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根据猫眼票房专业版显示,好莱坞怪兽巨制《哥斯拉大战金刚》上映3天,影片国内票房现已突破4.45亿人民币。IMAX中国内地700多家影院在《哥斯拉大战金刚》开画首周末共斩获约6140万人民币票房。
这部影片由传奇影业、华纳兄弟影片公司联合出品,一举创下IMAX在中国市场自2019年7月以来好莱坞片的最佳首周末票房。另外,该片也创下传奇出品电影的IMAX中国历史最高首周末纪录。
在全球已上映《哥斯拉大战金刚》的市场中,中国是IMAX票房最高的市场,内地影院首周末斩获6140万人民币,以仅1%的银幕数票房占比高达14%。《哥斯拉大战金刚》在中国市场首周末票房最好的前十家影院都是IMAX影院。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3月26日,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在对全国46个重点城市调研数据梳理后发现,46城房地产业(不含销售中介、物业)薪资达到1.4万元/月-1.5万元/月,与46城全社会平均工资相比高出1.7倍。
克而瑞同时指出,随着行业规模见顶、市场走弱、融资收紧、现金流紧张等因素制约下,部分房企雇员薪酬竞争力在逐步下降。一方面,对比其他行业的收入来看,房地产行业的薪资排名在逐步下降。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涨薪幅度也随销售增速下降而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非私营单位中房地产薪酬排名从第12名降至第14名,私营单位中房地产薪酬排名从第5名降至第6名。
此外,由于市场走弱、销售放缓,员工通过企业激励机制获得的收益同样大打折扣,尤其是在高周转、强调跟投的企业中,员工收益波动大,特别是与前两年市场强势期相比,这部分收入减少较多。
据易居企业集团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报道,房地产行业的薪资结构多以“固定薪酬+浮动薪酬+福利+长期激励”四部分组成。固定工资为岗位基本工资;浮动薪酬则包含了绩效、成就共享等。比如房企投资部拿地成功后一般会有拿地奖金,且与拿地货值挂钩,以此作为对投拓人员的工作激励;年终奖则与公司的全年业绩挂钩,根据业绩完成度的不同,即使同一个集团公司,可能不同区域公司均有不同的发放比例,一般以N个月的基本工资衡量。
随着房地产行业各层面成本水涨船高,盈利难度持续增大,在提质增效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未来房企的薪资涨幅将会持续下降,直到行业整体出现新一轮的盈利增长点。但与市场分化、企业分化相似,未来不同房企之间的薪资涨跌也将出现分化,同一房企内部不同岗位的薪资涨跌也将有所不同,关键岗位人才的重要性持续提升,薪资水平也应大幅提升,而可替代性较强的普通岗位则将会面临涨薪缓慢的困境。
人力资本数据显示,2020年地产行业涨薪幅度在7%左右,较2019年下降1个百分点。
至于未来哪些房企将有较快的薪酬涨幅,主要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的房企,提升薪资水平的能力和可能性越大;二是财务稳健性,以三道红线为例,绿色档的房企财务水平最为稳健,也具备较强的涨薪能力;三是销售规模增速大、项目数量增幅大的房企,随着项目增多、销售规模增大,房企对人力有更高的需求,则可能有更大的涨薪幅度。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A股三大指数早盘低位震荡走低,创业板指一度大跌逾3.5%,再度失守2700点,半导体、白酒概念跌幅居前,券商、云游戏概念萎靡,钢铁、航空、免税概念逆势走高。
盘面上,钢铁板块开盘走高,八一钢铁封板,凌刚股份、韶钢松山、西宁特钢等拉升跟涨;汽车整车板块走弱,小康股份逼近跌停,中国重汽、江铃汽车、长城汽车等跟跌;白酒概念下挫走弱,山西汾酒跌近5%,酒鬼酒、泸州老窖、金种子酒、金徽酒等跟跌。航空股盘中拉升,东方航空涨近5%,华夏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等拉升跟涨;免税概念持续走高,海汽集团、百联股份涨停,腾邦国际、凯撒旅业、王府井等跟涨。
安信证券研报表示,A股市场具备一些整固反弹的需求与条件。首先,美债收益率上行趋势有望趋缓,美股对美债市场的利空反应也有趋于钝化的迹象;其次,国内基本面稳定;最后,经过春节后的调整,A股估值极端分化情况已经大幅收敛。
财信证券研报表示,“碳中和”进程下,工信部再提“粗钢去产量”。相较于上一轮针对产能端的供给侧改革,本轮明确对产量进行压缩。在“碳中和”和“压产量”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或有提升,钢铁企业盈利中枢将抬升。
银河证券认为,科技战略支撑,迎来新一轮科技长牛周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带动科技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进入新一轮科技发展周期。科创板成立完善资本市场,经济、政策、技术、市场四大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利好科技股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革新换代,目前科技股仍处牛市阶段。
