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消息,集度与中国探月宣布合作,集度汽车机器人的首款量产车型正式定名ROBO-01,将联和推出中国探月工程主题联名车型——ROBO-01探月限定版,据介绍,该车型将于今年10月正式发布。此外,集度还将成为“中国探月汽车机器人合作伙伴”,后续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尖端科技普及等方面展开合作。

  据介绍,ROBO-01探月限定版将作为该车型首发版本,限定1000台,并将于近期启动“首席体验官计划”。集度将为参与该计划的智能科技探索者打造一系列极具科技范的专属权益,其中包括有机会现场观摩中国航天领域国家级任务火箭发射。

  集度CEO夏一平表示,“不断突破科技的边界,打造极具未来感、智能化领先、安全可靠的汽车机器人新物种是集度的使命。我们向中国航天精神、探月精神致敬,向航天品质看齐,专注于高阶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不断推动尖端科技的应用和普及。”

 

  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兴利表示,“中国自1960年开启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以来,一代代航天人谱写了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历史篇章。集度是极富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智能汽车开创者,是链接前沿科技与生活场景的桥梁和纽带。我们希望在与集度的后续合作中,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在尖端科技民用领域不断创新,推动民族工业、产业进步。 ”(文猛)

  财联社9月5日电,美图(01357.HK)涨18.60%,股价重回1港元上方。根据日前公布的中报,实现总收入9.71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0.5%; VIP订阅业务收入为3.392亿元,同比增长61.4%,并超越在线广告业务成为公司VIP订阅业务收入为3.392亿元,同比增长61.4%,超越在线广告业务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原标题:

  新东方启动归巢行动

  在直播界做得风生水起的新东方,这次将招徕人才的目光放在了曾经数目庞大的新东方员工群体上。8月21日,多个社交平台上传来新东方向所有离开新东方的员工发出职位邀请的传闻,开放岗位包括主播、品牌公关、销售运营等。和教育培训相关的岗位则涉及高中全日制项目总监,负责复读、艺考等全日制业务。对此,新东方方面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招聘老师“归巢”情况属实,其中直播类岗位为针对“新东方直播间”的招聘。此番拓展人才,在赋予老员工一份特殊的“新东方情怀”之外,或也成为新东方发力直播业务的最新动作。

  不是甄选 而是新东方直播间

  “等新东方好的时候再把他们接回来”“我还挺想他们的”……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内,董宇辉谈起从新东方离职的老同事时,一度真情流露。而让董宇辉期待的与老友会面,或将在最近成真。近日,一条新东方发给离职员工的短信在各个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不少在新东方工作过的员工都收到了来自新东方的岗位邀请,邀请他们回到新东方“再”就业。

  据悉,此次岗位邀请名为“归巢计划”,目前可在“新东方校友课堂”小程序上找到踪迹。据岗位邀请海报显示,本次面向老员工开放的岗位包括主播、高中全日制项目总监、销售运营经理和品牌公关,工作地点均为北京。海报末尾还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岗位开放。

  除了岗位招聘外,“新东方校友课堂”小程序内还面向所有在新东方工作过的员工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和公开课等内部培训资源,包括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商务英语、职场技能等多门课程。该小程序上线不足三个月。有新东方前员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自己在小程序上线时也收到了来自新东方的短信。

  新东方集团相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了本次招聘的真实性,并披露本次招聘的直播业务岗位是针对“新东方直播间”的招聘,并非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方甄选”直播间。

  实际上,从公司主体来看,“东方甄选”直播间归属于东方优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据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为新东方在线的全资子公司,法人也与新东方在线同为孙东旭。而本次的老员工回流招聘明确写明了为新东方总公司发起。

  教育传播平台或将提速

  每一个上过新东方培训课的学员,都会收到一本手册,开篇就能看到新东方校训:“在绝望的大山里寻找希望的石头,人生终将辉煌。”同时,在前员工和投资人看来,新东方是一家胜在文化、不胜在组织的企业。

