~5月2日),公司净收入同比下滑51.5%至2.6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41亿元),净亏损较上年同期的2058万美元进一步扩大至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32亿元)。Guess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依旧会维持相似的跌幅。

  从地区来看,在今年第一财季,Guess所有市场业绩均出现下滑。其中,北美地区零售收入降幅高达57.7%,欧洲和亚洲销售额分别下跌49.3%和52.6%。截至目前,在Guess的1141家直营店中,约有677家已经重新开业。

  为了应对困难,成立于1981年的Guess宣布会采取裁员,给所有欧美市场零售店员和大部分办公室员工放无薪假,以及计划在2021年减少中国市场的产量至23%左右等一系列措施。

  Guess首席执行官Carlos Alberini表示,未来集团会专注于减少开支,调整库存并将延长供应商支付日期,以应对疫情等不可抗因素带来的挑战,并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永久关闭北美和中国共约100家门店。

  截至当地时间6月16日收盘,Guess以10.60美元/股报收,市值7.17亿美元。

  Zara母公司关1200家店

  Zara母公司、西班牙快时尚巨头Inditex集团在2020年第一财季(2020年2月1日~4月30日),销售额同比大跌44%至33.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64亿元);更录得史上首次净亏损4.0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2.8亿元),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7.3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8.72亿元)。

  由于疫情影响,Inditex集团旗下品牌实体店关闭、销售额骤降,旗下超88%的门店停业。截至4月末,Inditex集团在全球27个市场营业的门店仅为965家,低于总数的1/7。

  Inditex集团旗下,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创立于1963年的Zara外,还有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Oysho等多个品牌。Inditex集团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在2015年以795亿美元的财富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据《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显示,奥特加排名第六,拥有551亿美元财富。

  Inditex集团坦言,大面积的关店对业绩产生严重负面影响。Inditex集团提出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关店计划,将于今明两年永久关闭1000~1200家门店,主要针对Zara、Massimo Dutti和Pull&Bear等品牌的小型门店,以及盈利能力小于26万欧元的门店。

  不过,Inditex集团始终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充满信心。财报显示,公司销售额的快速下滑已经趋于放缓,5月销售降幅为51%,而6月2日至8日期间销售降幅则缓至34%。截至6月8日,共有5743家门店在79个市场开业。线上布局,也是Inditex集团尤为重视的,预计到2022年,在线销售将占该集团业务的四分之一以上。

  截至当地时间6月16日收盘,Inditex集团24.695欧元/股报收,最新市值约769.1亿欧元。

  全球第二大服装零售商瑞典H&M集团6月15日发布的财报显示,截至5月底的第二个财季销售额下降50%,至286.6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218.41亿元),但降幅小于预期,因为很多市场的疫情限制措施已开始放松,门店开始重新开放。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H&M全球80%的门店都在4月中旬关闭了,4月底开始,该公司开始有序地重新开放一些店面。目前,在全部的5058家门店里,仍有900家门店是关闭的,约占总数的18%。

  事实上,早在新冠疫情到来前,全球快时尚品牌就已开始了一轮洗牌,最具标志性的举动是诸多品牌陆续败走中国市场。

  2018年11月,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天猫旗舰店在店铺首页发布公告称:因国际业务运营策略调整,天猫店将于近期关店,即日起全店清仓。那一年本是Topshop在中国市场的重要一年,原计划在上海淮海中路开设实体店,落成后将成为Topshop全球最大的店铺之一,但这一 开店计划至今未果。

  随后,2019年4月,Foever 21确认退出中国市场。今年,轮到Esprit挥泪离开。

 

  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的时尚、奢侈品行业将出现新的趋势。据波士顿咨询的调研,消费者寻求高端化或性价比,中端品牌度日艰难。

  原标题:5月CPI重回“2时代”猪肉价格连续降12周

  连续三个月大幅下行后,5月CPI重回“2时代”。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4月回落0.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的收窄是5月CPI回落的主要原因,其中,5月猪肉价格环比、同比涨幅分别下降了8.1%、15.2%。

  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表现看,5月PPI环比降幅收窄,同比下跌3.7%,创下2016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在业内看来,PPI降幅继续扩大,需关注企业经营压力,全方面扩内需的措施需要加大力度。不过,不少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当前PPI下行压力较大,未来有望触底企稳。

  1 缘何大幅下行?