东北证券表示,就短期市场而言,指数在3300点附近出现快速的上涨,存在基本面和技术面的支撑;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两市量能依然不足,远低于前期万亿成交量。短期重点增加对年报和季报维度的跟踪,配置方向上关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回升逻辑下的顺周期股和具有业绩支撑的超跌个股。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原标题:房企2月销售业绩超预期 多地楼市出现过热信号
● 本报记者 董添
房企日前陆续披露2月销售业绩。由于2020年疫情期间销售基数较小,多数房企销售金额同比大幅攀升。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即便对比疫情之前,很多房企销售数据依然可观,多数企业销售超过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已经恢复常态。从销售情况看,今年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均实现翻倍增长,多地楼市出现过热信号。
销售热度不减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1年1-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房地产行业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同比翻番,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3%和50%。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分析指出,2月新房、二手房上涨城市数量持续增加。从价格涨幅来看,2月新房价格涨幅继续扩大,二手房价格涨幅略有收窄。整体来看,2月受就地过年号召以及多数售楼处春节期间“不打烊”的影响,热点城市市场热度走高。
从2月份70城新建商品住宅房价指数来看,新建商品住宅上涨城市数量56个,较上月增加3个。从涨幅情况来看,70城平均涨幅为0.36%,涨幅较上月扩大0.08个百分点;上涨城市平均涨幅0.51%,环比涨幅扩大0.06个百分点。
分等级城市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5%。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7%、0.5%、0.9%和0.1%。从各城市来看,徐州新房价格涨幅领跑全国,环比涨幅为1.2%,其次为长沙,环比涨幅为1%,广州和乌鲁木齐价格涨幅均为0.9%,紧随其后。
二手房价格方面,上海涨幅位居70城首位,环比涨幅为1.3%,同比涨幅达8.8%,其次为北京、广州和深圳,环比涨幅分别为1.2%、1%、0.9%。
三四线城市成交回落
受就地过年因素影响,2月房地产销售情况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化特征。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东部一二线地区受就地过年政策影响,销售表现尤为亮眼。相比之下,西部三四线城市销售情况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进入3月,二线、三四线城市成交继续回落。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3月以来,全国新房供应小幅回落,成交整体继续回落。供应方面,全国重点城市取得预售证面积有所下降。成交方面,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成交面积稳中有升,上海成交增幅最为显著。二线城市中,重庆、杭州、宁波等地成交高位回调,二线城市整体成交显著下滑。六成以上三四线城市成交有所回落,温州、连云港(4.010, 0.02, 0.50%)、镇江等延续成交下滑走势,肇庆、南充、东莞等成交显著下滑。
对此,王小嫱指出,受到2月就地过年倡议的影响,多数外地务工人员留在当地过年,带动市场需求大量释放,市场活跃度较高,促使沪深广等城市紧急加码调控。预计后期随着政策逐渐发酵,价格涨幅或将逐渐回落。
拿地热情提升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2月全国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环比下滑。虽然成交量缩减,但优质地块的成交占比却进一步提升,如上海、广州、宁波、南通、徐州等多个城市均有优质土地以高溢价出让。在此影响下,2月土地市场热度再度上涨:地价、溢价率均进一步走高,流拍率也回落至10%以下。
以2月成交总价TOP10地块和单价TOP10地块来看,仅有少数出让条件较为苛刻的土地底价出让,大部分地块的成交溢价率均超过了10%,特别是区位优越的纯宅地,成交溢价率基本都在20%以上,竞争仍然比较激烈。
