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消息,2019年被称为5G元年,5G这一可能延续数十年的通信技术在今年正式投入使用。那么在我们国家,首批购买5G手机的人都是哪些人呢?有没有像iPhone 4s刚刚发布时的卖肾买手机的情况出现呢?9月2日,个推大数据《5G手机首批用户画像报告》发布,披露了首批5G手机用户的画像。

  5G手机用户年龄分布

  我国的首批5G用户,男性占到了55.1%,女性占到了44.9%;25-34岁的用户占到了64.9%,其次是35-44岁,80后消费群体成为主要5G手机持有者,45岁以上用户只占到了3.6%,看来还是年轻人对新技术比较敏感。

  5G手机用户消费等级分布

  消费水平方面,高消费群体占到了55.9%,中消费群体占40%。但具体达到多少消费才算高消费,多少是中消费,报告并没有给出。

  5G手机主要用户偏好APP

  5G手机用户的偏好APP比较能说明问题,生活休闲类中,“途虎养车”排在首位,这说明5G手机的拥有者大多数都有车,又间接说明了这些人比较有钱。格瓦拉生活、链家、猫眼、汽车之家分别排在2-5名。网络游戏方面,跑跑卡丁车排在首位,这可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跑跑可能真的是太好玩了吧。

  5G城市分布

 

  另外,在5G城市分布方面,上海以29.5%排在第一,随后是北京、深圳、广州和成都。

  医学博士杜立德这个虚构的角色以其与动物对话的能力俘获了数百万儿童的想象力——如今,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技倾听和更好地理解动物的想法,也正俘获世界各地人工智能专家的想象力。

  例如,人工智能语言分析技术正被用于解读宽吻海豚的声音,以及编制海豚语言词典。

  这项工作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涉及各种各样的物种。研究人员正在利用技术收集数据,以应对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些最严峻的环境挑战。当中的部分研究者获得微软地球人工智能计划(AI for Earth)的资助。

  下面是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的简单介绍,以及他们希望实现的目标。

  倾听大象的声音来助力保护工作

  声学监测方法正在被用来识别和跟踪非洲森林象——这种物种的数量在中非雨林中急剧下降。该大象倾听项目使用50个传感器来监测热带雨林中近1250平方公里(约合485平方英里)的面积,并在大象四处游荡时对它们进行记录。

  最近,Conservation Metrics项目获得了来自微软地球人工智能计划的一笔资金。该项目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基于云的数据分析,帮助这些倾听项目扩大服务规模,使得它们的保护工作更加有效。

  昆虫的声音揭示广泛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美洲大螽斯(蟋蟀和蚱蜢的近亲)的交配叫声本身似乎并不十分重要,但对于研究中美洲雨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科学家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研究的关键所在。这些昆虫在热带食物链中占据着中心位置,它们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互动可以揭示关于各种问题的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有个团队目前结合使用声学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来监控100种美洲大螽斯,并希望在适当的时候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其他的物种,比如猴子。该团队包括来自康奈尔大学生物声学研究计划和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

  项目研究员霍尔格·克林克(Holger Klinck)指出,“声学是研究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环境问题的伟大工具,但分析部分一直阻碍着我们前进。而这些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机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

  利用鸟鸣声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鸟鸣声既动听又复杂。经验丰富的观鸟者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甚至不同方言的鸟鸣声,但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匹兹堡大学的贾斯汀·基茨(Justin Kitzes)博士正在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识别不同类型的鸟鸣声。这使得科学家能够识别出数量在减少或受到威胁的物种,从而更准确地预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基茨博士指出,“我们的工作所收集到的数据,最终将有助于为有效保护不断变化的地球上的鸟类和其他发声物种奠定基础。”

  分析鸡叫声,改善动物福祉

  除了微软地球人工智能计划资助的项目以外,还有其它的一些专注于研究动物声音的项目。你能分辨出压力大的鸡和吃饱的鸡之间的区别吗?来自乔治亚大学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一直在收集鸡在不同环境下发出的叫声,其中涉及与捕食者的距离、空气温度甚至鸟喉咙里的粘液量(可表明是病毒感染)等因素。

 