  食品价格涨幅收窄为主因,猪肉批发价每公斤已跌破40元

  今年1到5月物价出现趋势性回落,最近三个月更是大幅下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食品价格涨幅的收窄是5月CPI回落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5月食品价格上涨10.6%,涨幅回落4.2个百分点,延续近三个月快速回落态势。其中,猪肉、蔬菜价格的下行加快,加上去年同期价格基数小幅抬高,带动5月食品价格涨幅快速回落。

  从猪肉表现看,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5月11日至17日当周,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38.91元,这也是春节后猪肉批发价格首次跌破每公斤40元。据记者统计,商务部数据可查的范围内,从3月2日到5月24日,猪肉批发价格已连续12周下降,从3月2日至8日当周的每公斤49.11元,直接降至5月24日当周的每公斤38.24元。

  国家统计局昨日表示,随着生猪产能进一步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加之气温升高,消费进入淡季,5月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下降8.1%,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

  从蔬菜价格的表现看,各地自产鲜菜大量上市,价格继续下降12.5%,降幅扩大4.5个百分点,这也带动蔬菜价格同比下降8.5%,降幅较4月明显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5月粮食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涨幅也扩大至1.5%。对此,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一涨幅均属近年来的较高水平,后期粮价走势需要进一步关注。从非食品项看,5月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与4月相同。在王青看来,食品之外的CPI涨幅很低,意味着在前期复工基本完成之后,终端消费需求偏弱现象较为突出。

  2 未来走势如何?

  下半年CPI涨幅将低于上半年,部分月份或低于2%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物价走势,王青认为,从整体的消费市场看,终端需求不足问题仍会比较突出,物价缺乏全面回升基础,6月CPI将大概率维持在2.4%左右。综合未来物价走势及上年基数变化,预计CPI有可能在8月之后再度出现较快下行势头。

  交通银行(5.120, -0.01, -0.19%)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则预测,下半年CPI涨幅将显著低于上半年,不排除部分月份降到2%以内。全年CPI同比平均水平也将维持在3%以内。“猪肉价格是影响食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随着生猪存栏量逐渐回升带来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涨幅仍将收窄。疫情导致旅游、餐饮、住宿、生活服务等消费需求偏弱状况的恢复是个缓慢过程,整体需求偏弱,非食品价格可能仍将处于低位。”

  低物价为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唐建伟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是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困难人群。下半年降息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不管是频率还是空间都可能小于上半年。

  3 如何看待PPI跌势?

  PPI创4年来最大跌幅,三季度后有望触底企稳

  5月PPI环比下跌0.4%,跌幅较4月收窄0.9个百分点。不过,5月PPI同比跌幅超预期加深,同比下跌3.7%,跌幅较4月扩大0.6个百分点,创下2016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一方面,前期国际原油价格大跌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带来石油天然气、燃料加工、化工制造、黑色金属等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工业需求减弱,导致PPI缺乏上涨动力。”唐建伟表示,PPI降幅继续扩大,阶段性工业通缩压力加大,需关注企业经营压力。全方面扩内需的措施需要加大力度,特别要重点聚焦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王青也指出,市场需求不足意味着短期内工业品通缩局面难以扭转。不过,近期供需两端积极因素带动国际油价反弹,国内基建、地产等相关建筑链条景气度回升支撑工业品价格回暖,预示6月PPI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唐建伟也持有类似的看法。在他看来,虽然当前PPI下行压力较大,三季度之后有望触底企稳。“随着国内稳增长力度加大,基建投资以及各类生产逐渐复苏,内需的改善将缓解外需减弱带来的冲击。在国内积极政策支撑下,叠加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预计三季度之后PPI可能触底企稳,到时候同比降幅有望明显收窄,工业通缩压力或将逐渐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