市场热度的升高除了得益于热点城市优质土地成交占比进一步提升外,还和重点城市供地“两集中”的新政有关。受新政影响,以北上广为代表的重点城市已经暂缓了土地挂牌,重点城市的优质地块在短期内面临断供。房企为了在新政前尽可能增加优质土储,特别是现金流较紧张的中小房企,拍地热情高涨,导致土拍热度进一步升温。
对于后市,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房地产销售端市场热度有望惯性延续。进入“金三银四”,房企推货积极性提升,将带动销售规模持续走高。而在市场向好预期下,房企新开工意愿增强,新开工面积或将明显回升,同时考虑到郑州、天津等将于3月集中供地,土地购置面积仍有一定回升空间。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
- 详细资料
- 分类:股票期货
原标题:机构报告:中国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存款,她们更善于未雨绸缪,目标收益从8%-30%,投资预期分化巨大
当代社会女性能顶半边天,女性的金融健康程度又是如何?
3月4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国女性金融健康正在加速发展》(下称“《报告》”),根据《报告》的调查研究显示,从平均值来看,相比较于男性,女性的综合金融健康分值更高,表示其整体金融健康状况更加乐观。具体而言,女性在日常收支管理和财务韧性方面好于男性;而男性在投资未来和金融能力方面略微优于女性。
当天另一家机构公布的中国女性财务投资最新调研结果与《报告》的诸多结论不谋而合。根据富达国际首份全球女性投资理财调研显示,在调研覆盖的所有市场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多存款的地区,并有73%的中国女性表示她们正在积极进行财务规划和投资决策。但与男性相比,疫情对于女性在财务上的负面影响更大,投资知识和信心的不足是阻碍她们实现长期财富积累的主要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通过样本统计和调研所得出的一些结论,颠覆了一些传统观念和舆论报道。例如,传统观点认为,男性更加敢于冒险,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女性普遍更加感性,大多只以现金方式进行稳健投资,但从调研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购买基金、股票等中、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比例并不明显少于男性。再如,近年来舆论一度表现出对年轻人“过度消费”、“以贷养贷”的担忧,但在此次调研中,并未观察到严重的过度借贷现象。此外,越来越多的女性对于消费更加“精明”,受访者中约 59.3%的群体为25-35岁的年轻群体年轻人对于消费有着越来越理性的认识,消费行为从原来受品牌广告的影响转变为自身需求、商品品质、服务体验等,为商品本身买单而不是为溢价买单。
女性普遍善于“未雨绸缪”
调查分析女性群体的日常收支管理水平,《报告》发现,已婚女性在“财务计划”和“是否有足够的钱应对每一天的基本需求”方面的金融健康得分均高于未婚女性;而已婚女性则相对面临更大的债务压力。
通过访谈课题组了解到,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在婚后更多的负责家庭的收支,日积月累的经验使其在财务规划和满足日常基本需求上表现得越来越好,但是婚后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财务支出压力,如子女教育、购车购房、父母养老等,从而增加了其负债压力。年龄在 30-34 岁之间的女性面临着最大的负债压力,而在财务规划和满足日常基本需求上则是年龄越大,表现得越好。
同时,样本数据显示,学历水平越高,其日常收支管理水平越高。学历水平影响最大的是在应对每一天的基本需求上,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水平明显比大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人更够更好的满足每天的支出的基本需求,这可能与其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有关。
此外, 调查发现,女性普遍善于“未雨绸缪”,且已婚女性整体的财务韧性好于未婚女性,主要体现在更高的应急储蓄和应急借贷能力,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已婚女性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多的信用积累和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支持。而受访已婚女性在存钱应对紧急资金需求方面表现略差于未婚女性,这可能与其更多的家庭支出有关,如子女教育、购买房车等
三大原因致年轻女性消费“降级”
不同于近年来舆论关于年轻人“过度负债”、“以贷养贷”或“拜金消费”的讨论和批判,《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上述问题可能并非大众想的那么严重。