  而谈起新东方在“双减”之后的系列转型举措,外界普遍的评价和共识都为“体面”二字。从捐赠课桌椅到保留充足的现金做好家长退费和员工赔偿,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和新东方频频登上热搜。俞敏洪也曾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中发表2021年终总结,称新东方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六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元。

  做好体面收尾之后,今年6月“东方甄选”直播间一夕爆红,跻身头部直播间行列,新东方也由此成为教培企业中成功转型的标杆,俞敏洪和他的团队一起实力演绎了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新东方精神。而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出圈、董宇辉、YOYO等一众曾经的名师化身“名主播”后,俞敏洪也在6月底发文表示,还将搭建教育传播平台“新东方直播间”。

  本次的“归巢计划”或将增强新东方做直播的人才储备。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东方具备名师资源优势,老师们个个能说会道,个人风格鲜明,这些特质能够很好地移植到直播领域。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也活跃着一批前新东方老师转战自媒体领域。

  “新东方转型时也在各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如果转型试验成功,他们就会在这条道路上All in。”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直言。而“东方甄选”的成功或给了新东方继续在直播道路上探索的信心。“如果新东方继续在教育领域坚守,可能直播也是做教育的一种方式,由此他们就会找一些具有直播潜质的老师回流。”

  “尽力而为 随遇而安”

  由于多位出走新东方的创业者都在事业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新东方内部曾广为流传过一句话:“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包括葛文伟在内的业内人士也都认为,此次新东方招聘老师回流,主要突出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关怀。“新东方这些年新老员工进进出出,也有几十万人的规模了,这次对老员工的召集,更多地也是给曾经新东方的战友们、老员工们信心,而非特别大规模的业务扩张需要召集老员工。行业本身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那种状态。”

  但俞敏洪在“老俞闲话”中的那句“生死相依,才是人类最真挚的感情”,依然被看做是吹响这次回流计划的号角。

  目前从事IT软件开发工作的大黄老师在新东方任职的时间并不长,仅有从2017年到2018年不足一年的时间。当收到来自新东方的岗位邀请短信时,他觉得“很有意思”,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这一消息。“我自己是个比较喜欢分享的人,在我看来,从新东方出来的人或者还在里面的人也和我有着相似的特质,比如爱看书、爱分享、爱交流等等。”

  据透露,大黄老师此前在新东方的泡泡少儿部做区域运营工作,离职后和朋友一起创业,仍然做和教育培训相关的工作。“‘双减’之后我和朋友们都转行了,我重拾了大学学过的专业课程,目前在做IT软件开发。”大黄老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尽管收到了新东方的岗位邀请,但他暂时不会考虑回去。

  “目前来看,新东方的招聘岗位都在北京,很多岗位都是围绕着直播业务,教育类的岗位比较少,我现在在珠海,工作地点不是特别合适。并且我转行的成本比较高,如果没有特别对口的岗位,我暂时不考虑回去,不过我也会持续关注着新东方,在他们的直播间买买东西,和老同事多交流交流。”大黄老师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赵博宇

  净利再降 张小泉(15.900, 0.02, 0.13%)的“营销牌”该怎么打

  转自:北京商报

  上市一年,净利下滑、市值跌半,张小泉百年老字号的光环正在消失。8月29日收盘,张小泉市值为24.77亿元,距最高峰腰斩。前一晚,张小泉披露半年报,净利下滑超两成。业界有声音传出,这么费力营销仍未达预期,这两年张小泉的营销牌打错了?

  净利下滑超两成

  8月28日晚间,张小泉发布2022年上半年度财务报告,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39亿元,同比增长32.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28.95万元,同比下降22.52%。

  针对净利润的下滑,张小泉方面在财报中表示,受疫情对物流交付的影响以及对经营主体以上海为中心的线下零售渠道经营的影响,加上阳江张小泉正式投产后尚处于产能爬坡期、单位制造成本偏高等原因,净利出现下滑。

  事实上,近两年张小泉的业绩发展呈放缓趋势。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张小泉净利润同比增长65.04%;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8%;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96%。

