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查伦Charoen Laothammatas先生透露,今年前7个月泰国大米出口总量约329.5万吨,出口总额约为694.7亿泰铢(折合约157.89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总量减少了32.9%,出口总额下降了15.1%,是否能完成全年出口650万吨的目标仍是未知数。泰国作为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国,所产特有的泰国茉莉香米品种主要出口中国、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总台记者 陈林聪)

新浪科技讯 8月25日下午消息,滴滴出行今天正式宣布进入俄罗斯市场,将在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喀山市提供快车服务。俄罗斯是滴滴上线的第九个海外市场,也是其进入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今年5月,俄罗斯各级政府在新冠疫情趋稳后开始着手经济重启计划,滴滴也同时加紧筹备俄罗斯业务。鞑靼斯坦共和国首都喀山作为其经济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旅游枢纽,拥有全俄最大的互联网科技创新产业区。

  7月下旬,滴滴在喀山建立了全天候人工客服中心和司机服务中心,同时上线了各项安全和防疫措施,开始在喀山招募司机。

  滴滴高级副总裁兼国际业务负责人朱景士表示:“很高兴能将喀山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作为滴滴在俄罗斯的第一站。虽然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各地政府和民众积极抗疫,维持城市运转,推动经济复苏,我们也深感有责任继续投入更安全、普惠、便利的出行和本地服务。过去几个月,全球业务的恢复和增长让我们更有信心深入发展。在各个市场,滴滴会审慎参考在中国和其他地区的抗疫和服务经验,进一步落实人才和产品本地化战略,致力于成为每个市场最受信赖的服务平台。”

  2018年以来,滴滴加速发展国际化,目前已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澳大利亚、日本等重要市场开展出行、外卖和同城配送等业务。

 韩国央行行长李柱烈周一表示,随着近期韩国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再度蔓延,预计国内经济恢复势头将进一步放缓。

  李柱烈表示,随着出口和消费得到改善,国内经济低迷一度呈现恢复态势,但疫情复燃加剧了经济不确定因素。据此推测,央行可能大幅下调定于27日公布的今年经济增速预期。对此,李柱烈表示,在新冠疫情持续发酵、政府加强社交距离限制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渐增,这些利空因素将重创经济,大幅下调经济预期在所难免。

  对于全球经济展望,李柱烈表示,世界各国5月起陆续重启经济活动,全球经济形势也随之得到改善,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风险犹存。李柱烈还介绍了央行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降息等一系列措施,并称将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还将密切关注疫情给金融、经济带来的影响及家庭债务增加等市场动向,致力于提振国内经济

  原标题:欧洲等地确认新冠二次感染,研究人员:不影响疫苗研发

  记者 | 安晶

  继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全球首例二次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后,荷兰和比利时也确认两例二次感染病例。

  在回应香港的二次感染病例时,世卫组织发言人表示二次感染并不常见,否则会出现更多此类案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则在个人微博上表示,如果“再感染”指示病例成立,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将会成为常态。但他指出,轻症感染后的免疫保护“脱靶”不会是普遍现象。

  部分欧美研究人员则认为,目前出现的二次感染不会对疫苗开发产生影响。

  据全球新闻网8月25日报道,比利时当天确认,一名在今年3月感染新冠的女性患者于6月再次感染,感染症状为轻症。

  比利时新冠委员会病毒学家范兰斯特(Marc Van Ranst)指出,该患者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与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不同。

  他推测,患者在首次感染后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预防再次感染,但抗体可能帮助患者减轻了感染症状。

  同一天,荷兰确认一名老年患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该患者免疫系统较弱。

  荷兰政府顾问、病毒学家科普曼斯(Marion Koopmans)表示,研究人员已经预测会出现二次感染,“二次感染不会让我紧张,我们需要观察的是会有多少二次感染。”

  在此之前,多国曾报告疑似二次感染的病例,但其中大部分为病毒未清除干净的“复阳”病例。

  周一,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的最新研究被医学期刊《临床传染病》接受,这项研究证实了全球首例新冠二次感染。

  根据社交媒体上放出的报告主要内容,首次确定二次感染的是一名33岁的男性患者。

  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最早于3月确诊感染新冠,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4月,在两次病毒检测结果呈阴性后,患者痊愈出院。

  8月,该男子从西班牙返回香港,途经英国。他在香港机场接受入境检查时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测序等检测发现,患者首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株与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不同。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与3月在美国和英国发现的病毒株有关,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则与7月在瑞士和英国发现的毒株最接近。

  首次感染痊愈出院时,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不明。第二次感染住院后五天,患者体内出现抗体免疫球蛋白G。

  报告结论指出,首例二次感染病例说明通过群体免疫消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很低。与其他人体冠状病毒一样,新冠病毒可能会继续在人群中“循环”。

  除此之外,新冠疫苗可能无法提供终身免疫。根据该患者的情况,在首次感染后,其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减轻再次感染时的症状。但其他患者二次感染时依然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此前研究人员已经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其他冠状病毒的免疫力一般持续6到12个月。

  对于这份报告,耶鲁大学免疫学专家岩崎明子在Twitter发文指出,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时没有症状,正说明免疫系统发挥了作用。