“过去没能通过定期存钱、节俭生活来提高自己的金融保障水平。”成为 41%的受访女性最后悔的事情之一。这部分受访者中约 59.3%的群体为25-35岁的年轻群体年轻人对于消费有着越来越理性的认识,消费降级现象突出。
“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的对立,而是延伸,是消费升级之后回归理性和成熟,消费行为从原来受品牌广告的影响转变为自身需求、商品品质、服务体验等,为商品本身买单而不是为溢价买单。”《报告》称。
不过,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硕也表示,访谈中发现,上述年期群体的消费降级除了有消费观念更加理性外,也受收入影响。疫情发生后,部分人群遭遇收入减少或收入中断,对消费也产生一定影响。总体看,造成部分受访女性消费降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随着年龄增长,不少女性能够更加理性看待商家的广告宣传;
二是女性对风险的认知越来越高,相应的,对现金储备的观念更强;
三是随着消费观念更加理性,不少女性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学习、投资上,而非更关注消费。
除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外,访谈中的大部分年轻人还都提到了“兼职”和“多元收入”的重要性。类似的这些年轻人不再选择传统意义上的加班或是出卖体力赚钱,而是把自己的爱好、热情和特长,变成长期坚持的小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理性消费的同时也是理性负债,而非“过度负债”。近些年,被“过度借贷毁掉的年轻人”话题不断冲上热搜,舆论一度表现出对年轻人“过度消费”、“以贷养贷”的担忧。然而,在《报告》的调研中,尽管样本更集中于年轻女性,但是并未观察到严重的过度借贷现象。
《报告》称,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对“贷款”的警惕和精打细算。例如,有女性告诉我们,近期准备买车,虽然有全款支付的能力,但是依然打算分期购买,因为贷款买车会有一些好处,比如手续费减免等,而且分期付款省下的现金能用来做些投资,买点收益稳定的基金债券,整体来看比全款买车划算很多;也有女性告诉我们虽然平时是用花呗,但是几乎不会分期还款,每月按时还款,不用支付任何手续分。
“由此可见,我们样本中的中青年女性大多对借贷有相对清晰的认识,既不过度借贷也不排斥借贷,能够更加精明的使用借贷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我国学历相对较高(本科及以上)的中青年女性的金融行为。”《报告》称。
不同年限投资经验的女性对投资收益预期分化巨大
对于投资偏好的变化也与传统观念不同。传统观点认为,男性更加理性,更加敢于冒险,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险;女性普遍更加感性,对于数字不敏感,大多只以现金方式进行稳健投资,而很少涉及股票或基金。
然而,在《报告》的样本中,94%的女性购买了基金产品,57%的女性购买了股票产品,与男性相比并无明显差别。从调研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购买基金、股票等中、高风险金融产品的比例并不明显少于男性。同时,当问到最希望参加的金融知识培训的内容时,选择“股票基金投资”的受访女性也略微多于男性。
“由此可见,女性投资保守只是表层的性别成见,实际上女性在理财领域存在着更多的未被理解的、未获得满足的需求。随着当代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参与度上不断达到新高,传统的观念已不再适用。”《报告》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对理财投资收益的预期分化也较为明显。长投学堂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朱燕青对记者表示,问卷及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受访女性受周围亲朋好友影响,在近两年开始购买基金。不同经验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着巨大差异。
“近2年开始投资的受访者通常期待年化收益达到20%-30%;而10年以上投资经验的受访者则认为年化收益率8%已经非常不错。”朱燕青称。
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巨大分化也是金融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反映。《报告》表示,尽管投资理财能够为女性带来增加收入的机会,但是大多数女性没能很好的利用投资理财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目标。通过线上访谈课题组了解到,“不具备相应的金融知识”、“缺乏自信心”是导致女性没能进行合理投资理财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