  然后,通过一个机器学习程序对那些声音进行分析,该程序经过训练,能够识别来自禽鸟的不同声音。这些数据可以提醒农民注意鸟类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使得他们能够在必要时及时作出应对。(

  来源:科学大院

  说起人类祖先,大家对距今约320万年前的老祖母露西(Lucy)并不陌生。露西是一副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化石骨架的别称。

  

露西复原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露西复原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因具有“经常性的直立行走”特征,长期以来,南方古猿阿法种经常被称为人属的祖先,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智人的祖先。可是,露西的祖先,又是谁呢?长久以来,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8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古猿新化石的研究(看论文请戳“阅读原文”)。科学家由此能够进一步确定人类的起源吗?

  

 

  湖畔种,真的是露西的祖先么?

  如果从时间发展脉络来看,生活在距今约420万年-390万的最老的南方古猿成员——湖畔种(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最早的标本于1965年发现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湖畔)具有现代猿和人类的混合特征——既可以直立行走,又可以爬树——在时间上也恰好早于阿法种(距今约300-380万年),因此似乎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露西的祖先。

  可惜,囿于化石材料的残破和稀少——仅为下颌骨、牙齿、长骨、指骨的片段——学术界对于湖畔种与阿法种的祖裔关系,甚至湖畔种与更早期的人类之间的演化关系(比如同样出土于埃塞俄比亚的地猿Ardipithecus),虽然充满好奇,但也难以拿出更确凿的证据。

  2010年,《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及《自然科学会报B》(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在线发表了约翰尼斯·海尔·塞拉西(Yohannes Haile-Selassie)团队在埃塞俄比亚Woranso-Mille地区新发现的南方古猿湖畔种的游离牙齿、颌骨、头后骨骼等片段,研究结果无法否认湖畔种和阿法南猿之间的祖裔关系,似乎表明湖畔种就是露西的祖先。

  但是,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8月27日,《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约翰尼斯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公布了他们对于南方古猿湖畔种新材料的研究。湖畔种曾经被认作露西的祖父,现在再次被置于聚光灯下,他们真的是露西的祖先么?

  新化石使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南方古猿湖畔种(MRD-VP-1/1)标本照片   a 正面,b背面,c顶面,d左侧,e右侧,f底侧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南方古猿湖畔种(MRD-VP-1/1)标本照片   a 正面,b背面,c顶面,d左侧,e右侧,f底侧   (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这是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头颅化石,编号为MRD-VP-1/1,同样出土于埃塞俄比亚Woranso-Mille区域,属于一位中年男性。新的化石挑战了过去的认知,对于它的分析表明:湖畔种并不是阿法种的祖先。

  以往鉴定湖畔种,往往依赖于牙齿和下颌形态。MRD-VP-1/1标本显示出了较为突出的门齿尺寸,齿列呈U形,不同类型的牙齿之间也存在差异,符合湖畔种的特点。

  

门齿对比照片,左1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其余属于南方古猿湖畔种(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门齿对比照片,左1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其余属于南方古猿湖畔种(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得益于化石的保存情况,本项研究提供了更多的面部鉴定特征。从正面来看,湖畔种和南方古猿更加接近,而与另外两种古人类存在显著差异,属于南方古猿类无疑。但从侧面来看,脑壳长而窄,和早于湖畔种320万年的乍得沙赫人(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非常相似,而向前突出的颧骨,又与晚于湖畔种130万年的埃塞俄比亚傍人(Paranthropus aethiopicus)相像。作者推测,这种与年轻类群趋同的性状可能是平行演化的结果。同时,湖畔种与阿法南猿则在眶下、眶后区域,以及咬肌的位置,存在显著的差异。

  

颅骨对比照片,从左至右:乍得沙赫人,地猿,南方古猿湖畔种,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猿非洲种(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颅骨对比照片,从左至右:乍得沙赫人,地猿,南方古猿湖畔种,南方古猿阿法种,南方古猿非洲种(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南方古猿湖畔种(MRD-VP-1/1)标本照片  黄色部分为重建部分,代表在这件标本发现之前,学术界所了解的湖畔种头骨材料,比例尺1cm(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南方古猿湖畔种(MRD-VP-1/1)标本照片  黄色部分为重建部分,代表在这件标本发现之前,学术界所了解的湖畔种头骨材料,比例尺1cm(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此次研究还根据“眶后狭缩减弱”这一特征,将一件距今390万年的额骨标本(BEL-VP-1/1),归入阿法南猿之中,这样,就将阿法南猿人的生存时代提前了10万年,变更为距今300-390万年。甚至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曾经在埃塞俄比亚Fejej地点发现的距今400万年的少数牙齿标本,也属于阿法南猿,而不是湖畔种。