  她指出,患者首次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可能衰减,不足以使其避免第二次感染,但却减轻了感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而患者二次感染后,体内产生抗体也是非常“鼓舞人的消息”,说明患者有再次免疫的能力。

  图片来源:Twitter  岩崎明子指出,与人体的自然免疫相比,疫苗所激发的免疫水平更高,因此这起二次感染病例对疫苗开发没有影响。而此病例也再次证明,取得群体免疫的唯一办法是注射疫苗。

  多名英国研究人员认同岩崎明子对疫苗开发的看法,指出在全球2000多万确诊病例中,二次感染依然是个例,并不会影响疫苗开发。

  世卫组织发言人哈里斯周二也表示,二次感染并不常见。重要的是该案例对免疫反应意味着什么,目前有很多研究正在跟踪测量人体中的抗体水平,来了解自然免疫保护能持续的时间。

  还有美国研究人员指出,由于保护时间有限,新冠疫苗出炉后,一年接种两剂疫苗是更有效的办法。

  张文宏医生也在微博上发文指出,如果香港的二次感染患者在首次感染时没有检测到抗体或者抗体水平迅速衰减、在短短4个月内失去保护性,在传染病发病机制上来看仍然属于孤立性病例。

  他强调,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超4个月。即使是首次感染为隐性或者轻症感染者,出现抗体并在近期内具有保护性仍然是常态。

  他认为,目前香港病例依然属于个案。而如果今后该病例在科学上成为“再感染”指示病例的话,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将会成为常态,将很容易被后续病例观测到。

  张文宏表示,如果此后香港的病例得到更多其他病例确认,该现象就类似于减毒活疫苗(如水痘疫苗)接种后出现的免疫保护“脱靶”现象。

  减毒活疫苗接种是模拟人类的一次轻微自然感染,接种过疫苗的群体会产生抗体,但是有极少的个体因为产生的抗体水平不高,仍会被二次自然感染。但感染时发生的症状往往会较轻,会迅速产生高水平的抗体。

 

  他指出,轻症感染后的免疫保护“脱靶”现象不会是普遍现象,通过增强疫苗接种可以避免或者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原标题:各部门各地综合施措 让节俭用餐成为新风尚

  国家广电总局部署相关工作 深入宣传阐释推动融合传播 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本报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张贺、刘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广电总局迅速部署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做好相关宣传工作,推动融合传播,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各级广电媒体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时做好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的宣传报道。湖南卫视报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湖南各地餐馆食堂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专家解读: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为什么还要敲响杜绝浪费的警钟?》等,通过实地走访、专家采访等形式,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支招。上海东方卫视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成立专班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并及时推出《短视频平台回应“大胃王吃播” 宣扬量大多吃将给予删除、关停、封号等处罚》等报道。北京卫视策划推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宣传片,从“点餐”“分餐”“打包”等方面进行主题宣传。浙江卫视推出《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通过记者暗访,调查各地存在的餐饮浪费现象及开展“光盘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江苏卫视播发《厉行节约 从我做起:今天你光盘了吗?》等多条报道和评论。

  各级广电媒体还推动融媒体传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本报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江琳)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日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通过出台政策文件、健全长效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推动全国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工作,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

  组织各级公共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及时传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机构节约粮食工作开展情况、典型经验做法,研究制定推动公共机构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工作的具体措施。

  以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节约粮食工作。重点抓好公共机构所属食堂、接待宾馆的用餐节约,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纳入绿色食堂建设标准,要求改进餐饮服务方式,做到按用餐人数配餐,供应小份菜、半份菜,在醒目位置张贴摆放宣传标识,鼓励按需、少量、多次取餐,持续开展“光盘行动”,主动引导文明用餐;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纳入公共机构节能年度考核范围,加大对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适度曝光浪费行为、典型案例以及推动工作不力的单位。

  浙江杭州细化措施 让节俭用餐成为新风尚(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本报杭州8月19日电 (记者窦瀚洋)到了饭点,浙江杭州拱墅区运河上街商业中心的餐馆内座无虚席,走进新白鹿餐厅,这里推出的“小份菜”成了食客的“新宠”。正在就餐的顾客张琪说:“‘小份菜’满足了客人就餐人数少、食量小的情况,这个做法既节约又贴心。”

  餐厅前厅经理王田旭告诉记者,“小份菜”一经推出便得到顾客点赞,“剩菜量比以往减少很多,以前每万元营业额大概会产生120升泔水,推行‘小份菜’后泔水量下降了30%。”

  杭州市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走进下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机关食堂,正值午餐时间,大厅已基本坐满,66张餐桌上统一摆放着倡议牌,“光盘行动、节俭养德”的标语引人注目。据了解,下城区文明办联合该区机关事务中心在机关食堂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宣传倡议。刚结束就餐的公职人员赵晶对记者说:“回家后我还要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让爱惜粮食成为全家人的好习惯。”

 

  杭州市江干区纪委监委紧盯公务接待、公款消费,进一步明确接待标准、支付报销要求。“我们以随机抽查、不定期检查的方式,下沉到辖区饭店、农家乐等餐饮场所,针对是否存在违规公款吃喝、超标接待等情况开展督查。”江干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介绍,接下来将督促对食堂加强管理,严格把控原材料采购和菜品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