  业绩不达预期的同时,张小泉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自2021年9月上市以来,张小泉股价一路下跌。资料显示,上市当日张小泉股价一度上涨424.84%,冲上38.16元/股,收报33.59元/股,当日市值53.18亿元。随后股价一路下跌,截至8月29日收盘,张小泉的股价为15.88元/股,市值为24.77亿元,距最高峰腰斩。

  在业内人士看来,张小泉业绩下行的背后,除了疫情影响自身发展外,也有行业竞争加剧的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有近3000家企业从事刀剪生产,2019年刀剪行业全国市场总量约991亿元,按照营业收入计算,张小泉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仅为0.5%。

  其中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成立于1998年的苏泊尔(45.320, 0.35, 0.78%),在全国范围内共拥有五大研发制造基地,其中明火炊具品类中刀具、厨房工具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知名度。成立于1993年的爱仕达(7.910, 0.08, 1.02%)也是其面临的竞争对手,据了解,爱仕达目前共有三大生产基地,同样在炊具类产品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营销不灵了?

  作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刀剪企业,张小泉一直都在努力改变老字号陈旧的品牌形象,吸引新一批年轻消费者群体。为此,张小泉在营销上下足了功夫。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张小泉销售费用投入1.17亿元,同比增长41%;2022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投入7552万元,同比增长70.89%。

  销售费用不断增加的同时,张小泉也在不断扩张。据了解,仅在2022年上半年,张小泉新就新开拓了12500个线下终端网点。同时在商超、购物中心采取集中陈列模式增加品牌与产品形象的展示,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并大力投入发展新兴电商,在各电商平台开设类目旗舰店,有力扶持新开拓类目产品的高速增长。

  在过去的2021年,张小泉在天猫、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多场直播带货。据张小泉官方消息,2021年,张小泉在新媒体及内容运营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全线上平台总曝光量超过2.09亿人次,同比增长23倍;总互动量29万人次,同比增长42倍。2021年11月1日-11日,张小泉全网销售额达2597万元+。

  此外,张小泉还冠名《中国有嘻哈》等潮流综艺节目,并在《中国有嘻哈》节目中推出了“泉叔”IP形象,拉近与年轻人的心理距离,推升张小泉在年轻人中的品牌认知度。

  虽然在营销上下了“血本”,但从放缓甚至下滑的业绩情况来看,似乎作用不大。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作为百年老字号,在品牌形象上以及行业壁垒上就已经超出了同行业很多品牌。而张小泉加码的电商直播带货,更多是一种以低价换流量的做法,用最低的价格换取流量的价格战只会导致增量不增利。同时随着直播带货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影响品牌形象,企业很难在消费者心中建立高端化发展的品牌形象。

  针对重营销一说,张小泉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内容以财报为主。不过张小泉此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货复兴、国潮兴起的当下,张小泉将不断迎合新时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推出适合特定消费对象的产品,在产品的造型、颜色和功能上多下苦功,尝试跨界营销、IP合作以及利用新兴传播媒介,更好更大地扩大张小泉的品牌影响,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不可否认的是,在加大营销的同时,张小泉在研发上的投入虽没有营销的增幅大,但也是逐年上升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张小泉研发费用投入为2288万元,同比增长14.02%;2022年上半年,张小泉研发费用投入1133万元,同比增长11.76%,占比不足3%。

  张小泉官方也对外表示,未来将持续研发投入,力争在刀具产品方面,不仅以锋利见长,更能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实际,真正做到“更懂中国厨房”。

 

  北京商报记者 张君花

  新加坡7月份非石油出口增长快于预期,得益于电子产品和非电子产品出口的增长,以及对欧盟、马来西亚、韩国和印尼的出口增长。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周三表示,7月份非石油国内出口同比增长7.0%,超过市场预期,尽管较6月份8.5%的增速有所放缓。

  与前一个月相比,新加坡7月份非石油出口经季调后增长1.4%。相比之下,前一个月的环比增长率为3.2%。

 

  7月份电子产品出口较上年同期增长10.3%,高于6月份4.1%的增幅。非电子产品出口同比增长6.1%,低于6月份10%的增幅。