  MRD-VP-1/1的测年数据显示,湖畔种的生存时间范围可以扩展到距今380-420万年,即将他们的存活时间往后延长了十万年,这表明,露西所代表的阿法种,曾经和湖畔种在同一区域并存生活了近十万年。也就是说,两者并非属于单一支系的种族更迭,即南方古猿湖畔种并不是露西的祖先。

  实际上,湖畔种不但在颅面形态上与阿法种面貌相离,并不存在祖裔关系,甚至连脑容量也存在差异。MRD-VP-1/1标本的脑容量为365-370毫升,与地猿脑容量(300-350毫升)、乍得沙赫人(320-380毫升)比较接近,低于阿法种的脑容量(约485毫升)——当然,更是远远低于现代人平均值(约1450毫升)。

  目前可知,湖畔种至少在四个连续的时期内,分布在四个不同的区域,且在牙齿和颅骨形态上存在差异。基于颅面的观察数据以及用多种方式重建的系统发育树并没有发生变动,湖畔种仍然是南方古猿最为古老的成员,且这一种属位于较所有南方古猿以及后期人科成员更为靠近基干的位置,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系统发育树(加粗的地方为湖畔种新化石MRD-VP-1/1)(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系统发育树(加粗的地方为湖畔种新化石MRD-VP-1/1)(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对学术界而言,新的湖畔种材料,推翻了长期对湖畔种和阿法种祖裔关系的假设,但是早期人类的进化图景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清晰,反而似乎呈现了灌木丛状的演化趋势,使得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人类起源,还有很多谜团等待解开

  本次《自然》发表的这篇文章更像是约翰尼斯和自己的一场学术辩论——用新的材料打破自己曾经对于南方古猿演化历程并不全面的认知。当然,不断地用新的化石、新的方法去探索人类的起源问题,是他从开启古人类研究那一刻起,就一直坚守的初衷。

  

约翰尼斯在办公室研究人类化石 (图片来源: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约翰尼斯在办公室研究人类化石 (图片来源:Clevelan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约翰尼斯是美国克利夫兰大学体质人类学系的教授,也是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在他看来,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地区,虽然目前是一片沙漠,但是在距今300-400万年左右,则是古人类生存的乐土。而Woranso-Mille区域,更是他关注的重点,它位于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首都)东北约520公里的地方,向南走30公里,就能到达“露西”的发现地哈达尔地区,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从2005年开始,他就带领团队来到了这个区域,开展了多年的野外发掘工作,截止目前,他及他的团队已经发表了多篇关于阿法盆地古人类的研究文章。而挑战古人类学界的固有认知,是他常做的事情。2011年5月,他在阿法地区发现了南方古猿近亲种(Australopithecus deyiremeda),距今330万年-350万年。新种类的原始人上下颚、牙齿化石以及骨骼与“露西”明显不同,挑战了“露西是人类的祖先”以及“这个时期这个区域仅有一种人”的学术观点。研究也发表于当年的《自然》杂志,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约翰尼斯在展示他发现的南方古猿近亲种化石

 

  约翰尼斯在展示他发现的南方古猿近亲种化石  同样,湖畔种和阿法种之间神秘难测的演化关系,也让约翰尼斯充满好奇。2015年的田野发掘中,他收获了本文所研究的这枚珍贵的颅骨。湖畔种新材料无疑为研究最早的南方古猿及其起源、提供了重要信息。而经过进一步的研究,约翰尼斯再次证实了南方古猿湖畔种、南方古猿近亲种、甚至露西,可能只是我们直系祖先众多人选的一部分,可能会有更多种类的原始人同时生活在相近的地理位置。

  

 约翰尼斯在Woranso-Mille区域发掘照片

 

 

  约翰尼斯在Woranso-Mille区域发掘照片  未来,就像约翰尼斯曾经在TED演讲中所提到的一样,在距今约300-400万年这一关键的时间段,在阿法地区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科学家们去发现。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若干意见》包含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50条具体举措,可谓干活满满,支持力度超前。

  《若干意见》明确,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指示,支持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形成开放型经济新动能;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多元功能开发,集聚创新创业和生活服务要素;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服务品质,着力把新片区打造成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在赋予新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方面,《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新片区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原则上,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赋予新片区管理机构市级和区级经济管理权限;深化实施“一网通办”和单一综合窗口建设,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方面,《若干意见》明确,将优化新片区人才直接落户政策,赋予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新片区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对新片区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

  同时,在新片区实行居住证专项加分政策,拓宽技能人才引进通道,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实行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对紧缺急需、专业性强的公务员职位采用聘任制,实行协议年薪,一职一薪;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设计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新片区提供服务,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外籍毕业生,可直接在新片区工作,在新片区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新片区工作的入外籍留学人员可直接办理长期(最高有效期10年)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

  临港新片区的财税金融政策备受市场关注。此次,《若干意见》提出,将建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新片区产生的所有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区建设;建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5年总计出资不少于1000亿元;实施税收支持,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新片区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支持金融机构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开展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新片区内企业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可自主用于新片区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进一步便利新片区内企业开展跨境资金双向归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

  在加大规划土地政策支持力度方面,上海有关方面将编制新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对新片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市级单列,与减量化指标脱钩;提高新片区工业、研发用地容积率;探索实行混合用地、创新型产业用地等政策,推进工业、研发办公、中试生产等功能混合。

  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是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点,《若干意见》明确将推动重大项目和平台向新片区集聚;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在新片区共建、共用、共享5G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示范区;推进智能应用,探索全面放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授予新片区管理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权;压缩专利审查时限。

  新片区还将加大对人才的住房保障力度,定向微调新片区住房限购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可购买新片区普通商品房一套;缩短非本市户籍人才在新片区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障金的年限,将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整为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符合购房条件、在新片区稳定就业且稳定居住的常住人口,可在新片区优先选房购房;实施限价商品房政策;建设“先租后售”公租房,建成后10年内作为公租方使用,10年后可作为商品住房按套上市转让。

  临港新片区未来将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若干意见》提出将制定新片区综合交通规划,推进铁路和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加强新片区与周边区域高速公路建设,支持新片区规划建设中运量局域线。

  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方面,《若干意见》明确将支持新片区具有条件的大学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支持上海优质教育集团在新片区开办分校或合作办学;支持引进高水平国际学校;支持境外医疗机构在新片区办医;支持市级医疗机构在新片区发展特色专科;加快文化、商业网点设施建设,建设临港帆船基地,打造高品质水上运动中心;打造绿色生态环境,推进滨江沿海岸线绿道和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等建设;加强区域精细化管理,建立高标准的新片区综合管理标准体系。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志彦

  实习生杨雯翕/文

  针对全球正在兴起的5G热潮,运营商财经网独家获悉,目前已有98个国家293家运营商正积极进行5G试验及应用示范。

  比半年前增加了15个国家和92家运营商

  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七月底发布的全球5G投资进展报告显示,当前98个国家的293家运营商正在以测试、试验、试点、计划或实际部署的形式投资5G网络,相比半年前的统计数据增加了15个国家和92家运营商。

  运营商财经网获悉,在这293家运营商中,55家已在网络中部署了5G,13家正在部署5G,133家正在评估/测试/试验5G,60家刚获得部署牌照,5家获得测试牌照,剩下27家正在规划5G部署。

  4个国家处于第一梯队

  目前,在全球5G竞争格局中,中国、韩国、美国、日本位于第一梯队,英国,德国,法国紧随其后。

  中国的5G研发处于全球公认的领先梯队。由工信部组织的5G技术研发试验目前已完成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组网验证3个阶段。

 

  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已经在国内选择试点城市,现阶段在试点城市开展5G业务和应用示范。5G测试工作正在展开,据中国工信部的时间表,2019年年底,中国实现5G预商用,2020年5G正式大规模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